人物:陳越石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定光(九三四~一○一五),本名鄭自嚴,泉州同安(今屬福建)人。年十一出家,年十七至盧陵從西峰圓凈大師學(xué)。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駐武平縣南安巖。真宗景德初遷虔州,終三年復(fù)返。大中祥符八年卒,年八十二。遺偈一百一十七首,蘇軾、郭祥正等嘗有題詠,均佚?!?a target='_blank'>永樂大典》卷七八九五引《臨汀志》有傳。今錄偈三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4—1015 【介紹】: 宋僧。同安人。俗姓鄭,名自嚴。十一歲出家,十七歲為大僧出游,至廬陵契悟于西峰圓凈大師,自此神異不可測。住武平南巖寺,遷南康郡槃古山,屢有奇行。后還里卒。謚定光圓應(yīng)禪師。
禪林僧寶傳·卷第八
禪師諱自嚴。
生鄭氏。
泉州同安人也。
年十一棄家。
依建興臥像寺沙門契緣為童子。
十七為大僧。
游方至廬陵。
謁西峰耆宿云豁。
豁者清涼智明禪師高弟。
云門嫡孫也 太宗皇帝。
嘗詔至闕。
館于北御園舍中。
習(xí)定久之。
懇之還山。
公依止五年。
密契心法。
辭去渡懷仁。
江有蛟。
每為行人害。
公為說偈誡之。
而蛟輒去。
過黃楊峽。
渴欲飲。
會溪涸。
公以杖擿之。
而水得。
父老來聚觀。
合爪以為神。
公遁。
去武平南黃石
巖多蛇虎。
公止住。
而蛇虎可使令。
四遠聞之大驚。
爭敬事之。
民以雨旸男女禱者。
隨其欲應(yīng)念而獲。
家??其像。
飲食必祭。
鄰寺僧死。
公不知法當(dāng)告官。
便自焚之。
吏追捕坐庭中。
問狀不答。
索紙作偈曰。
云外野僧死。
云夜野僧燒。
二法無差互。
菩提路不遙。
而字畫險勁。
如擘窠大篆。
吏大怒以為。
狂且慢已。
去僧伽梨。
曝日中。
既得釋。
因以布帽其首。
而衣以白服。
公恨所說法。
聽者疑信半。
因不語者六年。
巖寺當(dāng)輸布。
而民歲代輸之。
公不忍折。
簡置布束中祈免。
吏張曄歐陽程者。
相顧怒甚。
追至問狀不答。
以為妖。
火所著帽明鮮。
又索紙作偈曰。
一切慈忍力。
皆吾心所生。
王官苦拘束。
佛法不流行。
自是時亦語。
去游南康槃古山。
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經(jīng)始。
讖曰。
卻后當(dāng)有白衣菩薩。
來興此山。
公住三年。
而成叢林。
乃還南安。
江南眠槎。
為行舟礙。
公舟過焉。
摩挲之曰。
去去莫與人為家槎。
一夕蕩除之。
有僧自惠州來。
曰河源有巨舟著沙。
萬牛挽不可動。
愿得以載磚。
建塔于南海。
為眾生福田。
公曰此陰府之物。
然付汝偈取之。
偈曰。
天零灞水生。
陰府船王移。
莫立沙中久。
納福蔭菩提。
僧即舟倡偈。
而舟為動。
萬眾歡呼。
至五羊。
有巨商。
從借以載。
僧許之。
方解繂。
俄風(fēng)作。
失舟所在。
有沙彌無多聞性。
而事公謹愿。
公憐之。
作偈。
使誦。
久當(dāng)聰明。
偈曰。
大智發(fā)于心。
于心何處尋。
成就一切義。
無古亦無今。
于是世間章句。
吾伊上口。
公示人多以偈。
然題贈以之中四字于其后。
莫有識其旨者。
異跡甚著。
所屬狀以聞 詔佳之。
宰相王欽若。
大參趙安仁已下。
皆獻詩。
公未嘗視。
置承塵上而已。
淳化乙卯正月初六日。
集眾曰。
吾此日生。
今正是時。
遂右脅臥而化。
閱世八十有二。
坐六十有五夏。
謚曰定光圓應(yīng)禪師。
贊曰。
圓通誚曹將軍。
而不屈。
問軍旅事而不答。
此其識能知宗也。
南塔初不受南平王之請。
及聞移禍及人。
因屑就之。
此其行高一世也。
學(xué)者囿于法愛。
故初公語分生死。
所以發(fā)其機。
至于定應(yīng)。
則全提大用。
于其化時曰。
吾此日生。
于化時而曰生。
最后之訓(xùn)也。
臨禍福死生之際。
