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慧壁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山陰人,俗姓夏侯。住五臺山清涼寺,博綜經論。德宗延入譯場,使造疏,遂編成十卷以進。好游名山。憲宗時賜號清涼國師,尋示寂,年七十余。弟子傳法者百余人。有《毗廬疏》、《隨疏演義》、《華嚴綱要》、《三圣圓融觀》等。
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澄觀字大休。俗姓夏侯氏。越州山陰人。年十一。依寶林寺霈禪師出家。元和中住太原府大崇福寺。后住清涼山大華嚴寺。開成三年卒。謚清涼國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生會稽之夏侯氏。
年十一。
依應天山寶林寺霈禪師。
誦法華經。
年十四。
以恩澤。
獲隸此寺落發(fā)。
即走四方。
訪求師友。
乾元中。
從閏州棲霞寺醴律師。
及鄉(xiāng)里曇一。
究律部。
詣金陵玄壁法師。
稟關河三論。
大歷中。
傳起信涅槃于瓦官寺。
受東海起信疏義于淮南。
然后溫習華嚴大經。
于天竺法詵門下。
往剡溪扣成都惠量。
覆探三論十年。
就蘇州習天臺止觀于湛然法師。
兼法華維摩等經疏。
復咨決南宗禪旨于牛頭山忠?guī)煛?div id="2nf99bp" class='inline' id='people_18102_2_24_comment'>
徑山欽師。
洛陽無名師。
北宗于惠云師。
于是旁覽泛問。
天竺悉曇。
四囲。
五明。
秘咒。
儀軌。
東土經史。
子傳。
三雅。
訓詁。
世間技藝。
莫不該綜。
每曰。
五地圣人。
身證真如。
猶于后得智中。
起世俗念。
況于方居學地。
能忌是乎。
大歷十一年。
巡禮五臺峨嵋。
備瞻圣像。
俄還居五臺大華嚴寺。
專行方等懺法。
既因寺主賢林所請。
為講經論。
乃惙然長想。
以為華嚴合文殊之智。
普賢之理。
表彰毗盧遮那萬行之極。
而舊疏文繁義約。
不足發(fā)明。
于寤寐間。
見金色人立日中。
捉觀納口。
咀嚼都盡。
駭汗而覺。
喜曰。
此吞受光明遍照之徵。
可不疏華嚴。
以報三圣之德哉。
乃始興元元年正月。
終貞元三年十二月。
成二十卷。
飯千僧以落之。
自爾欲求可以付授者。
夜而夢。
已化為大龍。
鱗鬣耀日。
拿攫碧落。
矯首于南臺。
蟠尾于北臺。
頃之身出小龍千數。
蜿蜒騰躍。
分散青冥。
四年春正月寺主賢林。
請開新疏。
七年河東節(jié)度使李自良。
復請開于崇福寺。
德宗朝。
遣中使李輔光宣詔。
即日入都。
參預罽賓三藏般若譯事。
烏茶國王所進后分。
辭以明年。
詔許焉。
又明年至蒲津。
中令梁公。
留安居于中條之棲巖寺。
寺有異僧。
所為莫測。
而語多應驗。
初觀未至前。
忽驅僧眾灑掃曰。
不久菩薩至此。
先是寺多妖祟。
及戾止俱息。
五月中使霍仙鳴宣詔以趣。
至則上加禮敬。
即延入館。
刊正所譯。
為四十卷。
詔造疏于終南山草堂寺。
成十卷。
仍詔兩街各開新疏一遍。
方其撰疏之際。
堂前池中蓮華五朵。
有雙蒂三節(jié)之瑞。
