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以聞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0 【介紹】: 元明間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曇曜。出家后居嘉興天寧寺。明初太祖建法會于蔣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為第一。學(xué)行為當(dāng)世所推崇,禪寂之外,專志凈業(yè)。自號西齋老人。所作西齋凈土詩數(shù)百首,皆蘊(yùn)含凈土宗教義以勸世。
槜李詩系·卷三十一
梵琦。字楚石。小字曇曜。象山人。姓朱氏。出家海鹽天寧永祚寺。得法于徑山元叟端和尚。元英宗詔令金書藏經(jīng)。聞譙樓鼓聲?;砣淮笪?。遍主法席。名滿夷夏。泰定中住當(dāng)湖福臻院。晚歸天寧。筑西齋退老。明興再被詔徵。建法會于蔣山。琦居第一。賜伊蒲供于文樓。洪武三年秋。召問鬼神之理。館于天界寺。示微疾。書偈曰。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書畢而化。賜謚佛日普照慧辯禪師。宋濂為撰塔銘。銘曰:大監(jiān)密旨馀十傳,妙喜起蹴龍象筵。有如大將據(jù)中堅(jiān),鐵卒十萬佩櫜鞬?;蛴|之者命發(fā)懸,誰歟五世稱象賢。佛日曉出瀛海壖,紅焰閃閃行中邊。流光所至無幽玄,憶初飛錫來北燕。彤樓畫閣金星躔,一擊三際皆廓然?;鹬行路笄鍍羯彛C色涵空絕蔓牽。自茲口噴百丈泉,洗滌五濁離腥膻。內(nèi)而諸夏外朝鮮,紛紛來者人駕肩。示以實(shí)相非空言,塔廟赫赩名山川。一佛能變?nèi)f與千,會萬歸一道則全。不識誣為有漏緣。帝敕中使來傳宣。鐘山說法超沈綿。萬人瞻依曲兩拳。一朝入滅同蛻蟬。西方彈指即見前。白玉樓閣琉璃田。金鈴寶樹演真詮。師之往矣神弗遷。寂光常定無偏圓。我作銘詩翠琰鐫。昭朗盛業(yè)垂年年。愚庵及公有悼楚石詩云:潦倒奚翁的骨孫,高年說法屢承恩。麻鞋直上黃金殿,鐵錫時(shí)敲白下門。煩惱海中垂雨露,虛空背上立乾坤。秋風(fēng)唱徹?zé)o生曲,白牯貍奴亦斷魂。錢與善曰:曹溪五派臨濟(jì)下,妙喜遞傳元叟,而琦公嗣之,有六會錄,流布叢林。電坼霜開,金聲玉振。姚廣孝亦謂琦公于凈業(yè)一門,至老力行不懈。后云溪宏禪師亦推琦為明宗師第一。有凈土、和陶諸詩。北游鳳山,西齋三集。自楚石倡詩,教于永祚。正、嘉、隆、萬間,詩僧輩起,吟派之盛,于茲為最矣。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楚石,小字曇曜,族姓朱氏,象山人,居海鹽天寧寺。明初,徵至京建法會,賜第一座。有《北游》、《鳳山》、《西齋》三集。
皇明名僧輯略
行實(shí) 師諱梵琦。楚石其字也。寧波府象山縣人。姓朱氏。年九歲。授經(jīng)于訥翁謨公。十六剃染。閱楞嚴(yán)經(jīng)有省。隨元叟端公入京。聞西樓鼓聲。汗如雨下。因偈曰。捉得紅爐一點(diǎn)雪。卻是黃河六月冰。見元叟。元叟許可。會報(bào)恩虛席以待。師勉赴。而筑室西齋。為終焉之計(jì)。師形軀短小。而神觀精朗。舉揚(yáng)正法。無愧妙喜。世壽七十五。僧臘六十三。有六會語錄行世。 上堂 除夜小參。善哉三下板。知識盡來參。既善知時(shí)節(jié)。吾今不再三。諸仁者。一舉更不再舉。今已再舉。一聞更不再聞。今已再聞。頭頭上明。物物上了。如理如事。亙古亙今。不是涅槃心。亦非正法眼。恁么恁么。三世諸佛祇言自知。不恁么不恁么。六代祖師無啟口處。設(shè)使言前薦得。猶為滯殼迷封。假饒句下精通。未免觸迷狂見。今紅爐上拾得一點(diǎn)雪??菽旧霞R些子花。