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路移彤輦,天津轉明鏡。
仙珠照乘歸,寶月重輪映。
望園嘉宴洽,主第歡娛盛。
絲竹揚帝熏,簪裾奉宸慶。
玉盤轉明珠,君心無定準。
昨見襄陽客,剩說襄陽好無盡。
襄漢水,峴山垂,漢水東流風北吹。
只言一世長嬌寵,那悟今朝見別離。
君渡清羌渚,知人獨不語。
妾見鳥棲林,憶君相思深。
莫作云間鴻,離聲顧儔侶。
尚如匣中劍,分形會同處。
是君婦,識君情,怨君恨君為此行。
下床一宿不可保,況乃萬里襄陽城。
襄陽傳近大堤北,君到襄陽莫回惑。
大堤諸女兒,憐錢不憐德。
色之真者尚乎白。
質之細者珍乎絲。
真則貞而潔矣。
細則積而多之。
故君子輶德是務。
清以自持。
將經綸以濟物。
先組織以修詞。
惟絲之故。
不愆乎素。
組以飾馬。
言好善而不忘。
紽之在羊。
時退公之有度。
始也重。
蠶事終。
婦功促季。
月候戾風。
爰求柔桑。
寧止于十畝。
既登分繭。
乃布于三宮。
至若三盆既繰。
八月成績。
方勤水練。
爰去地尺。
晝曝于日。
吸太陽之光華。
夜懸諸井。
濡厚載之靈液。
于是典絲瞻臨。
?氏引繹。
引之于手。
如皓鶴之飛。
承之以筐。
若凝霜之積。
既而嬪婦化理。
經緯縱橫。
當軒兮婀娜之織。
弄杼兮軋軋之聲。
映羅袖而增麗。
度金梭而
轉明。
每知白以自守。
亦含章而可貞。
夫以白能受采。
文匪勝質。
故公孫戒于從微。
墨翟悲其患失。
青為轡兮非擬。
朱為繩兮未匹。
珍蠶恥越鄉(xiāng)而來。
獨繭嗟自園而出。
唯彼蚩蚩之喻。
無愧皎皎之實。
乃續(xù)曰。
絲之素兮貞且吉。
人之質兮清且一。
若見用于當時。
寧七襄于終日。
儒有貧居在陰。
志學無必。
思照字之物類。
得聚螢于心術。
散點熠熠。
文彩之旁流。
開卷熒熒。
古今之洞出。
曈昽隱映。
積小而成。
臨竹簡而增美。
歷銀鉤而
轉明。
讀周室之書。
每見日中之字。
覽龐涓之傳。
猶疑火照其營。
既有求于時習。
奚勿用而宵行。
想夫交錯積中。
英華發(fā)外。
魚鳥飛動。
鉛黃晻靄。
無心于處暗。
彌見精專。
取足于臨文。
豈勞光大。
炫晃無窮。
心勤飭躬。
泛凝暉于垂露。
翻碎影于彫蟲。
筆精之體無隱。
藻思之文有融。
既的皪于六身之上。
復浸淫于三。
豕之中。
則知雅善后宜。
功能自勵。
時當炎燠。
嗟映雪而未期。
義涉穿窬。
忌偷光之失計。
是用聿求昭質。
承乏華燈。
每揚之自此知照。
況燭之因以輝宏。
斯作者所以警清士而體物。
俾無忘其所能。
鏘鏘濟濟赴延英,漸近重瞳目轉明。
君圣臣賢魚水契,鴻基須賀永清平。
英英文饒江漢士,何者天教喪眸子。
用心專一性轉明,無所不知馀兩耳。
能為樂府勝張籍,暗誦史書過杜顗。
棄官新自荊渚歸,萬里逆風沖峽水。
峨峨全家載巨艑,坐臥吟詩滿千紙。
自言從此生事足,可了芋栗及麻枲。
數(shù)椽舊屋蔽風雨,一榻蕭然容隱幾。
丘明國語浩如云,子夏門人紛若蟻。
向人問口誇舌在,道義文章吾豈已。
自知俗事無所觀,便落雙睛君亦喜。
密竹娟娟數(shù)十莖,旱天蕭灑有高情。
風吹已送煩心醒,雨洗還供遠眼清。
新筍巧穿苔石去,碎陰微破粉墻生。
應須萬物冰霜后,來看瑯玕色轉明。
二子君家寶,知渠神骨清。
初生俱嶷嶷,學語便鏗鏗。
鳳老雛方秀,珠圓蚌轉明。
吾甥真宅相,可得不翹英。
茲軒在何許,遠在洞巖側。
洞巖山水勝,自與塵土隔。
天以奉幽人,寧肯媚過客。
尉曹昔吏隱,到此若有獲。
名軒曰尤美,盡去眼界窄。
坐令歐陽公,馀意轉明白。
車馬走道路,我久度此厄。
茫茫六合間,于此有安宅。
軒雖有成壞,山本無異色。
舉頭見林壑,不必更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