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無極導(dǎo)禪師者。吳興趙氏子。宋宗室也。母計氏。素慕佛乘。咸淳四年十月。將誕。夢白光盈室者三夕。師之生。未嘗啼哭。元兵下江南。居民逃散。母??之匿苫中。游兵俘母去。父求之遇害。某氏憐其孤兒育于家。稍長。常語人曰。誰無父母。吾父死將奈何。母被俘而北。吾愿畢此生以求見。不然何以生于天地間耶。啼泣。誓于觀音大士。日暮必二千拜。期以見母。凡藝事。茍可款曲近人者。雖至污賤甘為之。遂隱于刀鑷。以行走十寒暑。至河間之樂壽縣。有老翁示其處。蓋貴宦家。見母而不能辯。師乃稱己乳名。與內(nèi)外族姻。抱持慟哭。哀動路人。母曰。吾不幸至此。朝夕禱天乞歸。此雖富貴。從汝歸死足矣。然居此久。容徐圖之。踰年言于官。而后奉母以南。因請曰。母子相離二十有三年。幸而見母。皆佛菩薩力。乃制竹輿。坐母其上。負(fù)戴以行。十步則輟而拜。至普陀洛伽山而返。猶以未足以報親。報親莫如入道。遂從鐵山瓊禪師落發(fā)。咨叩玄要。深坐崖庵。晝則以菅。夜則霜露凝寒。豺虎交前弗顧也。及庵信公。說法道場山。侍母進(jìn)謁。益奪烈堅忍脅不傅席。過杭之凈慈。值無有元公。與語器之。偶泛湖聞漁歌。脫然有省。走證元公。公隔窗語師曰。此間無爾棲跡處。師拂衣去。尋筑慈照庵于弁山之陽。母以念佛三昧終于庵。既葬。一夕空中有白衣人語曰。緣在宜興。乃得玉峰于萬山之中建寂炤禪院。又于邑東北。作中隱院。接云水往來者。宜興之人。翕然宗之。以至順三年正月六日。無疾趺坐而化。世壽六十五。僧臘三十。阇維。舍利無算。分塔于寂炤中隱二處。左丞危素。為之銘曰。建炎渡江乘六龍。維城布護(hù)多其宗。吳興近輔友徐隆。熊羆奄至迅如風(fēng)。孤兒父母迍苫中。父死母俘兒莫從。天地遠(yuǎn)。河山重。呱呱夜哭天蒙蒙。歸依大士極嚴(yán)恭。隱身刀鑷冀母逢。十年瀛州睹音容。迎歸苕霅歡聲同。一朝剪發(fā)辭樊籠。禪林叩擊師瓊公。歘聆漁歌萬念空。前后際斷無初終。西游荊溪隱玉峰。寂而能炤真圓通。巖巖兩塔樹柏松。史氏著銘示無窮。
人物簡介
又警秀,字補(bǔ)樵,永昌人。年十一,遭亂被掠至江南,為宦家子。心厭浮華,入南岳福嚴(yán)寺為僧。初師原直,后從見月,及主德山。尋親至滇,父母早世,作《履霜詠》而還。著有《湘煙集》、《倚鳴禪師語錄》。
人物簡介
王珙,字大美,號荊石,湖廣黃州府蘄州人。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jìn)士,任官時竭力防御,保全省會。天啟五年(1625年)四月考選,授廣西道御史,條陳三款:一清蠹耗、一肅官聯(lián)、一優(yōu)邊材。六年五月,巡按蘇松常鎮(zhèn),七年正月與應(yīng)天撫按毛一鷺請建魏忠賢生祠于虎丘山普福勝地。八月以殿工加升太仆寺少卿,照舊管事。崇禎二年四月以閹黨被削籍為民。王珙任御史時,初苦無子,以祈嗣請于先師三昧老人,老人適開創(chuàng)黃梅四祖寺,因令創(chuàng)醫(yī)祖殿于正位,必保得子。公篤信,頓發(fā)肯心,乃獨(dú)力創(chuàng)建,備極壯麗,甲于楚中,殿成,公旋得子。又闖賊將破蘄州,忽一老僧趺坐公門七日,公出,見問何所募,僧曰:不募別事,止化居士一門剃發(fā)出家。公曰:吾忝在宦家,如何一門能剃削乎?老僧曰:稍遲大禍立至矣!言訖忽不見。公憬然大悟曰:此必四祖現(xiàn)身說法也。乃聚青黑衣帳幃幔,盡制為僧帽,將百頂,一家老幼皆剃發(fā)。忽報城陷,遁入城北隅四祖寺,全家獲免。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人,妓女,名賽,字賽賽,又字云裝,后稱玉京道人。工小楷,能畫蘭,鼓琴。年十八,僑居虎丘。尋歸秦淮,亂后為女道士裝。逾兩年,渡浙江,嫁一諸侯,不滿,削發(fā)歸吳中,十余年而卒。詞學(xué)圖錄
