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德美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8—834 【介紹】: 唐僧。鄭州新鄭人,俗姓王。代宗大歷十二年往嵩山會善寺皓律師受具足戒。德宗貞元間住池陽南泉院,三十年間足不下山。文宗太和初陸公亙等迎請下山,北面申禮。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8—834 俗姓王,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人。肅宗至德二載(757)于密縣出家。代宗大歷十二年(777)于嵩山受戒。后嗣馬祖道一。自德宗貞元十一年(795)住池州南泉山,歷30年不下山。世稱南泉和尚。文宗大和初,宣歙觀察使陸亙請其下山,四方從學(xué)者數(shù)百人?!?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一、《祖堂集》卷一六、《景德傳燈錄》卷八有傳。后二書存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王氏。
鄭州新鄭人。
至德二年出家。
依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祝發(fā)。
大歷十二年。
愿且壯矣。
尋從嵩山會善寺皓律師。
受具戒。
律藏教部。
靡弗究研。
而卒定宗于大寂門下。
一日為僧行粥次。
馬大師問桶里是什么。
愿云者老漢。
合取口。
作恁么語話。
自馀同參之流無敢徵詰。
貞元十一年。
掛錫池陽之南泉山。
蘘薜以衣。
畬牧以食堙谷刊木。
以辟所處。
毳袍之侶。
交進互退。
填擁庭宇。
示眾云。
道個如如。
早是變了也。
今時師僧。
須向異類中行。
歸宗云。
雖行畜生行。
不得畜生報。
愿云。
孟八郎。
又恁么去也。
有時云。
文殊普賢昨夜三更。
起佛見法見。
每人與二十棒。
趁出院。
趙州云和尚棒。
教誰吃。
愿云。
具道王老師。
過在什么處。
州禮拜而出。
愿一日游莊莊主預(yù)備禮相待。
愿問莊主曰。
爭知老僧來排辨如此。
主云昨夜土地見報愿云。
王老師修行無力。
被鬼神覷破。
僧便問。
和尚既是善知識。
為什么卻被鬼神覷破。
答云土地前。
更下一分飯著。
有時云。
江西馬大師。
說即心即佛。
王老師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恁么道。
還有過么。
趙州出禮拜。
時有一僧隨問。
州上座禮拜。
意作么生。
州云。
汝卻問取和尚。
僧問愿適來諗上座禮拜。
意作么生。
答云他卻領(lǐng)得老僧意。
一日捧缽上堂。
黃檗先居第一座不起。
愿問曰。
長老是什么年中行道。
檗云。
空王佛時。
愿云猶是王老師兒孫在。
下去。
一日問黃檗云。
黃金為墻塹。
白銀為壁落。
此是何人居處。
檗云。
是圣人居處。
云更有一人。
居何國土。
檗叉手立云。
道不得。
何不問王老師。
檗卻理愿前話而問。
答云可惜許。
又問黃檗定慧等學(xué)如何。
檗云。
十二時中。
不依倚一物好。
云莫是長老見處么。
檗云不敢。
云漿水價且置。
草鞋錢教阿誰還。
一日遇兩堂首座爭貓兒。
愿提起貓兒。
問眾曰。
道得即救取貓兒。
道不得即斬卻也。
眾無對。
即斬之。
趙州自外歸。
愿舉似前話。
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
愿曰汝適來若在。
即救得貓兒。
