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錦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10 首
獨(dú)持黃紙傳天語,萬里歸朝感尉佗。
南海共宜新廟宇,晉康非但漢山河。
春風(fēng)此地聞簫鼓,錦石千年洗薜蘿。
滿眼綠林煙雨里,尚懷清論息干戈。
⑴ 海,明崇禎《肇慶府志》卷四九作“粵”。
⑵ (懷,明崇禎《肇慶府志》卷四九作“馀”)。(明嘉靖《德慶志》卷一一)
我成宗十四年戊子。本州文士九人。聯(lián)名蓮榜。時牧使金春卿仲子叔勛亦同榜。一時慶會于錦城館。本州教授樸成乾。作別曲六章以美之。金崇祖,洪貴枝。年少才能。金叔勛,崔貴源。父母俱存。羅渙興,羅景造。兄弟無故。羅振文,羅處光。始起家風(fēng)。羅顯,羅赟。四寸兄弟共占蓮榜。故公有詩曰。
錦城慶事不其誇,賀鼓淵淵十二家。
如此佳期稀振古,歡抃朗詠六章歌。
嗚呼。賢邪進(jìn)退。系世道消長。士林之禍。自古有之。而未有慘于己卯。己卯諸賢之前后死若竄者甚多。而沖庵先生。受禍最酷。至今聞?wù)咝捏@魄奪。見有尋師友談道學(xué)者。輒掩口而相戒曰。不聞神武上變之事乎。士氣萎靡而不振者殆數(shù)十年。憸小之兇于人國。乃至于是矣。逮乎仁廟末命復(fù)官。宣廟初年贈謚。人始稍稍知君子小人之別。一邦之士論乃定。然而新學(xué)后生。徒知己卯諸賢之為可師法。而其居家行誼。立朝言論。不能盡記于斬伐銷鑠之馀。多士慨然??志靡鏌o傳。先生之孫金掌令聲發(fā)。一日謂不佞曰。夫以吾先祖之卓卓。而墓道尚闕顯刻。是實(shí)斯文之欠典。而不肖孫之責(zé)也。敢徼惠子一言。愿子圖之。噫。詩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佞生晚。常恨未得趨承下風(fēng)于函丈之間。今于不朽之托。安敢以文辭衰拙。不足以自效為解。而重孤慕用之誠乎。謹(jǐn)按狀。先生姓金。諱凈。字元沖。沖庵號也。新羅敬順王之后。六代祖將有。版圖判書。始家于報(bào)恩。曾祖諱滸。平澤縣監(jiān)贈都承旨。祖諱處庸。贈兵曹參判??贾M孝貞。戶曹正郎贈吏曹判書。妣金海許氏。判官允恭之女。以成化丙午。生先生。生有異質(zhì)??》f出人。學(xué)語便知文字。未十歲。已通四書。一經(jīng)不待提誨。能自課勉。常語同游諸兒曰。大丈夫生斯世。偏小如此邦。不足為也??挥械菛|山之志。年十四。中別試初試第一名。辭以年幼。不赴會試曰。科舉之文。不足學(xué)也。沈潛圣賢書。夜以繼日。十五而孤。持喪悉遵禮制。事母夫人。至誠色養(yǎng)。十九。中司馬。二十二。擢文科狀元。旋拜正言。選玉堂修撰。賜暇書堂。歷兵曹佐郎正郎副校理獻(xiàn)納。為養(yǎng)除忠清都事。召拜校理。薦吏曹正郎。又乞外出。補(bǔ)淳昌郡守。乙亥。章敬王后賓天。先生與潭陽府使樸祥上疏。請復(fù)立慎氏。伸無辜廢處之冤。絕以妾為妻之譏。且言樸元宗等脅制君父。放逐國母。萬世之罪人。