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維基字世調(diào),成化壬辰進士,歷官廣西左布政使,別號雙松。晚年與陳孝廉桐山、陳僉憲留馀。
林?(1444年—1508年),字世調(diào),號雙松,福建福州府閩縣人,民籍。進士出身。成化七年福建鄉(xiāng)試第十三名。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會試第二百二十五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三十八名,授工部主事,后擔任戶部郎中,再改吏部,升湖廣參政、廣東右布政,累官至廣西左布政使。正德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人物簡介
高仲嗣(15世紀—16世紀),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高仲嗣是嘉靖二年進士高叔嗣之兄,二人并稱「大梁二俊」,嘉靖四年(1525年)中舉人,次年(1526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工部主事,與太監(jiān)崔文、御史白清、給事中李鳳來督修擴建明顯陵,惟因為香殿暖閣被太監(jiān)蕭洪揭發(fā)出現(xiàn)滲漏,遭明世宗謫任開州同知,其后升任廣西知府,入朝為禮部郎中。高仲嗣擅長工古文辭,所著有《廣元集》。
人物簡介
【介紹】: 游樸(1526—1599),明福建福寧(今福建柘榮縣)人,字太初。少聰慧,九歲能屬文。萬歷二年進士,授成都府推官。入為大理寺評事。歷遷刑部郎中。三任法曹,辦案力求公正。官終湖廣參政。有《藏山集》。游參知藏山集序
鳴鶴以隆慶改元,補博士弟子。是歲,參知游先生舉于鄉(xiāng),其文于同舉者最爾雅,余獨善之,恒誦習以為模。萬歷甲戌,先生舉進士,遂以制義名海內(nèi)。及為比部郎,慮囚浙江,又善書獄,其文則東西京,其所反除則寧成、義縱之流不能易。籍而布之,士味其文,老吏味其法,莫不人人知有游先生矣。久之,余從謝司徒漢甫許得先生詩數(shù)篇,每一讀,輒一嘆賞,恨不遂負先生之墻,窮其青箱也。歲癸丑,秦川有修志之役,余以賓萌得與筆札。是時先生捐館舍十五年矣,余采輿論,傳之名宦。其子惟輔居柘陽山中,去州治百二十里,不知也。比余將歸之前,一日輿疾來請校其先集。余業(yè)戒徒不得留。明年,惟輔不祿。又明年,其子仲卿輩因余友張叔韜示余以《藏山集》,柘陽非群玉藏書一也。先生樂府格高詞峻,聲可繞梁;七言古雄逸瑰偉,氣可拔山;五言古及諸近體皆雅秀醇厚,正宗遺響。其文則以逮意,不事雕琢而宏論如云。自唐設(shè)科取士,有秀才,有明經(jīng),有進士,有明法,有書有算,士各顓門,才無兼茂,是以李杜之文,不入于藝苑,韓柳之詩,僅附于接武,而士之抽經(jīng)譚詩者,未有能習竹刑而無害者也。我明以制義貢舉,收尋其風雅,芻靈其古文,無所用之耳。徐何李鄭,首奮于正、嘉;中原七子,嗣興于隆、萬。然皆年少登庸,精力尚銳,故得生今反古,圖樹千秋。至于爰書李法,則惟恐其塵污人矣。況肯委心以求其當乎?游先生八歲能詩,博極群書,鄉(xiāng)紳林僉憲試以典故,無所不知,僉憲大驚,遂引與抗禮為小友。則先生之于詩文,其天性耳,顧又不自居高,而推其余力于爰書李法。其書獄則如其詩文,煥乎耀采;而詩文則如書獄,斤斤守法,是殆夫子之所謂“猶龍成體成章,而變化無形者”耶。先生與七子同時而惡涉其頹波,及棄參知歸山,詩文遂與身俱隱。余嘗論著《東越文苑》,自薛令之以迄于當世,作者凡五百余人,而不及先生。余之寡聞固不足道,徐孝廉惟和鄧少參汝高,皆號博洽善知人者也,惟和之輯《晉安風雅》,汝高之輯《閩詩正聲》,皆于先生失之。嗟夫,入海探珠而遺明月,可勝恨哉。先生不秘《延露》、《陵陽》而秘《采菱》、《陽阿》,其以余輩為鄙人乎?余幸后死,二子復(fù)因叔韜固請而發(fā)之,亡久藏名山,令后世終遺明月也。是刻詩十卷、文二卷,其讞書別為集。萬歷丙辰臘月望日候官后學陳鳴鶴序。游子樂府敘