與你諸人赴個(gè)時(shí)節(jié)。殘燈隨臘盡。爆竹送春來。復(fù)舉盤山云。向上一路。千圣不傳。慈明云。向上一路。千圣不然。妙喜云。向上一路。熱碗鳴聲。師云。三大老盡力道。只發(fā)明得向下一路。若是向上一路。驢年未夢見在。 普說 上堂。舉僧問乾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未審路頭在什么處。峰以拄杖畫一畫。云在這里。師云。白云萬里。僧舉前話問云門。門云。扇子??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師云。白云萬里。忽有人出來。問天寧與么批判。還愜得二大老意么。向他道白云萬里。呵呵呵。啰啰哩。啰啰哩。啰啰哩。剎剎塵塵知幾幾。十字街頭石敢當(dāng)。忽然吸竭滄溟水。你輩茄子瓠子那里知得。拍禪床便起。 當(dāng)晚小參。僧問諸佛不出世。祖師不西來。佛法遍天下。談玄口不開。既是佛法遍天下。為什么談玄口不開。師云。南斗七。北斗八。進(jìn)云。未審此理如何。師云。去去西天路。迢迢十萬馀。乃云。人天眾前激揚(yáng)此事。也須是本分衲僧始得。若非本分衲僧。未免遭人怪笑。只如適來禪客立個(gè)問頭。恁么答他。卻理會不得。再舉一遍。既是佛法遍天下。為什么談玄口不開。檐聲未斷前宵雨。電影還連后夜雷。 結(jié)夏小參。僧問如何是山里禪。師云。胡孫上樹尾連顛。進(jìn)云。如何是城里禪。師云。十字街頭一片磚。進(jìn)云。如何是村里禪。師云。扶桑人種陜西田。進(jìn)云。謝師答話。師云。蒼天蒼天。乃云。衣食養(yǎng)壽命。一日不可無。糞埽敵寒暑。粗糲療形枯。昨日三春。今朝九夏。何不趁色身強(qiáng)健時(shí)。撥教生死路頭明白。要去便去。要住便住。誰障得你。誰礙得你。豈不俊哉。豈不快哉。且道生死路頭作么生撥??帐职唁z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若不會。與你下個(gè)注腳??帐职唁z頭。驟馬上高樓。步行騎水牛。鬧處冷湫湫。人從橋上過。飯?zhí)}頭受餓。橋流水不流。撥火覓浮漚。時(shí)不待人。參。復(fù)舉圓覺經(jīng)云。居一切時(shí)。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辨真實(shí)。師云。若然。道有也得。道無也得。向上也得。向下也得。得也得。不得也得。數(shù)片白云籠古寺。一條綠水繞青山。 示眾 師云。一朝村院主。萬劫出頭難。大難大難。若是個(gè)漢。佛語祖語不教蘊(yùn)在胸襟。掉向他方世界。何況世間淺近之學(xué)。便誦得四韋陀典。但增妄想。堪作甚么。食人涎吐。未有了日。不如無事好。見我道無事。便作無事會又爭得。若要真?zhèn)€無事。須下死工夫。大死一回。死中得活。便能超毗盧。越釋迦。百匝千重。七通八達(dá)。祖師巴鼻。向上宗乘。盡與埽除。不勞拈出。云門云。我今日共你說葛藤。屎灰屎火。泥豬疥狗。不識好惡。屎坑里作活計(jì)。汝若跳出屎坑。卻來山僧手里吃棒。 示眾??催@般時(shí)節(jié)。有志學(xué)道兄弟那里放包。從上來建立門庭為什么事??傻珵槟銕奏l(xiāng)親法眷。圖口腹。恣無明。成群作隊(duì)。造地獄業(yè)。佛法禪道推向一邊。爭知業(yè)報(bào)卒亸避不得。刀山劍樹。鑊湯爐炭。無人替代渠。如今大方叢林。兵變以來。南北東西。萬中無一。因什么如此。蓋是惡貫滿。業(yè)果熟。自作自受。更教誰承當(dāng)。祖師勸你出家。終不但為衣食名利拋鄉(xiāng)別井也。只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尋師訪友。切切究明。噴地一發(fā)。成佛作祖去。報(bào)父母深恩去。