今雖已死。明正其罪。使后世灼然知分義之不可犯。則人倫之本。正始之道。澄澈光明。如天地晦塞而開豁矣。疏上。臺官以為邪論。力請鞫問。事將叵測。賴大臣之救。徒配于報(bào)恩之含琳驛。自是廷論角立。至丙子。始以先生言為是。交章請放。遂蒙赦還家。即往嶺東。遍踏名區(qū)。仍入俗離山寺。讀書三冬。無意仕宦。朝廷啟請召還。丙子。敘拜司藝。丁丑。擢應(yīng)教典翰。皆不赴。秋。升通政為副提學(xué)。陳情乞免。至于四五。時靜庵趙先生與先生結(jié)道義交。最蒙恩眷。移書敦勉。上亦召旨絡(luò)繹。先生不得已赴命。拜同副承旨。轉(zhuǎn)至都承旨。俄命升秩吏曹參判。兼弘文館提學(xué)同知經(jīng)筵事。旋授大司憲行副提學(xué)同知成均館事。己卯。以大司憲歸覲。上疏乞解職終養(yǎng)。不許。特升資憲大夫刑曹判書。又兼藝文館提學(xué)。先生血誠控辭。每日晨起詣闕呈疏。不許則仍赴公衙。日日如是。殆數(shù)月而終不允準(zhǔn)。至如兼帶兩館提學(xué)。世所罕有。人益榮之。先生感激殊遇。與同德諸賢。竭誠建白。革弊興化。如請罷昭格署。以正祀典??朽l(xiāng)約。以教民彝。講明小學(xué)。以敦蒙養(yǎng)。創(chuàng)設(shè)賢良科。以收賢俊。追削靖國功臣之濫參者。以杜倖門者。皆流俗之所駭異。勛戚之所切齒也。群猜眾怒。讒搆日積。洪景舟與袞、貞謀。先以不測之言??謩渝仿?。請開神武門。稱受密旨。潛納小牘。脅召大臣。夜起大獄。先生與大司憲趙光祖等十八人。一時收系。供畢獄具。并當(dāng)以死。首相鄭光弼牽裾泣諫。太學(xué)生三百馀人。伏闕號哭。始許減死。論先生杖配錦山。錦距報(bào)恩百馀里。先生之母病危劇。告于錦倅。乞馳往面訣。還途。聞金吾郎押移珍島。即偕還配所。權(quán)臣有修郤者。論以亡命拿鞫。置對獄中。裂衣帛上三疏。白見冤狀。決百棍安置濟(jì)州。翌年。論者又起而甚之。遂賜自盡。聞命色不變。呼酒快飲。移書兄弟。勉以善養(yǎng)老母。作絕命辭以見志。春秋三十六。明年辛巳。返葬于清州苦海山下。曾所卜筑之地。夫人恩津宋氏。進(jìn)士汝翼之女。無后。取兄參奉光之次子哲葆為嗣。宣廟初。退溪先生入筵中。因上問啟曰。中廟將興三代之治。趙光祖、金凈、奇遵等。協(xié)心贊襄。四方風(fēng)動。見擯者搆捏。網(wǎng)打士流。皆由南袞、沈貞。上命奪袞、貞等爵。丙子。遣禮官致祭。賜謚文簡。博聞多見曰文。居敬行簡曰簡。先生天分甚高。識見超邁。安和而莊重。敦大而輝光。孝友出天。至行純備。學(xué)業(yè)精深。門路最正。篤信小學(xué)書。尊尚近思錄。立言制行。動遵古訓(xùn)。平居。終日端坐。門庭蕭然。絕無雜賓。唯與數(shù)三賢益。討論奧義。專心于主靜工夫。不問家人產(chǎn)業(yè)。騶直不入于門。祿俸先班于親戚之貧者。不樂榮進(jìn)。常懷急流勇退之志。雅好泉石。每遇佳處。倘佯忘返。蕭然有出塵之想。奔義如不及。疾惡若將浼。于書無所不讀。一掛眼終身不忘。文法西京。詩學(xué)盛唐。雄健俊逸。