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田弘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1—574 【介紹】: 北周安康人,字孝彥。
仕梁為東梁州刺史。
西魏文帝大統(tǒng)十七年,降于宇文泰。
以戰(zhàn)功授直州刺史。
田弘同討信州,北周明帝初,授信州刺史。
武帝天和三年進位大將軍。
后封安康郡公。
性華侈,妾媵百數(shù),第宅無數(shù)。
卒謚壯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20 【介紹】: 隋唐時僧。滎陽人,俗姓鄭,名颋。仕隋為羽騎尉,隋恭帝皇泰中官至御史大夫。隋末動亂,與妻同歸佛教。法服擎錫謁見王世充,世充怒,被殺。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鄭氏。名颋。榮陽望族。世以文章顯命。始仕為羽林騎都尉。旋棄去。聽吉藏法師講三論。及法華等經(jīng)。歸誠空寂。大業(yè)初。仆射楊素見而器之。薦為中書舍人。越王皇泰間。遷御史大夫。王世充既弒越王。僭即尊位。國號鄭。改元開明命。仍以舊官輔政。時唐已受禪。太宗以天策兵逼西苑。世充殊窘。于是命與其妻?;ハ嗵臧l(fā)為僧尼曰。吾愿滿矣。即著伽黎。持錫杖。詣世充曰。鄭颋今出家矣。世充大怒。遣左右斬命。命喜曰。吾愿又滿矣。因遍禮十方佛??诜Q般若。索筆書偈。辭世曰。幻生還幻滅。大幻莫過身。安心自有處。求人無有人。遂挹別親故。合目俄頃曰??上碌兑?。逮終顏貌不變。 先是有僧善相。謂命曰。卿頭顱額??。法當富貴。然狼顧。寧能得死于牖下乎。答曰。必如所指則誠獲我心。每見諸人以臥疾死者。精神瞀亂。倏就后世。正亦不如發(fā)弘誓愿。境觀堅明。刀落氣斷者也。其妻比丘尼。后住洛州寺。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七 遺身篇第七
釋智命。
俗姓鄭。
名颋。
榮陽人。
族望清勝文華曜世。
詞鋒所指罕有當之。
初仕隋為羽騎尉。
班位斯薄。
逃官流俗。
備歷講會餐寢法奧。
就耕于寧州。
大業(yè)初年。
仆射楊素因事往彼。
乃通名謁見。
與語終日。
素曰。
觀卿風韻。
殊非鄙俗所懷。
乃廊廟偉器耳。
且權抑忍辱。
尋當徵召。
及元德作貳。
搜訪賢能。
素遂拔之。
對晤宣傳應變不一。
有令試以三百對語。
一遍授之覆無遺漏。
致大重敬。
遷為中舍人官至五品。
及元德云薨。
不仕于世。
游聽三論法華。
研味積年逾深信篤。
皇泰之初越王即位。
歷官至御史大夫。
偽鄭開明連任不改。
深謀廣略有國惟寄。
于斯時也。
今上任總天策。
御兵西苑。
李密鴟張蟻詰咆休洛汭。
世充獨固一都。
內(nèi)外煎迫上下同懼。
颋弊斯紛梗情慕出家。
頻請鄭主為國修道。
既不遂志。
惟思剪剃不累形科。
夜則潛讀方等諸經(jīng)。
晝則緝理公政斯須不替。
經(jīng)四十日誦得法華。
暢滿胸襟決心出俗。
又勸婦氏歸宗釋教。
言既切至即依從之更互剃發(fā)。
颋語妻曰。
吾愿滿矣。
不死而生。
當啟鄭主不宜爾也。
便法服擎錫。
徑至宮門云。
鄭颋輒已出家。
故來奉謁。
世充不勝憤怒。
下敕斬之。
颋聞喜曰。
