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家東甌,有祠祭田在雁蕩山下,行年三十,而未之到。
隆興初赴調(diào),因取途焉。
愛其巖谷秀異,無虞無錄,莫之能名,念其山水奇甲天下,而未有文賦,欲賦之未可也。
歸得建炎間郡丞謝君升俊山圖石本,字多漫滅。
已而得樂清洪丞蕆所镵新圖并賦。
歲正月望,始得皇祐校書郎章君望之山記,又假舊圖于葉氏以補圖缺,于是圖籍大備。
顧皆敘次疏闊,洪賦工矣,而猶有未盡,故為集略成賦。
得而覆甕,誠何望于左思;
擲地有聲,信多慚于孫綽。
聊依準實,寄意山泉云爾。
溟渤轉(zhuǎn)乎東南,雁蕩嵬其高峙。
抱曾巒之四合,聳群峰之崛起。
仙凡道絕,類隔一塵。
摩空下望,儼若屯云。
聊登臨以寄傲,循石磴之縈紆。
移顧步于觀瞻,瞥風氣之懸殊。
幽谷之中,別有天地。
玉筍排空而剡翠,瓊館憑虛而綺麗。
微埃不入其方寸,赤土不留其度內(nèi)。
峰夏云之競秀,均倚劍于空同。
崢萬仞之嵯峨,羅巧妙之巃嵷。
章望之《雁蕩山記》:「舉山無崖,凡山有名號者蓋純石,土山不與焉」。
沈存中《筆談》:「雁蕩諸峰,皆峭峻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谷中。
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干霄」。
粵若遂初,天愛其道。
靈山秘秀,孰知其寶,傳西域之仙書,肇棲神于羅漢。
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眷人寰之緬邈,極希夷之汗漫。
偏為幽獨,蓋始得于唐僧之詠;
看之不足,此樵翁為之浩嘆者也。
唐僧尋佳山水,得雁山而稱嘆。
負薪老人遇而笑曰:「我一生看山,意不自足,師果何所見而嘆邪」?
僧作詩曰:「天下名山曾過目,無如此地偏幽獨。
路傍逢一白頭翁,自道此生看不足」。
我國家太平興國之二祀,天下車書始同。
有禪師曰全了,庵廬初結(jié)于芙蓉。
初,全了辭師出游,師曰:「汝緣在浙東,當?shù)妹骄又?div id="juhy4bx"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36_1273599_comment'>
山上有鳥,山下有花」。
全了抵芙蓉,問其山曰雁蕩,曰:「此諾矩羅之居也」。
筑庵曰「芙蓉」以處,今為能仁寺。
行亮、文吉踵于前,甄昂作尉從而后。
靈巖碧霄,巑岏而并露;
南閣白巖,孱顏之盡剖。
起初凡七十又三年,而后隴斷之不遺,蓋成終于皇祐之己丑。
《記》:「太平興國二年丁丑,僧全了始居山之淺者曰芙蓉,今承天寺是也。
至己卯,僧行亮神服居山之深者,今靈巖寺安禪谷是也。
天圣九年辛未,僧文吉得山之盡東而居者曰碧霄庵,今靈峰院是也。
于是有民居矣。
皇祐元年己丑,縣尉甄昂乃發(fā)蕩陰山水,南閣地是也。
由丁丑至皇祐之己丑,七十三年。
白巖,寺名,在北閤。
僧貫休《諾矩羅贊》:「雁蕩經(jīng)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
是知水鑿之為睫論,其又何知造化成功之不有。
《筆談》:「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
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木取材,方有人見之。
南有芙蓉峰,下有芙蓉驛,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蕩、龍湫所在。
后因伐木見山頂大池,相傳以為雁蕩,下有二潭水,以為龍湫。
又有經(jīng)行峽、宴坐峰,皆后人以貫休詩名之也。
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歷殆遍,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
予觀此山,當是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惟巨石巋然挺立耳。
如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之穴。
自下望之,則高巖峭壁,從上觀之,適與地平,以至諸峰之頂,亦低于山頂之地面。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
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見,靈運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沈括謂謝康樂時未有雁蕩之名,是也。
按康樂《游名山志》,神子溪南山與七里山分流,去斤竹澗數(shù)里。
故其集有《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
今斤竹澗、謝公嶺具在,不得言謝所未至,特未睹其邃爾。
乃其東望秀嶺,道屬天臺,山川襟帶于四明,風云呼噏于會稽,無非仙人三乘之窟宅,誰能見其一日而數(shù)相往來!
