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永寧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6—1372 【介紹】: 明初僧。西安府永壽人,俗姓石,號碧峰,或作璧峰。曾趺坐大樹下,溪水橫溢,危坐七日,衣服盡濕。洪武初奉詔至南京,召問佛法及鬼神事,奏對稱旨,御制詩賜之。卒后,宋濂為撰舍利塔銘。
皇明名僧輯略
師諱寶金。姓石氏。號碧峰。生杭之永壽縣。六歲出家。遍參講肆。參如海真公。寢食為廢。隨公摘蔬。忽凝坐不動。后入定。累日不起。嘗坐樹下。溪水橫至。人意師溺死。越七日。蒸坐如平時。一日聽伐木聲。汗如雨下。求證于公。公印可之。洪武二年。召至京。極蒙恩賜。師示疾。上親灑宸翰。賜詩十二韻。六月四日。沐浴更衣。正襟危坐而逝。世壽六十五。僧臘五十?;鸹N迳崂谌?。齒舌數(shù)珠不壞。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寶金。號碧峰。乾州永壽石氏子。生多祥異。六歲依云寂溫公為弟子。剃落具戒。游講肆。窮性相之學(xué)。四辯飛馳。聞?wù)呗柭牎<榷鴩@曰。三藏之文。標(biāo)月指也。遂棄所學(xué)習(xí)禪。入蜀晉云山中。參如海真公。公示以道要。師大起疑情。寢食為癈。入峨眉山。誓不復(fù)粒食。日采松柏啖之。脅不沾席者三年。自是入定?;蚶墼虏黄稹L趺坐大樹下。溪水橫逸。人意師已溺死。越七日水退。競往視之。師燕坐如平時。唯衣濕耳。一日聞伐木聲。通身汗下如雨。笑曰。妙喜大悟十有八。小悟無算。豈欺我哉。未生前之事。吾今日方知其真耳。急往求證于公。反覆相辯話甚力。至于拽傾禪榻而出。公曰。是則是矣。翼日重勘之。至期。公于地上畫一圓相。師以袖拂去之。公復(fù)畫一圓相。師于中增一畫。又拂去之。公再畫如前。師又增一畫成十字。又拂去之。公視之不語。復(fù)畫如前。師于十字加四隅。成卐文。又拂去之。公乃總畫三十員相。師一一具答。公曰。汝今方知佛法宏勝如此也。百馀年間參學(xué)。有悟者世豈無之。能明大機用者。寧復(fù)幾人。無用和尚謂。座下當(dāng)出三虎一彪。爾其彪耶。然緣在朔方。當(dāng)大弘吾道也。無用蓋公之師云。先是。師在定中。見一山甚秀麗。重樓杰閣。金碧絢爛。諸佛五十二菩薩。行道其中。有招師者曰。此五臺山。秘魔巖也。爾前身修道其中。靈骨猶在。何乃忘之。既寤。遂游五臺山。道逢蓬首女子。身被五?弊衣。赤足徐行。一黑獒隨其后。師問曰。子何之。曰。入山中爾。曰將何為。曰。一切不為。良久乃沒。叩之同行者。皆弗之見?;蛑^為文殊化身云。師乃就山建靈鷲庵。四方聞之。不遠(yuǎn)千里。負(fù)糇糧來獻者。日繽紛也。師悉儲之。以食游學(xué)之僧。多至千馀人。雖丁歲大儉。亦不拒也。至正戊子冬。順帝遣使者。召至燕都。慰勞甚至。天竺僧指空。久留燕。相傳能前知。號為三百歲。人敬之如神。師往與叩擊??盏梢暡淮稹<俺隹諊@曰。此真有道者也。夕大雪。有紅光自師室中起。上接霄漢。帝驚嘆。賜以金紋伽黎衣。遣歸。明年復(fù)召見。命建壇祈雨。輒應(yīng)。賜寂炤圓明之號。賜予一以賑饑乏。詔主海印禪寺。師力辭。名香法衣之賜。殆無虛日。自丞相而下。以至武夫悍將。無不以為依皈。已而懇求還山。洪武戊申。我太祖即位于建業(yè)。明年己酉。燕都平。又明年庚戌。詔師至南京。見上于奉天殿。且曰。朕聞師名久。以中州苦寒。特延師居南方爾。遂留于大天界寺。時召入。問佛法。及鬼神情狀。奏對稱旨。又二年辛亥冬十月朔。上將設(shè)普濟佛會于鐘山。命高行僧十人涖其事。而師與焉。賜伊蒲饌于崇禧寺。大駕幸臨。移時方還。明年壬子春正月既望。諸沙門方畢集。上服皮弁服。親行獻佛之禮。