吾愿又滿矣。
欣笑泰然。
行至洛濱。
時惟旭旦未合行決。
颋曰。
若為善知識者。
愿早見過度。
不爾尋應被放。
不滿本懷。
于時道俗圍繞勸引至暮。
而颋厲色昌言不許。
因即斬之。
尋有敕放。
既所不救。
舉朝怨恨。
即偽鄭開明之初年也。
初颋從吉藏法師聽講。
有僧告曰。
觀卿頭顱額頷有富貴相。
但以眄睞后顧。
怨不得其終。
颋曰。
豈非傷死耶。
必如所相乃是本愿。
嘗見諸死者。
疾甚危弱心不自安。
紛擾不定便就后世。
生死終一期也。
定不能免。
何如發(fā)正愿緣勝境心力堅明不有馳散。
刀落命終。
神爽自在豈不善乎。
故颋之臨刑。
遍禮十方。
口詠般若。
索筆題詩曰。
幻生還幻滅。
大幻莫過身。
安心自有處。
求人無有人。
與諸知故別已合眼。
少時曰。
可下刀矣。
尋聲斬之。
面貌熙怡有逾恒日。
妻為比丘尼。
見住洛州寺也。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新羅國湘州薛氏子也。丱年入道。隨師游學無常處。時三藏玄奘公。化王中原。偕友將造之。事見湘法師傳。因緣既忤。蹤跡遂乖。任性逍遙。一無定止。會王置百座。召名德講仁王經(jīng)本州。以宿碩聞?;蛞云湫形??不納。居無何。夫人病腦癰。醫(yī)禱皆莫效。卜曰。宜致神劑赤縣地。于是遣使西度。海冥漲中。忽見人邀至龍君所。宮殿嚴麗。徒從莊蕭。蓋非世間耳目所及。君自稱鈐海。謂使曰。汝夫人青帝第三女也。其于佛法尤有愿力。金剛三昧經(jīng)者。乃二覺圓通。示菩薩行也。我嘗得之。而未易流通。今以夫人之病。而發(fā)機焉。則豈惟夫人利益而已。因持刀裂其腨腸。入散經(jīng)三十許紙。其內(nèi)外用蠟紙纏滕。而傅以他藥。且曰??炙鶜v有魔事。故為此耳。又曰。可請大安圣者詮次綴緝。元曉法師造疏講釋。如是則雖雪山阿伽陀藥不過也。大安者。形服素詭異。每擊銅缽井市中。唱大安大安。王至是亟召安。安曰。但將經(jīng)來。即以義理。釐為八品而去。然終不肯見王。曉得經(jīng)。即疏之牛車上。成五卷。且設幾案筆硯于牛兩角間曰。本始二覺。此經(jīng)指也。姑以表之耳。尋尅日于黃龍寺開闡。浮薄者忌其能。竊之以逃。王命限三日。更出略疏三卷。以急療治。曉宣吐雍容。辯抗敏銳。稱揚彈指聲沸于空。其曰。昔日采百椽時。雖不預會。今朝橫一棟處。惟我獨能。所以譏曩者之??焉。眾有慚色。后不知所終。
宋高僧傳·卷第四 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元曉。
姓薛氏。
東海湘州人也。
丱?之年惠然入法。
隨師稟業(yè)游處無恒。
勇?lián)袅x圍雄橫文陣。
仡仡然桓桓然。
進無前卻。
蓋三學之淹通。
彼土謂為萬人之敵。
精義入神為若此也。
嘗與湘法師入唐。
慕奘三藏慈恩之門。
厥緣既差息心游往。
無何發(fā)言狂悖示跡乖疏。
同居士入酒肆倡家。
若志公持金刀鐵錫。
或制疏以講雜華。
或撫琴以樂祠宇。
或閭閻寓宿。
或山水坐禪。
任意隨機都無定檢。
時國王置百座仁王經(jīng)大會遍搜碩德。
本州以名望舉進之。
諸德惡其為人。
譖王不納。
居無何。
王之夫人腦嬰癰腫。
醫(yī)工絕驗。
王及王子臣屬禱請山川靈祠無所不至。
有巫覡言曰。
茍遣人往他國求藥。
是疾方瘳。
王乃發(fā)使泛海入唐募其醫(yī)術。
