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宮耀月

共 3 首
黃華亭 其六 金 · 王庭筠
七言絕句
一派湍流漱石崖,九峰高倚翠屏開。
筆頭滴下煙嵐句,知是棲霞觀里來。
注:河朔金石目云黃華老人山居詩刻共四方三方在林縣西北二十里黃華上寺(即慈明院)一方在黃華下寺(即覺仁寺)縣文廟有嘉靖年復刻本有二石文與上下寺者不同 河朔訪古新錄云林縣城內(nèi)東南隅修文坊文廟有復刻金黃華老人王庭筠山居詩(草書)四方亦列于應門之內(nèi)也按此詩系明嘉靖間復刻縣志藝文載七絕五首較復本多道人邂逅亦(按當作一)開顏為借筇枝策我孱幽鳥留人還小住晚風吹破水中山一首與黃華山上下寺所存原刻較三四兩絕文字相同一二兩絕又為縣志及復刻所無又府志所載五首一二三三首相同第四首與縣志所載多同第五首一派湍流漱石崖九峰高倚翠屏開筆頭滴下煙嵐句知是棲霞觀里來是黃華老人山居已有七絕八首今石刻僅存六首知散佚者多矣 按王氏金石萃編載黃華老人詩刻七絕四首云南通志亦作四絕句河南通志祇載三首字句次第又復不同全金詩則多道人邂逅一首續(xù)河南通志作黃華亭五首馀四首字句次第又與萃編所載頗多出入碑刻王母祠東第一手拄一條第二帝遣名山第三掛鏡臺西第四全金詩帝遣名山第一手拄一條第二王母祠東第三掛鏡臺西第四道人邂逅第五千山瑟瑟嵌西窗碑作千家落落嶺西窗山僧乞與山前地碑作山人乞與山前地招客先開四十雙碑作鶴托先開二十雙真成日掛百錢游碑作興來日掛百錢游空林無人不可留碑作深谷無人不可留年深寺廢無人住碑作無僧住掛鏡臺西掛玉龍碑作掛鏡亭西寒云直上三千尺碑作寒云欲上大抵與王氏所見云南通志著錄之字句略同續(xù)河南通志又多一派湍流一首共為六首以帝遣名山一首題作林慮其馀五首題作黃華河朔訪古新錄所見與續(xù)河南通志同茲以各有所本故并存之 又案黃華山詩石刻前后凡五其一在黃華山中之慈明覺仁二寺即先生讀書之所在亦即最初之石刻也其二在林縣文廟其三在山西汾州府學其四在山西朔州右玉縣白衣寺其四在山東城武縣學其五在云南大理雙塔寺后四者皆摹刻也
⑴ 全金詩不載此詩見續(xù)河南通志七十五及河朔訪古新錄
南村后雜賦十首 其六 元末明初 · 陶宗儀
五言律詩
江海謀生拙,園田引興長。
徑分黃菊本,池種白魚秧。
瘞筆營山竁,橫琴布石床。
俗氛飛不到,一曲水云鄉(xiāng)。
《六硯齋筆記》:天臺陶九成避亂泖南,王叔明為作《南村圖》,茅堂蓬戶,繞以田疇,水碓耕犁,種種備具,兼以鵝、騖、犬、貓,牛宮,豕柵,覽之真江南農(nóng)舍也。竹樹原隰,與煙霏山色,聊一點綴而已。以此見南村翁真率之趣,不愧柴桑。
《六硯齋二筆》:陶九成《南村圖》馀見叔明,云西輩數(shù)本矣。今又見杜東原《南村十景圖》,磅礴蒼秀,極得北苑遺法。其景曰:竹主居蕉園、來音軒、闿陽樓、拂鏡亭、羅姑洞、蓼光庵、鶴臺、漁隱、猬室。杜自題云:「馀少游南村先生之門,清風高致,領略最深,與其子紀南最相友善。不意先生去世,忽焉數(shù)載!偶從笥中得《南村別墅十詠》,吟誦之馀,不勝慨慕,聊圖小景,以志不忘。圖成即置之故瓿中。一日紀南過訪,檢出相示,欣然謂:「先君可從此不朽,傳之后世,猶令人知胸中丘壑。」強欲持去,遂命錄先生詩于后,并題數(shù)語而歸之。正統(tǒng)己亥春三月既望,京兆杜瓊識。」
田按:九成《南村圖》,王叔明、倪云林皆有畫本,著錄于郁逢慶《書畫題跋記》、汪砢玉《珊瑚網(wǎng)》。余又檢梁章鉅《退庵題跋》,有黃大癡為九成作《南村草堂圖》軸,張丑《清河書畫舫》有吳仲圭為九成作《野竹居圖》卷,后有詩跋十馀人,始錢惟善訖王冕,則元四家皆為九成作圖矣。九成博雅好事,故為名流引重如此。余錄九成《南村雜賦》,附著南村畫本于此,以為志勝地者作南村故實焉。
灌池才深四五丈;野航恰受兩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