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余飏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鄒溶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鄒溶,字南谷,清朝江南?。ń窠K省吳縣)人,康熙年間官員。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考取進士。
康熙三十年至三十六年(1691~1697)任陜西省漢中府洋縣知縣。
到任時,洋縣因吳三桂部橫征暴斂后元氣未復,又遭大旱,疫病流行,物價昂貴,縣人生活困苦,惶惶不保旦夕。
而官制鹽引(官府攤派鹽商運銷食鹽納稅憑證)高于南鄭、城固各縣,“引多民少、窮商血盡”,上司又額外增銷“花馬池鹽引”,追加鹽課,民眾生活困苦,怨聲載道。
他先后三次向漢中府知府滕天綬呈《請均鹽引詳府文》和《請豁加增鹽課詳府文》,始停止追加鹽課。
為減輕縣人負擔,他又公布《豁免藥味示》,捐俸代百姓支付攤派為上司辦麝香等藥味和解藥的稅款,并豁免以前所欠金額。
他察知本縣幾經(jīng)戰(zhàn)亂,死亡人口多,大片農(nóng)田荒蕪,賦稅偏重,便招撫各地流入本縣難民墾荒種地,將地丁稅由三年開征放寬到六年,從第七年起附縣籍為民并請府衙豁免無主荒地丁銀三蠲(每蠲折銀二十兩),還與城固縣知縣胡一俊榷商修葺楊填渠堰。
捐出俸銀百兩,修復了長嶺溝、丁家洞一帶渠道,使馬暢、謝村一帶水田得以灌溉。
鄒溶在盡力設法豁免賦稅,注重生產(chǎn)的同時,非常注重教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他見縣人子弟欲學無師,便捐俸請教師,于縣衙以東設立義學一所,召集民家子弟就學,常親自出題、講授、修改作業(yè)。
此后,又捐俸重修了舊儒學明倫堂、文廟名宦祠和縣城東的天寧寺橋。
鄒溶作為全縣最高行政長官,尤為注重官吏的清廉。
本縣向有每年冬至集中全縣各行各業(yè)人員到縣聽點伺候,不到即拿辦的官例,他認為此屬陋例。
冬季是百姓休養(yǎng)生息、準備來年生產(chǎn)的最好季節(jié),也是各行各業(yè)彌補全年收入不足的時候,何必往返數(shù)十里乃至數(shù)百里齊集到縣伺候?
遂發(fā)出《停止鋪行冬至點名示》的告示,明確宣布:如有違者,被害人可赴縣告發(fā),定立拿杖斃。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年,又發(fā)出《禁報轎夫禁卒示》,表明他逢公事遠出,乘騎不坐轎,并捐給隨員飯食,不許奸滑之徒濫報轎夫、禁卒,假公營私,詐騙縣人。
如有違抗可據(jù)實指名首告,決不姑息。
鄒溶認為縣必有志。
縣志“傳述一方之事,俾官斯土者得以遵法守而審張馳,民斯土者得以興觀感而知鑒戒”。
他到任后搜求縣志,僅得明代《洋縣志·序》一篇,即思考修志。
康熙三十三年(1694)閏五月,當縣事基本料理就緒時,他向漢中知府全世揚呈《詳明纂修縣志》文,請求捐俸修志。
在縣丞劉馨、教諭魏之琎、訓導賀爵等人的協(xié)力共事下,于是年冬月纂成《洋縣志》一部,并附錄了他治理洋縣的體會和見解《理洋略》一文。
金世揚在鄒志序文中贊道:“鄒君麟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