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嗣修(1564年—1648年),字幼淑,號景歐,河南懷慶府河內(nèi)縣人。萬歷二十二年甲午(1594年)中河南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中丁未科進士,廷試后,連丁父母憂,萬歷庚戌(1610年),授行人,奉詔冊封崇、益二王。萬歷四十年壬子(1612年),遷戶部主事。萬歷己未(1619年),遷湖廣衡州府知府,天啟壬戌(1622年)調(diào)山西汾州知府,甲子(1624年),遷山東海防道副使。丙寅(1626年),升陜西布政司東路神木參政、陜西榆林中路按察使,又為寧夏巡撫,崇禎元年(1628年),陜西大饑荒,延綏缺餉,固原兵變發(fā)生,楊嗣修被御史樊尚燝彈劾,于崇禎二年正月回籍聽堪。楊嗣修返鄉(xiāng)后,發(fā)展教育,設(shè)立義學(xué)。在沁河渡口,捐資購買船只,用以濟人。捐資修河治渠,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崇禎十三年大饑荒,他設(shè)粥蓬賑濟,收留棄嬰,賤糶種子,救活人無數(shù)。崇禎甲申(1644年),李自成在擊敗孫傳庭官軍后,橫掃山西河南,懷慶府及左右的縣城均被攻破,當(dāng)?shù)氐墓偌澅蝗繐锫拥疥兾魑靼病?div id="ccvmbw7" class='inline' id='people_122823_0_9_comment'>時年八十一歲的楊嗣修全家也被迫遷到西安,關(guān)押在大雁塔僧舍中,長達五十日。楊家在一日夜中逃出,從武關(guān)出關(guān)渡河,入聞喜、陽城,避于河之南,最后回到河內(nèi)。清軍入關(guān)后,其子楊挺生被任命為平陽府推官,將楊嗣修接到官署奉養(yǎng),但一月后即病逝,時順治五年,享年八十五。
人物簡介
張汝懋,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張元忭子,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授休寧縣知縣,泰昌元年十月考選授試御史,天啟元年三月補福建道御史,六年巡按江西,言錢糧之弊。天啟七年三月升大理寺右寺丞,八月以殿工加賞。魏忠賢被誅殺,張汝懋以贊導(dǎo)、誣參樊尚燝、房可壯、楊嘉祚追贓,崇禎元年八月被免職閑住,二年入逆案削籍。兄張汝霖,萬歷二十二年舉人,二十三年進士。汝懋女張氏,庠生陳至謙妻,侍御陳煃之媳,嫁謙年二十三而卒,子錫琦甫七歲,后乃課子游庠,且存心愷悌,舍槥數(shù)百以恤道殣,鄉(xiāng)里欲呈三院候旌表,氏亟止之,曰:鶩名非婦所宜。年六十四歲卒。
人物簡介
李炳恭(1582年—?),字汝篤,號純庵,福建福州府閩縣人。萬歷十年(1582年)生。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大理寺觀政,初授浙江浦江縣知縣,三十三年調(diào)歸安縣,考選,升授四川道御史,三十九年京察因被懷疑捏造妖書,浙江巡按御史鄭繼芳稱炳恭與徐縉芳、徐良彥、李邦華、周起元為東林五鬼。四十三年丁憂,四十五年京察免官。天啟二年(1622年)為左都御史鄒元標(biāo)與應(yīng)天府尹鄭璧及臺省章允儒、樊尚燝等疏薦,起行人司副,本年升光祿寺丞,四年被削籍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