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喬佑,字德徵,號平川,河南河南府洛陽縣人,軍籍。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科河南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會試第二百八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八十八名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選授南京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十三年丁母憂。起貴州道御史,嘉靖十八年(1539年)巡按遼東,二十一年(1542年)七月大學士夏言被革職閑住,御史喬佑等人以及給事中沈良才等各自上疏論劾夏言負恩誤國,法當罷黜,仍將臣等并黜,以為言官不職之戒。嘉靖皇帝認為諸臣結(jié)合欺罔,不思盡職,但歸惡于上。遂以耳目專一,黨附權(quán)力,欺蔽朝廷,喬佑等人降一級,降調(diào)邊方任階州判官。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任山東布政司右參議。
人物簡介
黃嘉善(1549年—1624年),字惟尚,號梓山,山東省即墨縣(今青島市即墨區(qū))人,明末大臣,萬歷初以進士入仕,長期在地方任職,曾任寧夏巡撫,休養(yǎng)生息,邊境得以保障。萬歷末年,官至兵部尚書。萬歷四年(1576年)中舉人,萬歷五年(1577年)中進士。初授河南葉縣知縣,升大同府知府。二十三年五月升山西副使、駐左衛(wèi)備邊,二十七年正月升陜西分巡西寧道,改山西大同兵備道副使,閏四月加按察使銜。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六月,黃嘉善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任內(nèi)著重加強邊防,休養(yǎng)生息,修建臨河堡等衛(wèi)城。對待韃靼,黃嘉善主撫,重開貢市。授三邊總督。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韃靼進犯、延綏、寧夏、甘肅三鎮(zhèn),黃嘉善親自登城約戰(zhàn),并率軍出擊,獲得勝利。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兵破撫順,朝廷大震。廷推黃嘉善為兵部尚書,條上戰(zhàn)守機宜。次年十一月起在家養(yǎng)病。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病危,首輔方從哲偕尚書周嘉謨、李汝華、黃嘉善、黃克纘等受顧命。九月,即位不足一個月的光宗亦駕崩。兵科都給事中楊漣彈劾黃嘉善八大罪,嘉善隨即被免職。天啟四年(1624年)十一月十六日,黃嘉善病卒,享年76歲,明熹宗輟朝一日致哀,贈太保。
人物簡介
武訪疇(1801年—1876年),字受之,號芝田,山西崞縣(今原平市)人。清朝官員,官至中議大夫、陜西延榆綏兵道、加鹽運使銜。武訪疇10歲喪父。在母親撫養(yǎng)下,武訪疇20歲時中秀才,31歲時中舉人,32歲時中進士。曾先后出任陜西清澗、米脂、鎮(zhèn)安、渭南、臨潼、咸寧、長安等縣的知縣,因政績出眾升為同知,后任鳳翔、漢中、潼州、西安知府。武訪疇官至中議大夫、陜西延榆綏兵道、加鹽運使銜。武訪疇在地方任職時,為官清正,百姓擁護。丁母憂后,武決定辭官不仕。晚年在汾州西河書院講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