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維霖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6 【介紹】: 明江西新昌人,字剛長。崇禎四年進(jìn)士。由宣城知縣入為戶科給事中。十五年冬,都城戒嚴(yán),泰來陳戰(zhàn)守數(shù)策,改授兵科,出視諸軍戰(zhàn)守方略,以功遷吏科右給事中。乞假歸。南明隆武時,歷右僉都御史,提督江西義軍。清兵入贛后,泰來與舉人曹志明等攻撫州,敗死。
維基
陳泰來(?
—1645年11月14日),字剛長,江西瑞州府新昌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陳泰來是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舉人,到崇禎四年(1631年)成辛未科進(jìn)士,兵部觀政,獲授宣城知縣,轉(zhuǎn)任戶科給事中;崇禎十五年(1642年)冬天北京戒嚴(yán),他陳述戰(zhàn)守的策略,總督趙光抃指出他和與同官荊祚永清楚邊境軍情,行間奏報適宜讓二人參與,獲許可。
他又曾經(jīng)請假帶來一萬名士兵,肅清天子的車駕,讓崇禎帝認(rèn)為他有氣魄。
很快他改任兵科,視察各軍隊的戰(zhàn)守方略,上奏界嶺失事,彈劾副總兵柏永鎮(zhèn)論死;因功轉(zhuǎn)為吏科右給事中,請假回鄉(xiāng)。
弘光帝繼位,起用陳泰來任職刑科,他不赴任;寧州土寇攻打新昌,他固守全城,但邑人劉弘毅因此力戰(zhàn)而死。
隆武帝福京朝廷擢升他為太常少卿兼兵科,和萬元吉共同守衛(wèi)贛州,不久轉(zhuǎn)為太仆卿、僉都御史,提督江西義軍,任命袁應(yīng)夢為參軍,張?zhí)熹邽樗攫A。
清朝軍隊(《明史》則指是李自成部下)侵略掠新昌,陳泰來與熊維樸共同攻破。
當(dāng)初,益王朱慈??于建昌起兵,陳泰來與胡維霖、李九華、熊士逵打算跟從,按察使漆嘉祉、舉人戴國士認(rèn)為不可,說:「先生接受朝廷任命,現(xiàn)在又跟隨益王,打算奉益王入朝嗎,益王一定不妥協(xié)。
服侍二人代表懷有貳心,先生為國事捐獻(xiàn)身家,本來教以忠誠,但現(xiàn)在卻先表露貳心,誰會原諒?
」陳泰來就停止此事。
然后建昌失援,新昌失守,戴國士投降,投入金聲桓麾下。
陳泰來怨恨地說:「我被逆賊欺騙,你原來為敵游說,都是國事而已,益王與朝廷又有何分別?
」有意誅殺戴國士,但顧及自己力薄不敵,仍和他通好。
其時有曹志明、曹國祺、聶棟、王平東、李維楨、黃柍、晏揚勛、任汲、李淩洪、黃國彥等人在上高起兵,稱「七家軍」,陳泰來就和他們聯(lián)合,并連黃朝宣軍隊。
隆武元年(1645年)十一月恢復(fù)上高,斬殺知縣張朝荃,又取回新昌寧州,斬知縣李全家,羞辱戴國士妻子和親友數(shù)人,數(shù)落他的罪行。
泰來又和下園劉氏義師包圍瑞州,但未攻克;金聲桓引清兵攻入新昌,守將出降,他來到界埠,曹志明、王平東、黃柍、任汲、李淩洪等人自上高移師會合,進(jìn)攻撫州。
十四日,上高黃鼎彝降清,帶領(lǐng)清軍,陳泰來戰(zhàn)敗,與劉詔新、諶廷樁、胡親民一同戰(zhàn)死。
又有說法指戴國士與陳泰來為姻親,已經(jīng)投降,權(quán)充驛傳道。
金聲桓使人招陳泰來,召重兵緊隨其后,國士入泰來營相見,清兵就已壓陣,他敗走黃氏祠自刎死。

人物簡介

維基
李九華(?
