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楊瓚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宗室,字斌籀。
文帝侄,滕王楊瓚子。
性弘厚,頗解鐘律。
入隋,封邵國公。
拜邵州刺史。
以父暴卒之故,心不自安。
煬帝即位,尤被猜忌。
憂懼不知所為,乃呼術(shù)者占之。
因與術(shù)者多往來,為人告怨望咒詛。
案治之。
除名為民,徙朱崖。
時天下亂,竄于儋耳。
后歸唐,封懷化縣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世稱寒山子。太宗貞觀時人。居天臺唐興縣寒、暗二巖幽窟,時往還國清寺。與拾得交友。好吟詞偈、狀類瘋狂,以樺皮為冠,布襦木屐,人莫識之。閭丘胤出守臺州,往寺求之,寒山走歸寒巖,入穴而去。有《寒山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詩僧。姓名、籍貫、生卒年皆不詳。早年周游四方,30歲后,長期隱居于臺州始豐縣(今浙江天臺)翠屏山。其地幽僻寒冷,暑天亦有雪,故又名寒巖,因自號寒山子。與臺州國清寺僧豐干、拾得相善,時有過從。喜作詩,有1篇1句,即題于樹間石上。據(jù)云禪僧靈祐、從諗曾見之,但無確據(jù)。享年逾70歲,一說過百歲。其生活時代,舊傳閭丘胤《寒山子詩集序》以為太宗貞觀間。近人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二〇考定此序為偽作,并據(jù)《仙傳拾遺》等記載,推定其應(yīng)為玄宗先天至代宗大歷、德宗貞元間人。今人王運(yùn)熙、楊明撰《寒山子詩歌的創(chuàng)作年代》,據(jù)其詩中所引禪語及五言詩之粘對規(guī)則,證定為中宗后所作?!?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九、《景德傳燈錄》卷二七有傳。其詩多宣揚(yáng)佛教輪回因果思想,亦雜有道教服食養(yǎng)氣煉丹之說,且常譏刺世態(tài)人情,表述其對人生哲理之思考。亦有抒寫山林景致、隱逸情趣之作。詩風(fēng)淺顯明白,多用俚語村言,語氣詼諧,時含機(jī)趣。自稱曾作詩600首。憲宗元和間,道士徐靈府(一說為僧道翹)從山林屋壁上錄得其詩300余首,編為3卷。唐末禪僧本寂曾為作注,成《對寒山詩》7卷。二書皆不存。宋以后傳本僅1卷,存詩300余首,版本較多,《四部叢刊》影印復(fù)宋本及有正書局影宋本較為通行。今人有項楚、錢學(xué)烈等校注本數(shù)種?!?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另《宗鏡錄》、《五燈會元》等書中尚存逸詩2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唐詩匯評
寒山,生卒年里貫均未詳。唐詩僧,曾游歷四方,行千萬里,后居始豐縣(今浙江天臺)西之寒巖。又稱寒山子。與天臺國清寺詩僧拾得為友。舊傳為貞觀時人,據(jù)近人考證,當(dāng)玄宗時人,貞元中猶在世。其詩通俗詼諧。宣楊佛教出世思想,諷刺世態(tài)人情,近王梵志體。有詩三百馀首,后人輯為《寒山子詩集》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
百度百科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長安(今陜西西安)人。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享年一百多歲。