度脫天下人去。既不如此。因何出家。冷地思量。古風(fēng)大好。饑則乞食。寒則補(bǔ)衣。日中一餐。樹下一宿。旅泊三界。示一往還。永斷無明。方成佛道。豈不見無業(yè)國師示眾云。古人得意之后。茅茨石室。折腳鐺里煮飯吃過三二十年。名利不干懷。財(cái)寶不為念。大忘人世。隱跡巖叢。君王命而不來。諸侯請而不赴。豈同吾輩貪名愛利。汩沒世涂。如短販人。有少希求。而忘大果。與么指示??缮贩置鳌W鞲2蝗绫茏?。多虛不如少實(shí)。在此衣線下一道圓光。阿誰無分。莫教失卻人身。只要你直下?lián)k取。便與佛祖齊肩。若道山僧妄語。甘入拔舌地獄。 示眾。教中有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衲僧門下念個(gè)什么。若道念佛。念著佛字。漱口三日。不可是念佛也。若道念法。法尚應(yīng)舍。何況非法。不可是念法也。清凈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獄。不可是念僧也。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不可是念戒也。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不可是念天也。施者受者。并所施物。三輪空寂。俱不可得。不可是念施也。莫是無念么。才無念便是有念。避溺投火。轉(zhuǎn)見病深。直饒獨(dú)脫無依。要作山僧奴子未可在。欲得會么。千年無影樹。今時(shí)沒底靴。 舉云門一日拈拄杖云。凡夫?qū)嵵^之有。二乘析謂之無。緣覺謂之幻有。菩薩當(dāng)體即空。衲僧見拄杖但喚作拄杖。行但行。坐但坐??偛坏脛?dòng)著。妙喜云。我不似云門老人。將虛空剜窟籠。驀拈拄杖云。拄杖子不屬有。不屬無。不屬幻有。不屬即空。卓一下云。凡夫二乘緣覺菩薩盡向這里各隨根性悉受用。惟于衲僧分上為害為冤。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進(jìn)一步則被拄杖子迷卻路頭。退一步則被拄杖子穿卻鼻孔。只今莫有不甘底么。試出來與拄杖子相見。如無。來年更有新條在。惱亂春風(fēng)卒未休。凡夫不合起有見。二乘不合起無見。緣覺不合起幻有見。菩薩不合起當(dāng)體即空見。不可放過。云門老漢貪觀白浪。失卻手橈累天下衲僧總落拄杖圈?。放過不可。好與一坑埋卻。 舉昔有一婆子施財(cái)。請趙州和尚轉(zhuǎn)大藏經(jīng)。趙州下禪床繞一匝云。轉(zhuǎn)藏已畢。人回似婆子。婆子云。比來請轉(zhuǎn)一藏。如何和尚只轉(zhuǎn)半藏。妙喜云。眾中商量道。如何是那半藏?;蛟圃倮@一匝?;驈椫敢幌??;蚩人砸宦暋;蚝纫缓取;蚺囊慌摹mッ匆娊?。只是不識羞。若是那半藏。莫道趙州更繞一匝。直饒百千萬億匝。于婆子分上只得半藏。設(shè)使更繞須彌山百千萬億匝。于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假饒?zhí)煜吕虾蜕幸嗳缡抢@百千萬億匝。于婆子分上也只得半藏。設(shè)使山河大地。森羅萬象。若草若木。各具廣長舌相。異口同音。從今日轉(zhuǎn)到盡未來際。于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諸人要識婆子么。良久云。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師云。這婆子謂趙州只轉(zhuǎn)半藏。弄假像真。當(dāng)時(shí)只消道何不向未繞禪床時(shí)會取。 舉德山小參示眾云。老僧今夜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時(shí)有僧出禮拜。