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至賢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6 首
歲丁巳開成紀年之明年。有具壽沙門曰令檢。自上京抵洛師。以縹囊盛三藏遺文傳記。訪余柴門于行修里。且曰。聞夫子斧藻偫言舊矣。詎直專聲于班馬。能不為釋氏董狐耶。抑豈不聞貞觀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來旨云。三藏事跡載國史及慈恩傳。今塔在長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贊。謚大遍覺。肅宗賜塔額曰興教。因為興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陽。年歲寖遠。塔無主。寺無僧?;臎鰵埼?。游者傷目。長慶初。有衲衣僧曇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國寺三教談?wù)摯蟮聝?nèi)供奉賜紫義林。修三藏忌齋于寺。齋眾方食。見塔上有光。圓如覆鏡。道俗異之。林乃上聞。乃與兩街三學人共修身塔。兼礱一石于塔。至三年修畢。林乃化遺言于門人令檢曰。爾必求文士銘之。檢泣奉遺教。直以銘為請。非法允之冢嫡。誰何至此乎。軻三讓不可。乃略而銘之。三藏諱元奘。俗陳姓。河南緱氏人。曾父欽。后魏上黨太守。祖康。北齊國子博士。父惠英。長八尺。美須眉??渡蚝?。號通儒。時人方漢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屬隋季失御。乃從高祖神堯于晉陽。俄又入蜀。學攝論毗曇于基暹二法師。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學成實于趙州深。學俱舍于長安岳。于是西經(jīng)前來者。無不貫綜矣。初中國學者。多以實相性空。通貫偫說。俾彖象蹄笱。往往失魚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羅棋布。五法三性。析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匯。各有攸處。曾未暇也。大遍覺乃興言曰。佛理圓極。片言支說。未足師決。固是經(jīng)來未盡。吾當求所未聞。俾跛眇兒視履。必使解行如函蓋。始可為具人矣。且法顯智嚴何人也。猶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夢法師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貞觀三年。忽夢海中蘇迷盧山遽凌波而入。乃見石蓮波外承足山。險不可上。試踴身騰踔。颯然飆舉。升中四望。廓澈無際。覺而自占曰。我西行決矣。至涼州。都督李大亮防禁特切。逼法師還京。法師乃宵遁。渡瓠蘆河。出玉門。經(jīng)莫賀延磧。艱難險阻。仆而復(fù)起者。何止百十耶。自爾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曲文泰遣貴臣以駝馬迓法師于白力城。王與太妃及統(tǒng)師大臣等尊以師禮。王親跪于座側(cè)。俾法師躡肩而上。資贈甚厚。送至葉護可汗衙。又以廿四封書。通屈支等廿四國。獻花繒五百疋于可汗。稱法師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羅門國。愿可汗憐師如憐奴。其所歷諸國。為其王禮重。多此類也。自爾支提梵剎神奇靈跡。往往而有。法師皆瀝誠盡敬。耳目所得。孕成多聞。與夫世稱博物者。何相萬耶。詳載如傳。惟至中印度??爛陁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詳儀注者引參正法藏。即戒賢法師也。既入謁。肘膝著地。舐足已。然后起。法藏訊所從來。曰自支??。欲依師學瑜伽論。法藏聞則涕泗曰。解我三年前夢金人之說。佇爾久矣。遂館于幼日王院覺賢房第四重閣。日供擔步羅果一百廿枚。大人米等稱是。其尊敬如此。法師既名流五印。三學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師號法師為摩訶天。小乘師號解脫天。乃白大法藏請留之。法師曰。師等豈不欲支??之人開佛慧眼耶。不數(shù)日。東印度王拘摩迎法師。戒日王聞法師在拘摩處。遣使謂拘摩曰。急送支??僧來。拘摩曰。我頭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諸國。乃怒曰。爾言頭可得??蓪㈩^來。拘摩懼。乃嚴象軍二萬。船三萬。與法師同溯殑伽河。筑行宮于河北。拘摩自迎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僧何不來。拘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見法師。