—17世紀(jì)),字瑞生,江西瑞州府新昌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啟七年(1627年),李九華中式丁卯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登進(jìn)士,授福建南安縣知縣,以兵部主事主持四川鄉(xiāng)試,歷任車駕郎中,出為井陘僉事,銳意整修邊防、訓(xùn)練士兵;曾經(jīng)在朝廷上陳意見但未得理會。
定州聞警,他委派妻子劉氏守城,自行帶兵北上,盜寇卻乘機(jī)攻入獲鹿,劉氏督兵守城八天后失陷,一家被殺。
李九華來不及救援,以丟失領(lǐng)土遭連坐戍邊,后來起用為湖廣參議。
南明年間,益王朱慈??于建昌起兵,他和陳泰來、胡維霖、熊士逵打算跟從,被按察使漆嘉祉、舉人戴國士勸止,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字隱元。福建東林林氏子也。父在田。母龔氏。琦生六歲。父客于湘。家產(chǎn)日耗。難以攻讀。漸以耕樵為業(yè)。每靜夜與二三友。坐臥松下。仰觀天河運轉(zhuǎn)。星月流輝。誰系誰主。纏度不忒。心甚駭焉。遂有慕佛之念。年二十母與長兄欲定聘。自思身為男子。不知父之游蹤。急于娶。非孝也。因告母兄。將聘金為路用。直往豫章。抵南京。至寧波舟山。見族叔。又至紹興。經(jīng)歷一載。囊已空。隨香船至南海。朝觀音。見佛地莊嚴(yán)。一時凡念冰釋。遂發(fā)心持齋。投潮音洞主出家。明年二月。航海歸閩省母。母以為自天降下。喜不自勝。勸母奉齋歸佛。越明年。母歸寂。會鑒源于印林寺。方便接引。遂從削發(fā)。即發(fā)愿精修。辛酉。往紹興顯圣寺。聽涅槃經(jīng)。時聞本師費和尚之名。因遍處參尋。壬戌。鸚窩頂聽法華。冬在夾石碧云。聽楞嚴(yán)。忽聞密老和尚。來應(yīng)金粟。即往參見。隨問學(xué)人初入禪門。未知做工夫。求開示。密云。我這里無有工夫可做。要行便行。要坐便坐。要臥便臥。師云。蚊子多臥不得時如何。密云。一巴掌。師有省。便拜云。某甲會得和尚掌中意。和尚云道看。師便喝。和尚云。再道看。師又喝。和尚云。三喝四喝后如何。師云。今歲鹽貴如米。自此日?;顫姖姷?。忽一日窗外風(fēng)吹入。寒毛卓豎。通身白汗。大徹源底。便知三世諸佛歷代祖師。天下老和尚。情與無情。盡在。一毫頭。了了分明。無二無別。不可舉似于人。庚午春。黃檗本寺。請老和尚進(jìn)山。師同回寺。辛未。眾請住獅子巖。癸酉冬。馬峰請費和尚主席。命師為西堂。一日諸禪人頌百丈再參馬祖。一喝三日耳聾。黃檗聞之不覺吐舌因緣。師亦頌云。一聲涂毒聞皆喪。遍野髑髏沒處藏。三寸舌申安國劍。千秋凜凜白如霜。呈上。費老人即圈出示眾。升座云。吾有一枝拂子。是從上用不盡的。顧師云。汝作么生奉持。師喝便出。到方丈。師禮拜。老人舉拂云。汝且將去行持。師接著。便打一拂。老人云。將為報恩那。又打一拂。便歸寮。甲戌回獅巖隱靜。丙子夏。本山請繼黃檗法席。卻之不能。巖下有側(cè)石如舟。俱以不平為嘆。師一夜在石中坐。持大悲咒三遍。默祝龍?zhí)?。此去黃檗。吾道大行。為山增色。此石可平。默坐注香。歸室次。蚤徒良哉報云。石已自平。師乃名為自平石。適法通專使送大衣源流至。丁丑仲冬。至山開堂。如臘八示云。昔日世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說甚么法。驀豎拂云。也只是這個。今日山僧不動本際。為諸父老談禪。談甚么禪。也只是這個。這個又是個什么。正如八十翁翁入場屋。真誠不是小兒戲。向個里消息得恰好去。許汝入黃檗門。見黃檗人。與黃檗同條合命。共氣連枝。不然。盡是門外之繞漢。要見黃檗毫毛也大難。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八