嚴(yán)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后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nèi)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于天臺山寒巖。
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寒山子者。世謂為貧子。風(fēng)狂之士弗可恒度推之。隱天臺始豐縣西七十里。號為寒暗二巖。每于寒巖幽窟中居之。以為定止。時來國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令知食堂。恒時收拾眾僧殘食菜滓。斷巨竹為筒。投藏于內(nèi)。若寒山子來即負(fù)而去?;蚶认滦煨??;驎r叫噪凌人?;蛲章R。寺僧不耐以杖逼逐。翻身撫掌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以樺皮為冠。曳大木屐?;虬l(fā)辭氣宛有所歸歸于佛理。初閭丘入寺訪問寒山。沙門道翹對曰。此人狂病。本居寒巖間。好吟詞偈言語不常?;蜿盎蚍窠K不可知。與寺行者拾得以為交友。相聚言說不可詳悉。寺僧見太守拜之。驚曰。大官何禮風(fēng)狂夫耶。二人連臂笑傲出寺。閭丘復(fù)往寒巖謁問。并送衣裳藥物。而高聲倡言曰。賊我賊退。便身縮入巖石穴縫中。復(fù)曰。報汝諸人各各努力。其石穴縫泯然而合杳無蹤跡。乃令僧道翹尋共遺物。唯于林間綴葉書詞頌。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錄得二百馀首。今編成一集人多諷誦。后曹山寂禪師注解。謂之對寒山子詩。以其本無氏族越民唯呼為寒山子。至有庭際何所有。白云抱幽石句。歷然雅體。今巖下有石亭亭而立。號幽石焉。
神僧傳·卷第六
寒山子者。世謂為貧子。風(fēng)狂之士弗可恒度推之。隱天臺始豐縣西七十里。號為寒暗二巖。每于寒巖幽窟中居之。以為定止。時來國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令知食堂。恒時收拾眾僧殘食菜滓。斷巨竹為筒。投藏于內(nèi)。若寒山子來即負(fù)而去?;蚶认滦煨??;驎r叫噪凌人?;蛲章R。寺僧不耐以杖逼逐。翻身撫掌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以樺皮為冠。曳大木屐?;虬l(fā)辭氣宛有所歸歸于佛理。初閭丘入寺放問寒山。沙門道翹對曰。此人狂病。本居寒巖間。好吟詞偈言語不常?;蜿盎蚍窠K不可知。與寺行者拾得以為交友。相聚言說不可詳悉。寺僧見太守拜之。驚曰。大官何禮風(fēng)狂夫耶。二人連臂笑傲出寺。閭丘復(fù)往寒巖謁問。并送衣裳藥物。而高聲倡言曰。賊我賊退。便身縮入巖石穴縫中。復(fù)曰。報汝諸人各各努力。其石穴縫泯然而合杳無蹤跡。乃令僧道翹尋其遺物。唯于林間綴葉書詞頌。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錄得二百馀首。編成一集。人多諷誦。至有庭際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之句云。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風(fēng)狂之士。隱天臺始豐縣西七十里。號為寒暗二巖。每于寒巖幽窟中居之。以為定止。時來國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令知食堂。恒時收拾眾僧殘食菜滓。斷巨竹為筒。投藏于內(nèi)。若寒山子來。即負(fù)而去?;蚶认滦煨??;驗榻性肓枞?。或望空曼罵。寺僧不耐。以杖逼逐。翻身撫掌。呵呵徐退。然發(fā)辭氣。歸于佛。理初閭丘入寺。訪問寒山。沙門道翹。驚曰。大官何禮風(fēng)狂夫耶。二人連臂。笑傲出寺。閭丘復(fù)往寒巖謁問。并送衣裳藥物。而高聲倡言曰。賊我。便身縮入巖石穴縫中。復(fù)曰。報汝諸人各各努力。其石穴縫。泯然而合。杳無蹤跡。乃令僧道翹。尋其遺物。唯于林間綴葉。書詞頌。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錄得二百馀首。今編成一集。人多諷誦。后曹山寂禪師注解。謂之對寒山子詩。

