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213—1280 【介紹】: 宋慶元府慈溪人,字東發(fā)。理宗寶祐四年進士。度宗時,為史館檢閱,與修寧宗、理宗兩朝《國史》、《實錄》。進言指陳時弊,出通判廣德軍,尋移紹興府,知撫州,有善政。改提點刑獄,移浙東提舉常平,摧抑豪強,賑撫饑民,為貴富所怨。學宗周敦頤、二程、朱熹。卒后私謚文潔先生。有《古今紀要》、《黃氏日抄》。全宋文·卷八○二九
黃震(一二一三——一二八○),字東發(fā),號于越,慶元府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人。年四十四登寶祐四年進士第,調(diào)吳縣尉。景定元年攝華亭縣,復攝長洲縣,皆有政聲。辟主管浙東提舉常平帳司文字,改辟提領(lǐng)鎮(zhèn)江轉(zhuǎn)般倉分司。擢史館檢閱,與修寧宗、理宗兩朝國史、實錄。出通判廣德軍,改紹興府。咸淳七年知撫州,推行荒政,民賴以安。升提舉江西常平倉司,恤孤贍貧,全活者眾。改提點江西刑獄,決滯獄,清民訟,致豪貴怨,以讒言劾去,奉云臺祠。賈似道罷相,以宗正寺簿召。移浙東提舉常平,升直寶章閣。宋將亡,歸寶幢山中。宋亡,餓而卒,年六十八。門人私謚曰文潔先生。震為人清介自守,尊朱子學,輕講說,重踐履,所著有《古今紀要》十九卷(存)、《古今紀要逸編》一卷(存)、《戊辰修史傳》一卷(存)、《黃氏日鈔》九十七卷(存)。
人物簡介
李穡(??,1328年—1396年),韓國人,字穎叔,號牧隱,高麗王朝后期大臣、詩人,名儒李谷之子。李穡本貫韓山(今韓國忠清南道舒川郡韓山面),生于寧海(今韓國慶尚北道盈德郡寧海面)。早年留學元朝國子監(jiān)三年,深受程朱理學熏陶。其后在高麗考中狀元,又在元朝考中進士,曾供職于元朝翰林院,至正十六年(1356年)回國,深受恭憫王器重,歷任機要之職,同時負責重建成均館,傳播程朱理學,培養(yǎng)新興士大夫,成為高麗末期的一代儒宗。洪武四年(1371年)官拜政堂文學,進入中樞,后遭母喪,又受到恭憫王之死的打擊,多年不出仕。期間曾被恭憫王封為韓山君,在高麗祦王時再次出仕,進封韓山府院君。威化島回軍后扶植祦王之子高麗昌王,由此得罪李成桂集團。他被任命為門下侍中(首相),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明朝賀正,并請求國王親朝并派明朝官員監(jiān)國,但未能如愿,回國不久后辭職。同年十一月,李成桂廢昌王,立恭讓王,李穡隨即遭到猛烈彈劾,先后流放長湍、咸昌、清州、矜州、長興等地。朝鮮王朝建國后不久被赦免,后居于江原道五臺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冬被李成桂召至漢陽,封韓山伯。翌年赴驪州避暑,途中得病,旋即去世,謚號“文靖”。人物簡介
李穡(1328~1396),字穎叔,號牧隱,謚號文靖。本貫韓山李氏。出身名儒家庭。師承大儒家李齊賢。1349年作為使臣來中國元朝,應科舉及格后,在元國子監(jiān)學習朱熹的學說,3年后回國。曾任成均館大司成、宰相等要職。他大部分時間研究性理學。李穡是在高麗后期(13~14世紀)開始廣泛傳播和發(fā)展的朱子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任大司成期間,講授朱子學,培養(yǎng)了許多著名儒學者,如鄭夢周、權(quán)近等。李穡是高麗末年“麗末三隱”之一,另兩隱是他的學生圃隱鄭夢周、冶隱吉再。著有《牧隱集》55卷。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初山東濮州人,字宗孔。篤學,足不窺戶外三年,專治朱子之學。洪武初詔求傳朱子學者,郡吏推薦,累官大理寺卿。帝好釋氏緇流,應對稱旨者輒擢大官,徒黨橫肆。仕魯章數(shù)十上,力爭不聽,因置笏于地,乞歸。帝大怒,命武士摔搏,死于階下。
人物簡介
趙光祖(???,1482年—1519年),朝鮮王朝前期政治家、思想家,朝鮮朱子學派的代表者。字孝直,號靜庵,本貫漢陽趙氏。官僚家庭出身,歷任副提學、大司成等官職,是朝鮮中宗時期與勛舊派對抗的士林派之領(lǐng)袖。1519年因提出偽勛削除案而遭權(quán)臣勢力的忌恨,被陷害賜死,年僅38歲。他的著作有《靜庵集》15卷。朝鮮宣祖時正式平反,賜謚號“文正”。光海君時從祀文廟。
人物簡介