夜將半。敕師于圜悟關(guān)施摩陀伽斛法食??⑹?。寵賚優(yōu)渥。夏五月。悉鬻衣盂之貲。作佛事七日。乃示微疾。上知之。親御翰墨。賜詩十二韻。有玄關(guān)盡悟已成正覺之言。天光昭回。人皆以為榮。時疾已革。不能詣闕謝。至六月四日。沐浴更衣。與四眾言別。正襟危坐。目將瞑。弟子請曰。和尚。逝則逝矣。不留一言。何以暴白于后世耶。師曰。三藏法寶。尚為故紙。吾言欲何為。夷然而逝。世壽六十五。僧臘五十又九。后三日。奉龕茶毗于聚寶山。傾城出送。香幣積如丘陵?;蚩植坏门c執(zhí)紼之列。露宿以俟之。及至火滅。獲五色舍利。齒舌數(shù)珠皆不壞。紛然爭取。灰土為盡。師體貌豐偉。端重寡言笑。?;垭p足。所至化之。故其在山也。捧足頂禮者。項背相望。其應(yīng)供而出也。持香花擊梵樂而迎者。在在如是。不啻生佛出現(xiàn)。其行事多可書。弟子散之四方。無以會其同。略述其槩如此。師有弟子智通。燕人也。秀發(fā)穎異。初為全真道士。知非遂落發(fā)。從師聞奧旨。隱大乘山。永樂間。詔至都。住大天界。后亦危坐而化。為人端謹(jǐn)神悟。有乃父之風(fēng)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一
禪師。
名寶金。
乾州永壽人也。
號璧峰。
其父石氏行善無子。
有梵僧。
目普門大士相授之曰。
善事之。
奇男至矣。
期年果生金。
金生時。
紅光蓋室。
牛馬皆鳴。
六歲親歿。
往受凈業(yè)于溫法師。
從溫既久。
通性相之旨。
乃代座演法。
有禪者遇而惜之。
因謂金曰。
觀君談?wù)摗?div id="e55vs1k" class='inline' id='people_44656_3_20_comment'>
如望梅也。
其能止渴乎。
金大驚。
挽之不可。
遂游方。
謁縉云真禪師。
一源寧。
同入真室。
金輒有省。
一日拮蔬園中。
定坐不還。
適真公至。
撫金背曰。
汝定耶。
金起對曰。
動定不關(guān)。
曰。
誰是不關(guān)者(一本云。
動定不關(guān)。
是甚磨人)。
金向前叉手而立。
真公奮揕其胸曰。
速道速道。
金便喝。
真曰。
塵勞暫息。
向上政未得在。
金以拳筑真而趨去。
已而隱峨嵋。
日咽松柏。
脅不沾席者三年。
聞伐木聲大徹。
再參真公。
真于地畫一圓相。
金以袖拂去之。
真又畫一圓相。
金于中增一畫。
又拂去之。
真再畫如前。
金又增一畫成十字。
又拂去之。
真復(fù)畫如前。
金于十字。
加四隅成卐字。
又拂去之。
真乃總變?nèi)畧A相。
金一一俱答。
真曰。
汝今方知佛法宏勝如此。
宜往朔方。
大行吾道。
金先于定中。
見一山。
重樓杰閣。
金碧爛絢。
諸佛五十二菩薩。
行道其中。
有謂金曰。
此五臺秘魔巖也。
汝忘之乎。
至是游五臺。
道逢蓬首女子。
披五彩敝衣。
赤足徐行。
一黑獒隨其后。
金問曰。
汝何之。
曰。
入山爾。
曰。
將何為。
曰。
一切不為。
金喝之。
女子眴金曰。
將謂是獅子兒。
言訖不見。
金驚喜曰。
吾于此山有宿緣乎。
就中結(jié)靈鷲庵居之。
聲光日溢。
無遠(yuǎn)近。
負(fù)糇糧而獻者。
繽紛也。
至正壬子。
授師號寂照圓明。
住燕京之海印寺。
尋稱病辭。
還舊隱。
明高帝。
即真召金。
之南京。
于內(nèi)殿。
問佛法大意。
遂設(shè)普濟會。
金蒞其事。
已而御制詩十二韻。
賜金。
是時開福之后。
惟金與龍池寧。
好行古規(guī)。
時流諱之。
金自代州寓金陵。
英才輻輳。
開福馀烈復(fù)振。
嘗問僧。
須彌納于芥子。
且道。
阿修羅王。
向何處伸腳。
僧應(yīng)諾。
金曰。
恰是。
僧呵呵大笑。
金曰。
劍峽徒勞放木鵝。
又問僧。
臺山路。