德山便打。僧云。某甲話也未問。為什么打某甲。山云。你是甚處人。僧云。新羅人。山云。未跨船舷。好與三十棒。法眼云。大小德山話作兩橛。圓明云。大小德山龍頭蛇尾。雪竇云。德山握閫外之威權(quán)。有當(dāng)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要識新羅僧。只是撞著露柱底瞎?jié)h。 涂毒鼓未擊。早是鴨聞雷。漫天網(wǎng)未收。躍鱗沖浪來。德山老。德山老。正令當(dāng)行非草草。法眼重加矢上尖。圓明更向聲前掃。千古流芳雪竇師。長劍在手親提持。 舉德山挾復(fù)子到溈山。上法堂。從東過西。從西過東。溈山默坐不顧。德山云。無無。便下去。復(fù)云。也不得草草。遂具威儀見溈山。提起坐具云。和尚。溈山擬取拂子。德山便喝。當(dāng)時(shí)背法堂著草鞋便去。溈山至晚問首座。適來新到在什么處。首座云。當(dāng)時(shí)背法堂著草鞋便去。溈山云。還識此子么。已后向孤峰項(xiàng)上蟠結(jié)草庵呵佛罵祖去在。 作家相見。無背無面。眼似流星。機(jī)如閃電。提起坐具。略露鋒铓。擬取拂子。聊乘快便。已后孤峰結(jié)草庵。牛頭向北馬頭南。 開示 既稱長老。出世為人。喻如金錍刮眼膜。非是小事。若傷鋒犯手。未免破睛。危乎險(xiǎn)哉。間不容發(fā)。豈可恣矇袋。掉三寸舌。脫空瞞人。你看他挾山初住京口寺。已有發(fā)明。到垂手處。不無滲漏。后往華亭見船子。及船子向他道。離鉤三寸。子何不道。道不得。劈口一橈。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始大徹。所以道參禪須是悟始得。悟了須是見人始得。若不見人。只成杜撰禪和。說拍盲禪。到處教壞人家兒女去也。第一本領(lǐng)要端正。履踐須明白。院子大小正當(dāng)置之度外。臨濟(jì)下風(fēng)穴首山何嘗聚三百五百眾來。至今道行天下。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也。 又云兄弟開口便道我是禪和。及問他如何是禪。便東覷西覷??谌绫鈸?dān)相似??嘣涨铡3灾鹱骘?。不去理會本分事。爭持文言俗句。高聲大語。略無忌憚。全不識羞。有般底不去蒲團(tuán)上究明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冷地里學(xué)客舂。指望求福。懺除業(yè)障。與道太遠(yuǎn)在○凝心斂念。攝事歸空。念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的外道。魂不返的死人。又有妄認(rèn)能瞋能喜能見能聞。認(rèn)得明白了。便是一生參學(xué)事畢。我且問你。無常到時(shí)。燒作一堆灰。這能瞋能喜能見能聞的什么處去也。恁么參的。是藥汞銀禪。此銀非真。一煅便流。因問你尋常參個(gè)什么。答道有教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又教我只如此會。今日方知不是。就和尚請個(gè)話頭。我道古人公案有什么不是。汝眼本正。因師故邪。累請不已。 凈土詩(略舉十首) 有個(gè)彌陀在自心。才生一念隔千岑。于中豈待回光照直下翻為向外尋。綠水青山皆妙體。黃鶯紫燕總玄音。凡夫只為貪瞋重。不覺身?xiàng)珜殬淞帧?遙指家鄉(xiāng)落日邊。一條歸路直如弦??罩许嵶喟惆銟?。水上花開朵朵蓮。雜樹枝莖成百寶。群居服食勝諸天。吾師有愿當(dāng)垂接。不枉翹勤五十年。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稱身瓔珞隨心現(xiàn)。盈器酥酡逐念來。