尋詔譯守護國界主經。
職綴文。
當順宗之在春宮也。
時觀居五臺。
承教述了義一卷。
心要一卷。
食肉得罪因緣等。
至是入朝。
意尤欽屬。
觀夙發(fā)十愿。
一長止方丈。
但三衣一缽。
不畜長。
二當代名利。
去之如遺。
三目不視女人。
四身影不落俗家。
五未舍報受。
長誦法花經。
六長讀大乘經典。
普施含靈。
七長講華嚴大經。
八一生晝夜不臥。
九不邀名惑眾代善。
十不退大慈悲普救心。
故觀能循持。
而行之終身焉。
卒于元和之初。
壽七十馀。
弟子嗣法者百馀人。
若相國齊抗武元衡鄭絪李吉甫權德輿李逢吉中書舍人錢徽兵部侍郎歸登太常韋渠牟襄陽節(jié)度使嚴綬越州觀察使孟簡洪州韋丹。
咸服戒訓。
又著隨疏演義四十卷。
華嚴綱要一卷。
法界玄覽一卷。
三圣圓融觀一卷。
華嚴。
法華。
楞伽。
中論等。
別行小鈔疏。
共三十卷。
設無遮大齋十二會。
云花寺般若閣下。
畫華嚴世界圖相。
其諸塑繢尊像。
繕寫經典。
具見門人清沔所述記。
宋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澄觀。姓夏侯氏。越州山陰人也。年甫十一依寶林寺(今應天山)霈禪師出家。誦法華經。十四遇恩得度。便隸此寺。觀俊朗高逸。弗可以細務拘。遂遍尋名山旁求秘藏。梯航既具壸奧必臻。乾元中依潤州棲霞寺醴律師學相部律。本州依曇一隸南山律。詣金陵玄璧法師傳關河三論。三論之盛于江表觀之力也。大歷中就瓦棺寺傳起信涅槃。又于淮南法藏受海東起信疏義。卻復天竺詵法師門。溫習華嚴大經。七年往剡溪。從成都慧量法師覆尋三論。十年就蘇州。從湛然法師習天臺止觀法華維摩等經疏。解從上智性自天然。所學之文如昨拋舍。鮑靜記井。蔡邕后身。信可知矣。又謁牛頭山忠?guī)煆缴綒J師洛陽無名師。咨決南宗禪法。復見慧云禪師了北宗玄理。觀自謂己曰。五地圣人身證真如棲心佛境。于后得智中起世俗念學世間技藝。況吾學地能忘是心。遂翻習經傳子史小學蒼雅天竺悉曇諸部異執(zhí)四圍五明秘咒儀軌至于篇頌筆語書蹤。一皆博綜。多能之性自天縱之。大歷十一年誓游五臺。一一巡禮祥瑞愈繁。仍往峨嵋求見普賢。登險陟高備觀圣像。卻還五臺居大華嚴寺。專行方等懺法。時寺主賢林請講大經。并演諸論。因慨華嚴舊疏文繁義約。惙然長想。況文殊主智普賢主理。二圣合為毗盧遮那。萬行兼通即是華嚴之義也。吾既游普賢之境界。泊妙吉之鄉(xiāng)原。不疏毗盧有辜二圣矣。觀將撰疏。俄于寤寐之間見一金人。當陽挺立以手迎抱之。無何咀嚼都盡。覺即汗流自喜。吞納光明遍照之徵也。起興元元年正月。貞元三年十二月畢功。成二十軸。乃飯千僧以落成也。后常思付授。忽夜夢身化為龍。矯首于南臺。蟠尾于山北。拿攫碧落鱗鬣耀日。須臾蜿蜓化為千數小龍。騰耀青冥分散而去。蓋取象乎教法支分流布也。四年春正月寺主賢林請講新疏。七年河東節(jié)度使李公自良。復請于崇福寺講。德宗降中使李輔光。宣詔入都。與罽賓三藏般若。譯烏荼國王所進華嚴后分四十卷。觀苦辭請明年入敕允。及具行至蒲津。中令梁公留安居。遂于中條山棲巖寺住。寺有禪客拳眉剪發(fā)。字曰癡人。披短褐操長策狂歌雜語。凡所指厈皆多應驗。觀未至之前狂僧驅眾僧。灑掃曰。不久菩薩來此。復次壁畫散脂大將及山麋之怪。