作品評論

閭丘元《寒山子詩集序》
(寒山)出言成章,締實至理,凡人不測,謂風(fēng)狂子。
王舟瑤《跋寒山子詩集》
寒山子好為詩,每得一篇一句,輒題于樹間石上,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馀首。桐柏征君徐靈府序而集之,分為三卷,行于人間。
彥周詩話
“若有人兮坐山楹,云袞兮霞纓。秉芳兮欲寄,路漫兮難征。獨(dú)惆悵而狐疑,蹇獨(dú)立兮忠貞。”此寒山語,雖使屈、宋復(fù)生,不能過也。
《四庫全書總目》
其詩有工語,有率語,有莊語,有諧語。至云“不煩鄭氏箋,豈待毛公解”,又似儒生語。大抵佛語菩薩語也。今觀所作,皆信手拈弄,全作禪門偈語,不可復(fù)以詩格繩之。而機(jī)趣橫溢,多足以資勸戒。
《東目館詩見》
寒山、拾得詩沖口而出,半是藏身,半是醒世,別為一格,無以摹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2 【介紹】: 唐僧。湖州德清人。俗姓沈,字真瑛。幼出家。武周如意中,于洛陽大福先寺受戒。證圣中,歸住湖州大云寺。堅執(zhí)僧律,勤心禮懺,寫經(jīng)一萬六千卷。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字真瑛。姓沈氏。吳興德清人。年未總角。辭親出家于郡之大云寺。如意中。大赦。詔天下度人以祈國??。遂獲薙落。受具于洛京大福先寺。澄圣中。歸執(zhí)律柄。以紀(jì)綱清眾。平居各禮萬五千佛。兼行慈悲懺法。日夜勤至。俄有彈指行道者九人。忽隱去。問之無識者。然后知其為圣僧矣。或夕坐無鐙燭。而身出光明。天寶初。臨安足法師死。三宿而蘇曰。見瑀冥中。謂王曰。足能講涅槃?wù)堝吨?。王曰。嘗聞巖崙能講矣。未聞足也。不許?,r力爭之?,r平生書經(jīng)凡三藏。共萬有六千卷云。十一年趺坐而終。越明年阇維。啟龕視之。顏色殊不變。見者起敬。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子瑀。
字真瑛。
姓沈氏。
吳興德清人也。
其先亡國于沈。
因以為氏。
春秋沈子之后也。
瑀生而聰慧不以師授。
年未總角辭親出家。
以如意年中大赦度人。
壞衣削?煤炱世事。
于洛京大福先寺受戒。
勤勤祈請假寐。
三日之夕見有神人儼然在目。
倏往忽來或同或異。
得非至誠乎。
于是燭如來燈佩菩薩印。
證圣中歸于大云道場。
堅執(zhí)律柄僧綱釐舉。
不亦宜哉。
瑀素履純厖無咎無譽(yù)。
使天下之士有外道焉。
有闡提焉。
心如飄風(fēng)言若泉涌撓我圣教擠我妙門。
瑀示以從容誘以方便。
莫不稽首挫色而聞命焉。
常禮一萬五千佛名。
兼慈悲懺。
日夜一匝。
或二日三日一匝。
夜有圣僧九人降于禮懺之所。
相與行道彈指而去。
或夜無燈燭。
心口是念圓光照室如坐月中。
如此則往往有之。
瑀慨德清遍邑未有塔寺。
遂銳懷營構(gòu)。
一唱齊和乃成精宇。
前后寫經(jīng)三藏。
凡一萬六千卷。
天寶初臨安足法師。
死經(jīng)三宿。
將入地獄。
冥中見瑀引至王所。
謂王曰。
此人能講涅槃經(jīng)。
王宜宥之。
王曰。
唯聞巖崙師能講。
不聞此師名何也。
如是再三。
王不能屈。
因赦之。
曾是鄉(xiāng)人施??牛者。
天然不孕因而出乳其通感如是。
以十一年秋禪坐而終。
十二年春將啟靈龕欲焚之。
容色不變?nèi)缟?div id="j6hu1wy" class='inline' id='people_14162_2_57_comment'>
雖少林孕髭蘄春育發(fā)。
何獨(dú)嘉也。
