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通

相關(guān)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簡介
祖籍太原王氏,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
銅川縣令王隆子,王通弟。
歷任御史、著作郎、芮城縣令,交好南陳宗室陳叔達。
著有《北朝春秋》《隋書》已經(jīng)失傳,只有志怪小說《古鏡記》傳于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洛陽人,字不曜。
無室廬,無妻子,往來河?xùn)|,傭人自給。
文帝開皇末,始結(jié)庵河渚以棲身,賣藥為業(yè),自稱河渚先生。
善卜筮,人有請者,惟書“老”、“易”二字。
獨與王績善,嘗對酌甚歡。
彈琴餌藥,以終其世。
王通以為虞仲、無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人。
王通門人。
習(xí)六經(jīng)之義,受王佐之道。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人。
性明悟聰敏。
王通受學(xué),治《禮記》。
與房喬、魏徵齊名。
王通嘗譽瓊明而毅,可謂達道之君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590—644 【介紹】: 唐初絳州龍門人,字無功。
王通弟。
隋煬帝大業(yè)中舉孝悌廉潔,授秘書省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fù)授六合縣丞。
性簡放,嗜酒不任事,以世亂還鄉(xiāng)里,著書東皋,自號“東皋子”。
唐高祖武德中,以前朝原官待詔門下省,特判日給酒一斗,時稱“斗酒學(xué)士”。
太宗貞觀初以疾罷歸,以琴酒自娛。
預(yù)知終日,命薄葬,自為墓志。
工詩文,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為王績之誤?!?a target='_blank'>全唐詩》收詩3首,皆出自《文苑英華》卷二一三?!?a target='_blank'>全唐詩》又見于王績名下。其中《詠妓》一首,見《王無功文集》卷三,題作《裴仆射宅詠妓》。另《益州城西張超亭觀妓》、《辛司法宅觀妓》二首,乃誤收盧照鄰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585,一說590—644 《全唐詩》中王績,乃王績之誤。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十五歲至長安求仕。隋煬帝大業(yè)中,中孝悌廉潔科。授秘書省正字。出為六合丞,因簡傲嗜酒,屢受勘劾。大業(yè)十年(614)托風(fēng)疾棄官歸里,復(fù)浪跡于中原、吳、越間。十三年返歸故里。隋季板蕩,績奔亡河北。高祖武德五年(622),以六合丞待詔門下省。太宗貞觀四年(630),其兄王凝得罪大臣,兄弟均抑而不用??儚?fù)托風(fēng)疾歸隱故鄉(xiāng)。十一年,任太樂丞,不足兩年,又掛冠歸田。十八年自撰墓志,憂憤而死。生平見呂才《王無功文集序》、《舊唐書》、《新唐書》本傳??冊夥晔纴y,失意歸隱,仰慕阮籍、陶淵明,寄情詩酒。著《五斗先生傳》、《醉鄉(xiāng)記》等文以抒懷。其文疏朗蕭散,駢散兼長。其詩清新質(zhì)樸,恬淡自然。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一云:“王無功以真率疏淺之格,入初唐諸家中,如鸞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薄端膸烊珪偰俊肪硪凰木旁u為“意境高古”,“氣格遒健”,“皆能滌初唐排偶板滯之習(xí)”。唐宋間,呂才編《王績集》五卷本與陸淳刪《東皋子集略》二卷本并行于世。元代以降,五卷本不見著錄,僅有三卷本(實為陸淳所刪二卷本)流傳。王國安《王績詩注》即據(jù)此作注。今人韓理洲據(jù)清人抄本成《王無功文集(五卷本會校)》,溢出詩60余首,文10余篇,最稱完備。《全唐詩》收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69首。
唐詩匯評
王績(590-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兄通,隋末名儒,號文中子??冇谒宕髽I(yè)末,應(yīng)孝悌廉潔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求為揚州六合縣丞。因簡傲縱酒被劾,棄官歸里。高祖武德中,以前官待詔門下省。貞觀中,因足疾罷歸,乃結(jié)廬河渚,縱意琴酒,又躬耕東皋,時人號東皋子??兒喎攀染?,其詩平淡質(zhì)樸。有《王績集》(呂才編)五卷,后僅以《東皋子集》三卷行世,五卷本遂隱,近重新發(fā)現(xiàn)刊行,其中詩較《全唐詩》王績卷溢出六十馀首。今人王國安有《王績詩注》。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隋大業(yè)中應(yīng)孝弟廉潔舉。授揚州六合縣丞。棄官還鄉(xiāng)里。躬耕于東皋。時人號為東皋子。貞觀十八年卒。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績)性簡傲,好飲酒,能盡五斗,自著《五斗先生傳》。彈琴,為詩,著文,高情勝氣,獨步當時。
