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章應望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5—1489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新,號鏡川。景泰二年進士,授編修。成化時歷侍講、侍講學士。編《文華大訓》,改變不錄涉及宦官諸事之成例,備列善惡得失。弘治初,擢吏部右侍郎。修《憲宗實錄》充副總裁。上疏言帝王治世之道。后以編纂事繁,乞解部務,以本官兼詹事府,專事史館。卒謚文懿。
甬上耆舊詩·卷八
公字維新,母張?zhí)蛉耍瑝舸笮侨霊?,乃妊?div id="vdldfmz" class='inline' id='people_50336_1_0_comment'>
及公生,天庭有黑子七如北斗。
五歲,讀書五行下,舉于鄉(xiāng)第一,以進士入翰林五品,十六年不調。
當軸有欲相援者,公謝不往,私曰:吾猶婺婦也,今老矣,豈至白頭改節(jié)?
孝宗出閣,充日講,時太子以奉制立聽,閣臣請殿下坐,講官宜跪講,公執(zhí)不從。
文華大訓成,進講凡事,涉中官俱削去。
公曰:此不足訓。
為跡其善惡,具錄以進。
諸因事開陳,冀感上意,在侍俱竦,然退語曰:楊學士真講官也。
孝宗即位,閣臣忌公,擬遷南京吏部侍郎,上手除南京二字下之。
次年改元,二月,公上勸學聽政疏,略曰:陛下御極以來,聽納忠諫,躬覽題奏,人謂可幾堯舜。
臣愚過慮,若內養(yǎng)未深,外資未博,豈能始終如一?
伏愿遵祖宗遺制,開大小經(jīng)筵以講學,御早午二朝以聽政,慎擇講官,與之徵詰疑義,曲賜清問,左右惟置經(jīng)書及祖宗典訓。
輪閣大臣嘗值殿右?guī)瑐漕檰?,必使居文華之時多,居乾清宮之時少,則所得于內者深矣。
午朝章奏,俱親為裁決。
有大政,則召諸大臣面諭得失,使各盡謨議,諸臣俱得進言。
常用天下之耳目,為一人之聰明,則所資于外者博矣。
內外交養(yǎng),日深以宏,即堯舜何遠之有?
若日講午朝,徒應故事章奏,并付司禮,積弊未革,臣竊憂其所終。
上溫旨報聞。
次月,即御經(jīng)筵午朝。
后數(shù)年,上時召輔臣論政,人謂孝宗十八年圣治,俱公一疏發(fā)之。
公在部,與三原王公恕左右,共持正論,為閣臣所忌。
公因屢疏請老,且言吏部進退百官,眾怨所集。
尚書恕老成公忠,然且不免,于臣何有,蓋為閣臣發(fā)也。
詔以本官兼詹事,專職史館。
乃太息言:國家史事,有三大闕未舉。
靖難后不記建文帝事,使當時朝政與方黃死事諸臣,皆闕落無傳。
及今蒐采,尚可輯補。
景帝已復位號,英宗實錄猶書郕戾王附,宜改正。
凡疏留中者,即有可傳,例不登實錄,宜宣付史館,擇而書之。
疏巳具,病不果上。
適金星犯進賢,占者謂賢臣當厄,公竟卒。
上聞訃驚悼,贈禮部尚書,謚文懿。
公生平孝友方直,喜論著,為五經(jīng)四書私抄,常以所見立說,務求其是,不盡從先儒傳注。
文章力追大家。
所著有晉庵藁、桂坊藁、鏡川藁、東觀藁、金坡藁、銓部藁行世。
維風編載公為洗馬,乞假歸里,次一驛,其丞與公抗坐,卒然問曰:公職洗馬,日洗幾何?