李滉(朝鮮語:??,1501年11月25日~1570年12月08日),初名瑞鴻,字景浩、季浩,號退溪、陶翁、退陶、清涼山人、真寶人,安東府禮安縣溫溪(今慶尚北道安東市)人。朝鮮李朝唯心主義哲學家,朝鮮朱子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嘉靖六年,進士及第,歷任禮曹判書、藝文館檢閱、公州判官、丹陽郡守、大司成、大提學等官職。目睹歷次“士禍”給士林帶來的災難,多次以體弱年老為借口,上書請求退職。晚年定居故鄉(xiāng)退溪,建立書院,從事教育和著書事業(yè),發(fā)展了朱熹哲學,并創(chuàng)立“退溪學派”,成為是朝鮮儒學泰斗。日本稱為東方朱子,學說影響藤原惺窩成為儒學家。隆慶四年去世,時年七十歲,謚號文純。著有《退溪集》(68卷)、《朱子書節(jié)要》、《啟蒙傳疑》、《心經(jīng)釋錄》、《天貧圖說》、《四端七情論》等。李滉在韓國家喻戶曉,其頭像印在了1000元的韓元上。此外,首爾市鐘路區(qū)北部修建退溪路作為紀念。
人物簡介
【生卒】:1516—1582 【介紹】: 明山西猗氏人,字仲平,號涿軒。幼工文學。嘉靖三十四年與子一槐同中舉。由確山教諭授朝邑知縣,升合州知州致仕。有《性理纂要》、《大學衍義日抄》、《家禮集要》、《保生心鑒》。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692 【介紹】: 清直隸棗強人,字司直。順治十六年進士。康熙間累官安徽布政使,有政聲。圣祖南巡,賜書“端清”二字。終江蘇巡撫。有《政學錄》、《朱子學歸》、《日知堂文集》等。
鄭端(1639年—1692年),字司直,一字德信,直隸真定府棗強縣(今河北省棗強縣)人。謚端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三甲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工部主事??滴趿辏?667年)升工部員外郎,奉命視三楚,清查弊政,使得當?shù)乩糁未笳?。康熙七年?668年)升戶部郎中,出主江西鄉(xiāng)試??滴蹙拍辏?670年)任貴州提學道,加按察司僉事銜,重振當?shù)匚娘L,任間“明科條,絕請托”。丁父憂去職??滴跏迥辏?676年)任陜西神木道。任內(nèi)三藩之亂爆發(fā),滇黔用兵,鄭端“羽書旁午,事無留滯”。三年丁母憂。康熙二十年(1681年),任浙江寧紹臺巡海道兼糧道,任內(nèi)“念弁丁運解之苦,加意周恤,一切陋規(guī) 革除殆盡”,因政績突出,被浙江巡撫 舉薦為“兩浙,廉明第一”;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調(diào)涼莊道,“修守備、嚴邊防”政事,休憩學宮,親自為當?shù)刈x書人授課??滴醵辏?687年)升湖南按察使。次年改安徽布政使,期間康熙帝南巡,鄭端身率屬吏按南巡所需供給盡量從官府出,事事妥帖而不擾民,受到百姓愛戴。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任湖南巡撫。次年調(diào)江南巡撫。在兩江富庶之地,鄭端潔身自好,“廉以持躬,靜以鎮(zhèn)物”,興利除害,對待屬吏寬嚴相濟,使他們不敢徇私枉法。鄭端還停止兩淮鹽商的“歲獻” 陋規(guī),抑制豪強權(quán)貴,從不畏懼妥協(xié)??滴跞荒辏?692年)卒于官署。謚端清。
人物簡介
柳麟錫(朝鮮語:???,1842年—1915年),朝鮮王朝后期儒學家、義兵將領(lǐng)。字汝圣,號毅庵,本貫高興柳氏。他是儒家朱子學的代表人物,同時在朝鮮近代史的特殊背景下,堅持“衛(wèi)正斥邪”和“尊華攘夷”的思想,并付諸實踐,領(lǐng)導義兵運動,反抗日本侵略。失敗后逃入中國東北,并在中國去世。遺著有《毅庵集》。
人物簡介
謝無量(1884-1964) 名沈,字仲清,號希范、嗇庵。四川樂至人。曾任孫中山大本營秘書,建國后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有《中國大文學史》、《謝無量自寫試卷》等。人物簡介
謝無量(1884--1964),四川樂至人。原名蒙,字大澄,號希范,后易名沉,字無量,別署嗇庵。近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著有《佛學大綱》、《倫理學精義》、《老子哲學》 、《王充哲學》、《朱子學派》、《詩學指南》、《詩經(jīng)研究》、《中國古田制考》》、《再論李義山》、《紀念關(guān)漢卿——革命的戲劇家》、《詩經(jīng)研究與注釋》等;出版的書法集有《謝無量自寫詩卷》、《謝無量書法》上下冊,詩集有《青城雜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