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華秀(1559年10月4日—1597年7月20日),字居約,號同春, 一說號桂齋,明朝泉州府同安縣人《泉州市志》:「號回春,南安石井端安下村人」。另說是金門西黃(今「西園」)人。。黃華秀生于嘉靖己未年九月初四日(1559年10月4日),早年是南安縣庠生。幼年時與哥哥黃華瑞就學于楊子山「陽林書院」,后在泉州繼續(xù)學習。萬歷十六年(1588年)與其兄黃華瑞同為戊子科舉人,時人譽為“兄弟同榜,雙鳳聯(lián)科”。此外他與哥哥也被認為是金門同時中舉八人的成就「八鯉渡江」的人物之一其他六人分別是平林蔡獻臣、陽翟陳基虞、浦邊蔣孟育、青嶼張繼桂、浦邊趙維藩、林兜呂大楠。。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聯(lián)捷進士,被認為是金門同時中進士五人的成就「五桂聯(lián)芳」的人物之一其他四人分別是平林蔡獻臣、平林蔡懋賢、浦邊蔣孟育、陽翟陳基虞。。之后黃華秀授廣東韶州府推官,任內(nèi)雪殺姑之冤,釋代兄之囚,辨伐冢之詭。當?shù)鼐用駴_擊教會房子,傳教士利瑪竇向知府謝臺卿告狀,并交由黃華秀徹查,很快整飭肇事者。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以考績第一,召為南京浙江道御史。剛果洞達,條陳時事。時有遼東建奴之慮,中原有礦稅之興,楚藩有小人之構,華秀皆上疏極言之。空暇時從德興祝世祿、寧國張應泰、潛江歐陽東鳳及郡人李范廉、駱日升為讀書之會。萬歷二十五年六月七日(1597年7月20日),積勞成疾,猝逝于任上,不馀一錢,諸人為其經(jīng)紀后事。黃華秀有女兒,嫁給何喬遠次子何九云。明神宗嘉其廉政,讓黃華秀入祀南京鄉(xiāng)賢祠與廣東韶州府學名宦祠配祀。
人物簡介
徐開禧(?—17世紀),字錫馀,號念庵,直隸蘇州府昆山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應天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到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獲授臨武知縣,改翰林院庶吉士,后辭官歸鄉(xiāng),寫下效法以前賢臣的文章,讓講授的文人學習。弘光帝即位,起用他為翰林院編修、詹事府右中允、左諭德、經(jīng)筵講官,因父母逝世歸鄉(xiāng),南京失陷后曾在昆山起兵;隆武帝繼位后,同時召任他和周廷鑨、王文企、郭之祥、姚宗衡、嚴似祖、何九云、張之奇、孟應春,他得任命為詹事,協(xié)理翰林院事,福京失守后不接受清朝薦舉隱逸,不再出仕。
人物簡介
郭之祥(?—17世紀),字宇止,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郭之祥是天啟四年(1624年)舉人,到崇禎元年(1628年)中進士,獲授福建崇安縣知縣,遷翰林院檢討、東宮侍講,上疏請求讓進士二甲以下出任推官和知縣。隆武帝即位,同時召用他和周廷鑨、王文企、徐開禧、姚宗衡、嚴似祖、何九云、張之奇、孟應春,他累升少詹事、侍讀學士;福京失陷后隱居,憤恨而死。
人物簡介
姚宗衡(?—1646年),字幼輿,號霞溆,廣信府歙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姚宗衡是崇禎六年(1633年)的舉人,署任平原教諭協(xié)助縣令抵禦流寇;到崇禎十三年(1637年)成進士,因召對稱旨而和孫一脈、趙玉森、劉瑄、嚴似祖共同得授翰林院檢討。南京失陷后,姚宗衡跟隨金聲起兵,兵敗后前往福京,和周廷鑨、王文企、徐開禧、郭之祥、嚴似祖、何九云、張之奇、孟應春一同接受隆武帝召用,遷任編修、詹事府左中允,很快去世。
人物簡介
王文企(?—17世紀),字仲安,徽州府歙縣人,湖廣江陵縣籍,明朝、南明政治人物。王文企是天啟元年(1621年)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到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擔任吏科給事中。淮揚、山東等地發(fā)生饑荒,他上陳賦稅繁重,令人民有怨言,被貶謫為南京國子監(jiān)典籍,遷任大理左寺副。弘光年間,王文企改任太仆丞、大理少卿;隆武帝同時召用他和周廷鑨、徐開禧、郭之祥、姚宗衡、嚴似祖、何九云、張之奇、孟應春,任命他為詹事掌管翰林院;福京失守后不再出仕。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徽州府歙縣人。崇禎四年進士。歷嘉興、福州推官,擢兵科給事中,舉劾無所避。曾揭發(fā)兵部尚書陳新甲勾結宦官,與清議和事。其論中官出鎮(zhèn)監(jiān)軍之弊,語尤切至。因周延儒牽連得罪下獄,后釋歸。維基
方士亮(16世紀—17世紀),字君繩,號慕庵,直隸徽州府歙縣巖鎮(zhèn)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方士亮是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的進士,獲授浙江嘉興府推官,六年任本省同考官,七年丁憂。服除,調(diào)往福州,再遷官兵科給事中;他和同官在朝房遇上謝升,謝升說:「君主以不用聰明人為高招,今上太用聰明人,令天下朝政敗壞。」又說:「各位不用談政事,皇上早有主意。」他連同言官彈劾謝升誹謗泄密,使其被削籍。之后他相繼他彈劾陳新甲、張福臻、徐世蔭、朱大典、葉廷桂、呂大器、馬爌,請求召用姚思孝、何楷、李化龍、張作楫、張焜芳、李模、詹爾選、李右讜、林蘭友、成勇、傅元初,撫恤吳執(zhí)御、魏呈潤、傅朝佑、吳彥芳、王績燦、葛樞的家人,推薦方岳貢、陳洪謐,朝廷大多采納。周延儒督師,他擔任贊畫軍前,戰(zhàn)敗后入獄,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天才釋放歸鄉(xiāng)。弘光年間方士亮得起用為戶科給事中,南京失守后加入金聲軍隊;隆武帝即位后升任太常卿,北征時受命和與何九云輔導唐王朱聿??,福京淪陷后去世。
人物簡介
嚴似祖(?—1654年),字亦如,云南云南府昆明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嚴似祖是尚書嚴清的孫子,在崇禎十二年(1639年)中舉人,次年(1640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翰林院檢討,負責纂修《會典》,掌管起居注,管理六科奏章,又主持冊封榮王朱由楨,兼任吏部與禮部郎中。隆武帝繼位,召用嚴似祖和周廷鑨、王文企、徐開禧、郭之祥、姚宗衡、何九云、張之奇、孟應春等人,似祖任左中允、侍讀,福京淪陷后歸鄉(xiāng)。永歷元年(1647年),孫可望起用嚴似祖為其行營的禮部尚書、翰林學士,他不應召。不久,奉命前往云南典試,取士三十三人,補任官職。因祭祀孔子不周而入獄,不久得釋。孫可望陰謀篡位,嚴似祖力陳不可行而遭杖殺,但稱帝之事亦告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