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如寶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僧道悟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1—1205 【介紹】: 宋僧。陜西蘭州人,俗姓冠,號佛光。年十六出家,拜熊耳山白云海禪師為師。時群盜盤踞,道悟率眾盡破之,由是數(shù)十里間,路不拾遺。金世宗大定中,出主鄭州普照寺。后遷三鄉(xiāng)竹閣庵,再游于洛中,尋示寂。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道悟號佛光。陜西蘭州冠氏子也。師生即齒發(fā)俱長具大人相。年十六力求出家父母不聽。乃絕食幾死。遂舍入里中寺祝發(fā)。閱二年偶宿臨洮灣子店夢梵僧。振聲喚覺忽聞馬嘶?;砣淮笪蛳膊蛔詣?。說偈曰。見也羅見也羅遍虛空只這個。遂歸告母曰。某于途中拾一物。母問何物。師曰。無始來不見了的。母掌曰。何喜之有。遂辭欲參方去。母問。汝將何之。答曰。水流須到海。鶴出白云頭。先是熊耳山有白云海禪師。雖住古剎不畜一徒。人或問。和尚何不擇一法嗣去。海曰。芝蘭秀發(fā)獨出西秦。曰幾時至。海曰。行腳了也。師腰包將至。海命侍者鳴鐘集眾曰。我關(guān)西弟子來也。然此寺原是郭子儀所建。今渠自來住持。汝當(dāng)迎之。師方入門。海遙見便云。相公來何暮也。師進(jìn)前曰諾。海大笑。竟授與衣法令繼其席。自即退隱寺側(cè)。先有群盜盤踞劫民受其害?;蛘埡2吨:T?。非老僧所能也。不久郭公至必自捕也。民弗解其說。后師居寺方三日。乃率眾往擒盡縛之。破其穴將欲盡誅。賊哀乞命。師從容謂曰。汝劫財物傷人命分當(dāng)死矣。今汝乞命獨不念彼命乎。賊叩首流血愿從三寶戒誓不為非。師為說偈剃發(fā)釋之。自是路不拾遺者數(shù)十年。人始信師實郭令公之再來也。宋大定二十四年海公歿。師方出主鄭州普照。又遷三鄉(xiāng)竹閣庵。身著白衣跨黃犢吹短笛游于洛中。嘗曰。道我凡耶。曾向圣位中來。道我圣耶。又向凡位中去。道我非凡非圣耶。卻向毗盧頂上別有行處。泰和五年于臨洮大勢寺結(jié)夏。闡圓覺經(jīng)謂眾曰。此席將半。吾當(dāng)行矣。五月十二日晚小參為眾談第一義。晨興呼侍僧曰。我病覓藥去。侍僧將出門。師已蛻矣。上有五色祥云盤結(jié)似蓋。紅光如日彌塞四維三日不散。世壽五十五。僧臘三十有九。弟子舉全身建塔焉。 系曰。迦葉聞那羅王三奏樂則三起舞。非習(xí)氣其誰耶。昔郭邠陽能為國討賊拯民于涂炭。今為佛光居寺方三日便擒群盜。得非習(xí)氣使然者乎。觀其著白衣騎黃犢而吹笛游洛。自稱于毗盧頂上別有行處。此又不可思議也矣。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號佛光。陜西蘭州冠氏子也。生即齒發(fā)俱長。具大人相。年十六。力求出家。父母不聽。乃絕食幾死。遂舍入里中寺祝發(fā)。閱二年。偶宿臨洮灣子店。夢梵僧。振聲喚覺。忽聞馬嘶?;砣淮笪?。喜不自勝。遂歸告母曰。某于途中拾一物。母問何物。師曰。無始來不見的。遂辭。欲參方去。母問汝將何之。答曰。水流須到海。鶴出白云頭。先是熊耳山。有白云海禪師。雖住古剎。不畜一徒。入或問何不擇一法嗣去。海曰芝蘭秀發(fā)。獨出西秦。曰幾時至。海曰。行腳了也。師腰包將至。海命侍者鳴鐘集眾。曰我關(guān)西弟子來也。然此寺原是郭子儀所建。今渠自來住持。汝當(dāng)迎之。師方入門。海遙見便云。相公來何暮也。師進(jìn)前曰。諾。海大笑。竟授與衣法。令繼其席。自即退隱寺側(cè)。先有群盜踞劫。民受其害。或請海捕之。海曰。非老僧所能也。不久郭公至。