古詩皆樂也,古樂皆詩也。離詩而稱樂府自漢始,至唐而詩諸體分,樂府居一焉。至宋元以詩余詞曲為樂府,而詩亡矣。余嘗取漢樂府準三百篇:郊祀,頌之遺也;鐃歌鼓吹,雅之遺也;琴曲雜詩,風之遺也。又取漢、魏、六朝、唐人詩準樂府:其中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絕句易見者無論,若齊梁人《折楊柳》、《梅花落》,非五言律乎?虞世南《從軍行》、耿緯《出塞曲》,非五言排律乎?沈佺期《盧家少婦》、王摩詰《居延城外》,非七言律乎?《孔雀東南飛》、《木蘭詩》,非五七言長篇乎?蓋樂府備古今詩體如此。漢去古近,樂府多于古詩,六朝十之四,盛唐十之二,中晚以降,百不得一,誠難之耳。而好事者往往為擬樂府,用力勤而失之彌遠,何以故?王僧虔云:詩有豐約,解有多少。諸曲調(diào)解有辭有聲,而大曲有艷有趨有亂。今所傳多不可解,迫詰屈曲,或謂缺文斷簡,或謂曲調(diào)遺聲,或謂兼正辭填調(diào),大小混錄,取其訛誤以為規(guī)萭,其不能合宜矣。即不然者,面目雖合,神情中乖,安足貴哉?閩人游太初,自為諸生,及仕為蜀理官,入為廷評,居京師為比部郎,使越,出秉憲嶺南,參知藩政守郢中,積三十年之功為古樂府,不規(guī)規(guī),法其調(diào),襲其意,而調(diào)與意、時與古相得,國事民情,有所感概,形諸詠嘆。率自創(chuàng)體裁,不復(fù)仿效,悲壯激烈,渾雄真致,質(zhì)而不俚,淺而能深,近而能遠,上者優(yōu)孟之抵掌,胡寬之營新,豐次不失,為蔡中郎之虎賁矣。余亟善元微之持論樂府,沿襲古題,唱和重復(fù),文有短長,義咸贅媵,不如寓意古題,刺美見事,猶有詩人引古以諷之義。近代惟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馬》、《麗人》諸歌行,即事名篇,無有倚傍,友人白樂天輩謂是論為當。明興,自許為古樂府者,莫如歷下、下雉,然且不免后生彈射,獨太倉樂府,變有少陵卓絕之識,即他所擬,亦總之類虎頭傳神手。太初與元美生同時而不及從游,假令元美遇之,相視而笑,莫逆于心矣。太初詩,諸體俱有至境,而沾沾樂府,摶心輯志三十年不休。夫三十年攻樂府,則其于詩諸體,譬之破竹,數(shù)節(jié)之后,迎刃而解。太初之以詩名,有以也。(南新市人 李維楨 撰)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太初,福寧州人。萬歷甲戌進士,除成都推官歷官湖廣右布政使有藏山集維基
游樸(1526年—1599年),字太初,號少澗。福建福寧柘洋(今柘榮縣)人。萬歷甲戌進士,官至湖廣參政。原籍柘榮縣,父游德。游樸生于嘉靖五年(1526年),少年聰慧,九歲能文,因家貧寄讀于桐山園覺寺。隆慶元年(1567年),中式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十四名,萬歷二年(1574年),登三甲第七十一名進士。為成都府推官,入京擔任大理寺評事,“三主法司,無一冤獄”,升遷郎中。出為廣東副使,后再升遷湖廣參政。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退休,回柘榮,任《福寧州志》總裁。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