向甚么處去。
曰。
和尚是甚么心行。
金曰。
今日被驢子撲。
僧作噓聲。
金曰。
消得龍王多少風(fēng)。
金年六十有五。
召侍僧曰。
三藏靈文。
乃是故紙。
汝知之乎。
僧?dāng)M進語。
金便脫去。
阇維。
得五色舍利。
牙齒數(shù)珠。
堅潤宛然。
贊曰。
金二禪師。
以叔侄同時。
建大旗鼓。
于廣漠之野。
豈不三賢膽戰(zhàn)。
十地魂驚。
或怪二公末后。
一曰明明一場敗缺。
一曰三藏靈文。
乃是故紙。
何斂鋒垂手。
一至此哉。
然歷考版圖。
自大覺拈花之后。
莫不皆然。
無乃草滿法堂。
不容不爾耶。
抑歷數(shù)有歸其冊命之詞乎。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八
釋寶金,字璧峰,姓石氏,永壽人也。父通甫,宅心從厚,人號“長者”。母張氏,嗜善弗怠,有沙門授觀音像曰:“謹(jǐn)事之,生智慧兒?!蔽磶?,兒生,白光貫屋。幼多疾,因歸釋氏,依云寂溫剃落,受具后,窮性相學(xué),言辭落落若貫珠,聞?wù)邉尤?。已而嘆曰:“三藏玄言,皆標(biāo)月指,如來心法,果如是乎?”遂棄所學(xué),更習(xí)禪觀。謁如海真于縉云,海問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所答不契,遂疑之。三年一日,擷蔬于囿,忽凝坐久之。海問曰:“子定耶?”金曰:“定動不關(guān)?!焙T唬骸岸▌硬魂P(guān)是何景象?”金示之以筐,海非之。金撲筐于地,拱而立,海又非之。金低頭不語,海把其臂曰:“速道速道!”金翻手觸海仆地,海起,徐曰:“未在,此塵勞暫息耳。必使心路絕,祖關(guān)透,然后大法可明?!睜柡螅し蛞媲?,遁峨嵋山下,柏葉為食,脅不至席者三年。一念不生,前后際斷,照體獨立,物我相如。自是入定,或累日乃起。一日聞伐木聲,忽悟,汗下如雨,乃曰:“妙喜謂大悟十八,豈欺我哉?!焙髿w白之海,海方可之,“無用云坐下出三虎一彪,爾其彪耶?爾緣在北,當(dāng)詣朔方,必弘吾道?!苯鹉吮庇沃廖迮_,棲靈鷲庵,檀信爭湊。會歲儉,恐其饑,所施益多。金慮饑民乏食,勸施者分粟賑之。元至正間,歲旱,帝詔祈雨。金入城,大雨千里。帝贈千金不受,益敬禮之,賜號“寂照圓明大師”。金每聞己過,必稽首感懷,嘗曰:“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友。生而無聞,幾如牛馬。生而有聞,可至圣賢。父母生其身,師友能成其德也。世有喜佞而惡諫者,下愚人也?!庇忻髡嘏d,祟尚佛旨。洪武戊申,金應(yīng)詔入都,奏對奉天殿。道揚法典,簡在帝心,命居天界,日接龍顏,譬曉法義,賜以紫衣金缽,及御制詩,有“玄關(guān)悟盡成正覺”之語。一日示疾,著衣危坐,唱別弟子。智信請留一語,金曰:“三藏法寶,尚為故紙,吾言何為?!扁欢?。荼毗得舍利,五色燦爛,齒舌舍珠皆不壞。門人收之,建塔文岫山普光寺。嘗制《華嚴(yán)字母佛事》,梵音清雅,四十二奏盛行于世。

人物簡介

維基
范玉,是安南屬明時期的涂山寺僧,永樂十五年,稱天降印劍,自稱羅平王,在安老起兵反明,紀(jì)元永寧
范善、吳中、黎行、陶承等都投奔他,被任命為相國、司空、大將軍,攻掠城邑。
明朝豐城侯李彬東西征剿,日不暇給。
最后,剿滅范玉,就剩下黎利依然堅持抗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僧。應(yīng)天府溧陽人,俗姓呂,號幻有。二十二歲出家,從荊溪沙門樂庵剃發(fā)。萬歷中至京師,受兩宮供奉,凡留二十二年。后復(fù)棲息五臺山,靜修十三年。常州唐鶴征請還故里,住宜興龍池,說法為臨濟正傳,宗風(fēng)大振。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四