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姚淡主客郎中姚泲刺史楊慧才偕歸信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岐陽人。寧姓也。時習(xí)呼其姓。而亡其名。昭宗初年。寧嘗于所居寺暴卒。三日而蘇。眾驚問之。乃曰。我入冥矣。始見吏坐曹。如世官府。遽謂我曰。和尚有壽而無祿柰何。即撿其籍曰。有乾荷葉三石耳。命隸導(dǎo)之歷攬。于是至一所。其門榜曰李克用。寧窺之。見一眇目黑龍。鎖鐵柱上。次一所曰朱全忠。見青毛白額虎。方鎖系。而前有血肉狼藉。如啖物狀。次曰王建。見一白兔。臥金床上。次曰李茂貞。見數(shù)女侍。一王者冠冕坐。至楊行密則陰蔽莫之睹矣。因以問導(dǎo)者。導(dǎo)者曰。汝將來之主也。馀處皆黯然深窅。不知所往。遂還。而吏乃使歸。且戒之曰。但多轉(zhuǎn)誦功德經(jīng)。寧詢何經(jīng)為功德經(jīng)。曰金剛般若是也。事傳岐帥。惡其惑眾聽。禁之甚嚴(yán)。后卒驗無小異。時世稱寧入冥和尚。竟食荷葉。以壽終于所止云。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釋寧師者。
岐陽人也。
亡其名。
時以姓呼之耳。
往來無恒止出處如常僧。
昭宗即位初年。
居山寺中。
忽暴終安臥。
體暖忽忽如爛寢焉。
僧徒環(huán)守不敢殯斂。
三日而蘇。
眾驚奔問之曰。
我為冥司追攝。
初見一判官。
云和尚壽在而無祿。
乃召吏語之與檢覆。
吏曰。
只有乾荷葉三石。
因令注于簿。
又命一人引之巡歷觀游。
去乃入一門見數(shù)殿。
各有榜于是徙步至一殿署云李克用。
于牖間。
窺有一黑龍眇一目。
中立鐵柱連鎖縶維之。
次一殿署曰朱全忠。
乃青鞟白額虎鎖系如初而前有食啖人血狼藉之狀。
次署曰王建。
黃金床上臥一白兔焉。
次署曰李茂貞。
具冠冕如王者。
左右數(shù)侍女焉。
次署曰楊行密。
窗牖痹黑不能細(xì)瞻。
問使者曰。
此諸怪狀者何邪。
曰將來王者也。
旁廂數(shù)殿望之黯黯。
使者不容引去還至本所。
判官廳事謂使者曰。
好送師回。
但多轉(zhuǎn)念功德經(jīng)。
寧問曰。
孰是功德經(jīng)曰。
金剛般若是歟。
此經(jīng)冥間濟(jì)拔功力無比。
及乎穌醒。
四顧久之。
乃述前事。
聞?wù)唏斎凰炻動诠佟?div id="61bsas1"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139_1_49_comment'>
后岐帥怪宏迂而妄。
都不之信。
厥后茂貞果封秦王。
李克用枉濫殺戮號獨(dú)眼龍也。
朱氏革于唐命。
殘害安忍傅翼擇肉。
非虎而何。
蜀王建屬兔阻兵自固。
天祐丁卯僣偽號以金飾床也。
諸皆符合。
寧自此每斷中。
唯荷葉湯而已。
其諸食饌逆口不餐。
秦隴之人往往請寧入冥預(yù)言吉兇。
更無蹉跌。
或請齋爭辦凈池嫩荷。
號為入冥和尚。
終于岐下。
系曰。
入冥之說與夢略同。
穆王將化人歡宴。
秦穆得上帝剪鶉。
形在人間神游上界。
前言既發(fā)后事必然。
是知六候八徵諒非虛也。
寧師入冥。
與后唐馬珣見天符下以潞王為天子無異。
寧所見殿中物象題榜終符其述。
謂之為夢想。
夢想有徵。
謂之為神游。
神游不謬。
將知覺夢惟一。
明昧有殊。
如攝論云。
如夢等覺時一切處唯有識也。
有若古莽國多眠五旬一覺以夢為實以覺為妄。
若然者覺之所為為夢之先兆也。
而取實于夢中。
真實也。
夢覺反用其猶一歟。
寧師非妄者。
果梁革唐命。
二李王楊皆與天子抗衡。
諸殿遠(yuǎn)望者得非馀割據(jù)群雄偏霸者乎。
所食荷葉與隋僧法慶同。
故幽冥等錄中康何德次李山龍入冥而返說事。
皆驗焉經(jīng)云猶如睡夢人知一切諸物有身不移本處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