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智明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姓朱氏。
東海人。
父濟源令。
天寶中。
安史亂。
遇害。
家破貧。
無以自給。
心方孩孺。
母??之至河內(nèi)改適。
心不樂也。
遂從應(yīng)福寺智明法師薙落。
登具參方。
卒得秀禪師之指于其弟子。
后遁居南岳。
請益者坌至。
太守吳憲忠。
邀入郡治。
謝不往。
再令乃往。
至則館于龍興寺。
貞元十八年十一月。
示寂。
壽七十六。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釋澄心。
姓朱氏。
東海人也。
厥父任濟源令。
天寶中安史之亂遇害。
心稚齒隨母氏至河內(nèi)貧極。
母即從人。
心不樂隨嫁。
心之志氣不群。
乃投應(yīng)福寺智明法師求教勖披削。
登戒后云游鳥宿。
務(wù)急參玄。
于秀師高足門下了其法要。
乃觀諸方名跡。
遂止衡岳。
請益之僧摩肩駢足。
時太守吳憲忠。
請心入州治。
謝而不行。
再命棲于龍興寺。
來問道者丈室恒滿。
貞元十八年壬午十一月示滅。
春秋七十六。
以其月二十七日入塔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9—959 【介紹】: 五代時僧。
俗姓宗。
十歲于汴京相國寺出家,禮智明為師。
習(xí)新章律典,獨趣深旨,時號律虎,請益者日眾。
后晉高祖欽仰之,詔入內(nèi)道場,賜紫,署真法大師。
時以為新章律宗主。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姓宗氏。其鄉(xiāng)里。則未之聞也。世守儒素。母趙亦齋潔。產(chǎn)楚之夕。光爛一室。鄰落驚訝。七歲偶入寺見佛像。輒作禮。歸問其父曰。夫以黃金色相。坐蓮華上。豈佛獨然。馀者亦能如此否。父曰。蠢動含靈皆可得佛。而況人哉。梵欣然愿出家。十歲即為相國寺明智弟子。體貌岐嶷。異群童。識者知其為法門偉器。既受具。究習(xí)新章。毗尼之奧。獨能深入。時輩莫之敵。因號律虎。王公大人。日造門請益。周天福間。詔入內(nèi)道場。賜紫伽梨。仍署號真法大師。充新章宗主。凡妃主之入道者。皆為授戒。顯德六年十月十一日。首北面西。無疾而終。壽七十一。夏五十。
宋高僧傳·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澄楚。
姓宗氏。
不知何許人也。
爰祖暨考。
偕賁丘園高蹈不仕。
母趙氏妊楚也。
忽畏膻臊之臭。
及乎誕生之夕。
光爛充室鄰落咸驚。
洎當七歲親黨攜之入寺。
見佛像輒嗟嘆而作禮。
歸家問父曰。
唯佛獨爾馀者如何。
父曰。
蠢動皆佛何況人矣。
楚曰。
兒愿學(xué)佛聊報二親劬勞。
其父默而許旃。
至十歲于相國寺禮智明為師。
未幾有童子聚戲而招誘之。
楚曰汝何愚騃好嬉戲耶。
且雪山善財亦童子。
還如是否。
旁有聞?wù)咂嬷弧?div id="5izb0xz" class='inline' id='people_18100_2_23_comment'>
子異日成法門偉器必矣。
受具已來習(xí)新章律部。
獨能輒入毗奈耶窟穴。
然其擊難酬答露牙伸爪。
時號律虎焉。
王公大人請益者日且眾矣。
晉高祖聞而欽仰。
詔入內(nèi)道場賜紫袈裟。
尋署大師號真法焉。
自此皇宮妃主有慕法者求出家。
命楚落發(fā)度戒。
表里冰霜更無他物。
命為新章律宗主焉。
以顯德六年十月十一日無疾而終。