接足盡敬。且曰。弟子聞支??國有秦王破陣樂。乃問秦王是何人。法師盛談太宗應(yīng)天順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為支??主。因令法師出制惡見論。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請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門婆羅門等。兼十八國王。觀支??法師之論。凡十八日。無敢當其鋒者。戒日知法師無留意。厚以象馬橐裝餞法師。又以素謺印書使達官送法師。所經(jīng)諸國。令兵衛(wèi)達漢境。法師卻次于闐。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還。太宗特降天使迎勞。仍制于闐等道送法師。令燉煌迎于流沙。鄯部迎于沮沫。時帝在洛陽。敕西京留守梁國公元齡備有司迎待。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正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亭。有司頒諸寺帳輿花幡。送經(jīng)于宏福。翌日。大會于朱雀街之南。陳列法師于西域所得經(jīng)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廿夾。六百五十七部。以廿馬負而至。自朱雀至宏福十馀里。傾都士女。夾道鱗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幾俱??矣。壬辰。法師謁文武圣皇帝于洛陽宮。二月己亥。對于儀鸞殿。因廣問雪嶺已西諸國風俗。法師皆備陳所歷。若指諸掌。太宗大悅。謂趙公無忌曰。昔符堅稱道安為神器。今法師出之更遠。時帝將征遼。法師請于嵩之少林翻譯。太宗曰。師西去后。朕為穆太后于西京造宏福寺。寺有禪院??删头g。三月己巳。徙宏福。夏五月丁卯。法師方開貝葉。廿年秋七月。法師進新譯經(jīng)論。仍請制經(jīng)序。并進奉敕撰西域記十二卷。太宗美法師風儀。又有公輔才。俾法師裼緇褐襲金紫。法師因以五義褒揚圣德。乞不奪其志。遂問瑜伽十七地義。太宗謂侍臣曰。朕觀佛經(jīng)。猶噡天望海。法師能于異域得是深法。非惟法師愿力。亦朕與公等宿殖所會。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筆自寫。太宗居慶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師。命宏文館學士上官儀對偫寮讀之。廿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宮。又制述圣記及菩薩藏經(jīng)后序。太宗因問功德何最。法師對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殘毀。緇伍殆絕。太宗自此敕天下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度五十人。戊申?;侍有睢U埛◣煘榇榷魃献?。仍造翻經(jīng)院。備儀禮自宏福迎法師。太宗與皇太子后宮等。于安福門執(zhí)香爐。目而送之。至寺門。敕趙公英中書令褚引入。于殿內(nèi)奏九部樂破陣舞。及百戲于庭而還。廿三年夏四月。法師隨駕于翠微宮。談賞終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風殿。高宗即位。法師還慈恩。專務(wù)翻譯。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師于寺端門之陽造石浮圖。高宗恐功大難成。令改用磚塔。有七級。凡一百八十尺。層層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宮方妊。請法師加祐。既誕。神光滿院。則中宗孝和皇帝也。請?zhí)枮榉鸸馔?。受三歸。服袈裟。度七人。請法師為王剃發(fā)。及滿月。法師進金字般若心經(jīng)及道具等。顯慶二年春二月。駕幸洛陽。法師與佛光王發(fā)于駕前。既到館。于積翠宮終譯發(fā)智婆沙。法師早喪所天。因扈從還訪故里。得張氏姊。問塋壟已平矣。乃捧遺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給。備喪禮。盡飾終之道。洛下道俗赴者萬馀人。釋氏榮之。三年正月。駕還西京。敕法師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師先朝所重。禮敬彌厚。中使旁午。朝臣慰問及錫賚無虛日。法師隨得隨散。中國重于般若。前代雖翻譯猶未備。眾請譯焉。法師以功大恐難就。乃請于玉華宮翻譯。四年十月。法師如玉華。