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樓無地著塵埃。法王為我談?wù)嬷B。直得虛空笑滿腮。 將參法會禮金仙。漸逐香風(fēng)出寶蓮。紅肉髻光流不盡。紫金身相照無邊。重重樹網(wǎng)垂平地。一一華臺接遠(yuǎn)天。諸佛界中希有事。了如明鏡現(xiàn)吾前。 一寸光陰一寸金。勸君念佛早回心。直饒鳳閣龍棲貴。難免雞皮鶴發(fā)侵。鼎內(nèi)香煙初未散。空中法駕已遙臨。塵塵剎剎雖清凈。獨(dú)有彌陀愿力深。 金作層樓玉作臺。琉璃田地絕纖埃。惟心凈土無高下。自性彌陀不去來。紅日初非天外沒。白蓮只在意根栽。眾生障重須存想。想極情亡眼豁開。 莫將胎獄比華池。早向池中占一枝。卻坐寶華成佛子。何煩慈母浴嬰兒。口餐法喜真肴饌。心得明門妙總持。般若臺前定回日。令人長憶雁門師。 多言極樂向西尋。究竟不離清凈心??沼叭氤亟员逃瘛H展獯浔M黃金。事如夢幻雖非實(shí)。理到圓常卻甚深。八萬四千真相好。請君危坐扣靈襟。 須摩提國贊何窮。不與他方佛境同。百味酸甜長滿缽。一身輕健任游空。初心便獲無生忍。具縛能教宿命通。今古往生留傳記。盡塵沙界扇慈風(fēng)。 念極心開見佛時(shí)。自然身到碧蓮池?;疠喿飪羟Ы?。琪樹光分萬萬枝。善友深談終不厭。靈禽妙語實(shí)難思。功成果滿須臾事。尚謂奔流閃電遲。 袾宏曰。本朝第一流宗師。無尚于楚石矣。筑石室。扁曰西齋。有西齋凈土詩一卷行世。今止錄十首以見大意。彼自號禪人而淺視凈土者??梢陨铋L思矣。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字楚石。明州象山人。姓朱。父杲。好善。有隱德。母張氏。事佛惟謹(jǐn)。以大元元貞二年。丙申六月。夢日墮懷而生。襁褓中。有神僧見之。謂曰。此兒佛也。他日當(dāng)大振佛法。四歲失怙恃。祖母王氏鞠之。六歲善屬對。七歲能書大字。詩書過目不忘。九歲抵西淅。從海鹽天寧衲翁模受經(jīng)業(yè)。年十六。入杭昭慶受具戒。一日閱首楞嚴(yán)。有說偈曰。七處徵心心不肯。八還辨見見元無。劈開秘密千重鎖。迸出圓明一顆珠。從此圣凡知解絕。有何生死性情拘。話頭拈起知音少。留與人間作楷模。時(shí)元叟端禪師。主徑山。師往參即問。如何是言發(fā)非聲。色前不物。叟遽云。言發(fā)非聲。色前不物。速道速道。師擬進(jìn)語。叟震威一喝。師乃錯(cuò)愕而退。會英宗皇帝詔善書者赴闕。金書大藏經(jīng)。師在選中。辭叟遂行。既至。館于萬寶坊。近崇天門。一夕睡起。聞?樓鼓鳴。豁然大悟。徹見徑山為人處。述偈曰。崇天門外鼓騰騰。驀劄虛空就地崩。拾得紅爐一片雪。卻是黃河六月冰。甲子?xùn)|歸。再參元叟于徑山。叟迎笑曰。且喜汝大事了畢。遂以第二座延之。學(xué)者多咨叩焉。未幾以行宣政院命。出世海鹽州之福臻。題五相無礙曰。萬法圓成一念中。眾生世界盡牢籠。光相大小珠相似。赤白青黃色不同。畢竟未知何處起。如今方信本來空。平常一句如何會。日出西方。夜落東天。歷遷州之天寧。至元遷杭之報(bào)國。至正遷嘉興之本覺。丁亥。帝賜號佛日普覺慧辯禪師。復(fù)遷天寧。建大毗盧閣。又建寶塔七層。高二百四十馀尺。塔成忽偏倚欲什。師日禱于佛。夕大風(fēng)雨。州民聞空中有聲曰。急往天寧救塔。明日塔乃四正如初。后以兵燹殆廢。失頂之寶瓶。師復(fù)鳩施完葺。以錢鑄寶瓶補(bǔ)之。上瓶之日。天花紛雨。異香滿空。大明洪武元年秋九月。詔江南大浮圖十馀人。于蔣山寺。作大法會。師與其列。隨升座說法。以聳人天龍鬼之聽。上大悅。二年三月。復(fù)修故事。召師說法。錫燕于文樓下。親承顧問。出內(nèi)府白金以賜。館于天界寺。上以鬼神情狀。幽微難測。命著三藏之說。既而援據(jù)經(jīng)論成□將入奏。忽示微疾。越四日。趣左右具浴更衣。索筆書偈曰。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厲聲一喝。泊然而化。茶毗。齒牙舌根數(shù)珠咸不壞。弟子文晟奉歸海鹽。建塔于天寧永祚禪寺。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梵琦。
