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質(zhì)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出家居京師佛寺。時游終南山水間。每勸眾成辨善務(wù)。雖至老。未嘗懈。開元之季。夢人教以手巾袈裟各五百事施回向寺。寤則備其物如數(shù)。而后遍詢回向所在無有也。忽有一僧謂秀曰。我知回向處。君茲俱赍所施物。與名香一斤。以從我則回向可得矣。于是秀許諾。行二日始覺。其地極深僻夐絕。復(fù)進(jìn)見碾石一具。橫道側(cè)。秀念以為此非跡轍所能到。而顧有磨硙等器。則去人居不遠(yuǎn)矣。乃出所持香。焚碾石上。禮拜哀禱再三。自午達(dá)暮谷中昏霧四塞。咫尺不相睹。頃之明霽遙見崖半金碧輝映。微識其榜曰?;叵蛑?。所偕之僧。旁贊之努力。竟造而鐘磬鐙燭。影滅聲沈矣。詰且侍者引謁堂上和尚白來意。和尚使歷諸房散所施而所散之施。且四百九十九事。所歷之房亦爾然。其人皆在無他往者。次至一房則塵網(wǎng)暗戶牖。俄有老僧。謂秀曰。此固汝主唐天子房也。共住時頗進(jìn)修。而性嗜樂音。終以犯律墮凡境??上б?。遂拈壁上玉尺八。予秀曰。此亦汝主。在日常所御者。第今以汝所施手巾袈裟并遺之。則猶足以旌山中不忘意。且以趣其蚤來歸也。秀后果見上。上即取玉尺八。吹之宛然宿習(xí)。
宋高僧傳·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釋法秀者未詳何許人也。
居于京寺游游咸鎬之間。
以勸率眾緣多成善務(wù)。
至老未嘗休懈。
開元末夢人云。
將手巾袈裟各五百條。
可于回向寺中布施。
覺后問左右。
并云無回向寺。
及募人制造巾衣。
又遍詢老舊僧俗。
莫有此伽藍(lán)否。
時有一僧。
形質(zhì)魁梧人都不識。
報(bào)云。
我知回向寺處。
問要何所須并人伴等。
答曰。
但赍所施物名香一斤即可矣。
遂依言授物。
與秀偕行。
其僧徑入終南山。
約行二日至極深峻。
初無所睹復(fù)進(jìn)程見碾石一具。
驚曰。
此人跡不到何有此物。
乃于其上焚所赍香。
再三致禮。
哀訴從午至夕谷中霧氣彌浸。
咫尺不辨。
逡巡開霽。
當(dāng)半崖間有朱門紛壁綠牖琁題。
剎飛天矯之幡。
樓直觚棱之影。
少選見一寺分明云際。
三門而懸巨榜曰回向寺。
秀與僧喜甚。
攀陟遂到。
時已黃昏。
而聞鐘磬唱薩之聲。
門者詰其所從。
遲回引入見一老僧。
慰問再三倡言曰。
唐皇帝萬福否。
處分令別僧相隨歷房散手巾袈裟。
唯馀一分。
指一房空榻。
無人有衣服坐席。
似有所適者。
既而卻見老僧。
若綱任之首。
曰其往外者當(dāng)已來矣。
其僧與秀復(fù)欲至彼授手巾等。
一房但空榻者。
亦無人也。
又具言之。
者僧笑令坐。
顧彼房內(nèi)取尺八來。
至乃玉尺八也。
老僧曰。
汝見彼胡僧否。
曰見已。
曰此是將來權(quán)代汝主者。
京師當(dāng)亂人死無數(shù)。
此胡名磨滅王。
其一室是汝主房也。
汝主在寺以愛吹尺八。
罰在人間。
此常所吹者也。
今限將滿。
即卻來矣。
明日遣就齋。
齋訖曰。
汝當(dāng)回可將此尺八并袈裟手巾與汝主自收也。
秀禮拜而還。
童子送出。
才數(shù)十步云霧四合。
則不復(fù)見寺矣。
乃持手巾袈裟玉尺八進(jìn)上玄宗。
召見具述本末。
帝大感悅凝神久之。
取笛吹之宛是先所御者。
后數(shù)年果有祿山之禍。
秀所見胡僧即祿山也。
秀感其所遇精進(jìn)倍切。
不知所終。
世傳終南山圣寺又有回向也。
系曰。
昔梁武遣送袈裟入海上山。
法秀詣回向寺燕師命使尋竹林圣寺。
此三緣者名殊而事一。
莫是互相改作同截鶴續(xù)鳧否。
通曰。
圣人之作。
猶門內(nèi)造車門外合轍。
雖千萬里之遠(yuǎn)事亦符合者。
