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鄭繼芳(?—1611年),號環(huán)樞,光祿寺廚籍直隸河間府鹽山縣人。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授知淄川縣,調益都縣,行取云南道御史,巡按浙江。時有錢塘人傅時為蘇杭織造太監(jiān)孫隆義子,藉其勢三十馀年,冒充穎國公傅友德子孫,授職百戶,豪富不仁。繼芳訪參,將其置諸法,貴要不能救。參與萬歷黨爭,劾奏東林工科給事中王元翰貪婪不法,后有人以他的名義偽造信函,送到了浙江道御史劉國縉和戶科給事中王紹徽手中,禮科都給事中胡忻又將這份書信送至吏部尚書孫丕揚手上,并在書信末尾加上“嘉禾先生近生一子,想丈所欲聞者,并報”,嘉禾先生即沈思孝,曾與孫丕揚在萬歷二十三年的外計中發(fā)生激烈沖突,兩人俱無子嗣,所以胡忻故意加上這句話以激怒孫丕揚,孫丕揚果然信以為真,籌劃借來年的京察處置鄭繼芳、劉國縉、王紹徽。之后孫丕揚偶然將這封書信出示給吏部左侍郎蕭云舉時,蕭云舉仔細查看了許久后,提筆寫道:“得非詐乎(孫丕揚時年八十,年老且耳背)?”孫丕揚出其不意,驚異莫名,隨后才醒悟被人利用。萬歷三十九年辛亥京察由孫丕揚與都察院署事左副都御史許弘綱,吏部左侍郎蕭云舉、右侍郎王圖等人主持,在此次京察中,浙黨、宣黨、昆黨的骨干湯賓尹、徐大化、張嘉言、劉國縉、王紹徽、喬應甲、岳和聲等或以浮躁論處,或被轉出京城任職,因此三黨認定孫丕揚果然因為輕信鄭繼芳的偽書而展開報復,隨即紛紛上疏彈劾攻擊。在此次黨爭中,東林黨與浙黨兩敗俱傷,各有損失,宣、昆黨則全滅。孫丕揚、許弘綱、王圖、王國等人則因被彈劾而辭官。
人物簡介
劉士璉(?—17世紀),字叔恢,號席白,遼東復州衛(wèi)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劉士璉本籍吉安府泰和縣,傳為萬歷二十三年進士劉國縉的兒子,崇禎三年(1630年)中順天鄉(xiāng)試舉人,次年(1631年)成進士,獲授平陽推官,為政平易,平反冤獄,很快遷任平陽知府。后來他轉任下川南僉事,派兵馬三千人守衛(wèi)成都,調官寧紹副使,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揚州府興化人,字石帆。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天啟初由東昌府推官擢刑科給事中。疏劾招練副使劉國縉侵吞賑濟遼東難民帑金十萬事,國縉獲譴。旋以言事忤魏忠賢,被指為東林黨人,削籍。崇禎初,起歷戶科都給事中,累官南京兵部右侍郎,以薦舉失帝意,削籍戍邊。福王立,召還,官至刑部尚書。議定降李自成諸臣罪。以忤馬士英,削籍歸。
解學龍(1585年—1645年),字言卿,號石帆,直隸興化(今江蘇)人,同進士出身。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士。歷金華府、東昌府推官。天啟二年(1622年)擢刑科給事中,后得罪魏忠賢罷官而歸。崇禎初年(1628年)被重新啟用,任戶科都給事中。崇禎五年(1632年)改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崇禎十二年(1639年)擢南京兵部右侍郎。次年舉薦曾因彈劾楊嗣昌而貶至自己幕下的黃道周,被楊嗣昌等指為“黨庇”。崇禎帝雖然平反過東林黨案,但十分憎惡門戶黨爭,聞此大怒,下詔逮捕解學龍,廷杖八十,遣戍貴州。南明弘光初年(1645年)召拜兵部左侍郎,旋升刑部尚書,又因保護周鐘等人得罪馬士英,再次被削籍丟官。罷官后,仍居南京,變賣家產以資助史可法的督軍府以對抗清兵。此時形勢急轉直下,揚州、南京相繼失守,福王被俘,南明大臣俯首稱臣。面對末世,學龍肝膽俱裂,乃投揚子江卒。骸歸興化,吳甡為之撰志?!?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