《周氏涉筆》
舊傳四聲,自齊、梁至沈、宋,始定為唐律。然沈、宋體制,時帶徐、庾,未若王績剪裁鍛煉,曲盡情玄,真開跡唐詩也。
升庵詩話
王無功,隋人入唐,隱節(jié)既高,詩律又盛,蓋王、楊、盧、駱之濫觴,陳、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
四友齋叢說
蓋當武德之初,猶有陳、隋馀習(xí),而無功能盡洗鉛華,獨存體質(zhì),又嗜酒誕放,脫落世事,故于情性最近。今觀其詩,近而不淺,質(zhì)而不俗,殊有魏晉之風(fēng)。
《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之亂頭粗服而好者,千載一淵明耳。樂天效之,便傷俚淺,唯王無功差得其仿佛。“陶王”之稱,余嘗欲以東皋代輞川。輞川誠佳,太秀,多以綺思掩其樸趣,東皋瀟灑落穆,不衫不履,如“來時常道貰,慚愧酒家胡”、“家貧留客久,不暇道精粗”。至若“相逢寧可醉,定不學(xué)丹砂”、“昔我未生時,誰者令我萌?棄置勿重陳,委化何足驚”,真齊得喪、一死生之言。曠懷高致,其人自堪尚友,不徒音響似之。
《載酒園詩話又編》
彭澤、東皋皆素心之士。陶為饑寒所驅(qū),時有涼音;王黍秫果藥粗足,故饒逸趣。
石洲詩話
王無功以真率疏淺之格,入初唐諸家中,如鸞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然非入唐之正脈。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程曉、應(yīng)璩,性情疏放,發(fā)為心聲,直質(zhì)放言,有漢魏間意。唯無往復(fù)之致,故或樸而不雅。亂頭粗服,不沒其佳,唯其有真氣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49或650—675或676 【介紹】: 唐絳州龍門人,字子安。王福峙子。六歲能屬文,構(gòu)思無滯,詞情英邁。九歲作《指瑕》,擿顏師古注《漢書》之失。高宗麟德初,對策高第。任虢州參軍。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犯罪當誅,遇赦革職,其父亦因之貶交趾令。上元二年赴交趾省父,途經(jīng)南昌,撰《滕王閣序》,為世所稱。旋因渡海墮水而卒。有詩名,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杰。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0—676,有生于649、648,卒于667等說 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族,祖父王通為隋末大儒。王勃早慧,為時所稱。高宗麟德三年(666)應(yīng)制科,對策高第,拜朝散郎(據(jù)徐松《登科記考》卷二)。沛王李賢聞其名,召為府修撰,旋以戲檄英王雞被斥出府??傉露?669),入蜀漫游,詩文大進。咸亨四年(673)求補虢州參軍,因匿殺官奴獲罪,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秋,赴交趾省父。次年秋,渡海墮水,驚悸而卒(據(jù)楊炯《王子安集序》、劉汝霖《王子安年譜》)。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年譜多家,以清姚大榮《王子安年譜》較為完備。今人張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譜》。王勃自覺反對沿襲六朝余波“爭構(gòu)纖微,競為雕刻”之上官體詩,“思革其弊”,并由“四杰”之共同努力,終使“積年綺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詞林增峻”(楊炯《王子安集序》)。其詩多抒發(fā)個人情志,亦有抨擊時弊之作。擅長五言律詩、五言絕句。風(fēng)格清新秀麗。詩文集以清蔣清翊《王子安集注》二十卷本為最通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續(xù)拾》補詩16首又1句。
唐詩匯評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文中子王通之孫。
未及冠,應(yīng)幽素舉及第。
高宗乾封中,召為沛王府修撰,因戲撰《檄英王雞文》,高宗斥之。
客劍南。
咸亨四年,補虢州參軍。
坐事當死,遇漱,革職,其父亦受寒左遷交趾令。
上元二年,勃往省父,次年渡南海時溺水,驚悸而死。
勃聰慧,早有文名,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你“四杰”。
其詩格調(diào)高華,在仍被齊梁浮靡詩風(fēng)策罩的初唐,顯示出轉(zhuǎn)變的趨勢。
有《王勃集》三十卷,已佚(殘卷存日本)。
今《王子安集》十六卷乃明張燮所輯。
全唐詩》編詩二卷。
清蔣清翊有《王子安集注》二十卷。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