絕不沿襲陳言。惜乎。其在世苦短。遺失又多也。時新刊近思錄。多士求序跋于諸賢。靜庵固讓于先生。其見重如此。退溪答人書曰。沖庵學(xué)問。高于人一等。有此見識。而終不得行其志。豈不悲哉。斯真定論也。世之論者。或云己卯諸賢負(fù)荷太重。設(shè)施無漸。不能調(diào)適時宜。以至于此。嗚呼。豈其然乎。中廟立國于大亂之后。銳意更化。一新污習(xí)。簡任賢才。虛己以聽。此誠千載一時也。士生斯世。不遇則已。遇則當(dāng)盡所學(xué)。豈可循常守故。茍焉而已。若其倘來之禍福。關(guān)時運(yùn)系興喪。天地之有所憾。于先生何預(yù)焉。雖然。天運(yùn)無往不復(fù)。是非不待百年。列圣崇獎。儒林興勸。以至于今。為士者皆知善之當(dāng)為。惡之不可為。為善者雖死亦榮。不善者雖生如死。一線正論。終不泯滅者。伊誰之力也。銘曰。
道之將行,天篤降才,必厚其培。
道之將廢,或泥或止,孰主張是。
我公之生,實(shí)際昌期,文在于茲。
行固天得,學(xué)主養(yǎng)性,心專居敬。
起自林泉,聳動簪紳,瑞鳳祥麟。
抗疏惇倫,義正無偏,朝綱肅然。
清名俊望,屈而益舒,妙年尚書。
圣君注倚,賢友輔翼,若車推轂。
明良相遇,契合風(fēng)云,夙夜經(jīng)綸。
正色法筵,必稱堯舜,有言則信。
庶幾禮樂,將大有為,忌者惎之。
潛吹蜮弩,脅以三木,彼讒罔極。
赫日晝曀,繁霜夏隕,長夜泯泯。
畀之何豐,用之何嗇,奪之何速。
絕命之辭,一團(tuán)誠血,萬古嗚咽。
惟茲正氣,日揭星明,凜凜猶生。
有山蒼蒼,有丘睪如,考槃之墟。
樹之貞珉,芳徽如昨,過者必式。
獨(dú)守山城歲又淹,局棋消日坐垂簾。
身非蜀郡文翁謹(jǐn),心愧桐鄉(xiāng)漢吏廉。
虛譽(yù)誰知徹天聽,寵褒偏荷聳民瞻。
圣恩如海酬無地,手捧宮緘感淚沾(朱邑少為桐鄉(xiāng)吏。廉潔守節(jié)。)。
拜恩感賦 明末清初 · 陳恭尹
七言律詩
御史封章更表忠,詔書前后出行宮。
家門已積淪胥痛,國典猶追式遏功。
唐祀睢陽存兩廟,漢崇司馬列三公。
孤兒拜舞威顏下,血淚憑添汗簡中。
附:初游集 小序:余以崇禎辛未生于錦巖之東隅。十二而先慈捐背。免喪,補(bǔ)諸生。十七而先府君殉節(jié)。明年戊子奉恤典于端州,游于是為始。前此非無游也,從先君車轍,猶之家也。非無詩也,未成聲也。己丑之秋,執(zhí)金吾于禁闥,其冬假歸。庚寅避亂于西樵。辛卯春筑幾樓于寒瀑洞。其秋之閩。壬辰春,自閩而之匡廬。及秋,泛彭蠡而下,止于杭之西湖。癸巳訪舊于姑蘇,因歷金陵、宛陵,道陽羨,還杭州。其冬,買舟南歸。甲午春,還抵西樵。七年之中,倏而冠蓋,倏而瓢笠,倏而漁舟,倏而樵斧,不無乘興之行,亦有不得已之別。其間歸巖者前后百日有馀。然而煢獨(dú)一身,蕭條四壁,猶之客也,故皆謂之游。其詩雖未成聲,而哀傷之所自始也。自己丑迄甲午之春,存其稍可觀者,為《初游集》。
宿董無休五羊寓舍留別 明末清初 · 陳恭尹
七言律詩
雨歇空堂秋氣生,酒杯無惜坐深更。
扁舟此去復(fù)為客,一宿緣君暫到城。