能如彼四老人。
則正宗已墜之綱。
尚可理也。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南安巖自嚴尊者。生鄭氏。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為童子。十七為大僧。游方至廬陵。謁西峰老宿豁公?;碓崎T之孫也。師依止五年。盡得其法。自是神異不測。世傳定光佛化身。懷仁江。有蛟害人。師臨渡說偈戒之。蛟引去。未幾。擁沙漲塞。潭遂為洲。梅州黃楊峽乏水。師以杖擿之遂涌。父老以為神來。聚觀師遁去。所至遇旱澇。書偈投之。無不如愿。武平南黃石巖。多蛇虎。師止住。蛇虎可使令。師凡示人。必以偈。偈尾必題四字。曰贈之以中。世奠能測四。遠敬事師如神明。家畫其像。飲食必祭。鄰寺僧死。師不知法當(dāng)告官。便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問狀不答。索紙作偈曰。云外野僧死。云外野僧燒。二法無差互。菩提路不遙。字畫險勁。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為狂且慢。已去僧伽黎曝日中。既得釋。因以布巾幪首。而衣白服。師恨所說法。聽者疑信各半。因不語六年。巖寺當(dāng)輸布。民歲代之。師不忍。置書布束中求免。吏得之愈怒。追問亦不答。以為妖。焚其布帽?;鸨M而帽益明鮮。乃索紙作偈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苦拘束。佛法不流行。自后稍發(fā)語。后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經(jīng)始讖曰。卻后當(dāng)有白衣菩薩。來興此山。師住三年成叢林。乃還南安。江南眠槎。為行舟礙。師舟過焉。摩挲之曰。去去。莫與人為害。槎一夕蕩除。有僧自惠州來曰。河源有巨舟著沙。萬牛挽不可動。愿得以載磚建塔于南海。為眾生福田。師曰。此陰府之物。然付汝偈取之。偈曰。天零灞水生。陰府船王移。莫立沙中久。納福蔭菩提。僧即舟唱偈。而舟為動。萬眾歡呼。至五羊。有巨商從借以載。僧許之。方解繂。俄風(fēng)作。失舟所在。有沙彌。無多聞性。而事即謹愿。師憐之作偈。使誦久當(dāng)聰明。偈曰。大智發(fā)于心。于心何處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于是世間文字語言。一覽誦念。無所遺忘。偈語章句。援筆立就。師異跡甚著。所屬狀以聞。詔佳之。宰相王欽若。大參張安仁以下皆贈詩。師未嘗視。置承塵上而已。淳化乙卯正月六日。集眾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時。遂右脅而化。謚定光圓應(yīng)禪師。系曰。至人。聚于心者靈。發(fā)于言者驗。寂音謂。師偈語皆稱性之句。非智識所到之地。良然。良然。才涉思惟。便是鬼家活計。自尚滿身霧露。安能使物不迷耶。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祖珍,俗姓林,興化(今福建仙游東北)人。嘗詣鼓山謁鑒淳禪師,尋參佛心才禪師于東山。佛心移鼓嶠,請作首座。佛心去,遂嗣位。住福州鼓山別峰寺,又千泉州法石寺。退隱于夾嶺之白水巖而終。為南岳下十五世,上封才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八、《補續(xù)高僧傳》卷一○有傳。今錄詩三十七首。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祖珍。
興化林氏子。
母陳氏。
夢胡僧遺以明珠。
因問僧從何來。
應(yīng)曰。
余姓黃。
名涅槃。
覺而有娠。
生具奇相。
通身毛長二寸詐。
嘗詣鼓山。
謁鑒淳禪師。
一見而奇之曰。
此金毛獅子。
真法器也。
偶出化僧供。
黃石。
有朱姓者。
夜夢黃涅槃登門。