往往不息。觀既止此寺。二事俱靜。五月內中使霍仙鳴。傳宣催入。觀至。帝頗敦重。延入譯場刊正。又詔令造疏。遂于終南草堂寺編成十卷。進呈。敕令兩街各講一遍為疏。時堂前池生五枝合歡蓮華。一華皆有三節(jié)。人咸嘆伏。尋譯守護國界主經。觀綴文潤色。順宗在春宮。嘗垂教令述了義一卷心要一卷。并食肉得罪因緣。洎至長安頻加禮接。朝臣歸向。則齊相國杭韋太常渠牟皆結交最深。故相武元衡鄭絪李吉甫權德輿李逢吉中書舍人錢徽兵部侍郎歸登襄陽節(jié)度使嚴綬越州觀察使孟簡洪州韋丹。咸慕高風。或從戒訓。以元和年卒。春秋七十馀。弟子傳法者一百許人。馀堪講者千數。觀嘗于新創(chuàng)云花寺般若閣下。畫華藏世界圖相。又著隨疏演義四十卷。允齊相請述華嚴經綱要一卷法界玄鑒一卷三圣圓融觀一卷華嚴法華楞伽中觀論等別行小鈔疏共三十卷。設無遮大會十二中。其諸塑繢形像繕寫經典不可殫述。門人清沔記觀平時行狀云。觀恒發(fā)十愿。一長止方丈但三衣缽不畜長。二當代名利棄之如遺。三目不視女人。四身影不落俗家。五未舍執(zhí)受長誦法華經。六長讀大乘經典普施含靈。七長講華嚴大經。八一生晝夜不臥。九不邀名惑眾伐善。十不退大慈悲普救法界。觀逮盡形期。恒依愿而修行也。
神僧傳·卷第八
釋澄觀。姓夏侯氏。越州山陰人也。年甫十一依寶林寺霈禪師出家。誦法華經。十四遇恩得度。便隸此寺。觀俊朗高逸弗可以細務拘。后將撰華嚴疏。于寤寐之間見一金人。當陽挺立以手迎抱之。無何咀嚼都盡。覺即汗流。自喜吞納光明遍照之徵也。起興元元年正月。貞元三年十二月畢功。成二十軸。乃飯千僧以落成之為疏。時堂前池生五枝合歡蓮華一華。皆有三節(jié)。人咸嘆伏。觀常思付授。忽夜夢身化為龍。矯首于南臺蟠尾于山北。拿欋碧落鱗鬣耀日。須臾蜿蜒化為千數小龍。騰躍青冥分散而去。蓋取象乎教法支分流布也。遂于中條山棲巖寺住。寺有禪客拳眉剪發(fā)。字曰癡人。被短褐操長策??窀桦s語。凡所指斥皆多應驗。觀未至之前??裆尡娚疄咴?。不久菩薩來此。以元和年中示滅。春秋七十馀。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夏侯。越州山陰人。觀俊朗高逸。不拘細務。遍尋名山。旁求秘藏。乾元中。依潤州棲霞寺醴律師。學相部律。本州依曇一。隸南山律。詣金陵玄璧法師。傳關河三論。大歷中。就瓦棺寺。傳起信涅槃。又于淮南法藏。受海東起信疏義。卻復天竺詵法師門。溫習華嚴大經。七年。住剡溪。從成都慧量法師。覆尋三論。十年就蘇州從湛然法師。習天臺止觀法華維摩等經疏解。又謁牛頭山忠?guī)?。徑山欽師。洛陽無名師。咨決南宗禪法。復見慧云禪師。了北宗玄理。大歷十一年。誓游五臺。一一巡禮。祥瑞愈繁。仍往峨嵋。求見普賢。登險陟高。備觀圣像。卻還五臺。居大華嚴寺。專行方等懺法。時寺主賢林。請講大經。并演諸論。因慨華嚴舊疏。文繁義約。惙然長想。況文殊主智。普賢主理。二圣合為毗盧遮那。萬行兼通。即是華嚴之義也。吾既游普賢之境界。泊妙吉之鄉(xiāng)原。不疏毗盧。有辜二圣矣。觀撰疏。起興元元年正月。貞元三年十二月畢功。成二十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