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鄭述祖

相關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僧法寵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51—524 【介紹】: 南朝梁僧。南陽人,俗姓馮。十八歲出家,住光興寺,從曇斌法師學經(jīng)教。梁武帝天監(jiān)中敕命住宣武寺。帝重其戒行,不呼名而稱上座法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馮姓。海鹽人。其先居南陽之冠軍。少負出俗志。二親弗許。固請之。乃曰?;槎笕我?。年十八為納室。始半載即棄去。隸光興寺落發(fā)。出都居興皇寺。從道猛曇齊。學成實論。日夜勤至。吳郡張融。遺周颙書曰。古人猶留兒女以承族統(tǒng)。法寵師絕塵如棄涕唾。若斯之志。大矣遠矣。后從長樂寺僧周。學雜心毗曇。莊嚴寺曇斌歷德眾部。采玄析奧。風神秀舉。齊竟陵王子良。嘗于西邸義集。事委冶城智秀。秀謂寵曰。當此應對。卿何如我。答曰。先悅后拒。我不及卿。詮名定實。卿不及我。秀有慚色。年三十八。會正勝寺法愿。善樊許術。謂寵四十當死。寵亦自覽鏡。見面有黑氣。于是盡貨其衣缽。以其資。并市香燈。歸光興房。杜門禮懺。晝忘食息。夕不寢寐。迄四十年。歲暮之夕。忽兩耳腫痛。愈加惕厲。懺達四更。聞外有聲曰。君死業(yè)已盡。遽開門都無所見。明日視之。則黑氣消滅。而耳后之壽骨隆起。天監(jiān)七年。詔為僧正。徙居宣武寺。寺故名天保。上為宣武王脩福。詔繕飭以待寵。普通四年。感風疾??唇?jīng)禮拜不廢。五年三月十六日終。春秋七十四。葬定林寺 時智果。管氏吳人。亦居海鹽光興寺。僧淑。居剡縣公車寺。并善諸經(jīng)部。史不詳述。
續(xù)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篇初
釋法寵。
姓馮氏。
南陽冠軍人。
后遭世難寓居海鹽。
少有絕俗之志。
二親愛而弗許。
執(zhí)志固請。
乃曰。
須待為汝婚竟隨意所欲。
十八納妻。
經(jīng)始半年。
舍家服道住光興寺。
成辦法式習學威儀。
其后出都住興皇寺。
又從道猛曇濟學成實論。
二公雅相嘆賞。
日夜辛勤不以寒暑動意。
吳郡張融與周颙書曰。
古人遺放故留兒女。
法寵法師絕塵如棄唾。
若斯之志大矣遠矣。
又從長樂寺僧周學。
通雜心及法勝毗曇。
又從莊嚴曇斌歷聽眾經(jīng)。
探玄析奧妙盡深極。
高難所指罕不倒戈。
昔吐蘊藉風神秀舉。
齊竟陵王子良。
甚加禮遇。
嘗于西邸義集選諸名學。
事委治城智秀。
而競者尤多。
秀謂寵曰。
當此應對卿何如我。
答曰。
先悅后拒我不及卿。
詮名定賞卿不及我。
秀有慚色。
年三十八。
正勝寺法愿道人善通樊許之術。
謂寵曰。
君年滿四十當死。
無可避處。
唯有祈誠諸佛懺悔先愆。
跳脫或可冀耳。
寵因引鏡驗之。
見面有黑氣。
于是貨賣衣缽資馀。
并市香供。
飛舟東逝。
直至海鹽居在光興。
閉房禮懺杜絕人物。
晝忘食息夜不解衣。
迄年四十。
歲暮之夕忽覺兩耳腫痛。
彌生怖懅。
其夜懺禮已達四更。
聞戶外有人言曰。
君死業(yè)已盡。
遽即開戶都無所見。
明晨借問僉言黑氣都除。
兩耳乃是生骨。
斯實懺蕩之基。
功不虛也。
末又從東夏慧基聽其講導。
言論往復旬日之間。
文疑理滯反啟其志。
又鼓棹西歸住道林寺。
開宇臨澗敞軒映水。
解帙尋經(jīng)每自惆悵而不能已。
及東昏在位。
多請游于北山。
因而移寓天保寺。
天監(jiān)七年齊隆寺法鏡徂歿。
僧正惠超啟寵鎮(zhèn)之。
敕曰。
法寵法師造次舉動不逾律儀。
不俠性欲不事形勢。
慈仁愷悌雅有君子之風。
匡政寺廟信得其人矣。
上每義集以禮致之。
略其年臘敕常居坐首。
不呼其名號為上座法師。
請為家僧。
敕施車牛人力衣服飲食。
四時不絕。
寺本陜小。
帝為宣武王修福。
下敕王人繕改張飾以待寵焉。
因立名為宣武寺也。
門徒敦厚常百許人。
普通四年忽感風疾不能執(zhí)捉。
舒經(jīng)格上晝夜不休。
赴諸法事坐輿講說。
未疾禮佛常以百拜為限。
后不能起居。
猶于床上依時百過俯仰虔敬。
所懺所愿與本無異。
后疾甚中使參候相望于道。
以普通五年三月十六日卒。
春秋七十四。
皇上傷悼道俗悲戀。
敕葬定林寺墓。
一切兇事天府供給。
舍人主書監(jiān)視訖事。
復有沙門智果。
管氏。
吳人。
住海鹽光興寺。
清直平簡善諸經(jīng)術。
又剡縣公車寺沙門僧淑。
捃采眾師并為己任。
隨問隨答思慮周廣。
雖有徵覈而未盡其要妙。

