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祐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僖宗時(shí)宮女。
于祐臨流浣手,于御溝中拾得一葉,上有詩。
亦題詩于葉,置溝上流,韓氏拾之。
后帝放宮女,韓氏嫁成禮,各于笥中取紅葉相示,韓氏遂有“方知紅葉是良媒”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唐僖宗時(shí)宮人,嘗題詩紅葉,置之御溝,為于祐所得。
于乃題詩于紅葉答之。
后二人結(jié)為夫婦。
事見宋劉斧《青瑣高議》前集卷五。
《全唐詩外編》存詩2首,皆出自《青瑣高議》。
另一首《全唐詩》收于宣宗宮人韓氏名下,當(dāng)為傳聞異辭所致。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元祐(一○三○~一○九五),俗姓王,信州上饒(今屬江西)人。為南岳下十二世,黃龍慧南禪師法嗣。歷住道林、玉澗、云居諸寺。哲宗紹圣二年卒,年六十六?!?a target='_blank'>禪林僧寶傳》卷二五、《五燈會(huì)元》卷一七有傳。今錄偈四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五
禪師名元祐。
王氏。
信州上饒人也。
年十三。
師事博山承天沙門齊晟。
二十四得度具戒。
時(shí)南禪師在黃檗。
即往依之。
十馀年。
智辯自將。
氣出流輩。
眾以是悅之少。
然祐不恤也。
南公歿。
去游湘中。
廬于衡岳馬祖故基。
衲子追隨。
聲重荊楚間。
謝師直守潭州。
欲禪道林之律居。
盡禮致祐。
為第一世。
祐欣然肯來。
道林蜂房蟻穴。
間見層出。
像設(shè)之多。
冠于湘西。
祐夷廓之。
為虛堂為禪室。
以會(huì)四海之學(xué)者。
役夫不敢壞像設(shè)。
祐自鋤棄諸江曰。
昔本不成。
今安得壞。
吾法尚無。
凡情存圣解乎。
六年而殿閣崇成。
棄之去游廬山。
南康太守陸公畤。
請住玉澗寺。
徐王聞其名。
奏 賜紫方袍。
祐作偈辭之曰。
為僧六十鬢先華。
無補(bǔ)空門愧出家。
愿乞封回禮部牒。
免辜廬老衲袈裟。
人問其故。
祐曰 人主之恩。
而王者之施。
非敢辭以近名也。
但以法未等耳。
昔惠滿不受宿請。
曰。
天下無僧。
乃受汝供。
滿何人哉。
王安上者舒王之弟。
問法于祐。
以云居延之。
曰。
為攜此骨。
歸葬峰頂耳。
登輿而去。
疾諸方死必塔者曰。
山川有限。
僧死無窮。
它日塔將無所容。
于是于開山宏覺塔之東。
作卵塔曰。
凡住持者。
非生身不壞。
火浴雨舍利者。
皆以骨石填于此。
其西又作卵塔曰。
凡僧化。
皆以骨石填于此。
謂之三塔。
紹圣二年七月七日。
夜集眾說偈而化。
時(shí)秋暑方熾。
而顏如生。
阇維得五色舍利。
有光吞飲映奪。
久乃滅。
山林忽皆華白。
閱世六十有六。
坐四十有二夏。
清癯發(fā)白不剪。
風(fēng)度英特。
說法好譏呵諸方。
雅自稱王祐上座云。
贊曰。
余少時(shí)游廬山。
謁公于玉澗道林堂。
是時(shí)公方病起。
扶杖出依繩床。
瘦骨盡露。
神觀超詣。
如世所畫須菩提。
所示數(shù)語。
皆可誦。
嗚呼今無復(fù)見此老矣。
其所施為。
補(bǔ)叢林甚多。
特載其一二。
矯蔽彰著者。
以激后學(xué)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宗室,字伯勤,號句曲山人。
仁宗五世孫,鄭恭王朱厚烷世子。
痛父非罪見系,筑土室宮門外,席藁獨(dú)處者十九年。
厚烷卒,讓爵于祐橏之孫載璽。
載堉究心律數(shù)之學(xué),嘗上《歷算算差之法》及所著《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嘉量算經(jīng)》等,考辨詳確。
卒謚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