首北面西示佛涅槃相也。
俗齡七十一。
僧夏五十。
始末臨壇度僧尼八千馀人。
門人慧照等。
依西域法焚之。
得碎身分構(gòu)磚塔緘藏之。
左街首座悟皎作舍利塔記焉。
系曰。
楚師明律時號宗主者何。
通曰。
律有三宗。
礪素宣是歟。
宗各有主故云也。
觀夫是名也豈無稽古乎。
通曰。
宗主二字出阿含經(jīng)也。
論曰。
原夫人有人法禁戒威儀是也。
天有天法光潔靜慮是也。
我佛利見據(jù)于大千。
化境斯寬法門必眾。
舉其會要不過戒也。
定也慧也。
此三為路。
出其生死之鄉(xiāng)。
專一為門通其涅槃之域。
若乃資乎急用在乎毗尼。
毗尼防閑三業(yè)。
三業(yè)皆凈六塵自祛。
圣賢踐修何莫由斯道也。
故論云。
生死流轉(zhuǎn)者。
三縛縛心。
心難解脫。
當知此唯善說法律能令解脫。
非由惡說。
因是而窺。
禁律乃度世之檢括也。
且夫菩薩戒凈則彰離垢之名。
辟支戒完則引無師之智。
聲聞戒足時俱解脫而可期。
內(nèi)眾戒堅招感人天之不墜。
由是觀之。
戒法之時大矣哉。
自所推能從言索理。
則毗尼也。
木叉也。
因則聲教律焉。
果則別解脫焉。
直以時論三世諸佛咸同制也。
橫從界說十方凈剎悉共行之。
所以優(yōu)波離過去七佛咸以戒律囑累之。
論云。
戒如捉賊。
善擒制也。
定如縛賊。
用機械也。
慧如殺賊。
清道路也。
以此成功立效。
克取究盡三菩提者。
決達清靜之域也。
戒律之功。
功無與比。
矧以此法在師而不在資。
唯聞佛制。
行內(nèi)而不通外。
無許俗傳。
故曰。
曲授秘方。
賜諸內(nèi)眾。
事有懸合物宜象求。
在乎家人嚴君設(shè)訓(xùn)。
家人嗃嗃同佛制教焉。
婦子嘻嘻同佛聽門矣。
一聽一制見其猛以濟寬。
一陰一陽見其開物成務(wù)。
夫如是知戒律是佛之家法明矣。
大則三聚感三身于果中。
小則形俱持盡形于因地。
受既如是。
隨則若何。
有威儀焉。
有細行焉。
為有順違乃生持犯。
由是繁廣因事制宜。
及佛泥丸集成律藏初唯水乳相合一家之業(yè)無殊。
后則參辰各墟。
五部之分不類。
夢氎之占徵矣。
宗輪之論作焉。
剡浮樹高分影猶歸于月窟。
阿耨池溢下流。
須到于孟津。
迨夫大教東傳梵書西至。
甘露本天人之食。
漢土爭嘗。
金烏還海上之飛東方舊識。
除經(jīng)已譯問律何傳。
起后漢靈帝建寧三年。
初翻義決律。
次有比丘諸禁律至。
即曹魏法時三藏游于許洛。
睹魏土僧無律范。
于嘉平中譯羯磨僧祇戒本。
此乃此方戒律之始也。
自爾薩婆多律先化關(guān)中。
五分僧祇風行雨施。
迦葉遺部戒本獨來。
婆粗富羅聞名而已。
況乎僧祇部者。
法顯赍歸諸師判注云。
是根本大眾所傳。
非是百載五宗也。
今著傳家疑其未可何耶。
所覽僧祇現(xiàn)本止三十卷。
文因有數(shù)疑。
一本小而末大(謂諸部文多僧祇卷略)二中不含五部意。
三不應(yīng)大集懸記也。
或曰。
此略本傳此方。
猶法華華嚴等經(jīng)鉅萬億頌中略出一分也僧祇亦爾。
又說曇無德律譯有重單。
準僧傳止覺明口誦也。
若據(jù)律序有支法領(lǐng)重譯之文焉。
如此古今相競且無指歸。
以義交徵其辭必息。
尋律文本即知異同。
如眾學(xué)戒初題云。
尸叉罽賴尼如破伊蘭葉。
言此是覺明本也。
如言式叉迦羅尼如破伊羅葉。
即是支法領(lǐng)本也。
又一本三十卷。
一本六十卷。
謂紙墨分開不定非也。
分三十為六十。
不其太相懸謬矣。
若斯二譯皂白已分。
復(fù)次元魏已前。
諸受戒者用四分羯磨納戒。
及乎行事即依諸律為隨何異乎執(zhí)左氏經(jīng)本專循公羊之傳文也。
至魏孝。
文世。
有法聰律匠。
于北臺山始手披口釋。