楚石其字也。
小字曇耀。
明州象山人。
姓朱氏。
父杲。
母張氏。
張夢日墜懷而生。
師方在襁褓中。
有神僧摩其頂曰。
此佛日也。
他時(shí)能炤燭昏衢乎。
人因名之為曇耀云。
年七歲。
靈性穎發(fā)。
讀書即了大義。
或問所嗜何言。
即應(yīng)聲曰。
君子喻于義。
至于屬句仿書。
皆度越馀子。
遠(yuǎn)近號為奇童。
九歲棄俗入永祚。
受經(jīng)于訥翁謨師。
尋依晉翁詢師于湖之崇恩。
詢師。
師之從族祖也。
趙魏公。
見師器之。
為鬻僧牒。
得薙染為沙門。
繼往杭之昭慶。
受具足戒。
年已十有六矣。
詢師遷住道場。
師為侍者。
居亡何。
命司藏室。
閱首楞嚴(yán)經(jīng)。
至緣見因明暗成無見處。
恍然有省。
歷覽群書。
不假師授。
文句自通。
然膠于名相。
未能釋去纏縛。
聞元叟端公倡道雙徑。
師往問云。
言發(fā)非聲色前不物。
其意何如。
元叟。
就以師語詰之。
師方擬議欲答。
元叟叱之使出。
自是群疑塞胸。
如填鉅石。
會英宗詔。
粉黃金為泥。
書大藏經(jīng)。
有司以師善書。
選上燕都。
一夕聞西城樓鼓動(dòng)。
汗如雨下。
拊幾笑曰。
徑山鼻孔。
今日入吾手矣。
因成一偈。
有拾得紅爐一點(diǎn)雪。
卻是黃河六月冰之句。
翩然南旋。
再入雙徑。
元叟。
見師氣貌充然。
謂曰。
西來密意。
喜子得之矣。
遽處以第一座。
且言。
妙喜大法。
盡在于師。
有來參叩者。
多令師辨決之。
元泰定中。
行宣政院。
稔師之名命。
出世海鹽之福臻。
遂升主永祚。
永祚師受經(jīng)之地。
為創(chuàng)大寶閣。
范銅鑄賢劫千佛。
而毗盧遮那。
及文殊師利。
普賢。
千手眼觀音諸像。
并寘其中。
復(fù)造塔婆七級。
崇二百四十馀尺。
功垂就。
勢偏將壓。
師禱之。
夜乃大風(fēng)雨。
居氓聞鬼神相語。
曰。
天寧塔偏。
亟往救之。
遲明。
塔正如初。
遷杭之報(bào)國。
轉(zhuǎn)嘉興之本覺。
更搆萬佛閣。
九楹間。
宏偉壯麗。
儼如天宮。
下移人世。
帝師嘉其行業(yè)。
賜以佛日普炤慧辯禪師之號。
佛日頗符昔日神僧之言。
識者異焉。
會報(bào)恩光孝虛席。
僉謂報(bào)恩一郡巨剎。
非師莫能居之。
師勉徇眾請而往。
尋退隱永祚。
筑西齋。
為終焉之計(jì)。
至正癸卯。
州大夫。
強(qiáng)師主其寺事。
時(shí)塔燬于兵。
師重成之。
景瓛為鑄寶壺冠于顛。
感天花異香之祥。
師舉景瓛為代。
復(fù)歸老于西齋。
入我明洪武元年。
詔江南大浮屠十馀人。
于蔣山禪寺。
作大法會。
師實(shí)預(yù)其列。
升座說法。
以聳人天龍鬼之聽。
上大悅。
二年春復(fù)如之。
錫宴文樓下。
親承顧問。
暨還。
出內(nèi)府白金以賜。
三年之秋。
上以神鬼情狀。
幽微難測。
意。
遺經(jīng)當(dāng)有明文妙柬。
僧中通三藏之說者問焉。
師以夢堂噩公。
行中仁公對。
同館于大天界寺。
上命儀曹勞之。
既而援據(jù)經(jīng)論成書。
將入朝敷奏。
師忽示微疾。
越四日。
趣左右具浴更衣。
索筆書偈曰。
真性圓明。
本無生滅。
木馬夜鳴。
西方日出。
書畢謂夢堂曰。
師兄。
我將去矣。
夢堂曰。
子去何之。
師曰。
西方爾。
夢堂曰。
西方有佛。
東方無佛耶。
師厲聲一喝。
泊然而化。
時(shí)禁火葬。
禮部以聞。
上特命從其教。
茶毗之馀。
齒牙舌根數(shù)珠咸不壞。
設(shè)利粘綴。
遺骨累累然如珠。