人物簡介

續(xù)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篇二
釋惠超。
姓王。
太原人。
永嘉之亂寓居襄陽。
七歲出家住檀溪寺。
為惠景弟子。
景清恒平簡雅有器局。
普通之初總州僧正。
以節(jié)儉聞之。
超幼而清悟。
容止詳美進趣合度。
事景一年。
以眾大諠雜乞移禪房依止僧崇禪師習學定業(yè)。
年十二又從同寺僧受學通三玄。
永明中。
竟陵王請智秀法師。
與諸學士隨方講授西至樊鄧。
超因馮受學。
同時合席皆共服其領會。
隨秀還都住靈根寺。
仍從法常乞受具足。
誦戒不盈二日。
聽律未周兩遍。
皆識文知義鏡其纖密。
稟承師訓無相忝也。
及師亡后。
又從智藏采習經(jīng)論。
藏曰。
此子秀發(fā)當成美器。
藏之出處多與同游。
備通諸部名動京邑。
后從慧集餐聽毗尼。
裁得數(shù)遍。
集乃嘆曰。
不謂始學已冰寒于水矣。
后還鄉(xiāng)定省合境懷之。
武帝敕還為壽光學士。
又敕與觀寺僧伽婆羅傳譯阿育王經(jīng)。
使超筆受。
以為十卷。
而晦德進人不專矜伐。
故有要請多推舊德。
藏后使其代講讓不肯當。
或逢群賢博論。
未曾不預辯通塞。
及抗擊前敵。
知理將窮而必下。
或遇機隙便亦應躡而默。
然斯亦稟識同所不安。
而超能謙降若此。
衣食趣濟榮貴未邀襆無資蓄。
安成康王蕭雅秀。
欽敬戒德。
出蕃要請相攜于鎮(zhèn)。
講發(fā)風被遠近服嘆。
康王薨后。
吳平侯蕭炳游夏口。
復屈俱行。
法筵又鋪。
學者稱詠。
還都續(xù)講聽侶相趍。
二百馀僧四時習業(yè)。
于普通七年卒。
時年五十有二。
鄭譯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40—591 【介紹】: 隋滎陽開封人,字正義。鄭孝穆子。幼聰穎,博覽群書,工騎射,尤善音律。在北周以給事中士起家,累遷至內(nèi)史上大夫,封沛國公。與楊堅有同學之舊,傾心結納。性輕險,貪贓納賄,堅陰疏之。及入隋,以定策功加賞賜而未委重任,卒于岐州刺史任。嘗奉詔參與撰律令。又參與議定樂,名《樂府聲調(diào)》,凡八卷,已佚。
全隋文·卷二十三
譯字正義,滎陽開封人,北齊光州刺史述祖從孫。
周武帝時,為給事中士,拜銀青光祿大夫,轉左侍上士。
尚梁安公主。
歷御正下大夫、太子宮尹,賜爵開國子,坐事除名。
宣帝即位,拜開府、內(nèi)史下大夫,封歸昌縣公,遷內(nèi)史上大夫,進封沛國公,復坐事除名。
大象中,文帝矯詔,復以為內(nèi)史上大夫,尋拜柱國相府內(nèi)史,兼領天官都府司,會總六府事,進上柱國。
及受禪,廢歸第。
復投開府、隆州刺史。
徵還,復遷岐州刺史。
開皇十一年卒,謚曰達。
有《樂府聲調(diào)》六卷,又三卷。
鄭雛 朝代: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齊滎陽開封人。
鄭述祖族子。
有識尚,操行清整,仕至膠州刺史。
其女為齊文宣帝太子良娣。
鄭韜光 朝代:唐末至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1—940 【介紹】: 唐末五代時洛京清河人,字龍府。
鄭顥子。
母為唐宣宗女萬壽公主。
在唐歷秘書郎、太常博士、諫議大夫、給事中。
后梁時授寧州司馬。
后唐時遷工、禮、刑部侍郎,明宗天成、長興中,歷尚書左右丞。
后晉時,以戶部尚書致仕。
先后事十一君,所仕無官謗,無私過,三持使節(jié),不辱君命。
士無賢不肖,皆恭己接納。
恬和自如,性尚平簡
以病卒。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
韜光字龍府。洛京清河人。自京兆府參軍累遷諫議大夫給事中。梁貞明六年充知匭使。入后唐授工禮刑部侍郎。天成長興中歷尚書左右丞。晉天福初以戶部尚書致仕。五年卒。年八十。贈右仆射。