遲明乃師至。
朱大喜。
施錢五百緡。
禮而還之。
尋參佛心禪師于東山。
佛心移鼓嶠。
請師作首座。
眾皆驚愕。
相顧曰。
珍獅子。
平日不會開口。
縱胸中有佛法。
如何舉揚。
是夜首座秉拂。
隨機應(yīng)答。
叩擊不窮。
自是禪譽大播。
佛心去。
遂嗣位焉。
又遷泉之法
示眾曰。
尋牛須訪跡。
學(xué)道貴無心。
跡在牛還在。
無心道易尋。
豎起拂子曰。
這個是跡。
牛在甚么處。
又云。
若論此事。
如人吃飯。
飽則便休。
若也不飽。
必有思食之心。
若也過飽。
又有傷心之患。
到此如何得恰好去。
良久云。
且歸巖下宿。
同看月明時。
師開示語。
切實警醒。
淺機劣解。
鮮能遘副。
師平生廉省。
竭盡囊底。
造七佛塔。
于法三門之外。
畢工之日。
即升堂別眾而去。
隱于夾嶺之白水巖。
巖傍居者皆曰。
昔有道者。
嘗言四十年后。
當(dāng)有肉身菩薩。
來興此山。
師來適四十年。
相與出力。
一新巖居。
漕使傳自得。
游于禪。
獨加敬于師。
嘗曰。
法石和尚。
今之古佛。
不可不皈依也。
將化說偈曰。
生本無生。
死本無死。
生死二途。
了無彼此。
茶毗。
舍利不可勝數(shù)。
人爭取之。
其馀瘞于法石。
傳銘其塔石。
且序其語錄行之。
明河曰。
唐末有沙門文矩。
一名涅槃。
姓黃。
隱囊山高巖下。
趺坐不食。
行則二虎隨之。
或騎之出入。
出言成讖。
后無不驗。
或云辟支佛應(yīng)身也。
故其所居曰辟支巖。
巖有小竅。
時透異香。
其異跡甚多。
不可枚舉。
閩人皆能言之。

人物簡介

中州集
子羽,字叔翔,東阿人。
馬定國薺堂集載其師友六人,其一香嚴可道上人,題比陽道邊僧舍云:山頭翠色僧房靜,山下紅塵客路長。
五月行人汗如雨,豈知高處有清涼。
其一鮮于可,字東父,蜀嘉州人。
從祖侁父之武,皆有名于時。
東父詩有小雨潤履綦,花氣襲芳襟。
十里青山堪布屐,半篙春水已勝舟之句。
其一高鹍化,字圖南,平原人。
少有能詩聲,如盤中酒影金蛇活,與流虹聚石矼之句,皆奇怪不凡。
其一王景徽,字彥美,祁國文獻公溥之后,贈定國詩云:澗下松杉已蔽牛,溪中蘋藻可供羞。
故鄉(xiāng)未有終焉計,欲指吳山歸去休。
其一吳演,字子長,東平人。
文肅公奎之孫。
年三十,以食貧暫仕,即歸隱于魚山狼溪之側(cè)。
寄定國云:情馳夏日流,目斷晚云碧。
新詩從何來,遠自金馬客。
雄深作者意,奔軼古人跡。
名高四海望,發(fā)未一莖白。
應(yīng)嗤窮途士,抽簪老泉石。
采蕨在南山,驅(qū)牛向東陌。
勞生豈不苦,衣食迫晨夕。
膏粱無宿懷,茅茨得真適。
卒歲將何求,一飽惟力穡。
訪國城石氏云:昔我訪君處,樹涼炎暑收。
今君訪我來,城空殘雪留。
經(jīng)時少乘興,兩至皆空投。
茅茨隔溪上,車馬度城頭。
不聞機杼聲,但聽溪水流。
向來方圓翁,曾伴此中游。
近聞大梁至,京塵滿衣裘。
相思懶歸步,落日風(fēng)颼颼。
山居云:西首魚山崦,北連黃石祠。
崇岡在東南,我家山北陲。
地僻少人事,終朝掩柴扉。
尊酒不常得,書卷聊自怡。
春風(fēng)數(shù)日來,處處生蕨薇。
寸心復(fù)何累,一飽良可期。
當(dāng)年終南人,捷徑以貽譏。
知我無心者,豈顧悠悠辭。
擬淵明貧居:凄其歲云暮,北風(fēng)無時休。
晨興倦薪水,夜寐乏衾裯。
缺月正裴回,宿鳥頻啁啾。
欲無憔悴嘆,奈此霜霰秋。
松楸脫兵火,環(huán)堵且淹留。
閉門念袁安,守賤吊黔婁。
坐讀貧士詩,吾乃淵明儔。
溪上招王仲先云:幽居復(fù)何為,冬來性成懶。
柴門俯清溪,寸步出亦罕。
今晨偶攜杖,愛此晴日暖。
寓目隨所之,行到南溪畔。
背陰雪猶積,向暖冰全泮。
支頤臥上,仰面蒼崖斷。
泉聲何從來,乍喜兩耳換。
平分意甚遲,斗落勢方悍。
坐來百慮忘,還惜日景短。
塵寰多憂虞,中林足閒散。
故人戀明時,歸休苦遲緩。
幅巾來何時,臨流話幽款。
叔翔亦其一也。
定國謂叔翔于文章無所不能,嘗仕國朝,官洛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