弟子奉骨及諸不壞者。
歸海鹽。
建塔于天寧永祚禪寺。
葬焉。
世壽七十五。
僧臘六十三。
其說法機(jī)用。
則見于六會語。
其游戲翰墨。
則見于和天臺三圣。
及永明壽陶潛林逋諸作。
別有凈土詩。
慈氏上生偈。
北游鳳山西齋三集。
通合若干卷。
并傳于世。
師為人。
形軀短小。
而神觀精朗。
舉明正法。
滂沛演迤。
有不知其所窮。
凡所涖之處。
黑白向慕。
如水歸壑。
一彈指間。
涌殿飛樓。
上插云際。
未嘗見師有作。
君子謂師。
縱橫自如。
應(yīng)物無跡。
山川出云。
雷蟠電掣。
神功收斂。
寂寞無聲。
繇是。
內(nèi)而燕齊秦楚。
外而日本高麗。
咨決心要。
奔走座下。
得師片言。
裝潢襲藏。
不翅拱璧。
師可謂無愧妙喜諸孫者矣。
續(xù)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諱梵琦。字楚石。明州象山人。朱姓。母張氏。元元貞二年丙申六月丁巳。生在襁褓。有僧見而謂其父曰。此兒必當(dāng)振佛法。照耀濁世。九歲從海鹽天寧訥公受業(yè)。十六為僧。二十侍族祖晉翁洵公。因閱楞嚴(yán)至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fā)。則諸暗相永不能昏。于此有省。然于向上一著尚有滯礙。元叟端和尚主徑山。往參謁。問。如何是言發(fā)非聲。色前不物。叟遽云。言發(fā)非聲。色前不物。速道速道。師擬進(jìn)語。叟震威一喝。師乃錯(cuò)愕而退。已而應(yīng)書寫大藏之選。至京師崇天門。一夕聞?樓上鼓聲。豁然大悟。東歸。再參元叟。叟笑迎曰。且喜大事了畢。未幾。出世海鹽之福臻。至元乙亥遷杭之報(bào)國。洪武元年九月十一日。徵師說法于蔣山?!∩洗髳偂S置髂昶咴聫?fù)被召。二十六日偈曰。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端坐而逝。阇維。齒舌數(shù)珠不壞。有語錄二十卷及西齋凈土詩行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
楚石禪師。名梵琦。乃徑山元叟端禪師之高弟也。道弘海鹽福臻。次則天寧。乃至杭州報(bào)國。嘉興本覺。德風(fēng)所被。聲重九洲。當(dāng)元文順二帝時(shí)。楚山南北。浙水東西。其有道尊宿。無不經(jīng)錫徽號。琦獨(dú)遠(yuǎn)引不與焉。至正間。帝師強(qiáng)贈(zèng)師號佛日普照慧辨。琦亦不署也。暮年以門人景獻(xiàn)。代主天寧法席。則別筑方齋于天寧院西。為休老計(jì)。自稱西齋老人。至正間。四方多事。士大夫逃禪海濱者眾矣。從西齋游者。如宋公景濂輩。最稱博物。入西齋之門。劇談多北?;蛴袉枙r(shí)勢否臧。琦但唱休休歌。其聲韻莫測。癸卯。元帝師以手書微琦。琦稱病篤不赴。戊申。明高帝建極。以為折抱毀鼓之初。而歿于王事者無答焉。遂蒲車四出。徵天下高行沙門。敕儀曹。請琦升座于蔣山。使存亡者。均沾法利。高帝見提唱語。大悅。明年春。召入宴文樓。以琦年邁。賜杖而行。留琦館天界。又明年復(fù)徵天下有道禪師。均赴天界。其赴詔尊宿三十馀員。出元叟之門者。三居一焉。惟國清曇噩。雙徑智及。并琦三人。頻入宴文樓論道。高帝問鬼神幽玄不測之理。琦援據(jù)經(jīng)論。剖釋宸衷。然起居脫略。無異西齋時(shí)。高帝每嘆曰。楚石真林下道人也。是年七月十六日。琦呼侍僧進(jìn)墨池。大書一偈曰。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即謂噩夢堂曰。師兄我去也。噩曰。何處去。琦震聲一喝而逝。年七十有五矣。以遺偈聞高帝。帝命依法阇維。其不壞者二。齒如珂玉。舌如珊瑚。無數(shù)舍利。連綴其上。歸塔天寧西齋。愚庵以偈哭曰。匡床談笑坐跏趺。遺偈親書若貫珠。木馬夜鳴端的別。西方日出古今無。分身何啻居天界。弘法毋忘在帝都。白發(fā)弟兄空老大。剎竿倒卻要人扶。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三
