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行珍

相關(guān)人物:共 30 位。
共 5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今天子終諒闇易月之期。不言既言之日。詢于師保輔弼之臣曰。將以國之明燭震下土。俾兆人康乂。有道哉。四臣曰。莫如擇賢而司牧之。雖欲不理。不可得也。上曰。用賢何先。曰。莫先于幽遠(yuǎn)蠻貊之邦為急也。即日命王人。遽以制書就拜衛(wèi)尉卿兼洪州都督張公為御史中丞廣州刺史嶺南節(jié)度經(jīng)略觀察等使。踰月而遽廟于洪。洪之耆老嫠煢。商販漁釣。百類千品。周聲奪魄。于野于廛。咸曰。寧取我裳而裂之。寧取我廩而焚之。父也天只。胡為奪我之君。中丞受命而南。舟不及汎。馬不及秣。國人懷慕之罔極。曰。清塵遠(yuǎn)矣。君不顧矣。郁陶之思何用哉。盍用于揚名頌德乎。故吏兵曹參軍張擢法曹參軍豫章縣令鄭鋒建昌縣令盧惟瑾新吳縣令鄔賁州人東冶府果毅劉容耆壽喻乾相等討論之。眾僉謂允。于心曰。自昔為政者。知清之可以長人也。而清者稀。豈不欲清。欲牽之也。欲之所行。不廉不儉為之舟輿也。清之不立。肆奢崇貨為之鉆鑿也。于是撤其帷帳薦蓐之具。便于身悅于目者二百馀物。歸之有司。減其俸錢稍食月幾十萬貫于軍府。此皆前政之所督責(zé)而封已者。我則推而遠(yuǎn)之。于是公儀之義申。平仲之規(guī)見矣。二之日謀于眾曰。昔曹參去齊。以獄市為寄。以為擾于獄者。輕重人之命。煩于市者。耗斁人之生。茍鞭笞桁楊之無度。侵牟肆奪之不改。是國家以章綬印璽毒蒼生也。豈致理哉。于是平百貨之貴賤。議刑罰之等差。使其貪不下殘。忿不私逞。韓子求環(huán)而不可。使人袒背而無傷。夫然。噬嗑之象成。行葦之恩溥矣。三之日謀于野曰。不稼不穡。民天安仰。載馳載驅(qū)。王命所急。吾觀是邦。農(nóng)野未辟。傳置未脩。豈不以使役無期。供億失序。倘野有餓殍。賓不如歸。亦諸侯之恥也。于是減承城吏卒幾三千。歸之隴畝。而擊柝之守?zé)o闕焉。賦豪富墆財數(shù)百萬。赒于館餼。而含糗之徒不知也。其卒也。不公之吏。留以為廝。其財也。不法之臣。受以潤屋。我皆用之于愛人活國也。于是阜蕃之望崇。多大之儀備矣。從政三月。州人愛之如父母。承之如松柏。夫婦耕織之暇無他懼。惟懼公速遷。其馀煦嫗孕育。發(fā)于中而形于言。損其身而益于物。可以激頹俗慰窮氓者。豈勝道哉。祐甫山東鄙人。不好妄飾。凡所聞見。務(wù)存實錄。故采拾而書之。公名休。字祥。幽州范陽縣人。有晉司空茂先之遠(yuǎn)裔也。曾祖汲。易州長史。祖選。幽州固安縣丞??純r。贈齊州司馬。公起家石亭別將。自是為縣令軍司馬州長史各一。入為天子友儲君臣。雖假以寵名。而跡實戎索。受命為范陽節(jié)度安祿山判官。祿山以大權(quán)大寵。外示忠而內(nèi)謀逆。太上皇推赤心而勿疑。敢有聞之者死。蹈虎尾。犯龍鱗。公密言其戎狄豺狼。不可厭也。當(dāng)是時也。視鼎鑊如歸焉。神之聽之。是與正直。周旋鋒鏑之下。出入寇讎之間。而能終保元吉。漸于貴仕。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其惟張公乎。又牧濠舒潤三州而及此。昔張黃門庭圭牧此州。甚得人譽。張丞相九齡次之。迨府君又有裕焉。故邦人有三張之目。頌者美盛德之形容。非魯僖公仲山甫不之獲。今茲頌曰。