釋隆琦,字隱元。
姓林氏,黃檗人也。
生有靈徵,幼志凝重。
因父遠(yuǎn)游不歸,絕意婚娶,附舟詣補陀禱祝,睹大士境界,遂欲軼塵。
乃禮黃檗鑒源為師,薙染易服。
遍造諸方,潛穎真參,心光燦發(fā)。
聞密云居金粟,徑往依之,始露頭角,機(jī)鋒酬酢,迥出尋常,密云甚相契重。
逮受黃檗請,琦乃偕還舊山,結(jié)茅于師子巖。
隱安繼主檗山,琦本同參,則延之領(lǐng)眾,因繼其法。
費隱既受別請,林御史汝翥與士眾請居祖席,始出世焉。
坐夏十稔,指踰三千,鞭龍策象,聲光遠(yuǎn)播。
萬里扶桑,梯航申禮,祈教彼土,懇請尤摯。
琦亦自知信于東倭,實有宿緣,當(dāng)為了之。
故揚帆破浪,海若效靈,遂底長琦。
島主欣迎,萬象云擁。
駐錫興福,益以崇福,兼茲二剎,法雨所施,罔不沾溉。
受請普門,國王、大將軍咸來致敬,寵錫優(yōu)渥,珍服名香,絡(luò)繹充積。
琦亦漠然,惟思流通正教,弘我佛旨。
但每念祖庭,時有故山之思,國王感其眷戀,乃于太和山更起梵宮,仍名黃檗,以慰其心。
移居未久,舉首座性瑫自代,退隱松堂,國王為建壽塔,優(yōu)游泉石,十有馀載。
預(yù)知報謝,乃示微疾,彼國王臣慰問再四,皆裁偈酬答,端居而化,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三日也。
壽八十有二,臘五十有三。
得法者二十二人,有《七會語錄》。
琦貌魁偉,秉性剛正,苦行高誼,具在年譜。
檗山大眾仰其馀徽,為筑衣缽塔,釋如幻弘為之記銘,見《瘦松集》。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八
釋道仁,字惟誠。
姓鄭氏,福唐人。
父玉立,母吳氏。
將誕之夕,祥光滿室,鄰里異之。
幼而失怙,養(yǎng)于舅氏。
仁體貌清俊,舉止端凝。
毀齒之歲,便厭火宅,其種性然也。
年十三,禮福唐靈巖良真出家,左右服勤,無間寒暑。
隨真入黃檗祖山,而福嚴(yán)費隱方開法席,仁祝發(fā)入堂。
時祖席重光,英俊云集。
有西堂時恒師,解行兼優(yōu),通內(nèi)外典,仁常親炙,奉為楷模,而默究本分,晨宵無間。
因參趙州衫子?,久礙胸次,一夕經(jīng)行堂中,舉頭見琉璃燈將滅復(fù)明,瞥然有省,遂頌曰:“趙州用處天然別,提起布衫重七斤。
只是尋常家里物,令人千古亂紛紛。
”即書呈費,費頷之,自是益加奮厲。
受具后,云峰亙來繼主席,見仁彌加器重,勉以法語,隨眾入堂,屢受鉗錘。
生平所得,渙然若釋,雖久往檗山,幾閱爐鞴,而腳跟脫落,實在此際。
洎亙遷羅山,至住漳之報劬廣嚴(yán),仁皆殫力輔贊,眾咸皈仰。
庚寅歲,始承屬付,應(yīng)青山之請。
丙申游金浦,有懶云上人請居梁山白云洞,丁酉,重興清泉巖。
亙命專使,赍贈源流法衣。
庚子冬,受總鎮(zhèn)王公敏齋請,出世興教萬壽禪寺。
寺自唐妙應(yīng)開辟以來,已??千載,香煙灰冷,鐘梵無音。
仁來蒞止,道風(fēng)遠(yuǎn)播,四眾云臻,數(shù)年間佛殿、法堂、山門、廊廡,一以新之,而金像夾輝,華麗勝昔,雖曰檀護(hù)傾輸,亦仁之德誠感孚,有以致之也。
癸丑秋,偕眾游月江,歸而示疾,日以耗損,緇素踵至,勉以精誠。
自來知好,修書言別,若話平生。
臨化之夜,呼行者汎埽曰:“吾將行矣。
”弟子元升問末后一句。
仁曰:“踏遍周沙界,脫體月明前。
”曰:“畢竟向何處去?