釋梵琦,字楚石,小字曇耀,象山人。嘗閱《楞嚴(yán)》,至“緣見因明,暗成無見”,恍然有悟。元叟端倡道雙徑,琦往問之:“言發(fā)非聲,色前不物,其意如何?”叟就以詰之。琦擬答叟,叱之使出,自是胸疑,如填巨石。會元英宗詔,粉黃金為泥書大藏經(jīng),以琦善書,選至闕下。一夕聞樓鼓動(dòng),汗如雨下,拊幾笑曰:“徑山鼻孔,今日入吾手矣。”因成偈有“舍得紅爐一點(diǎn)雪,卻是黃河六月冰”之句。旋入雙徑,叟見其氣宇充然,謂曰:“西來密意,喜子得之矣?!痹┒ㄖ?,出主海鹽之福臺,尋遷永祚。明洪武初,詔名浮屠,于蔣山建廣薦會,琦首應(yīng)詔躋席說法,圓音高唱,萬籟俱清。帝心悅懌,賜宴文樓,親承顧問,既還出帑金以賜之。館于天界寺,忽謂噩夢堂曰:“吾將去也?!痹唬骸白佑沃??”曰:“西方爾。”因訉之曰:“西方有佛,東方無佛?!毙扮鶇柭曇缓?,泊然而化。荼毗,齒牙舌根,數(shù)珠咸不壞,舍利黏綴,遺骨累累如珠,所著有《楚石語錄》及《和永明山居詩》,并見《寺志》。
莊謙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莊謙(1584年—1637年),字含光,山東青州府莒州人。
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jìn)士,初授汝寧府推官,天啟五年(1625年)四月考選,擢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以門戶疏糾尚寶司卿曠鳴鸞、陳以聞,又糾參門戶南京刑部尚書胡應(yīng)臺為邪黨,胡革任回籍。
陳防御五議:一議速振京營;一議厚集兵力;一議運(yùn)入倉糧;一議速補(bǔ)近道;一議嚴(yán)搜奸細(xì)。
巡按陜西,天啟七年疏請免榷潼關(guān)、咸陽商稅。
又請為魏忠賢建祠于延鎮(zhèn),七月以延鎮(zhèn)大捷加恩,賞銀十五兩,八月與總督陜西三邊史永安、巡撫陜西胡廷宴、巡按御史袁鯨、帥眾合詞請建魏忠賢生祠于固鎮(zhèn)太白山龍池之西,內(nèi)有“惟岳齊天,用象生申之翰;如泉滿地,式弘賚傅之霖。
績在東陲,惠流西鄙”等語,并獲賜祠名“懋彝”。
崇禎元年以閹黨被免官。
陳儒樸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陳儒樸(?
—17世紀(jì)),黃州府麻城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陳儒樸是萬歷三十五年進(jìn)士陳以聞之子,在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成進(jìn)士,獲授行人,弘光年間他和卜象乾、王效通、鄭洪猷、潘湛、袁定、劉延禟、朱輅、孔尚則、傅箕孺、宋祖乙、費(fèi)景烷、張萬選、張景韶、夏供佑、王質(zhì)、董祖嘗、曾守意、王政敏、陸慶衍、汪鉉、吳伯尚、陳謙、汪姬生、賈應(yīng)寵在刑部共事,擔(dān)任河南司員外郎。
南京失陷后,陳儒樸在墩陽區(qū)漸山興建泊石庵隱居,有子陳發(fā)祥。
趙秉清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常熟人,字若韞。
知府趙貴栻女。
父以疾歸,家貧不嫁,為女塾師以助家用,年七十余卒。
以貞孝賜旌。
有《寄生館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