道覆律師隨聽抄記。
遂成義疏。
權(quán)輿既爾。
肯構(gòu)繁乎。
天輪而只候中星。
大鼎而唯提附耳。
鄴中法礪唐世懷素。
新舊兩名各擅其美。
礪乃成實有部受體雙陳。
素唯尋祖薩婆開宗獨步。
其有終南上士澄照大師。
肸蚃三生逡巡千里。
交接天人之際。
優(yōu)游果證之中。
知無不為。
繩愆糾謬。
以護持教法為己任者。
實一代之偉人焉。
是以天下言行事者。
以南山為司南矣。
丁乎大歷新舊疏家互相短長。
敕集三宗律師重加定奪。
時如凈為宗主判定二家。
當建中中始言楷正。
號僉定疏是也。
至今東京三宗并盛。
至于秉法出沒不倫。
殊涂同歸。
師資尚異。
至若成公演化靈崿敷揚。
不離三輔之間。
俱僝百工之巧。
文綱道岸自北徂南。
發(fā)正輔篇從微至著。
道流吳會實賴伊人。
凈公作評家之師。
源尚致感通之瑞。
或抗表論沒官之物。
或成圖證結(jié)界之非。
或杰立一方。
或才雄七眾。
述鋒芒之義記。
出豕亥之疑文。
或??帖紛拿。
或整齊齟齬。
若匪乘時之哲。
便應(yīng)逸氣之英。
不令像運之中微降年唯永。
終使壽星之下照法命唯長。
道假人揚其在茲矣。
近以提河水味轉(zhuǎn)不如前。
座像塵埋仍觀更沒。
大小乘之交惡。
上中下之相凌。
活寄四邪行違七聚。
威儀既缺生善全虧。
謂律為不急之文。
放僧落自由之地。
馬令脫轡象闕施鉤。
不習(xí)律儀難調(diào)象馬。
遂令教法日見凌夷。
短則行果微亡。
折則年齡減少。
合夫洪范中兇短折也。
又曰。
慈父多敗。
子脫或翻惡歸善。
變犯成持。
或眾主之勸修。
或名師之訓(xùn)導(dǎo)。
假王臣之外護。
必法教之中興。
如是則同五福中之一壽五考終命歟。
又曰。
嚴家無格虜。
故云。
毗尼是正法之壽命焉此科所班乃是鍊金液轉(zhuǎn)還丹之手。
勸人服之。
使其近添其壽遠則升仙。
故我世尊凡制一戒獲其十利功德。
意在令正法久住耳。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宗。
誕生之夕。
光爛充室。
洎七歲。
親黨攜之入寺。
見佛像。
輒嗟嘆作禮。
歸家問父曰。
唯佛獨爾。
馀者如何。
父曰蠢動皆佛。
何況于人。
楚曰。
兒愿學(xué)佛。
聊報二親劬勞。
其父許之。
至十歲。
于相國寺禮智明為師有童子聚戲而招誘之。
楚曰。
汝何好嬉戲耶。
雪山善財亦童子。
還如是否。
旁有聞?wù)咂嬷弧?div id="iuh6tbo" class='inline' id='people_18100_3_22_comment'>
子異日成法門偉器必矣。
受具已來。
習(xí)新章律部。
輒入毗柰耶窟穴。
其擊難酬答。
露牙伸爪。
時號律虎。
王公大人請益者日眾。
晉高祖聞而欽仰。
詔入內(nèi)道場。
賜紫袈裟。
號真法大師。
自此皇宮妃主。
有慕法者。
從楚落發(fā)度戒。
命為新章律宗主焉。
以顯德六年十月十一日無疾而終。
楚師明律。
時號宗主者何。
律有三宗。
礪素宣是。
人有人法。
禁戒威儀是也。
天有天法。
光潔靜慮是也。
要不過戒也。
定也慧也。
此三為路。
出其生死之鄉(xiāng)。
專一為門。
通其涅槃之域。
若乃資乎急用。
在乎毗尼。
防閑三業(yè)。
三業(yè)皆凈。
六塵自祛。
圣賢踐修。
何莫由斯。
自此而推。
從言索理則毗尼也。
木叉也。
因則聲教律焉。
果則別解脫焉。
直以時論。
三世諸佛。
咸同制也。
橫之界說。
十方凈剎。
悉共行之。
所以優(yōu)波離過去七佛。
咸以戒律囑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