夜月幾時還共照,楚山應(yīng)恨不同行。
西風(fēng)萬里傳書處,待汝題詩贈屈平。
附:中游集 有序:予之初游也,志不期歸。念二人之窀穸未卜,五世之宗祏無托,乃黽勉畢婚,雖家寄增江而心未嘗不在萬里外也。丁酉春,既襄葬事。戊戌仲秋,復(fù)逾大庾嶺,取道宜春,度歲于昭潭,而滇黔路絕。明年乃登南岳,泛洞庭,順流江漢之間。其秋憩蕪關(guān),遇海舶之亂,輕舟濟(jì)江,歷中都,治寒衣于汴梁。北度黃河,徘徊太行之下。冬中南還,自鄭州、信陽至云夢登舟,度歲于漢口。庚子春初,溯衡郴,下韓瀧,三月抵家。是游也,志在西南,而行乃東北,故所至若遺跡焉。始予十二,丁母夫人艱于錦巖。苫次夜夢,有大象十馀頭,乘舟過吾門者,象上有人羊裘而操琵琶,宿昔所未睹也。旦以白先公,先公曰:“異夢也,其必有徵。”是行也,于鄭州道中,遇象十三,自南而北,雨雪初晴,其人皆披裘,坐象背而弦歌。十八年前夢中所見也。詢其自來,乃滇池所獲。予之飄泊于此,命也夫。蓋自是無復(fù)遠(yuǎn)游之志矣。匯是游之詩為《中游集》,有數(shù)義焉:中年之游也,中州之游也。有初必有終,有初終必有中,予其能終于不游乎。謂之中游,若將有待也云爾。
世路囂喧滿耳紛,茫如扶醉更當(dāng)曛。
閑看遠(yuǎn)陌垂垂柳,靜對前山漠漠云。
青眼笑呼荀令字,黑甜驚起石經(jīng)文。
乖逢卻喜添詩話,麗藻懷人愜舊聞。
自注:右戊寅正月晦日事。足供騷壇一勝料。恩窩文與詩之述備矣。當(dāng)日之不得會面。固吾輩所宜恨也。然而其所以繼前躅者。又何巧相似也。蓋二老伊?xí)r之酬和。出于阻隔。而非有促膝之歡。則今焉送騎而乖違者。非仆夫之騃也。實(shí)天使之然也。噫。博泉之興思于錦繡文也。偶因春日江山而發(fā)耳。初非感于歲月日之相符也。恩窩之欲來而未果者。亦緣乏乘耳。非故欲一擬舊跡也。而不謀之同。宛然若前日事。世謂化翁多情者信矣夫。向使吾儕預(yù)知有此月日。必圖合并而吟暢。則仲耆之來。固可必也。而第其節(jié)節(jié)湊合。有不能如是之奇也。茲不覺拍手吐舌。繼之以長嗟永懷。遂敬次六詩以識之。首篇感湖洲公也。次慕東洲翁也。第三記二老吟詠投贈也。其四其五。屬博泉及恩窩也。末乃自嘲而兼慰失奉之悵云。
一編艷制明于錦,羨煞仙才如許。
禁苑文章,襜帷事業(yè),都付檀槽金縷。
銅駝俊侶。
況公子西園,蘭芽玉樹。
滴粉搓酥,就中多少斷腸句。

花間草堂誰數(shù),愛風(fēng)情宛轉(zhuǎn),歌翻白纻。
十里橫塘,一溪香雪,留得騷人且住。
舊懷觸迕。
記賃廡皋橋,鴻泥前度。
往事如云,乘香縈夢縷。
黃河奔越。
灑盡頭邊雪。
形勢中原推第一。
雅稱詩情飆發(fā)。

飄然杖屨南來。
高樓同贐霞杯。
笑問梁園賓客,如今誰是鄒枚。
踏莎行 當(dāng)代 · 盧青山
月小于人,云明于錦,清風(fēng)夜半搖梧影。
虛廊一角聚鳴蛙,融融露滑頗黎枕。

冷檻吹簫,幽書薦茗,閑懷悄與新螢并。
徐行廿四翠荷橋,明朝不道瓊溪醒。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