館于肅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總廿萬偈。法師汲汲然常恐不得卒業(yè)。每厲譯徒。必當人百其心。至龍朔三年方絕筆。法師翻般若后。精力刓耗。謂門人曰。吾所事畢矣。吾瞑目后??梢赞旧Z為親身物。門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發(fā)此言。法師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門人元覺夢一大浮圖倒。法師曰。此吾滅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師具錄所翻經(jīng)綸。合七十四部。總一千三百卅八卷。又造俱??畫像彌勒像各一千幀。又造素像十俱??供養(yǎng)悲敬上油各萬人。燒百千燈。贖數(shù)萬生。乃與寺眾辭。三稱慈尊。愿生內(nèi)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問云。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內(nèi)眾否。頷云得生。俄而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聞法師疾作。御醫(yī)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帝哀慟。為之罷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竇師倫令官給葬事。又敕宜聽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門人奉柩于慈恩翻經(jīng)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萬。以四月十四日葬于浐東。京畿五百里內(nèi)。送者百馀萬人。至總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傷圣情也。法師長七尺。眉目若畫。直視不顧。端嚴若神。自大教東流。翻譯之盛。未有如法師者。雖滕蘭澄什康會竺護之流。無等級以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經(jīng)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應(yīng)不可殫紀。蓋莫詳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又曰。
三藏之生,本乘愿來。
入自圣胎,出于鳳堆。
大業(yè)之季,龍潛于并。
孺子謁帝,與兄偕行。
神堯奇之,善果度之。
不為人臣,必為人師。
師法未足,自洛徂蜀。
學無常師,鳥必擇木。
跡窮夷夏,更討身毒。
寺入爛陁,師遇尸羅。
王逢戒日,論得瑜伽。
瑜伽師地,藏教泉府。
猬●98A7名數(shù),璽抽圣緒。
我握其樞,赤幡仍豎。
名高曲女,歸我真主。
主當文皇,臣當蔡梁。
天下貞觀,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是護是付。
付得其人,經(jīng)綸彬彬。
梵語華言,胡漢相宣。
臺臣筆受,御膝前席。
積翠飛花,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圣。
揚于王庭,百辟流詠。
三藏慰喜,靈祇介祉。
蔑彼滕什,曾無此事。
我功成矣,我名遂矣。
脫屣玉華,升神睹史。
發(fā)棺開殮,天香馥馥。
地位殊分,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樊川氣清。
修塔者誰,林公是營。
門人令撿,實尸其事。
銘勒塔旁,撿真法子。
蒙者處晦而弗曜,正者居中而弗群。
守晦蒙而靡失,養(yǎng)中正而可分。
處下韜光,允謂含章之士;
居上棄智,斯為抱一之君。
圣人以設(shè)彼《易》文,授諸君子。
考其在蒙之象,得此養(yǎng)正之理。
渾兮若濁,下民無得而稱焉;
闇然而彰,圣功亦在其中矣。
是以不伐其善,罔耀其能。
樸素而是守,又浚哲而曷矜。
故知我者,謂我愚不可及;
不知我者,謂我智不足稱。
務(wù)實去華,育德之方斯在;
反聽收視,養(yǎng)恬之義相應(yīng)。
故得悔吝不生,純和自履。
隱其明而若昧,保其終而如始。
至賢者孟子,在養(yǎng)素而弗違;
亞圣者顏生,性如愚而有以。
是知蒙正相養(yǎng),圣賢是崇。
欲求乎不失其正,必在乎受之以蒙。
石蘊玉而外質(zhì),蚌含珠而內(nèi)融。
天地何言,育物之功潛用;
龍蛇處蟄,存身之道不窮。
其或謀畫為先,聰明自廣。
不務(wù)淳淳而處,每思察察而往。
則彼蒙也喪乎其真,此正也失其所養(yǎng)。
曷若我知白守黑,老氏之教寧忘;
用晦而明,箕子之風不爽。
至矣哉!