昔為豫章。
今有循良。
黃門之善。
于今不忘。
爰及丞相。
亦有烈光。
我君戾止。
是為三張。
立廉寶儉。
無怨無傷。
郵亭之下。
賓旅其康。
四封之內(nèi)。
望歲千箱。
自春徂夏兮人相慶。
慶未畢兮聞后命。
朱幡玉節(jié)兮向番禺。
彼愿適兮我望孤。
君乎君乎。
若歲大旱。
其誰見濡。
唐 · 清觀
① 見《智證大師傳》,大師乃釋圓珍也。
睿山新月冷,臺嶠古風(fēng)清(《贈圓珍和尚》)。
壬辰,寇陷武昌,順流而下,省郎中普顏伯華諗于眾曰:若其直搗真陽,事未可知,儻轉(zhuǎn)而南,無能為矣。吾受國厚恩,發(fā)身監(jiān)學(xué),忝進士先,誓死必報。遣人間道馳書奉百金,歸別父母。建議盡撤城外民居,寇始渡江,官軍小衄,母弟佛奴死之。公單騎殿小橋,寇不敢逼,眾遂翕從奉平章公道同、左丞章伯顏竭志守城。逆黨云集,攻圍五十有四日,大敗而還,散亡略盡,江南遂為天下雄。非公長才贊畫,平章左丞聽用其言,詎至是耶!朝廷論功,除本道廉訪副使,于是公之德愈無窮矣。遠(yuǎn)近士大夫作為公歌詩頌其美,俟太史氏擇焉。公世家山東,希古其字也。邑士劉子真近歸自洪,具道本末如此。
近時有客湖上歸,能話郎中身許國。
朝廷取士數(shù)十年,誰謂書生無寸策?
江州李侯死可書,郎中百戰(zhàn)全洪都。
昔年廷對俱第一,鸞鳳固與群飛殊。
當(dāng)其練兵首陳義,謂賊南征非所忌。
環(huán)城撤屋民始疑,事急方知為上計。
家書間道馳山東,百金歸報壽乃翁。
小臣于此誓生死,仰視白日昭其忠。
朔風(fēng)云低吹戰(zhàn)血,母弟魂歸寶刀折。
倉皇勁氣吐寸心,立馬危橋萬夫決。
相臣攬轡從天回,將軍鞞鼓轟春雷。
為公破敵捐萬死,顧盼妖賊如山摧。
君王拊髀加褒異,深副當(dāng)年設(shè)科意。
碧霄雨露湛恩深,官轉(zhuǎn)霜臺弘國器。
漢廷寥寥渤海龔,廣陵張綱尤罕逢。
使君宴坐試深省,談笑憲府看平戎。
注:《石初集》多記元末兵興以來之事,最為詳悉。鄉(xiāng)先達陳一德序云:江南野史,誰復(fù)健筆?而集中隱約散見,皆可為國史補。故錄其尤者存之。
全州府尹李公者。全義人。諱廷鸞。文父字也。麗初。有諱棹。佐太祖。位太師。即公鼻祖。自是稱世有人。至曾祖昌壽。始家全州。官卒禮曹正郎。世德孝禮。飏于湖右。士之稱家風(fēng)者歸焉。公生而魁偉。及長。忼慨有大志。懷奇負(fù)氣。不欲齪齪隨人后。湖中人士咸以為不及。雖公亦自謂湖中人士不已若也。與鄭賊同一城。疾其兇悖。常以莽、卓目之。戊辰。公登第。賊方顯重于朝。擠公不遺馀力。遂自校書郎、國子典籍。出為海美縣監(jiān)、良才察訪、開城都事。猶被其媒孽。皆不久而罷。及賊誅。人始服公先見。壬辰夏。倭奴大勢兵。自嶺踰湖。屯錦山以撼全州。州尹新死。惴惴無朝夕計。時公罷官居家。紏(一作糾)聚義旅。將西赴國難。按使驛聞于朝。止公行留攝州事。委以保障。公慨然曰。今賊鋒遍七路。獨湖南僅通國脈。若失此州。則湖南不能保。