溟漲之中忽見一翁。
由波濤躍出登舟。
邀使人入海睹宮殿嚴麗。
見龍王王名鈐海。
謂使者曰。
汝國夫人是青帝第三女也。
我宮中先有金剛三昧經(jīng)。
乃二覺圓通示菩薩行也。
今托仗夫人之病為增上緣。
欲附此經(jīng)出彼國流布耳。
于是將三十來紙。
重沓散經(jīng)付授使人。
復曰。
此經(jīng)渡海中恐罹魔事。
王令持刀裂使人腨腸而內(nèi)于中。
用蠟紙纏縢以藥傅之。
其腨如故。
龍王言。
可令大安圣者銓次綴縫請元曉法師造疏講釋之。
夫人疾愈無疑。
假使雪山阿伽陀藥力亦不過是。
龍王送出海面。
遂登舟歸國。
時王聞而歡喜。
乃先召大安圣者黏次焉。
大安者不測之人也。
形服特異恒在市廛。
擊銅缽唱言大安大安之聲。
故號之也。
王命安。
安云。
但將經(jīng)來不愿入王宮閾。
安得經(jīng)排來成八品。
皆合佛意。
安曰。
速將付元曉講。
馀人則否。
曉受斯經(jīng)正在本生湘州也。
謂使人曰。
此經(jīng)以本始二覺為宗。
為我備角乘將案幾。
在兩角之間。
置其筆硯。
始終于牛車造疏成五卷。
王請剋日于黃龍寺敷演。
時有薄徒竊盜新疏。
以事白王。
延于三日。
重錄成三卷。
號為略疏。
洎乎王臣道俗云擁法堂。
曉乃宣吐有儀解紛可則。
稱揚彈指聲沸于空。
曉復昌言曰。
昔日采百椽時雖不預會。
今朝橫一棟處唯我獨能。
時諸名德俯顏慚色伏膺懺悔焉。
初曉示跡無恒化人不定。
或擲盤而救眾。
或噀水而撲焚。
或數(shù)處現(xiàn)形。
或六方告滅。
亦杯渡志公之倫歟。
其于解性覽無不明矣。
疏有廣略二本。
俱行本土。
略本流入中華。
后有翻經(jīng)三藏。
改之為論焉。
系曰。
海龍之宮自何而有經(jīng)本耶。
通曰。
經(jīng)云。
龍王宮殿中有七寶塔。
諸佛所說。
諸深義別有七寶篋滿中盛之。
謂十二因緣總持三昧等。
良以此經(jīng)合行世間。
復顯大安曉公神異。
乃使夫人之疾為起教之大端者也。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薛。東海湘州人。三學淹通。彼土謂為萬人之敵。時國王置百座仁王經(jīng)大會。遍搜碩德。本州以名望舉進之。王不納。居無何。王之夫人。腦嬰癰腫。醫(yī)工絕驗。王及王子臣屬。禱請山川靈祠。無所不至。有巫覡言曰。茍遣人往他國求藥。是疾方瘳。王乃發(fā)使泛海入唐。募其醫(yī)術。溟漲之中。忽見一翁。由波濤躍出登舟。邀使人入海。睹宮殿嚴麗。見龍王。王名鈐海。謂使者曰。汝國夫人。是青帝第三女也。我宮中先有金剛三昧經(jīng)。乃二覺圓通。示菩薩行也。今托仗夫人之病。為增上緣。欲附此經(jīng)。出彼國流布耳。于是將三十來紙。重沓散經(jīng)。付授使人。復曰。此經(jīng)渡海中??诸灸隆M趿畛值读咽谷四Y腸。而內(nèi)于中。用蠟紙纏縢。以藥傅之。其腨如故。龍王言??闪钤獣苑◣熢焓柚v釋之。夫人疾愈無疑。龍王送出海面。遂登舟歸國。時王聞而歡喜。乃召元曉。造疏成五卷。王請剋日于黃龍寺敷演。號為略疏。曉乃宣吐有儀。解紛可則。稱揚彈指。聲沸于空。疏有廣略二本。俱行本土。略本流中華。后有翻經(jīng)三藏。改之為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