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未冠應(yīng)幽素舉及第。授朝散郎。沛王賢聞其名。召為沛府修撰。是時諸王斗雞。戲為文檄英王雞。高宗覽之怒。斥出府。久之。補虢州參軍。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既懼事泄。殺達滅口。事覺當誅。會赦除名。上元二年。渡南海墮水卒。年二十八。(謹按新書作二十九)

作品評論

《唐詩品》
子安早握玄珠,天然艷發(fā),登高而賦,鐘石畢陳。蓋其上薄云天之氣,下纏幽寂之忿,蓄以疏才,發(fā)以盛藻,直舉胸臆,俯瞰前古,宜其無可為節(jié)也。
張遜業(yè)《校正王勃集序》
王子才富麗徑捷,稱罕一時,賦與七言古詩,可謂獨步;然律及諸作,未脫六朝沿染,而沉思工致,亦未易及也,
詩藪
齊、梁、陳、隋五言古,唐律詩之未成者;七言古,唐歌行之未成者。王、盧出,而歌行咸中矩度矣;沈、宋出,而近體悉協(xié)宮商矣。至高、岑而后有氣,王、孟而后有韻,李、杜而后入化。
詩藪
大歷之還,易空疏而難典瞻;景龍之際,難雅潔而易浮華。蓋齊、梁代降,沿襲綺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蕩滌?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窮路”、“城闕輔三秦”等作,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宛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diào)。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拾遺、吏部,并極虛懷,非溢美也。
詩藪
唐初五言絕,子安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變梁、陳,音律未諧,韻度尚乏。
詩鏡總論
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調(diào)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
唐音癸簽
王子安雖不廢藻飾,如璞含珠媚,自然發(fā)其彩光。
《詩源辨體》
七言古自梁簡文、陳、隋諸公始,進而為王、盧、駱三子。三子偶麗極工,綺艷變?yōu)楦畸悾徽{(diào)猶未純,語猶未暢,其風(fēng)格雖優(yōu),而氣象不足?!晃龆撝?,王長篇雖少,而稍見錯綜,與盧、駱體制少異。
《詩辯坻》
王子安七言占風(fēng),能從樂府脫出,故宜華不傷質(zhì),自然高渾矣。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王勃絕句,若無可喜,而優(yōu)柔不迫,有一唱三嘆之音。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吳、何,而益諧音律,情詞朗秀,結(jié)風(fēng)雋響,但言外無妍,微傷深致。五言短絕,雋永見珍。《采蓮曲》、《臨高臺》亦雜言新體之遺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0—829 【介紹】: 唐僧。絳縣人,俗姓寒。年十七師事惠照。代宗大歷八年納戒,謁石頭禪師,住藥山寺。憲宗元和中李翱出刺朗州,謁唯儼問道,唯儼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答之,翱頓悟。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法篇第五
釋唯儼。
俗姓寒。
絳縣人也。
童齔慷愷敏俊逸群。
年十七從南康事湖陽西山慧照禪師。
大歷八年納戒于衡岳寺希操律師所。
乃曰。
大丈夫當離法自凈。
焉能屑屑事細行于布巾邪。
遂謁石頭禪師密證心法。
住藥山焉。
一夜明月陟彼崔嵬。
大笑一聲。
聲應(yīng)澧陽東九十許里。
其夜澧陽人皆聞其聲。
盡云是東家。
明辰展轉(zhuǎn)尋問迭互推尋直至藥山。
徒眾云。
昨夜和尚山頂大笑是歟。
自茲振譽遐邇喧然。
元和中李翱為考功員外郎。
與李景儉相善。
儉除諫議薦翱自代。
及儉獲譴。
翱乃坐此出為朗州刺史。
翱閑來謁儼。
遂成警悟。
又初見儼執(zhí)經(jīng)卷不顧。
侍者白曰。
太守在此。
翱性褊急。
乃倡言曰。
見面不似聞名。
儼乃呼翱應(yīng)唯。
曰太守何貴耳賤目。
翱拱手謝之。
問曰。
何謂道邪。
儼指天。
指凈瓶曰。
云在青天水在瓶。
翱于時暗室已明疑冰頓泮。
尋有偈云。
鍊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
我來相問無馀說。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又偈。
選得幽居愜野情。
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
孤峰頂。
月下披云笑一聲。
初翱與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為文會之交。
自相與述古言法六藉。
為文黜浮華尚理致。
言為文者韓柳劉焉。
吏部常論仲尼既沒諸子異端。
故荀孟復(fù)之。
楊墨之流洗然遺落。
殆周隋之世王道弗興。
文中子有作。
應(yīng)在乎諸子左右。
唐興房魏既亡失道尚華。
至有武后之弊安史之殘。
吾約二三子同致君復(fù)堯舜之道。