必自捕也。民弗解其說。后師居寺方三日。乃率眾往擒。盡縳之。破其穴。將欲盡誅。賊哀乞命師從容謂曰。汝劫財物。傷人命。分當(dāng)死矣。今汝乞命。獨不念彼命乎。賊叩首流血。愿從三寶。戒誓不為非。師為說偈剃發(fā)釋之。自是路不拾遺者。數(shù)十年人。始信師實郭令公之再來也。宋大定二十四年。海公歿。師方出主鄭州普照。又遷三鄉(xiāng)竹閣庵。身著白衣??琰S犢吹短笛游于洛中。嘗曰。道我凡耶。曾向圣位中來。道我圣耶。又向凡位中去。道我非凡非圣耶。卻向毗盧頂上。別有行處。泰和五年。于臨洮大勢寺結(jié)夏。闡圓覺經(jīng)。謂眾曰。此席將半。吾當(dāng)行矣。五月十二日晚小參。為眾談第一義。晨興。呼侍僧曰。我病覓藥去。侍僧將出門。師已蛻矣。上有五色祥云。盤結(jié)似蓋。紅光如日。彌塞四維。三日不散。世壽五十五。僧臘三十有九。弟子舉全身建塔焉。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道悟。
俗??氏。
陜右蘭州人。
生而有齒。
年十六求出家。
父母不聽。
乃不食數(shù)日。
許之祝發(fā)。
后二年。
自臨洮歸彎子店宿。
夜夢梵僧喚覺。
適聞馬嘶。
豁然大悟。
歸家喜不自勝。
吟唱云。
見也羅。
見也羅。
遍虛空。
只一個。
告其母曰。
我拾得一物。
其母于囊橐中。
尋索不見。
問是何物。
師曰。
我自無始以來。
不見了底物。
其母不省。
他日欲游諸方。
鄉(xiāng)人送者求頌。
有水流須到海。
鶴出白云頭之句。
至熊耳。
果遇白云海公。
先是。
人問海。
何不擇法嗣。
海亦作頌。
有芝蘭秀發(fā)獨出西秦之語。
比師之至。
夜聞空中人言。
來日接郭相公。
黎明。
海呼僧。
行令持香花。
接我關(guān)西弟子寺。
乃唐郭子儀建。
今渠自來住持也。
既至。
一言相契。
徑付衣盂。
寺前嘗有剽而殺人者。
來告急。
師呼眾擒之。
曰。
即汝是賊。
尋得其巢穴。
賊眾請命。
師示其要言而釋之。
路不拾遺者數(shù)十年。
人以此益信師前身汾陽王也。
大定二十四年。
白云既沒。
師開堂出世。
初鄭之普照。
次三鄉(xiāng)之竹閣庵。
時著白衣。
跨牛橫笛。
游于洛川。
人莫之測。
嘗謂人曰。
道我是凡向圣位里去。
道我是圣向凡位里去。
道我不是圣不是凡。
才向毗盧頂上。
有些行履處。
泰和五年。
結(jié)夏于臨洮之大勢寺。
開圓覺經(jīng)。
升座曰。
此席。
止講得一半去。
在至五月十二日晚參。
翌日早盥漱畢。
呼侍者曰。
我病也尋藥去。
侍者足未及門。
師已臥逝。
方丈上有五色云。
如寶蓋。
中有紅光如日者三。
春秋五十有五。
僧臘三十有九。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六
釋道悟,字佛光,蘭州冠氏子也。生即齒發(fā)俱長,年十六力求出家,父母不聽,乃絕食幾死,遂舍入里中寺祝發(fā)。閱二年,偶宿臨洮灣子店,夢梵僧振聲喚覺,忽聞馬嘶,豁然大悟,喜不自勝,說偈曰:“見也羅,見也羅。遍虛空,只這個?!彼鞖w,告父母曰:“兒于途中拾一物?!蹦竼枺骸昂挝??”曰:“無始來不見了的。”母掌之曰:“何喜之有?!彼燹o欲參方去,母問:“汝將何之?”答曰:“水流須到海,鶴出白云頭?!毕仁牵芏接邪自坪6U師,雖住古剎不蓄一徒,人或問之,海曰:“芝蘭秀發(fā),獨出西秦?!痹唬骸皫讜r至海?”曰:“行腳了也?!奔拔?qū)⒅?,海命待者嗚鐘集眾,曰:“我關(guān)西弟子來也,然此寺原是郭子儀所建,今渠自來住持,汝當(dāng)迎之?!蔽蚍饺腴T,海遙見便云:“相公來何暮也?”悟進(jìn)前曰:“諾。”海大笑竟,授與衣法,令繼其席,海即退居寺傍。先有群盜盤踞劫掠,民受其害,或請海捕之,海曰:“非老僧所能也,不久郭公至必自捕也?!