其西則蓋竹、云門,白巖、白鶴。
魔軍退舍而真宅斯建,至神入竹而誠明可作。
洞天高遠以誰訊,福地潛通而叵度。
陰有楠溪,其陽際海。
斡地軸之磐踞,望天涯之斯在。
崖有千里之石,壑有萬年之松。
金雀幺而不大,金猿線而多茸。
樂官群處而和聲,山羊歷險而純素。
若夫王孫麖麂、鷹鹯鳥鵲,眾獸常禽之類,他山既多有之,茲故不詳其名數(shù)。
倚天、碧霄、凌霞、疏云、紫極、大巧、小高、三巨、獨秀、常云、香珠、祥云、起云、兩巒、雙巒、雙峰、雙穴、積翠、合翠、架海,皆峰名。
連霄、疊疊、朝陽、平霞,皆嶂名。
翠微、紫微,皆山名。
瑞星、霹靂、白雨、騰波、火炎,皆巖名。
騰波亦曰藤布,火炎亦曰火焰。
千里、龍泉,皆石名。
星河,橋名。
萬年,松名。
碧月,庵名,凡名號皆據(jù)《記》及謝升俊《山圖》、洪蕆《新圖》并賦,兼聞見云。
苞有菡萏,菌有靈芝。
立筍圓而削玉,丹桂茂而欒枝。
蓮花芬坼而木末可采,圓蘿糾結(jié)而鱗比相差。
菡萏、靈芝、立筍、削玉、丹桂、蓮花、圓蘿,皆峰名,亦有石名圓蘿者。
其于人也,總者如角,直者如指,圓者如臍,礪者如齒。
佛掌高而頂可摩,神跡巨而武可履。
詣方丈而問維摩之居士,行妙高而見香嚴之童子。
龕巧合于佛影,得有同于僧寶。
五通變化之有靈,三清逍遙而適道。
天王朝祭而明堂斯在,西真翔集而瓊臺莫訪。
對人道術(shù)之相忘,招賢仁義之為尚。
尋朝賢之舊隱,得侍郎之安居。
觀音行而隨形示現(xiàn),羅漢游而飛錫騰虛。
三杰際風云之會,七賢從竹林之下。
五老來兮書籍校,千里會兮德星聚。
朝天義重于尊君,抱兒愛均于慈母。
爾乃展旗障日,立戟排云。
關(guān)弓飲羽,長劍擬天;
射垛遠而破的,馬鞍跨而絕塵。
文筆擅場于文會,戴仁踐履于安仁。
寶印得之而如斗,金鼎負之而調(diào)羹。
鼓橐籥而布化,鳴鐘子而振聲。
碑磨崖而沒字,鏡無心而鑒形。
乃有琢雙玉,獻連珠,咀文英,讀靈書,對棋枰,舉覆盂,振藥杵,火茶爐。
盍簪加導于仙冠,折角尚賢于巾子。
藏珠媚而淵水不涸,爐藥就而羽人不死。
行道周遭于石佛,棲真高蹈于迎云。
空洞虛而無物,云霧合而神仙。
總角、礪齒、佛掌、香嚴、雙童、童子、五靈、三清、逍遙、天王、瓊臺、西真、對人、招賢、朝賢、七賢、朝天、抱兒、展旗、立戟、長劍、射垛、文筆、卓筆、戴仁、寶印、石印、金鼎、鐘子、石碑、琢玉、獻珠、連珠、覆盂、藥杵、石杵、茶爐、寶簪、冠簪、仙冠、寶冠、天冠、巾子、藥爐、石佛、迎云,皆峰名。
礪齒亦曰蠣齒,對人亦曰雙人,戴仁亦曰對人,天王亦曰神王。
又有影曰神王影。
排云,嶂名。
侍郎、羅漢、千圣、文會、橐籥、文英、讀書、羽人、空洞、覆鐘,皆巖名。
石指、石臍、石龕、石明堂、石觀音、石羅漢、石印、石碑、石鏡、石棋盤、居士、僧寶、三杰、飲羽、安仁、行道,皆石名。
羅漢、五通、五靈、云霧,皆洞名。
仙人、羅漢,皆壇名。
維摩,室名。
又羅漢,閣名;
石碑,崖名;
藏珠,谷名;
五老,臺名;
馬鞍,嶺名。
神跡,巨人跡也。
佛影石,蓋龕石有影類佛云。
石門、石表、版藏、石屏、迎陽、版障、超云,皆峰名。
紫翠、屏翠、微屏,皆山名。
石城、東石梁、西石梁、石天窗、石室、石斛、石倉、石門、大石門、小石門、石門樓、石禪床、石屏、石屏風、大石屏、小石屏、石行廊,皆石名。
柱金,巖名。
東峣闕、西峣闕,闕名,亦曰堯窟。
浴室,室名。
天門,庵名。
師子、鹿影、靈龜、石龜、伏龜、龜子、鯽魚、三燕、石燕、含珠、回鸞、雙鸞、石犬、貓兒、臥龍、龍游、虎??、石虎、伏虎、犀角、石犀、靈犀,皆峰名。
又群鳳、臥龍、戲龍、龍游,皆山名。
飛鳳、鳳皇、小鳳皇,皆巖名。
石獼猴、石魚、鴟尾、伏虎、虎??,皆石名。
羚羊,洞名。
戲師子,雙石對峙如猊也。
其水則二龍之湫,東瀑、西瀑,合掌、摩訶,劍鋒、乳酪。
水簾眩日以舒耀,新月弓彎而出谷。
清涼之滴滴無已,
照膽之澄泓可矚。
彼潭之泳者湖鰻,或澗而流之斤竹。
決而下也,銀河瀉而垂練;
委而去也,錦文鮮而漬淥。
觸潛虬而聲韻鸞和,漱堆埼而皴如皺玉。
委蛇而動,行乎巖石之間者,何容窮盡,又豈祇清溪之幾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