不可放清言而廢儒縱梵書而猾夏。
敢有邪心歸釋氏者有渝此盟。
無享人爵無永天年先圣明神是糺是殛。
無何翱邂逅于儼頓了本心。
末由戶部尚書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
復(fù)遇紫玉禪翁。
且增明道趣。
著復(fù)性書上下二篇。
大抵謂本性明白為六情玷污。
迷而不返今牽復(fù)之。
猶地雷之復(fù)見天地心矣。
即內(nèi)教之返本還源也。
其書露而且隱。
蓋而又彰。
其文則象系中庸隱而不援釋教。
其理則從真舍妄。
彰而乃顯自心。
弗事言陳唯萌意許也。
韓柳覽之嘆曰。
吾道萎遲翱且逃矣。
儼陶鍊難化護法功多。
回是子之心拔山扛鼎。
猶或云易。
又相國崔群常侍溫造相繼問道儼能開發(fā)道意。
以大和二年將欲終告眾曰。
法堂即頹矣。
皆不喻旨。
率人以長木而枝柱之。
儼撫掌大笑云。
都未曉吾意。
合掌而寂。
春秋七十云。
系曰。
嘗覽李文公復(fù)性二篇。
明佛理不引佛書。
援證而徵取易禮而止。
可謂外柔順而內(nèi)剛逆也。
故曰。
得象而忘言矣。
經(jīng)云。
治世語言皆成正法者。
李公有焉。
儼公一笑聲徹遐鄉(xiāng)。
雖未勞目連遠尋而易例有諸。
隆墀永嘆遠壑必盈。
道感如然不知其然也。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韓。絳縣人。童齔慷慨。敏俊逸群。年十七。薙染慧照禪師。大歷八年。納戒于衡岳希操律師所。乃曰。大丈夫。當離法自凈。焉能屑屑事細行于布□耶。遂謁石頭禪師。密證心法。住藥山焉。一夜明月陟山巔大笑一聲。聲應(yīng)澧陽東九十許里。其夜澧陽人。皆聞其聲。盡云是東家。明辰展轉(zhuǎn)尋問。直至藥山。徒眾云。昨夜和尚山頂大笑是歟。自茲振譽。遐邇喧傳。元和中。李翱為考功員外郎。坐李景儉謫。出為朗州刺史。翱閑來謁儼。遂成警悟。又初見儼執(zhí)經(jīng)卷不顧。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見面不似聞名。儼乃呼。翱應(yīng)唯。曰太守何貴耳賤目。翱拱手謝之。問曰。何謂道耶。儼指天指凈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時。暗室已明。疑冰頓泮。尋有偈云。鍊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我來相問無馀說。云在青天水在瓶。又偈。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云笑一聲。儼于大和二年。合掌而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天隱。仁宗天圣五年進士。調(diào)鎮(zhèn)江軍節(jié)度推官。景祐二年,鄭向上逸所撰《樂論》并律管,命與胡瑗等校定鐘律。康定元年為太子中允,上《鐘律制議》等。歷武學(xué)教授、國子監(jiān)丞、睦親宅教授。以詩得罪,除名勒停竄遠州?;实v二年,召赴大樂所更定鐘磬制度。次年,大安樂成。五年,遷屯田員外郎。有《易筌》等。
全宋詩
阮逸,字天隱,建州建陽(今屬福建)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景祐初知杭州?;实v中與其師胡瑗同典樂事。至和中為王宮記室,坐事廢(《臨漢隱居詩話》)。著有《王制井田圖》等。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八有傳。
全宋文·卷四七九
阮逸,字天隱,建陽(今福建建陽)人。
天圣五年進士。
景祐初,知杭州鄭向薦逸知古樂,上其所撰《樂論》十二篇并樂管十三,召詣闕,與胡瑗同校鐘律,造鐘磬。
康定元年,入為太子中允,上《鐘律制議》并圖三卷。
慶歷初遷太常寺丞,改兼國子監(jiān)丞。
皇祐中,更鑄太常鐘磬,召逸與近臣太常議秘閣,遂典樂事。
遷屯田員外郎。
著有《易筌》、《王制井田圖》、《文中子注》、《野言》等。
見《宋史翼》卷二三,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八七《宋儒林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貫之。仁宗天圣二年進士。知邵武軍,立學(xué)置田以養(yǎng)士。移守韶州,奏除悍卒,境內(nèi)肅然。狄青經(jīng)制廣西時,任其為轉(zhuǎn)運使,以功轉(zhuǎn)職方員外郎。官至都官郎中。有《易補注》、《揚子法言注》、《朝制要覽》、《延年集》等。
全宋詩
宋咸,字貫之,建陽(今屬福建)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歷知尤溪縣、邵武軍。慶歷元年(一○四一),以太常博士知瓊州?;实v四年(一○五二),由韶州守為廣西轉(zhuǎn)運判官,遷轉(zhuǎn)運使。嘉祐六年(一○六一),被劾黨附知邕州蕭注追官勒停。后注起用,咸已卒。事見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八、《武溪集》卷一○《宋太博尤川雜撰序》、《宋職方憂馀集序》及《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三。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四一三
宋咸(九九五——?