正之在斯,養(yǎng)亦宜其。
蘊道德而不衒,豈禍福之能隨。
志士體之而修身,素履無失;
圣人執(zhí)之而行化,赤子焉知。
乃有修辭立誠,窮理盡性。
常默默以存志,將乾乾而希圣。
庶幾進退之間,保君子之中正。
進退為大節(jié),君子貴其全。
獻替實大事,良臣所宜先。
二者茍一失,胡得稱至賢。
況乃勢利誘,中性殊易遷。
趨時或勇銳,顧義少愨堅。
昆山有良玉,烈燄不敢燔。
太華有蒼松,嚴霜豈能干。
公以學行起,華涂三十年。
器業(yè)飽夔卨,文章富云淵。
徐行自廊廟,群望惟陶甄。
適會薰風琴,為民更五弦。
潔情思恤物,有道當危言。
一旦謝簪紱,易若忘蹄筌。
冥鴻飏云霄,老鶴得芝田。
天真適曠蕩,世網(wǎng)脫拘牽。
安居返故里,盛事光塵寰。
父老相嘆詫,謂公乃神仙。
士林素矜式,仰公如綺園。
試閱前代史,昔人難比肩。
嘗聞喬與固,精誠動皇乾。
愿仗至忠力,區(qū)區(qū)塞奔川。
不幸遭戮辱,何由老林泉。
徒使國士淚,至今為之潸。
又聞廣與受,知止皆求還。
都門祖帳盛,鄉(xiāng)里千金捐。
青以大論議,寂寞空簡編。
猶有繪畫手,屢將丹青傳。
四士所出處,得之皆一偏。
惟公逢圣明,雍容卷舒間。
任職思補報,乞身享安閒。
素履瑩如玉,貴名重于山。
知公享壽考,歲月方遐延。
壯容換老骨,綠發(fā)藏華顛。
諒公保福祚,子孫慶綿綿。
高門納駟馬,舊物還青氈。
令德終報驗,化工可推研。
小智泥畛域,通懷究淵源。
方爾泥物我,其誰計寒暄。
超遙誠自得,局縮亦徒然。
再拜遠門下,長吟歌此篇。
詠唐史 戴至德 北宋 · 韋驤
七言絕句
神翰飛英紀至賢,謂如舟楫濟洪源。
偷名豈學劉仁軌,專向朝堂賣主恩。
力田須逢年,掘井須及泉。
學者志于道,如以規(guī)正圓。
及其見道時,攬轡誰爭先。
筌蹄蛻陳跡,羽化而登仙。
是中時反觀,一一人之天。
森然眾妙現(xiàn),所見惟所便。
猗與至游者,日運萬里船。
胸中三景軸,與道相因緣。
道大心以悟,心遠見孰偏。
一室景象存,物物隨餐眠。
不游以為游,至樂無冥顛。
游非在山水,默與山水聯(lián)。
天下有至游,得道有至賢。
賢者以道游,百游不一愆。
至于游俱忘,公與道獨全。
談笑出清風,樽罍益欣然。
張扁詫中郎,訓記增雄編。
嗟予幸升堂,頓覺塵垢湔。
從公至游境,左右馀芳鮮。
歸來欲語人,心知口難傳。
先皇壬寅年,外夷肆鬼嘯。
既奪潤州隘,遂鼓金陵棹。
先夷未至時,南民畏其暴。
紛紛謀避城,婦人尤遠蹈。
俄而官盟夷,江上歃削約。
虛驚七旬馀,夷去疾若鷂。
城中高舉者,村居半改貌。
宵眠蚊無幬,晝會羹不芼。
至是驅(qū)車歸,戚里相迎勞。
捶胸論酸辛,把酒不能釂。
風日蘊蓄深,致疾每難療。