泵窀ソ馄湔f,后悟居寺方三日,乃率眾往擒,盡縛之,破其穴,將欲盡誅,賊哀乞命,悟從容謂曰:“汝劫財物,傷人命,分當(dāng)死矣,今汝乞命,獨不念彼命乎?”賊叩首流血,愿從三寶戒,誓不為非。悟為說偈,剃發(fā)釋之。自是,路不拾遺數(shù)十年,人始信悟為郭令公再來也。金大定二十四年,海公歿,悟方出主鄭州普照。又遷三鄉(xiāng)竹閣庵,身著白衣,跨黃犢,吹短笛,游于洛中。嘗曰:“道我凡耶,曾向圣位中來。道我圣耶,又向凡位中去。道我非圣非凡耶,郤向毗盧頂上別有行處。”泰和五年于臨洮大勢寺結(jié)夏,闡《圓覺經(jīng)》謂眾曰:“此席將半,吾當(dāng)行矣?!蔽逶率胀硇ⅲ瑸楸娬劦谝涣x。晨興呼侍僧曰:“我病,覓藥去?!笔躺畬⒊鲩T,悟已蛻矣。上有五色祥云,盤結(jié)似蓋,紅光如日,彌塞四維,三日不散。世壽五十五,僧臘三十九,弟子舉全身建塔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九七九
清遠(yuǎn),釋如寶弟子,嘉定間著有《圓覺疏鈔隨文要解》十二卷(存)。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二
釋法海,姓于氏,固陵人。
祖嘗任光化軍節(jié)度使,昆季聯(lián)鑣,門多貴顯,家貲巨萬。
值兵燹離散,時海才弱冠,遁跡魏博間,至館陶東北舍馀地,得招提故基,曰“白佛堂”。
榛莽蒙蔽,芟而除之,結(jié)茅以處,得念佛三昧,晝夜寒暑,不為變易。
歲在甲辰二月,遇師披剃,如寶珠出泥,光溢眾目。
于是緇俗聽信,力宏是愿,相與住持,踰六十晦。
中起演法之堂,齋僧之室,香廚庫囷,以次俱新,揭其額曰“凈土院”。
時中書右丞嚴(yán)公總管東平,乃具書疏,請詣郡之四禪寺,徒眾云聚,亦復(fù)如是。
乃創(chuàng)為繪塑,大雄、薩埵、護(hù)法神將,百有馀軀,華光燦顯。
丁未,僧錄云公同眾比丘請主開元,自是法緣洪振,眾悉歸依。
居無幾何,東振齊魯,北抵幽燕,西踰趙魏,南距大河,莫不聞風(fēng)趨赴。
其送施者,朝暮不絕,資賄衣物,積如邱阜。
于是乃重修雷音堂、文殊殿、方丈寮舍、鐘樓廊廡,百有馀間,四方下院三百馀處。
剃度小師千有馀人,俗素豪士受持三歸者,莫知其數(shù)。
前后齋僧,幾千百萬。
給繒纊以賑單貧,設(shè)糜粥以飼饑餒。
慈悲方便,靡所不至。
國師法云聞其道價,特賜號曰“明慧大師”。
一日宴居,語諸徒曰:“吾欲韜光,宜何而處?
”有近待曰:“泰山竹林,古跡猶存,山水佳麗,人境幽僻,可作終焉之計。
”海聞之告密竊記,異日弗辭,只影曳杖,獨跨寶峰,達(dá)斯古礎(chǔ)。
折草為廬,茍避風(fēng)雨,宴坐習(xí)禪,方遂雅懷。
于是巖花爭秀,野鳥聲喈,云山以之變色,幽谷為之生春。
未及旬日,門徒緇素躡踵相覓,愿奉衣餐者,繼日不輟。
奉高一郡,莫不歸崇。
居之未久,云徒既眾,欲廣其廈,奄示維庥,召諸弟子,付以衣盂曰:“吾緣盡矣,樹此蘭若。
功輸爾輩,勿忘吾矚。
”言訖,移時而逝。
自茲以降,五世相繼,排肩戮力,方始見成。
能仁有殿,祖真有堂,云賓有舍,香積有庖,三門挾庫,悉皆備矣。
復(fù)以馀力,樹松塞戶,植竹封窗。
又抉川流,縈紆而通諸庭宇,滄浪而貫諸階除。
漱石砌以便汲烹,灌蔬圃而滋生長。
?歸大壑,復(fù)入湍流。
瀑作水簾,崖懸百丈。
澮集龍池,湛碧千尋。
逼之則毛寒,過之則膽戰(zhàn)。
真所謂遁世之桃源,棲心之福地矣。
歷歷勤苦,后不乏人,而乙乙萌虇,實自海始。
海春秋三十有九,僧夏一十有七,依法茶毗,起塔靈臺。
翰林侍讀學(xué)士同修國史野齋李謙為之記,具詳《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