而國事無可為者。我王臣。當(dāng)與此城同存亡。遂先驅(qū)家累入城。一境民從令毋嘩。雖世家豪族不敢動。公治守禦具立辦。晝夜在軍中。數(shù)月不解抉拾。臂肉皆爛。日厲氣巡城。過家門未嘗一入。語及君父播越。必西望痛哭。嘗啟其足。示子弟曰。足底黑子。汝等須知之。蓋欲志之于原隰之裒也。眾知公意已決。咸效死莫有二心。及賊薄城。公輒去所乘馬。使人諭家眷曰。即不幸。宜各自決。毋污賊手。不則無以見我于地下。遂誓于眾曰。各部爾部毋擾。毋枉費一矢。敢違者斬。城中肅然。不聞急步疾呼。賊知有備宵遁。事聞。褒授太常僉正。升至軍器正。轉(zhuǎn)拜水州刺史。甲午。世子南巡。全民上書顯公功。轉(zhuǎn)聞升通政。又出牧公州。俄罷還鄉(xiāng)。丁酉秋。賊悉眾再舉。公為守城副。措治規(guī)畫。如壬辰之為。民恃而無恐。及天將棄城而潰。城中大亂遂空。公怏怏無奈。馳訴于朝。言淚俱下。廷臣色動。遂以公為全州府尹。兼三道召募使。至州。賊退才數(shù)日。天兵滿城。民枕死扶傷無吊。公不解衣。乳哺撫摩。民皆全活。而軍餉不乏。俄遞閑居。一日疾病。召宗族訣曰。某日吾其死矣。國恩未報。吾恨也。遂指授后事。不許婦人入見。正終夷然而逝。庚子六月二十四日也。得年七十二。其年八月。葬州南長波洞。先兆也。祖諱效忠。兵曹佐郎贈承政院都承旨??贾M承孝。弘文館修撰。夫人鎮(zhèn)安李氏。尚衣正仁賢之女。有二男二女。長遵吉。先公死。次道吉。蔭補典牲奉事。女適士人洪宇慶。次適進士閔汝儉。遵吉娶鄭大霖女。生三男二女。曰榮先、閏先、慶先。女長適康錈。次幼。道吉娶佐郎黃祐女。無子女。公沒之七年。道吉以公之族出行治為狀若書。北走京師。請為公銘刻之墓碑于余曰。敢徼惠子之一言以文之。噫。公余先輩也。而幸獲同朝。又嘗往來湖中。聞公之行于家績于治也稔。可謂知公者。公事親至孝。居喪廬墓。不食鹽醬。友愛諸弟無間言。家法穆如。朝廷居官。冰檗自守。好善如嗜欲。即不善。雖貴顯。若將浼焉。方質(zhì)自可。不肯與世俯仰。是宜銘。當(dāng)鄭逆之盜名誣世也。世人多被其污。公獨抗言排之。以此困躓終身而不少悔。提殘兵守孤城。以卻方張之賊。徒以義氣激厲。遂為中興偉績。斯二者??梢姽?。又宜銘。銘曰。
世有負(fù)義蒙諂,逐逐奔利。
卒之隳身喪名,榮不蓋愧。
又有享高食厚,朱丹其轂。
一朝履艱險臨死生,劻勷退縮。
如公者沈于下僚,擯棄窮鄉(xiāng)。
終身坎軻,猶昔倔強。
遭亂奮身,以忠自發(fā)。
不為利爍,不為威屈。
爵由躬興,不階尺寸。
立名效績,生安死順。
其視茍榮倖全,孰顯孰否。
我徵斯石,昧者之恥。
舟中留別天竺和尚 其一 明末清初 · 何吾騶
七言絕句
倦即拋書隱衲衣,虛舟到處是禪機。
憑君穩(wěn)誦彌陀佛,待我功成拂袖歸。
舟中留別天竺和尚 其二 明末清初 · 何吾騶
七言絕句
每日登山作賦還,常馀蒼翠染眉間。
昨宵更作游仙夢,攜爾同登萬仞山。
舟中留別天竺和尚 其三 明末清初 · 何吾騶
七言絕句
秋風(fēng)涼夜話臨歧,卻到淩江分手時。
對面寒山吹朔雪,非君誰和遠(yuǎn)游詩。
共 5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