朝朝歌蒿里,處處焚楮鈔。
由來十馀年,談次神尚懊。
今茲粵氛惡,詎不烽早耀。
大家鑒前車,主靜信神告。
婦口雖嘵嘵,男兒必執(zhí)拗。
萬人無一二,網(wǎng)兔脫身跳。
馀皆陷盜中,將肉委虎豹。
往往婦語男,以不見幾誚。
我雖與眾殊,交謫略同調(diào)。
豈知中夷毒,匪獨民不吊。
國事此荊莽,禍固有由造。
夷乎詿誤多,聽我說原盜。
盜首生潯江,實在交廣徼。
湘南諸煤戶,寒等厥民隩。
蠢蠢初無知,群聚第吽噪。
縱或觸犴獄,不過氣桀驁。
極其才所能,相率事掠剽。
平生委泉壤,夢不及官誥。
何至夜郎大,乃欲竊名號。
當夷構(gòu)釁日,此盜各年少。
方于災(zāi)荒居,近見夷犯澳。
只覺孫盧鋒,大都炬火爝。
中原有全力,海必澆熠耀。
旋聞閩越靡,江南順風到。
前后才三年,萬里騰狂趭。
帝自赫然怒,諸將太不肖。
專閫獵海琛,上上珠翠瑁。
自其黷貨外,則一無所好。
嚴衛(wèi)色常墨,魂隨鼓鼙搖。
那知戰(zhàn)何事,如女羞說醮。
彼夷視諸將,饋問合屎尿。
據(jù)楯可罵之,不屑詛楚禱。
若以忍辱論,孺子竟可教。
代夷張?zhí)撀?,紿帝太阿倒。
待寇作上賓,禮直修聘頫。
賂以金如山,市假神州墺。
奏書單于悖,奚止佗兀奡。
居然呼二天,含笑魈面顤。
歸舟吹競律,喜氣遍壺嶠。
此盜斯生心,本來昧忠孝。
遂謂狂蟆精,果食太陽曜。
時于輟耕馀,隴上野性趠。
指天而畫地,側(cè)身忘載燾。
從此堡社間,殺人向人訆。
椎埋漸公行,罔忌刑禁暴。
萌芽特猶微,虺敢蛇遽效。
向使盟夷后,諸將略計較。
自慚國體傷,思答帝德劭。
病過從良醫(yī),戎事急學敩。
因其人震悚,選其俗悍剽。
月異歲不同,使知武可樂。
壯健皆國有,善養(yǎng)鷹與?。
邊隅固金湯,春秋重邏哨。
懲羹夫何嫌,備豫古訓要。
此盜必不起,起亦可立摽。
何知封疆臣,舊習是則效。
祖宗定兵額,歲折幾路漕。
久皆成具文,談兵徒衲鑿。
手握龍虎符,于心似無恔。
權(quán)陰屬偏裨,千夫百夫纛。
一家妻若子,首易姓名冒。
更用酬私恩,姻特芘蘿蔦。
十已吞二三,然后兵列灶。
兵復(fù)互容隱,濫竽廁幼耄。
大率州郡兵,實數(shù)太半靠。
借問兵何為,分飛鳦與鷯。
中有至賢者,恂恂士游校。
市井別肄業(yè),治生及屠釣。
劣者殊不然,鄉(xiāng)閭恣蹂踔。
溺影兼吠聲,勢憑城社窔。
彼所謂長官,聞見久聾眊。
平日奴隸叱,門戶供灑掃。
賤役靡不執(zhí),次第直分儤。
貓俱狎鼠眠,家人比嘻嗃。
抑有少忤意,威欲杖以藋。
乞憐地暫搶,逃罪柱還繞。
亦可祖父前,子孫大歡噭。
反師顏子淵,犯者置不校。
大吏以時點,樹旗帳曰操。
逐隊仍兒戲,壁上聚觀噪。
瘠馬雕錦鞍,廢劍髹桼鞘。
冠必朱彯纓,靴必綠長靿。
