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慧斌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僧惠主 朝代:隋至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41—629 【介紹】: 隋至唐初僧。始州永歸人。俗姓賈。六歲出家,后從姜律師習《法華經(jīng)》,以律學聞,尤精于四分。后入京,于甘露寺受戒。隋煬帝大業(yè)中,還本州香林寺,以弘揚四分為業(yè)。
神僧傳·卷第五
釋惠主。
俗姓賈氏。
始州永歸縣人。
六歲出家為斌法師弟子。
于黃安縣造寺七所。
梓潼縣造十寺。
武連縣造三寺。
初年登冠欲受具足。
當境無人乃入京選德。
于甘露寺受戒。
唯聽四分馀義傍通。
夢見三日三夜天地闇冥眾生無眼。
過此忽明眼還明凈。
覺已汗流。
一百日后周毀經(jīng)道。
方知徵應。
即返故鄉(xiāng)南山藏伏唯食松葉。
異類禽獸同集無聲。
或有山神送伏苓甘松香來。
獲此供養(yǎng)六時行道。
禽獸隨行禮佛誦經(jīng)。
似如聽仰。
仍為幽顯受菩薩戒。
后有獼猴群共治道。
主曰。
汝性躁擾作此何為。
曰時君異也。
佛日通也。
深怪其言。
尋爾更有異祥。
龍飛獸集香氣充山。
其類眾矣。
后有八人采弓材者。
甚大驚駭。
便慰主曰。
圣。
君出世時號開皇矣。
即將出山以事奏聞蒙預出家。
大業(yè)中敕還本州香林寺。
常弘四分為業(yè)。
武德之始陵陽公臨益州。
素少信心。
將百馀馱物行至始州。
令于寺內(nèi)講堂佛殿僧房安置。
無敢違者。
主從莊還見斯穢雜。
即入房中取錫杖三衣出嘆曰。
死活今日矣。
舉杖向驢騾一時倒仆如死。
兩手各擎一馱擲棄坑中。
州縣官人驚怖執(zhí)主狀申。
陵陽大喜一無所怪。
書曰。
弟子數(shù)病不逢害鬼。
蒙得律師破慳貪袋。
深為大利。
今附沈香十斤細綾十段仰贈。
后還京日從受菩薩戒焉。
貞觀三年寺有明禪師者。
清卓不群。
白日獨坐見無半身。
向眾述曰。
吾與律師建立此寺。
兩人同心忽失半身。
將不律師先去。
不者明其死矣。
尋爾午時主便無疾而逝。
春秋八十九。
釋慧主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姓賈氏。
始州永歸人。
六歲出家。
斌法師弟子。
誦遺教經(jīng)。
一夕即能憶不忘。
顧以師所行。
多忤經(jīng)旨。
因辭去。
依姜律師。
誦法華經(jīng)。
寺諸房中。
或講俗律。
主才聽。
若素習。
乃問十關(guān)。
時無知者。
自是黑白憚伏。
眾遽請為律主。
從受菩薩戒。
黃安縣造七寺。
梓潼縣造十寺。
武連縣造三寺。
蜀之佛法。
至是始盛。
初主受學于京之甘露寺。
忽夢。
天地晦冥。
眾生無眼。
三日夜而后明凈如故。
覺而疑之。
及周廢法。
距之復教。
僅閱百日。
其徵應也如此。
于是歸隱鄉(xiāng)里之南山。
禮佛誦經(jīng)不輟。
禽獸異類同集。
授幽顯菩薩戒法。
感神饋茯苓甘松香物。
會獼猴群共治路。
主曰汝性躁擾。
作此何為。
猴忽人語曰。
時君異也。
佛日通也。
主殊怪之。
然固未知天下為何時也。
適逢采弓材者八人。
