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永茂(1601年—1648年),字孝源,號約生,謚文定,河南鄧州城內(nèi)(今河南省鄧州市)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文才武略兼?zhèn)洌贩Q“盡有相才”。明朝天啟七年(1627年)考取河南鄉(xiāng)試解元,崇禎十年(1637年)考取進(jìn)士,出任大名府浚縣知縣一職,因政績顯赫,崇禎皇帝特地御書“潔己效忠”匾額,贊揚他是“豫南國士無雙,河北循良第一”。為免除家鄉(xiāng)鄧州多余的賦稅,依據(jù)事實,奏請皇帝將三十七里地更正為十二里地,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永茂被提拔為兵部給事中。明朝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后,福王朱由嵩逃至淮安,李永茂、史可法和馬士英迎朱由嵩于1644年在南京稱帝。南京淪陷后,唐王朱聿鍵于1645年在福州稱帝,任命李永茂為兵部侍郎,總督江楚。后歷任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并特賜蟒玉和尚方劍便于行事。朱聿鍵于1646年在汀州(今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遇害后,李永茂等人擁護(hù)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封李永茂為東閣大學(xué)士、太子太保并兼任禮部尚書,入?yún)C(jī)務(wù)。永歷二年(1648年),羊城失守后,朱由榔敗走桂林,李永茂和弟弟李充茂穿草鞋、著僧道服,避居丹霞山,歷盡艱苦,于四月病逝。
人物簡介
福溶,字澄如,仁和薛氏子。投西湖瑞云庵鏡傳受度,亦從昭慶宜潔受戒。執(zhí)侍巾瓶有年,常為傳戒網(wǎng)維,遂受付屬。雍正三年,繼主寺席。當(dāng)興復(fù)未備之處,力為補(bǔ)益。崇壇高閣,巍然巨觀,無少間缺者,溶之功也。以乾隆丁巳年十月十九日示寂,壽八十有四。
人物簡介
釋隨道,字德先。姓沈氏,石門人。幼投馀杭龍泉寺履初受度,得戒于宜潔。久居昭慶,常為羯磨,持身端肅。學(xué)人依止者,多為仰企高風(fēng)。稟問毗尼,皆綜原委。示以大法,如瓶瀉水。康熙六十年,說冬戒一期,所得新徒,一時翹楚,后多為弘律宗師。乾隆時,昭慶主席懷德,亦其弟子也。寂于雍正甲辰十一月二十八日,世壽六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