人物簡介

維基
郭士望(16世紀—17世紀),字應璜,號天谷,湖廣黃州府蘄水縣人。
郭士望是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的湖廣鄉(xiāng)試解元,次年(1604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行人;三十七年(1609年)轉任禮部祠祭司主事在順天府負責監(jiān)考鄉(xiāng)試,四十年(1612年)時則以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到山西監(jiān)考鄉(xiāng)試,再改任福建按察使。
他生平簡樸,相貌英偉,學識豐富,文章瑰麗,有《應璜卷懷》二集流傳,死后在鄉(xiāng)賢祠祭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貴州郎溪司人。
萬歷四十七年進士。
泰昌間知高平縣。
為政寬平簡易,革驛遞,減租賦。
未幾調(diào)陽曲,民立祠祀之。
維基
田景新,貴州思南府朗溪司官籍陜西藍田縣人,同進士出身。萬歷四十三年乙卯科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三甲235名進士。授官山西高平縣知縣,天啟二年(1622年)調(diào)任陽曲縣,五年四月行取廣西道監(jiān)察御史,七年二月因題差固辭被革職閑住。
羅大任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羅大任(16世紀—17世紀),字小遜,號遁庵,江西南昌府豐城縣京堆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羅大任是崇禎三年(1630年)舉人,次年(1631年)成進士,工部觀政,獲授庶吉士、檢討,值班經(jīng)筵,為崇禎帝撰寫講義,多次得嘉許。
某天他講解《寶訓》完畢,崇禎帝命他講解《大明律》;他取出《大明律》中的「以」「準」「皆」「各」「其」「及」「即」「若」八字各講解百多字。
崇禎帝動容地說:「朕聽《寶訓》后感到舒暢,聞《律令》后感到悲傷。
每個字有很多義例,為何不能用刑慎重?
」之后歷任詹事府諭德、國子監(jiān)司業(yè),管理敕書;并主持順天鄉(xiāng)試,得士人心。
崇禎十四年(1641年),崇禎帝臨幸國學,他講解《易經(jīng)》的咸卦;兩年后(1643年)負責冊封益王朱慈??后告歸。
北京失陷,羅大任上吊自殺獲救;弘光年間改任中允、祭酒。
隆武帝繼位,升任他為少僉事、侍讀學士、僉都御史,管理南昌恢復剿匪,入朝擔任禮部右侍郎;到永歷帝即位后兼任詹事,隨行到滇京。
羅大任個性平簡易無城府,和藹有節(jié)操,南明滅亡后在林泉間優(yōu)游,蔡士英、郎廷佐多次出聘也不理睬,到八十二歲時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