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朝賢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江德明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二六
江德明,真宗、仁宗朝宦者。
祥符至天圣間,歷任內(nèi)殿承制、內(nèi)侍押班、入內(nèi)副都知。
章獻后稱制之晚期,頗用外家、宦者,德明得以居中用事,權(quán)寵甚盛,內(nèi)務(wù)外事,多所提舉。
明道元年,以如京使、文州刺史、入內(nèi)副都知為文思使、普州團練使。
二年,為西京左藏庫使、并代路鈐轄、三陵副使。
同年十一月,為言者論列,落副都知,領(lǐng)果州防禦使,為潞州鈐轄,卒。
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四、九六、一○四、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三之五,《宋史》卷二四二《后妃傳》上。
張懷則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三○
張懷則,天圣初為禮賓副使,景祐二年為三陵副使。
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三六之三五、禮三七之三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1 【介紹】: 明河南商丘人,字伯敬,號栗庵。嘉靖三十八年進士。累官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萬歷初,與張居正不合,引疾歸。居正卒,起故官,官至吏部尚書。獎廉抑貪,責(zé)罰黠吏百余人,而不向執(zhí)政請命。大學(xué)士申時行不悅,屢假小事為梗。卒官。有《四禮初稿》。
維基
宋纁(1522年—1591年),字伯敬,號栗庵(栗亭)。
河南歸德府商丘縣人。
同進士出身,官至吏部尚書、戶部尚書,謚莊敬(一說莊敏)。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河南鄉(xiāng)試五十一名舉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登丙辰科會試二百六十四名,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廷試三甲八十三名進士,兵部觀政,初授永平府推官。
四十一年升任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出視西關(guān),巡按應(yīng)天府等地。
隆慶元年(1567年)改巡按山西。
當(dāng)時俺答汗攻陷石州,將士捕七十七人,這些人當(dāng)斬。
而宋纁通過訊問后,釋放其中一半多人。
隆慶四年(1570年)升任順天府府丞,之后以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諸府,期間核對兵卒并淘汰多馀的部隊,節(jié)省開支。
萬歷初年(1573年)因與張居正不合,稱病辭職,后張居正去世,朝廷官員紛舉薦。
他因此恢復(fù)官職,擔(dān)任保定巡撫,成功賑災(zāi)獲鹿縣的饑荒。
之后升任南京戶部右侍郎。
萬歷十二年(1574年)后召為北京戶部左侍郎,改督倉場。
萬歷十四年(1576年)升任戶部尚書,當(dāng)時明朝國運開始衰退,他力主減少山西災(zāi)荒地區(qū)的稅費,并增加邊疆屯田。
當(dāng)時萬歷帝弟潞王從京師返回封國新鄉(xiāng),萬歷帝用三十萬白銀為他購買珠寶,后在宋纁強烈要求下,減少了十萬兩。
萬歷帝為自己慶賀增加二十萬白銀,宋纁堅決反對,最終萬歷帝方才罷免此事。
宋纁在戶部的五年,正值各地多災(zāi)多難。
他堅持反對奢華浪費以解決開支,并將資金分成輕重緩急以籌資。
都御史吳時來以吏部尚書楊巍年老求去,忌憚宋纁名望在自己之上,于是兩次上疏彈劾,宋纁兩次請求辭職,萬歷帝均沒有許可。
而楊巍離開后,宋纁代替出任吏部尚書。
楊巍在吏部時,不能阻止官員貪污,遇到事情則動輒請求上級指示。
宋纁上任后,決斷官員賣官鬻爵,并罷免貪污受賄的上百名官員,受到朝廷一致贊譽。
他不徇私也不結(jié)黨,然而在選擇文選員外郎缺官中,他計劃起用鄒元標,卻招致大學(xué)士申時行反對。
宋纁無奈只得上疏五次請求辭職歸鄉(xiāng),不久死于任內(nèi)。
贈太子太保,謚莊敬。
宋纁為官凝重,有識力。
當(dāng)時石星代任戶部尚書,曾對宋纁說到某地截留巨額賦稅盈馀,可以收為國有。
而宋纁則認為“朝廷的賦稅盈馀,應(yīng)當(dāng)儲蓄,而不要動輒搜刮。
如果皇帝知道地方賦稅盈馀的話,則會升貪侈之心。
”當(dāng)時官員建議將漕運糧儲折價換成白銀,宋纁則執(zhí)意反對,稱“太倉的糧儲,寧可腐爛也不能虧空,一旦糧食不繼,則沒有解決措施了。
”宋纁死后,靈柩遷回家鄉(xiāng),葬于商丘三陵臺,與宋惠公、宋哀公、宋戴公三陵臺的中峰前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26—1583 【介紹】: 明福建晉江人,字明岳,號槐江。
嘉靖進士。
授南京工部主事,歷順慶、梧州知府。
筑希鄴堂,藏書數(shù)萬卷。
有《三陵稿》。
維基
丁自申(1526年—1583年),字朋岳,一字明岳,號槐江,福建晉江人,進士出身。福建鄉(xiāng)試第三十二名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歷順慶府、梧州府知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5 【介紹】: 明江西臨川人,字子嘉。
崇禎七年進士。
官吏部主事。
以疏薦廢員,為御史彈劾,去職。
王立之明年,命弟曾和應(yīng)奉父入閩,己與艾南英等謀守城。
清軍至,被殺。
維基
曾亨應(yīng)(?—1645年),字子嘉,江西臨川縣人。明末政治人物。曾亨應(yīng)于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成進士。歷官吏部文選主事。崇禎十五年(1642年)中,御史張懋爵彈劾他納賄行私,遂被謫去。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江西各城大多被清兵攻占,曾亨應(yīng)讓其弟曾和應(yīng)帶著父親到福建避難。曾亨應(yīng)與艾南英等死守臨川城。亨應(yīng)一日置酒宴客,忽清兵至。亨應(yīng)避石室,被從弟出賣,曾亨應(yīng)及兒子曾筠被捕。曾亨應(yīng)對兒子說:“勉之!一日千秋,毋自負”。曾筠應(yīng)承。父子先后不屈而死。其弟曾和應(yīng)跳井自盡。清兵包圍曾家村,抓獲三百余人,全部處死。清乾隆四十一年,清廷追賜曾亨應(yīng)烈憫,追授曾筠禮部主事,曾和應(yīng)光祿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