陸亙大夫問云。
弟子從六合來。
彼中還更有身否。
答云分明記取。
舉似作家。
陸異日又謂曰。
弟子亦薄會佛法。
愿問。
大夫十二時作么生。
陸云。
寸絲不掛。
愿云猶是階下漢。
陸一日向愿道。
肇法師甚奇怪。
解道萬法同根。
是非一體。
愿指庭前牡丹花云。
時入見此一株花。
是夢相似。
示眾云。
王老師賣身。
阿誰要買。
一僧出云。
某甲買。
云不作貴。
價不作賤價。
汝作么生買。
僧無對。
后來臥龍代云。
屬某甲了也。
一日與歸宗麻谷約同。
參禮南陽國師。
及行。
乃于路上。
畫一圓相云。
道得即去。
歸宗坐圓相中。
麻谷作女人拜。
愿云恁么即不須去也。
歸宗云。
是何心行。
愿乃相喚而回。
大和初宣使陸公護軍劉公北面申禮。
迎請下山。
八年甲寅十月二十一日示疾。
俄有白虹貫后峰。
巨石自壓。
聲聞數(shù)十里。
虎繞林木晝號。
識者憂之。
十二月二十五日旦。
忽戒門人曰。
星翳燈幻久矣。
勿謂吾有去來也。
奄爾而逝。
春秋八十七夏。
臘五十八。
弟子契元文暢等。
凡九百人。
皆布衣墨巾。
執(zhí)心喪禮。
奔赴會葬者。
相繼于路。
哀號之聲震林谷。
越明年乙卯。
乃克奉全身于靈塔。
膳部員外郎史館脩撰劉軻撰文勒碑。
追頌德美。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普愿。俗姓王。鄭州新鄭人也。其宗嗣于江西大寂。大寂師南岳觀音讓。讓則曹溪之蒙子也。于愿為大父。其高曾可知也。則南泉之禪有自來矣。愿在孕母不喜葷血。至德二年跪請于父母乞出家。脫然有去羈鞅之色。乃投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受業(yè)??喙?jié)篤勵胼胝皸瘃。不敢為身主。其師異之。大歷十二年愿春秋三十矣。詣嵩山會善寺皓律師受具。習(xí)相部舊章究毗尼篇聚之學(xué)。后游講肆上楞伽頂入華嚴海會。抉中百門觀之關(guān)鑰。領(lǐng)玄機于疏論之外。當其鋒者皆旗靡轍亂。大寂門下八百馀人。每參聽之后尋繹師說。是非紛錯。愿或自默而語。群論皆弭。曰夫人不言乃言爾耳。自后含景匿耀。似不能言者。人以其無法說或扣其關(guān)。亦堅拒不泄。時有密賾其機者。微露頭角。乃知其非無法說時未至矣。貞元十一年拄錫池陽南泉山。堙谷刊木以構(gòu)禪宇蓑笠飯牛溷于牧童。斫山畬田種食以饒。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夫洪鐘不為莛撞發(fā)聲。聲之者故有待矣。太和年初宣使陸公亙前池陽太守。皆知其抗跡塵外為四方法眼。與護軍彭城劉公。同迎請下山北面申禮。不經(jīng)再歲。毳衣之子奔走道途不下數(shù)百人。太和甲寅歲十月二十一日示疾。十二月二十三日。有白虹貫于禪室后峰。占之者得非南泉謝世乎。是日西峰巨石崩。聲數(shù)十里當晝有乳虎繞禪林。而號。眾咸異之。二十五日東方明告門人曰星翳燈幻亦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言訖而謝。春秋八十七。僧臘五十八。契元文暢等凡九百人。皆布衣墨巾泣血于山門。赴喪會葬者相繼于路。哀號之聲震于崖谷。乙卯歲門人奉全身于靈塔。從其教也。膳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劉軻欽若前烈追德頌美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7 【介紹】: 唐僧。蘇州吳門人,俗姓秦,字廣成。住蘇州開元寺。從師荊溪湛然禪師,默記暗誦,罕為人說,后始著《涅槃經(jīng)解述》。