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楊汪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釋慧進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鮑氏。潞之上黨人。幼循戒檢未諧剪削。年十三。鄉(xiāng)閭以其精苦。斷愛卻欲。不愿妻息。出于志誠。乃共白其父母。放使出家。始居郡之梵境寺。受具后。即趨鄴都聽采。然以律假緣求非文不合。因復閉關(guān)自讀嘗所講者終八十遍。適聞洪律師設(shè)席于相。一坐八年。有虔無怠。由爾隨師南北用裨進業(yè)。略計前后。尋究弘闡四分一宗約三百遍。其專志累功如此者。 蓋亦鮮矣。隋文之季。有同寺僧。嫉其能。興謗于外。進曰。世間每以名跡致嫌。而無諍行者。惟空生為然。予雖不敏。請從而后。遽揭襆而出。眾共挽留之。進曰。予茲迫于緣故爾。非誠泥于去留也。諸君好住。吾豈郁郁。久居此哉于是遍游東川北部。周攬五臺泰岳常山雁門之勝。而禪師慧瓚方道王朔漠。又往而師事焉。瓚入關(guān)遂訪巢許舊跡于箕山之顛。得古寺基。構(gòu)而居之。迄三十馀載。緇素承風追逐。使幽沮之地。成參請之場。貞觀十九年正月十五日。卒于山寺。壽八十六。其同鄉(xiāng)有明瓚者亦宗四分。形質(zhì)素瑰瑋。晚歲風疾。頓乖儀節(jié)。雖衣服頹陊。而飲啖不衰。嘗御眾于法住寺?;㈨n潞沁澤等州云。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明律下
釋慧進。
姓鮑氏。
潞州上黨人。
弱歲辭親。
慕從緇侶修習戒檢。
極用偏功將欲剪削。
父母留戀遂停俗里。
以仁孝見知。
年至三十。
鄉(xiāng)閭覿其精苦潔身斷愛無思妻累。
乃共白其所親。
委其元度
方任出家。
住州治梵境寺。
既受具已。
聞說受凈衣毛嗇然。
重問持犯又闕咨悟。
承鄴下講律徒侶僅千。
欣喜滿懷。
以律假緣求非文不合。
因即閉關(guān)自讀八十馀遍。
行要耳目頗亦具瞻。
而義理由蹤必從師受。
便往相州洪律師所。
一坐伏聽不移其席乃經(jīng)八遍。
中靜緣務相續(xù)而聽又經(jīng)八年。
爾后棲遑隨師南北。
或山或世游采經(jīng)論用裨律宗。
略計前后四分一。
宗百二十遍。
并覆尋讀強三百遍。
自有同塵專志累功罕儔其匹。
隋文末歷。
有同寺僧。
弊進學業(yè)匹難齊競。
陰而嫉之。
進曰。
相與出家同遵律業(yè)。
潛加繩扇豈不以身名致嫌乎。
昔聞無諍行者惟在空生圣立芳規(guī)義非自結(jié)。
余雖不敏請從雅喻。
即日往謝。
擲棄公名揭襆而出。
眾有止之。
進曰。
余不滯于去留也。
為緣故耳。
因逖聽諸方勝徒名地。
五臺泰岳東川北部常山雁門。
隨逐禪蹤無遠必屆。
沙門慧瓚道王朔川。
又往投焉。
定師宗傅。
及瓚入關(guān)遂往箕山訪蹤巢許。
巖名便利有古寺焉。
掃以居之。
足不下溪三十馀載。
言行成范緇素尋焉。
舊本幽阻由之喧泰。
故其法屬常以禪律繼業(yè)。
以貞觀十九年正月十五日。
因疾跏坐終于山舍。
春秋八十有六。
時同鄉(xiāng)沙門道瓚者。
善宗四分心明清亮。
講解相仍具傳章鈔。
而形氣弘偉少共齊倫。
在法住寺御眾揚化。
韓潞沁澤四州從范。
末齡風疾頓增。
相乖儀節(jié)。
雖衣服頹陊。
而藥食無瑕。
余聞往焉。
欣然若舊。
敘悟猶正。
年八十馀矣。
張琇 朝代:盛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5 【介紹】: 唐河中解人。
父張審素以雋州都督被誣,為御史楊汪所誅。
琇與兄瑝尚幼,徙嶺南,久之逃歸殺。
吏捕以聞,玄宗謂孝子不顧命,殺之以成其志。
臨刑,琇色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