而后聞開皇年焉。
尋出山。
以事聞。
詔與剃落。
大業(yè)中。
奉詔弘四分于鄉(xiāng)里之香林寺。
武德初陵陽公以皇子牧益將之任。
道過始州。
偶憩寺中。
凡講堂佛殿僧房。
置行李物皆遍。
牛馬散放廡下。
屎尿盈溢。
主從莊中還。
竟取三衣錫杖房中。
咄曰死生在今日。
因舉杖擬牛馬。
牛馬即顛仆。
并擲棄行李溝中。
州縣吏大懼。
隨以狀走白公。
拘王以待命。
公聞而喜。
遺之書曰。
弟子數(shù)病。
不逢害。
鬼蒙將律師破慳貪袋。
深為大利。
今附沈香十斤。
?綾十段。
仰贈。
后還京日。
當受戒焉。
寺有明禪師者。
主平昔同心之人。
貞觀三年。
忽自見身無其半。
謂諸徒曰。
吾與律師。
建立此寺。
今所見如此。
律師不死。
則吾且死矣。
外或睹異相僧數(shù)千人入寺。
意以為寺中設(shè)會。
且而問之則否。
至午主告逝。
壽八十九。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明律上
釋慧主。
俗姓賈氏。
始州永歸縣人。
六歲出家。
斌法師弟子。
后令誦遺教一夕便度。
以經(jīng)驗師多有乖越。
便舍之而往姜律師所。
誦法華經(jīng)。
寺東房中講于俗律。
試聽一遍性若曾聞。
乃問十關(guān)無能解者。
刺史以下合州白黑。
皆往咨問莫不歸伏。
始州一部祖宗道眾。
即為州內(nèi)律主受菩薩戒。
既爾約束以佛為師。
尚不敬天況禮神道。
于是佛法方得開弘。
于黃安縣造寺七所。
梓潼縣造十寺。
武連縣造三寺。
從彼至今方將盛矣。
初主登冠。
欲受具足。
當境無人。
乃入京選德于甘露寺受戒。
惟聽四分馀義旁通。
夢見三日三夜天地闇冥眾生無眼。
過此忽明眼還明凈。
覺已汗流。
一百日后周毀經(jīng)道。
方知徵應。
即返故鄉(xiāng)。
南山藏伏惟食松葉。
異類禽獸同集無聲。
或有山神送茯苓甘松香來。
獲此供養(yǎng)六時行道。
禽獸隨行。
禮佛誦經(jīng)似如聽者。
仍為幽顯受菩薩戒。
后有獼猴群共治道。
主曰。
汝性躁擾作此何為。
曰時君異也。
佛日通也。
深怪此言。
尋爾更有異祥。
龍飛獸集香氣充山。
其類眾矣。
后有八人采弓材者。
甚大驚駭。
便慰主曰。
圣君出世。
時號開皇矣。
即將出山。
以事奏聞。
蒙預出家。
大業(yè)中。
敕還本州香林寺。
常弘四分為業(yè)。
武德之始。
陵陽公。
臨益州。
素少信心。
將百馀馱物行至始州。
令于寺內(nèi)講堂佛殿僧房安置。
無敢違者。
主從莊還見斯穢雜。
即入房中取錫杖三衣出嘆曰。
死活今日矣。
舉杖向諸驢騾。
一時倒仆如死。
兩手各擎一馱擲棄坑中。
州縣官人驚怖執(zhí)主。
狀申陵陽。
大笑一無所怪。
書曰。
弟子數(shù)病不逢害鬼。
蒙得律師破慳貪袋。
深為大利。
今附沈香十斤?綾十段仰贈。
后還京日從受菩薩戒焉。
貞觀三年。
寺有明禪師者。
清卓不群。
白日獨坐見無半身。
向眾述曰。
吾與律師建立此寺。
兩人同心忽失半身。
將不律師先去。
不者明其死矣。
明日食時俗人驚云。
寺家設(shè)會耶。
見有四路客僧數(shù)千人入寺。
今何所在。
尋爾午時主便無疾而逝。
春秋八十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