卞玉京(1622-?) 名賽,又名賽賽,因后自號"玉京道人",習(xí)稱玉京。出身秦淮官宦家,因父早亡,姐妹二人淪為歌妓,時傳"酒壚尋卞賽,花底出陳圓"。 曾與吳梅村坎坷相戀。詩琴書畫皆能,通文史,尤擅小楷,善畫蘭。
人物簡介
釋行策,字截流。姓蔣氏,宜興人。父曰全昌,軀軀老儒,頗耽內(nèi)典,與憨山清相友善。清已寂三年,昌復(fù)夢其杖錫而來。入室聽然,俄而生子。小字夢憨,策既長,父母相繼逝,始有志出世。年二十三投武林理安寺依箬庵問五載,脅不至席,頓徹法源。住報恩寺,遇息庵瑛勸修凈業(yè)。又遇錢塘樵石法師,引閱臺教,乃同入凈室,修法華三昧,宿慧淹通,窮究教義。康熙二年,結(jié)庵于杭州法華山,西溪河渚間,專修凈業(yè),因名所居曰“蓮柎庵”。九年住虞山普仁院,倡興蓮社,學(xué)者翕然宗之。寂于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十九日。時有孫翰者病死,一晝夜忽蘇,語人曰:“吾見閻羅伏迎西歸大師,問之為截流,吾以光明所燭,遂得放還。”同日有吳氏子者,亦病死復(fù)活,具白所見,并如翰言。
人物簡介
【生卒】:1628—1682 【介紹】: 清僧。常州府宜興人,字截流,俗姓蔣。年二十,父母相繼故世,遂投武林理安寺依箬庵出家。后住報恩寺,遇息庵瑛勸修凈業(yè)。康熙二年,結(jié)庵于杭州法華山專修凈土。九年住虞山普仁院倡興蓮社,學(xué)者翕然宗之。后世尊為凈土第十祖。
人物簡介
又實勝,字法南,號竹庵,益陽鄧氏子。幼入鄉(xiāng)塾,善病,禮同縣華嚴(yán)悟宗薙染,侍學(xué)六載,苦無所入,并力農(nóng)田。年二十四,詣德山半瞿受具。明年參石塘吼天,示萬法歸一語,猛力精究。復(fù)走江浙,再上湘南,叩衡岳祝圣曉堂。已而詣吉安龍須山陶谷。庚子三月,至博山。四月至杭,游凈慈、靈隱,至理安為退翁所賞,凡遇勞苦,身任不辭。壬寅,隨至京,比還受記莂。未幾,開法東安瑞徵。庚戌,修建堂殿、像飾、鐘鼓,靡不具新。癸丑召見,天機(jī)契合,命主理安。甲寅,受虞山普仁之請。乙卯,入京,命住慧福。乾隆元年,詔主竹林七年。壬戌,移主磬山。丁卯,復(fù)歸益陽,趨拜親墓,叩悟宗,相違三十年,俱不相讖,唯挽手泣下而已。以乾隆十七年壬申二月十七曰示寂,偈云:“南北支離三十年,七花八裂得人嫌。今朝自唱還鄉(xiāng)曲,珍重時人莫浪傳。”壽六十三,臘三十九,塔于退翁之右。
人物簡介
何品藜(1873年8月14日—1954年11月),字棣伍,河南省光州直隸州固始縣人,生平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舉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三甲第105名進(jìn)士。同年閏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在四川充當(dāng)司臬。因不如意回鄉(xiāng),籌辦小學(xué)。1913年在北京某宦家為西席。1916年任皖省三師文史教員,1919年,在葉集鎮(zhèn)公立明強(qiáng)學(xué)校當(dāng)教員,之后又在嵩陽中學(xué)教文史課。1932年,為《河南通志》編纂兼國學(xué)專修館教員。1934年后,回家賦閒讀書,編輯《西洋史》。1939至1948年先后在固始中學(xué)、 固始簡易師范教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0年被選為固始縣首屆人代會常委,1953年,聘為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