公漫曰:勤則多洗,懶則少洗。
忽有一御史乘傳至,則公門人也,跪而起。
居此丞乃匍伏請死罪,公笑,使去。
其雅量復如此。
公自為兒時,作詩輒能吐奇語,在史館,遂以文章名世,李文正公稱其博采深詣,典則沉厚,自成一家言。
而愛君憂國,感事寫物,則得諸三百篇者深。
蓋公詩裒然大家,為宗匠所推重,固如此矣。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八
守陳字維新,鄞人。景泰辛未進士,改庶吉士,除編修。歷侍講、洗馬,進侍講學士,再進少詹事,擢吏部侍郎。卒贈禮部尚書,謚文懿。有《晉庵》、《桂坊》、《鏡川》、東觀》、《金坡》,《銓部》等集三十卷。 (《雙槐歲鈔》:景泰初開經(jīng)筵,每講畢,命中官布金錢于地,令守講官拾之,以為恩典。戶部尚書高谷,年六十馀,俯仰不便,恒莫能得。有一講官忘其氏名,常拾以貽之。有識者病其媟瀆。時宮中又賜諸內侍以銀豆等物為哄笑。楊文懿公守陳時在翰林,賦銀豆謠》云:「愿將銀豆三千斛,活取枯骸百萬人?!箚韬?!國阜用汰,至此極矣?。?/blockquote>
維基
楊守陳(1425年—1489年),字維新,號鏡川,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市)櫟社人,明朝大臣。景泰庚午浙江解元,聯(lián)捷進士。弘治初官至吏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府丞。卒謚文懿。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景泰二年(1451年)聯(lián)捷辛未科二甲進士。擢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成化初年,授經(jīng)筵講官。成化八年(1472年),遷侍讀學士。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明孝宗即位后,授南京吏部右侍郎。弘治二年(1489年),請辭不準,兼任詹事府府丞。逝世于京(今北京)吏部右侍郎任上。卒謚文懿,贈禮部尚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達卿。由府學生貢禮部,廷試第一,授石城縣訓導。博涉群書,以詩文名于世。交友溫厚隨和。有《經(jīng)書僅悟》、《覈充子》、《茶馀詩話》、《聞見類纂小史》、《云松詩略》等。
甬上耆舊詩·卷六
先生,字達卿,別號云松。
父安,以世勛為寧波衛(wèi)指揮。
先生少負異才,讀書日記數(shù)千言。
上自六經(jīng)下至諸子史俱肆力而闡索之,遂以文章名世
為諸生。
次貢、廷試第一、授石城訓導,一時奉為人師。
會有贛寇。
當事知先生才,使將兵禦險,賊不敢犯。
弘治初以秩滿告歸。
初里中諸名公卿、若屠襄惠公滽、楊康簡公守隨俱深相推重,每稱云松先生。
至是乃共奉為耆會祭酒,以詩文相和答。
前后二十年,同里重之。
先生性篤孝友,動以圣賢為法。
生平事本于義,而以其學濟之。
與人交,溫然易接,未嘗有疾詞遽色。
至以利誘勢怵,則屹然山立不可動。
既博極群書,常精考古今得失,而驗之于身,持論未嘗無本。
文章務法唐宗大家,不喜為詰屈。
年至垂慕,尚以立言自許,學者宗焉。
先生初與堇山李公交最善,既疾革,李公候之,先生強起,正容與相對。
既退,謂子敖曰:吾得無昏憒失言,取愆于君子耶?
其始終不亂有如此。
初李公嘗與黃南厓先生溥共約先生為四明詩文選,未幾而先生病矣。
以致前輩文章散軼,實在此時,益知纂述之不可后時也。
先生前在石城時,諸生日誦其詩,因刻以行世,所謂松云詩略是也。
他所著若讀史編、經(jīng)書僅悟閒見類。
纂小史諸書藏于家。
余讀諸家所選云松詩意,謂先生名重,其妙當不止此。
后從范氏天一閣得云松詩略,始嘆一時名公卿共推重先生為不誣也。
但歐陽鵬所選于三千馀首中止錄三百四首,其所遺必多佳者。
至先生歸田二十馀年,與耆舊諸公所相倡和,俱在詩略,以后竟不復得傳。
然則即先生詩,其存者亦以僅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逢申(16世紀—1644年),原名李見素,字延之,一字行初,號若鶴,宣德元年丙午舉人、長史李伯玙五世孫,直隸松江府上??h人。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成進士,授浙江慈溪縣知縣,失閹黨意,降為縣丞。
丁母憂,服闋補上林苑監(jiān)丞,遷工部主事,甫三月封事九上,劾兵部尚書梁廷棟誤國不報。
會軍興,驗試火器,廷棟中以危法,論戍澉浦。
長子李雯走京師訟冤,章上報罷。
雯九歲弟又伏闕上書,事得白,召為刑部山東司主事,轉工部都水司郎中,五上疏論時政。
時流寇已據(jù)秦晉,逢申疏請出空名告身與廷臣,分募三輔豪杰衛(wèi)京師,不從。
甲申三月,賊陷京師,被執(zhí)不屈,身受五毒,自經(jīng)死。
子李雯時從父在京城邸舍,已不食四五日,聞父難,絮血行乞,僅得棺,朝夕哭奠,又餓且病,氣息奄然,守父骨不復動。
清軍入北京城,內院諸大學士憐雯孝,又奇其才,薦授內翰林、弘文院撰文、中書舍人,丙戌得請干朝以父喪歸葬,事竣,還朝卒。
雯以文章名世,即海內所稱「云間李舒章」也。

人物簡介

維基
曹胤昌,字石癖、石霞,湖廣麻城人。
明末官員。
崇禎十二年(1639年)湖廣鄉(xiāng)試第一,崇禎十六年(1643年)成癸未科進士,以文章名世。
授嘉定縣知縣。
有巡按御史前來考察,問其刑名錢谷幾何,曹胤昌答道:“文章頗能幾句,簿書非職所長”。
結果左遷福建都轉運使司照磨。
清軍南下后,解職歸里。
洪承疇入湖廣,檄召曹胤昌入其幕府。
曹胤昌佯狂謾語,又寫詩譏誚,被遣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