蓋無異路。
故如樵子觀仙棋爛柯。
非止王質(zhì)。
有多人遇棋且姓名不同為爛斧柯者不一。
今送衣入圣寺。
多者亦如此也。
神僧傳·卷第七
釋法秀者。未詳何許人也。居于京師。游于咸鎬之間。以勸率眾緣多成善務(wù)。至老未嘗休懈。開元末明皇嘗夢人云。將手巾五百條袈裟五百領(lǐng)。于回向寺布施。及覺問左右。并云無。乃遣募緇徒道高者令尋訪。秀出應(yīng)召曰。某知回向寺處。問要幾人。曰但得赍持所物及名香一斤即可矣。遂授之。秀徑入終南行兩日。至極深峻處都無所見。忽遇一碾石。驚曰。此人不到何有此物。乃于其上焚所攜香。禮祝哀祈自午至夕。良久谷中霧起咫尺不辨。近來漸散。當(dāng)半崖有朱柱粉壁。玲瓏如畫。少頃轉(zhuǎn)分明。見一寺若在云間。三門巨額諦視之。乃回向也。喜甚攀陟遂到。時已黃昏聞鐘磬及禮佛之聲。門者詰其所從來。遂引入見一老僧曰。唐皇帝萬福。令語人相隨。歷房散手巾等。唯馀一分。一房但空榻無人。有一衣服坐席。似有所適者。遂卻見老僧。僧曰。更往當(dāng)已來矣。秀復(fù)至欲授手巾等。一房但空榻者亦無人矣。又具言之。僧笑令坐。顧侍者曰。彼房取尺八來。至乃玉尺八也。僧曰。汝見彼胡僧否。曰見。僧曰。此是權(quán)代汝主者。國內(nèi)當(dāng)亂。人死無數(shù)。此名磨滅王。其一室是汝主房也。汝主在寺以愛吹尺八謫在人間。此常吹者也。今限亦滿。即卻歸矣。明日遣就齋。齋訖曰。汝當(dāng)回可將此尺八付汝主。并袈裟手巾令自收。秀膜拜而回。童子送出才數(shù)步。又云霧四合。及散則復(fù)不見寺矣。乃持手巾袈裟尺八等進(jìn)于玄宗。及召見具述本末。玄宗大感悅。持以吹之。宛是先所御者。后十馀年遂有祿山之禍。所見胡僧即祿山也。秀感所遇精進(jìn)倍切不知所終。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居于京寺。游咸鎬間。以勸率眾緣為務(wù)。開元末。夢人云。將手巾袈裟。各五百條??捎??向寺中布施。覺后問左右。并云無回向寺。及募人制造巾衣。又遍詢老舊僧俗。莫有此伽藍(lán)否。時有一僧。形質(zhì)魁梧。人都不識。報(bào)云。我知回向寺處。問何所須。答曰。但赍所施物。名香一觔即可矣。遂依言授物。與秀偕行。其僧徑入終南山。約行二日。至極深峻。初無所睹。復(fù)進(jìn)程。見碾石一具。驚曰。此人跡不到。何有此物。乃于其上。焚所赍香。再三至禮哀訴。從午至夕。谷中霧氣彌浸。咫尺不辨。逡巡開霽。當(dāng)半崖間。有朱門粉壁。綠牖琁題。見一寺分明云際。三門懸巨榜。曰回向寺。秀與僧喜甚。攀陟遂到。時已黃昏。聞鐘磬唱薩之聲。門者詰其所從。遲回引入。見一老僧。慰問再三。倡言曰。唐皇帝萬福否。處分令別僧相隨。歷房散手巾袈裟。唯馀一分。指一房空榻無人。有衣服坐席。似有所適者。既而卻見老僧。若綱任之首。曰其往外者當(dāng)已來矣。其僧與秀。復(fù)欲至彼。授手巾等。一房但空榻者。亦無人也。又具言之。老僧笑令坐顧彼房內(nèi)。取尺八來。至乃玉尺八也。老僧曰。汝見彼番僧否。曰見已。曰此是將來權(quán)代汝主者。京師當(dāng)亂。人死無數(shù)。此僧。名磨滅王。其一室。是汝主房也。汝主在寺。以愛吹尺八。罰在人間。此常所吹者也。今限將滿。即卻來矣。明日遣就齋。齋訖。曰汝當(dāng)回??蓪⒋顺甙?。并袈裟手巾。與汝主自收也。秀禮拜而還。童子送出。才數(shù)十步。云霧四合。不復(fù)見寺。乃持手巾袈裟。玉尺八。進(jìn)上。玄宗召見。具述本末。帝大感悅。凝神久之。取笛吹之。宛是先所御者。后數(shù)年。果有祿山之禍。秀所見番僧。即祿山也。秀感其所遇。精進(jìn)倍切。不知所終。世傳終南山圣寺。又有回向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