元和中圓寂,葬于蘇州虎丘東山南原。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字廣成。姓秦氏。吳人。蚤歲依晉陵靈山寺惠日禪師出家。具滿分律。配居本州龍興寺。尋為荊溪湛然禪師得法弟子。嘗敘其所注涅槃經(jīng)曰。予聞先覺之大寶曰常。在宥布和之盛典曰教。率土知化而歸境曰行。交感人心之至極曰證。然則以道御時。以法性合運。當應(yīng)物之際。與顯晦同其光。恢張至化。而自它昭著者。實播于鴻名。欽恭聞思。恊和至極。四德克彰者。實存乎妙體。格變?nèi)杭?。歷觀諸行至典克脩。庶績有成者。實賴乎宗本。信以授人。大明宗極。敷暢厥旨。庶幾有補于將來者。寔存乎妙用。博綜群言以立成訓(xùn)。風(fēng)行十方。率用歸順者。實存乎妙教。此浩之論議。則其所造詣??芍印T褪晔辉率蝗?。右脅累足。入于涅槃。明年十一月十三日。阇維。起塔于蘇州虎丘東山之南原。浩無恙時。與上都云華寺華嚴澄觀法師友善。其注涅槃也。蓋翰林學(xué)士梁公肅。蘇州刺史田公敦請之。受業(yè)沙門智恒子瑜道儒仲儀仲良。比丘尼識微道巽志真悟極等。樹其塔。刺史崔恭銘。
宋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元浩。
姓秦氏。
字廣成。
吳門人也。
綺歲依晉陵靈山寺慧日禪師出家。
具滿律戒。
配本州龍興寺。
尋為荊溪湛然禪師囑累弟子。
初受法華止觀已得醍醐。
唯以裂大網(wǎng)感大果成大行歸大處以為大愿。
宴居三昧常隨佛后。
希夷自得人莫能知。
其秘密深遠如海印三昧。
不言出處常行佛事。
與夫難行苦行更相祖述。
默傳心要為論為記。
靈芝瑞草以為功德。
傳于后世者不同日而語矣。
浩注解大涅槃經(jīng)。
為文首序。
德美圓實志愿顯現(xiàn)。
蓋錄其所證之意而見于文。
曰余聞先覺之大寶曰常。
在宥布和之盛典曰教。
率土知化之歸宗曰行。
交感人心之至極曰證。
然則以道御時。
以法性合其運。
當應(yīng)物之際。
與顯晦同其光。
恢張至化。
而自他昭著者。
實播于鴻名。
欽恭聞思協(xié)和至極。
四德克彰者實存乎妙體。
格變?nèi)杭覛v觀諸行。
至典克修庶績有成者。
實賴乎宗本。
信以授人。
大明宗極敷暢厥旨。
庶幾有補于將來者實存乎妙用。
博綜群言以立誠訓(xùn)。
風(fēng)行十方率用歸順者實存乎妙教矣。
此浩之法要。
如王輔嗣之法系辭司馬遷之自敘管仲能言輕重孟子之傳春秋。
雖儒釋不同其義一也。
以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示疾。
右脅累足入于涅槃。
非二乘境界。
真如來定也。
明年十一月十三日阇維。
起塔于蘇州西北虎丘東山南原也。
浩耽學(xué)味道不涉馀事。
常隨然師聽其言說。
曾無倦色分析義理。
派流川注必默記而暗誦。
一言不失。
數(shù)年之后人始知之。
然師曰。
回也如愚。
罕為人說。
多辭以不能。
及被梁田二君苦勸請之。
始著涅槃經(jīng)解述。
浩與上都云華寺華嚴澄觀法師。
若孔門之游夏焉。
其儒流受業(yè)翰林學(xué)士梁公肅蘇州刺史田公敦。
緇流受業(yè)者智恒子瑜道儒仲儀仲良五人。
持經(jīng)講論傳之無窮。
大比丘尼識微道巽志真悟極。
此四人者高潔之倫深練禪觀。
初浩為二官所請注經(jīng)。
預(yù)夢甚為奇特。
又庭階生花非人間恒所見者。
祥鳥飛馴五彩絕異。
刺史崔恭撰塔碑立于虎丘山羅漢石壇之左。
后有行滿道暹明曠。
皆著述廣天臺之道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