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鳳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松江之水清若空,松江之流浩無窮。
西起太湖東距海,馀波直去通瀛蓬。
桑麻黍稌夾兩岸,極目四望煙云重。
橫塘直浦一百二十交灌注,往往云雨興蛟龍。
自從神禹來,圖牒朗昭融。
孫龍肇啟號,伯言繼疏封。
李唐作邑元建郡,遂與三吳齊長雄。
圣朝疆域遍四海,歲事半資蘇與松。
諸賢經(jīng)濟各有以,蘋藻獨薦雙崖翁。
我生不及際全盛,尚見諸倉盈濟農(nóng)
何人巧作憂民計,顛倒簿領(lǐng)資頑兇。
徵科歲滋儲廩竭,對面無地尋窠蹤(改法在弘治癸亥甲子間)。
前年己巳及庚午,諸湖積雨江發(fā)洪。
流尸塞道官束手,有識仰面吁蒼穹。
張公復始喻公贊(宜春張鳳應時內(nèi)江喻時子乾),五年補葺無遺功。
衢槐未成京兆死(子乾以丙子春卒于官),攔街竹馬悲兒童。
使君五馬今復東,江頭父老情喁喁。
望君不來待君久,眼中幾見旌旗紅。
老人有懷言莫通,我歌松江寫其衷。
歌聲有竟情莫終,總在使君心耳中。
嗚呼安得此江還似雙崖日,歸釣鱸魚作野翁。
⑴ 成化戊戌己亥間太平倉諸廒皆滿寄積水次倉者八萬石倉斗守支至十年始盡
⑵ 文襄時濟農(nóng)米歲二十萬其后亦不下十萬至是枵然庚午歲止贓罰谷五六百石而已
過永平府詠事(乾隆戊戌) 清 · 弘歷
燕京垂得班師旋,遵養(yǎng)時晦圣慮全。
永平近我沈陽邊,克斯山海取不難。
攻之彼頗守禦堅,城上火發(fā)自焚焉。
乘勢遂登其旗搴,倒戈自陷默佑天。
逆者與劉順弗虔,留三貝勒統(tǒng)眾權(quán)(太宗欲乘夜攻永平命副將阿山葉臣選猛士廿四人往瀕行次十授以機宜令四人先登左右輔以二人次四人踵而登又六人絡繹登阿山葉臣亦相繼親登又薄城令十旗將領(lǐng)各率兵一千助之并而城示以應攻處夜半豎云梯城內(nèi)發(fā)火炮蕊箭拒戰(zhàn)俄上火藥暴發(fā)敵兵在北面者皆焚傷我兵乘勢登城黎明拒戰(zhàn)下令軍中曰敵兵不降者殺之歸順者毋妄殺于是戮其者其未出戰(zhàn)者皆收恤之兵備道鄭國昌知府張鳳奇推官羅成功仰藥死其馀文武各官皆降命巴克什達海等撫諭兵民俱令薙發(fā)戒勿妄殺留貝勒阿巴泰濟爾哈朗薩哈廉統(tǒng)兵一萬守之)。
游兵四出奏功連,上欲息兵使民安。
每致和議明拒旃,暫歸諄諭留守臣(葉)。
其民我民戒害殘,夫何代鎮(zhèn)諸臣員。
不和而更怯多端,灤州弗救致棄還。
復斬永平諸降官,舍城出口奔無顏
太宗憤怒嚴諭宣,天之所與何自捐。
明正罪狀示懲勸,每讀實錄欲潸然。
我祖開創(chuàng)備嘗艱,守成惟益勵惕乾。
⑴ 自燕太宗京班師直趨永平彼時山海關(guān)守禦甚嚴又有錦州為外護克永平則我兵已在關(guān)內(nèi)蓋欲內(nèi)外夾攻之意也
⑵ 安民太宗欲息兵與明修好屢遺書明國皆弗答出邊太宗知明之必亡非善言所能勸導乃暫欲整師再進邊攻取
⑶ 等曰太宗將班師之土諭留守貝勒天以明地又民與我其民即我民爾諸臣宜巖飭我國軍士毋侵害歸順之民違者扺罪至盛京尋命貝勒阿敏碩托率兵五千鎮(zhèn)守永平代貝勒阿巴泰等還阿敏既至永平與碩托及圖爾格等意見不恊既而明兵攻灤州我守臣納穆泰等悉力抵禦阿敏等聞之怯弗往援且盡收遷安縣守兵及居民入永平府明兵以紅衣炮擊壞灤州城垛城樓焚納穆泰等力不能支遂棄城奔永平阿敏等大驚欲棄永平去并令遵化守將察哈喇等亦棄遵化出邊阿敏欲殺城中歸降漢官碩托等勸之不從乃盡戮降順之巡撫白養(yǎng)元等并屠城中百姓棄永平而歸
⑷ 葉等棄太宗聞阿敏城還諭眾曰阿敏等自入敵境未見敵形未發(fā)一矢以永平遷安歸順之民盡殺之以天所與之四城盡棄之皆貝勒不盡忠為國諸臣各顧其私所致嗟嘆良久舉國官軍無不痛憤諸貝勒大臣等列阿敏罪狀十六條合詞請誅以彰國法諸臣太宗不忍加誅克死幽禁之削貝勒碩托爵其馀皆貸死褫職按其情罪輕重籍產(chǎn)責懲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