禪師。
名正傳。
字幻有。
應(yīng)天溧陽呂氏子也。
根器宏遠(yuǎn)。
慧語驚人。
年二十二。
荊溪沙門樂庵度之。
即示師心法。
師輒感奮。
聞燈花??。
有省。
樂庵歿。
師計閱晚近禪門。
方死繩墨。
乃北抵神京。
謁笑巖寶禪師。
傾心具述所以。
寶陰異之。
忽趯出只履。
變色厲聲曰。
向者里速道一句。
師愕然無對。
寶公便起。
師俛首而退。
中夜徬徨。
公晨出。
見師猶立檐下。
顏如稿木。
驀喚師。
師回顧公。
公翹足作修羅障日月勢。
師豁然。
深達(dá)堂奧矣。
久之辭去。
公以一笠與師曰。
覆之。
勿露圭角。
師徑往五臺。
棲息秘魔巖。
一十三載。
會太常唐公鶴徵。
問道臺山。
見師如夙契。
且約師還南。
師以樂庵未塔聽之。
至荊溪。
徵以龍池延師。
龍池。
一源禪師道場也。
嘉隆以來。
先德物故。
東南法社。
例如灰冷。
師至。
愴然念百丈大智之風(fēng)。
有徒數(shù)輩。
一如萬指臨之。
于是。
志士咸集。
槌拂下。
多穎脫而去。
僅六載謝事。
復(fù)游燕都。
居普炤寺。
時縉紳輩。
留神空宗。
日夕從師質(zhì)證。
師嘗舉扇。
示諸大夫曰。
當(dāng)時孔子。
還知有者個么。
皆曰。
不知。
師置扇曰。
以我為隱乎。
吾無隱乎。
爾眾躍然稱謝。
其揭示多類此。
以故。
笑巖道化。
復(fù)振于燕趙。
雖南北異勢。
而沖寒冒暑之士。
不絕足下。
圍繞皆大器也。
師據(jù)坐顧眾曰。
是大盡。
是小盡。
有對曰。
大盡。
有曰。
小盡。
小師從傍進曰。
敢保不在歷本上論量。
師哂而休去。
其徵勘。
又多類此。
法師月川者與師同參寶公。
川左袒清涼。
以非肇公物不遷論。
當(dāng)世莫能抗其說。
師乃反覆剖析累萬言。
川卒燬板以謝。
其整頓綱宗。
又能類此。
京中有為妖書詆上者。
詔捕弗獲。
當(dāng)事人藉口桑門。
時紫柏可公逮系矣。
一時名德。
引去馳師。
師笑曰。
學(xué)道期了生死。
生死了顧反畏禍耶。
高臥如故。
事寢。
乃赴唐公再住龍池之命。
其處境安詳。
又多類此。
師前后京都二十馀年。
當(dāng)是時。
兩宮奉我田服之徒。
方藉以有為。
師獨無所事。
生平如饑如渴。
一以宗旨為己任。
故終師之世。
升堂入室無虛日。
每以門前冷落車馬稀。
老大嫁作商人婦話。
問士大夫。
般若無知。
靡所不知。
問。
學(xué)者鮮有契其機者。
曰。
今時人多有說得。
盡是者恰像個膾子手何也。
任他佛頭來。
魔頭來獅子頭來。
象頭來。
牛頭馬頭人頭狗頭羊頭鵝鴨頭。
到汝案上。
一一盡汝破除。
打發(fā)一邊去。
只恐把個死貓頭來。
便茫然罔措。
于此打發(fā)得開去。
才是好膾子手。
有僧進曰。
請將死貓頭來。
師笑曰。
果然不識。
師處躬應(yīng)物。
嚴(yán)慈等之。
故開遮如如。
為不可測。
卒以大機得人。
而大振滹沱之宗。
示寂之年。
六十有六矣。
先一日。
有僧自臺山來。
師欣然與劇談山中宿昔。
抵暮索浴。
浴出而示微疾。
眾驚疑環(huán)擁之。
師舉所著帽者三。
眾弗敢對。
師乃拍膝宴然矣。
蓋明神宗萬歷甲寅年二月十二日子夜也。
塔建本山之左。
贊曰。
語云重雷發(fā)響。
百里飛聲。
無事之者。
愕然而驚。
空聞其響。
不見其形。
吾滹沱一宗。
自元明叔季蓋冰霜之際矣。
笑巖父子公孫。
震匝地法雷。
于嚴(yán)冷之首。
下開萬匯之蒙。
上正千秋之統(tǒng)。
猗歟休哉。
至有覓形鏡里。
尋聲谷中。
亦獨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