”仁曰:“何處不風(fēng)光。
”遂奄然而寂,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也。
塔于青泉之左,釋超弘為之銘。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八
釋性愿,字虛白。
姓林氏,江陰人。
少而穎異,記誦不忘,與群兒游,未嘗嬉戲。
年十五,隨父過城山,訪無生大德,欣慕禪林,懇求二親,允從出家。
聞天童密云開法黃檗,多以棒喝接人,心甚疑之。
有超宗自槜李還,與人言,舉臨濟(jì)參黃檗三棒因緣,性聞之躍然,始知知識用處,回出常情。
因勵志參究,嘗詣獅巖叩隱元,見而契之,及應(yīng)黃檗攜之入山,遂登戒具。
又往參金粟費,問:“蚯蚓斬作兩段,佛性在那一頭?
”性請開示,即驀然一棒,直得迷悶盈臆,寢食不寧,欲徹此懷。
因看《百丈政禪師語錄》老宿見日影透窗問?因緣,忽有省,乃頌曰:“窗就日兮日就窗,現(xiàn)成一物露堂堂。
房中有客好歸去,莫向渠儂問短長。
”呈似西堂玄密,密曰:“何物露堂堂?
”性舉拳示之曰:“見么?
”密擊一棒云:“且道,是賞、是罰?
”性喝,密亦喝,遂作禮而退。
俄隨密回閩,住芙蓉。
密寂,復(fù)還檗山,后住長樂德成巖。
忽憶古人云“差別未明,住山無益。
”重詣黃檗,更進(jìn)侍寮。
潛鞭密練,益臻玄奧。
及隱元乘桴浮海,倡道扶桑,性乃潛處松溪白云庵。
隱元遣使,航海萬里,付與法衣以表信。
尋有江西之行,路出寧化,緇素懇留,重興東山古剎。
寺前長橋久頹,行者病涉。
乃募千金,先為筑造,鼎建寺宇,規(guī)制弘麗,遂為甲觀。
落成未幾,黃檗耆宿以玉融檀信敦請繼席。
性至,重法剔蠹,揀魔辨異,登堂演說,如香象渡河,徑截逆流,鵝王擇乳,不事亂唼。
以故諸方翹仰,龍象駢趨。
有浙僧冒稱福嚴(yán)法糸,持?jǐn)?shù)十金入山掃塔,性驗其非是而郤之。
有楚僧頻以怪異惑眾,領(lǐng)宰官善信至寺設(shè)宴,性疾其邪,斥之而逃。
時或以為執(zhí)拗,后兩僧皆敗露,人始服其卓識。
居山十載,怡養(yǎng)恬靜,氣韻孤特。
而誘進(jìn)初機(jī),唯恐不及。
挫敗類之偷心,指學(xué)人于實地,皆從自證中發(fā)用,真切生平。
法利所獲,悉付司庫。
及將遷化,囊缽空懸。
以康熙十二年癸丑六月十四日示寂,得年五十有八,坐夏四十三,塔于黃檗寶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