),字貫之,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
登天圣二年進士乙科,知尤溪縣,累官知邵武軍。
慶歷元年,除太常博士、知瓊州。
皇祐中,遷職方員外郎,知韶州,為廣西轉(zhuǎn)運使,官終都官郎中。
咸幼好學(xué),博通群書,著有《小爾雅注》、《法言注》、《孔叢子注》(以上存)、《易訓(xùn)》、《易補注》、《毛詩正紀》、《外義》、《論語增注》、《朝制要覽》、《過文中子》、《延年集》、《劍池編》等。
見《青箱雜記》卷四,《宋史翼》卷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9—1232 【介紹】: 金磁州滏陽人,字周臣,晚號閑閑老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diào)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哀宗即位,改翰林學(xué)士,同修國史。工詩書畫。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性好學(xué),自幼至老,未嘗一日廢書。有《資暇錄》、《滏水集》等。
中州集
秉文,字周臣,滏陽人,閒閒其自號也。
幼穎悟,讀書若夙習(xí)。
大定二十五年進士,應(yīng)奉翰林文字。
上書論宰相胥持國當罷,宗室守貞可大用,又言獄訟征伐,國之大政,自古未有君以為可、大臣以為不可而可行者。
坐譏訕免官。
未幾,起為同知岢嵐軍州事,轉(zhuǎn)北京路轉(zhuǎn)運司度支判官。
承安五年冬十月,陰晦連日,宰相萬公入對,上顧謂萬公曰:卿昨言天日晦冥,亦猶人君用人邪正不分者,極有理。
趙秉文曩以言事降授,聞其人有才藻,工書翰,又且敢言,朕非棄不用,以北邊軍興,姑試之耳。
泰和二年,改戶部主事、翰林修撰,出為寧邊州刺史。
一年,改平定州,治化清凈,所去人思之。
貞祐初,中國仍歲被兵,公建言時事可行者三:一遷都,二導(dǎo)河,三封建。
朝廷略施行之。
四年,除翰林侍講學(xué)士。
明年,轉(zhuǎn)侍讀。
興定中,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同修國史,知集賢院。
開興正月,京師戒嚴,時公已老,日以時事為憂,雖食息頃,不能忘。
每聞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則拜章,小則為當路者言,殷勤鄭重,不能自已,竟用是得疾薨,年七十四。
自幼至老,未嘗一日廢書不觀。
著易叢說十卷,中庸說一卷,揚子發(fā)微一卷,太玄箋贊六卷,文中子類說一卷,南華略釋一卷,列子補注一卷,刪集論語孟子解各一十卷,資暇錄一十五卷,所著文章號滏水集者,前后三十卷。
大概公之文出于義理之學(xué),故長于辨折,極所欲言而止,不以繩墨自拘。
七言長詩,筆勢縱放,不拘一律,律詩壯麗,小詩精絕,多以近體為之。
至五言大詩,則沈郁頓挫,學(xué)阮嗣宗,真淳簡澹學(xué)陶淵明,以他文較之,或不近也。
字畫則有魏晉以來風(fēng)調(diào),而草書尤警絕,殆天機所到,非學(xué)能至。
宣徽舜卿使河湟,夏人多問公及王子端內(nèi)翰起居狀,朝廷因以公報聘,其為四方所重如此。
論者謂公至誠樂易,與人交不立崖岸。
主盟吾道將三十年,未嘗以大名自居。
仕五朝,官六卿,自奉養(yǎng)如寒士,不知富貴為何物,蓋學(xué)道所得云。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