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嵋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蘇大山(?
~?
),字君藻,號蓀浦,泉州人,清末廩生。
善詩,為泉州著名詩社「韜社」中堅,參與廈門「菽莊吟社」。
嫻熟地方文史掌故,亦為藏書家,曾為臺北板橋林家「汲古書屋」撰聯。
民國卅八年(1949)以后擔任福建省泉州市政協委員。
著有《紅蘭山館詩鈔》(亦名《紅蘭閣詩鈔》)、《紅蘭館游仙詩冊》,輯有《簡明詩韻》、《溫陵詩徵》、《溫陵詩錄》、《清人萬首絕句》、《晉江私乘人物列傳稿》、《九日山志》、《溫陵碎事》、《蕃市錄》、《關岳祀典(附備考)》、《清源林李宗譜擇錄》、《紅蘭館小叢書》、《紅蘭館藏書目》〖泉州市圖書館編《泉州市著述志》,1997。〗。
  蘇氏自撰《紅蘭山館詩鈔》八卷,囊括《桐南集》、《桐南后集》、《幔亭集》、《鐔州集》、《鷺門集》、《甲子詩卷》、《婆娑洋集》、《鹿礁集》,其中《婆娑洋集》乃蘇氏在昭和二年(1927)正月,偕沈傲樵、林小眉、林希莊兄弟同游臺灣廿日賦作,「歸后,檢行篋中尚馀若干首,不忍棄去,因復為編次,別為《婆娑洋集》,以作海天鴻山之識」,林希莊匯而錄成《毗舍耶同游草》。
編者另翻揀《菽莊主人四十壽言》、《菽莊壽菊雅集》、《菽莊夢中得句唱和集》收錄蘇氏詩作各一首。
(楊永智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汪春源(1869~1923),字杏泉,號少義,晚號柳塘,清臺灣府(今臺南市安平區(qū))人。
早年肄業(yè)引心書院,曾受業(yè)于名儒黃子及、李占五與施士潔。
光緒八年(1882)應童子試,知縣祁徵祥拔置第二。
光緒十一年(1885),與丘逢甲、鄭鵬云、葉鄭蘭等因受臺灣道唐景崧賞識,拔擢入海東書院就讀。
為臺南「崇正社」與「斐亭吟社」社員,與許南英、施士潔、陳望曾、林鶴年等時相唱和。
光緒十五年(1888)中舉。
光緒二十一年(1895)康有為率同梁啟超等一千兩百名舉人于燕京聯名上書朝廷,反對簽訂「馬關條約」,汪春源與羅秀惠、黃宗鼎等臺灣舉人亦在其列。
割臺后,舉家內渡,寄籍福建龍溪。
光緒二十九年(1903)取中進士,簽分江西,擔任鄉(xiāng)試閱卷官。
光緒三十年(1904)赴大庾嶺處理稅務,同年十月署理宜春知縣,后又任建昌(1905)、安義(1907)及安仁(1911)等縣知縣,宦績卓著。
宣統(tǒng)三年(1911)去官歸于漳州龍溪設帳授學。
民國二年(1913)與施士潔、許南英加入板橋士紳林爾嘉、林景仁于廈門鼓浪嶼所創(chuàng)之「菽莊吟社」,被尊為社中三老。
民國十二年(1923)逝于龍溪。
林景仁以「海外再無前進士,社中群惜古先生」悼之。
生平著有《柳塘詩文集》,惜今不傳〖參考汪舟〈「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記我的曾祖父汪春源先生〉,《不能遺忘的名單:臺灣抗日英雄榜》,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汪毅夫〈臺灣內渡文人與清末民初社會變遷和社會問題:以臺灣進士許南英、丘逢甲和汪春源為例〉,《臺灣研究集刊》,2006年第1期。
〗茲據《菽莊相關詩文集》、《林小眉三草》、《師友風義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詩醇》、《臺海詩珠》等報刊合集所錄作品編校。
(黃文車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蘇鏡潭(1883?
~1939),字菱槎,福建晉江人。
宿儒黃鶴門人,翰林蘇廷玉之后。
光緒廿八年(1902)舉人(一說光緒十七年舉人)。
曾署晉江令三載,參與創(chuàng)辦泉州國學書院,纂修《南安縣志》。
泉州溫陵韜社成員。
書齋署名「遲香樓」,為韜社聚會場所之一。
為板橋林家之戚族,詩人林小眉之表兄。
日治時期曾經數度來臺,旅居臺北,受聘為林季丞的西席。
為人豪放磊落,善詩文,駢體典麗高華,才思深摯,為時所稱。
常參與臺北詩社聯吟,與林小眉、連雅堂、蘇大山等文友相酬和。
大正十二年(1923)旅臺期間,與林小眉酬唱,日課十詩,凡十日而各得百詠,顏曰《東寧百詠》。
蘇林二子才力相埒,百詠內容多詠臺灣歷史風俗。
其詩除《東寧百詠》發(fā)行單行本〖蘇鏡潭《東寧百詠》,泉州:梅村詩社發(fā)行,1935年6月初版。
〗 外,多刊載于臺灣報紙雜志。
〖參考蘇鏡潭《東寧百詠》,廈門大學影印本;陳泗東〈清代末科泉州的舉人進士遺聞錄〉,《幸園筆耕錄》,鷺江出版社,2003年1月?!?div id="n2uj2du" class='inline' id='people_74605_0_15_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