槍或火不鳴,矢或風而躁。
約略步武齊,鼓絕銀字犒。
偶扯毫毛疵,責之煩撲敲。
是為司馬政,兵糈一歲報。
其在兵婚喪,且別賜芻稍。
令節(jié)亦優(yōu)酺,軍籍抵金窖。
浩浩天子恩,車甲雨時膏。
褻威顧若此,甚矣國財耗。
此盜以夷卜,如獲上吉珓。
更知營壘情,私慶舞其翿。
腥燄彌吹揚,已將發(fā)之剽。
又況守若令,棠愛鮮頌邵。
萑苻藏巨奸,明鏡都失照。
有民縛盜來,駭甚雛在抱。
諵諵為盜辯,拍案老蛙叫。
畏事甘養(yǎng)癰,屢放鱷出??。
其民堂下嘩,唾面自拭皰。
民皆太息歸,盜愈睨之傲。
拱手仰盜息,若勝憂旱澇。
盜曰粟粟之,不敢貴昂糶。
盜曰衣衣之,不敢吝宿漂。
同聲怨官懦,萬口籥應(yīng)篎。
官聞乃大樂,風雨忽猋瀑。
桎梏拘而來,謂汝盜援奧。
否胡餉盜為,汝身象自燒。
黲黲盆蓋冤,逢逢瓠鉆竅。
明明樓幻蜃,隆隆鼎賄郜。
勿問淚眼枯,魚肉猛咀噍。
坐此民怒深,家駒化作獥。
垂時盜潛扇,教畜短發(fā)氉。
黃巾與紅巾,胥畀大布帽。
鵑啼惑鴆媒,一旦傾巢笊。
東家抉其楹,西家撤其??。
南家負其鋤,北家挈其銚。
此焉捐囊簏,彼焉獻囷窌。
決計踵盜門,愿與盜分俵。
請為盜前驅(qū),轉(zhuǎn)似漆投膠。
由是盜驟熾,狐語燈夜罩。
孽雷喧角鉦,愁云布旌旄。
卻從夷主名,耶穌拜初廟。
逆視夷有加,誣天妄稱詔。
試窮此盜根,然否盟夷召。
至于兵興來,諸將則尤妙。
本來勁旅稀,市人雜嬉敫。
茍能漸摩厲,擇糳汰其糙。
勇可作而致,何懼不輕僄。
乃從肉受脤,即如面飲酵。
才聞壇上拜,便睡山中覺。
只期幕烏集,瞋舞晨雞嘂。
自盜弄潢池,于今幾寒燠。
所過皆嚴關(guān),守可一夫嬈。
步步讓畔耕,省盜馬箠撽。
諸將隨后塵,聊當遠臨眺。
畏盜膽易破,未戰(zhàn)師已橈。
將是蟬語冰,兵是蟻旋淖。
在我桼室憂,久知原必燎。
獨至金陵失,真非意所料。
謂有向?qū)④?,夙名騎之驃。
帝望屬方新,功詎他人媢。
固當計掎角,預(yù)阻長江艞。
盜既來如飛,赴援進必躁。
豈不念南民,延頸積朒朓。
但使牽其外,環(huán)城富有炮。
雖圍庶無虞,城幸最險峭。
故抱不遷議,敝廬守窅窱。
吾母矧久病,體弗任輿轎。
自宜安鳩安,未用鬧蜂鬧。
安知吾智昏,終詒家室悼。
誰云狃于夷,佳麗地戀嫪。
昨者夷船來,士女粟亂爆。
猥曰夷同仇,將藉鯨逐??。
其實牟利行,交反通纻縞。
鑄奸本同物,往事早先導。
倘命回紇助,多恐頭不掉。
非夷此盜無,無為盜所笑。
⑴ 先賊未至時,南中之問于神者篿卜鸞請,皆云靜吉,豈無神邪?抑真數(shù)之不可違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