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元結(jié)

相關(guān)人物:共 38 位。
共 3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徐州彭城人,字祚卿。劉知幾子。玄宗時官憲部員外郎。肅宗至德初遷給事中,出為閬州刺史。貶撫州長史,卒。有《政典》、《至德新議》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祚卿(《全唐詩外編》作“作卿”,誤),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史學(xué)家劉知幾之子。玄宗開元末,歷左監(jiān)門衛(wèi)錄事參軍事,遷憲部員外郎。下除隴西司馬。肅宗至德初,遷給事中。久之,出為閬州刺史。貶撫州長史,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著《政典》35卷等。《全唐詩外編》存詩1首。
全唐詩續(xù)補遺
秩字祚卿,彭城人。知幾子。開元末,歷左監(jiān)門衛(wèi)錄事參軍事,稍遷憲部員外郎。坐小累,下除隴西司馬。至德初,遷給事中、尚書右丞、國子祭酒,出為閬州刺史,貶撫州長史卒。有《政典》、《止戈記》、《至德新議》、《指要》等書。(《舊唐》及《新唐書》附《劉子玄傳》)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二
秩字祚卿。
贈工部尚書子元子。
開元末由憲部員外郎除隴西司馬。
至德初遷給事中。
出為閬州剌史。
貶撫州長史。
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內(nèi)人,字正言。玄宗天寶二載進士。肅宗乾元中為尚書郎。代宗大歷中官潭州刺史,歷太子左庶子,遷禮部侍郎。曾三典貢舉。工詩。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8? 字正言,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
排行十四。
玄宗天寶二載(743)進士及第。
約十三、四載,入安西節(jié)度副大使封常清幕,參預(yù)謀劃有功。
肅宗乾元元年(758)為尚書郎,出使夏口,與故友李白相遇。
代宗永泰初,在淮南田神功幕中任軍職。
大歷二、三年任潭州刺史,與詩人元結(jié)有交往,后入朝為太子左庶子,六年(771)冬,任禮部侍郎,典七、八、九年貢舉,時人稱其能“妙選彥才”。
約卒于十二年(777)后。
生平散見《唐詩紀事》卷二五、《唐才子傳》卷四。
謂工詩。
“格度嚴密,語致精深,多擊節(jié)之音”(《唐才子傳》卷四。
宋史·藝文志七》著錄其詩集1卷。
今人陳文華有《張謂詩注》。
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逸》補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補斷句2句。
唐詩匯評
張謂(約711—約780),字正言,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開元中客游梁宋、齊魯,又北游幽薊。天寶二年,登進士第。入安西封常清幕,又曾參淮南暮府。乾元元年,為禮部郎中,出使夏口,與李白同游沔州南湖。大歷二年,為潭州刺史。征還,為大子左庶子,遷禮部侍郎,掌大歷七、八、九年貢舉,復(fù)知東都舉。大歷十二年尚在。有《張謂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其詩一卷,間條有他人之作。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五
謂字正言。河南人。天寶二年進士。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歷中官禮部侍郎。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謂《代北州老翁答》及《湖中對酒行》,在物情之外,但眾人未曾說耳。亦何必歷遐遠、探古跡,然后始為冥搜?
唐才子傳
(謂)工詩,格度嚴密,語致精深,多擊節(jié)之意。
唐詩歸
鐘云:七自律,詩家所難。初盛唐以莊嚴雄渾為長,至其癡重處,亦不得強為之佳,耳食之夫,一概追逐,滔滔可笑。張謂變而流麗清老。可謂善自出脫。劉長卿與之同調(diào),俗人泥長卿為中唐,此君,盛唐也,猶不足服其口耶?且初唐七言律,盡有如此風(fēng)致者,因思“氣格”二字,蔽卻多少人心眼,阻卻多少人才情。
詩筏
張謂侍郎七言律,多奇警之句。及死后見形,獨愛人誦其“櫻桃解結(jié)垂檐子,楊柳能低入戶枝”二語。
《載酒園詩話又編》
張正言詩,亦倜儻率真,不甚蘊藉,然胸中殊有浩落之趣。“眼前一樽又長滿,胸中萬事如等閑”,有此風(fēng)調(diào),固宜太白與之把臂。
圍爐詩話
讀張謂《杜侍御送貢物》及《代北州老翁》,其人子美之流。
《詩學(xué)淵源》
(張謂)詩取實境,頗有高致。蓋自李、杜以后,風(fēng)尚所趨呈反復(fù),齊、梁一體,唯獨主于性靈,故使事無跡,而以傳神為能事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汴州浚儀人。
窮老山野,終身未仕。
曾與李白、高適、元結(jié)等交游。
工詩,氣格淳樸高古。
元結(jié)篋中集》選錄其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排行十一,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
窮老山野,終身未仕,天寶中與李白、蕭穎士、高適、李頎、獨孤及、元結(jié)等人交游。
十四載(755),蕭穎士客韋城,左脅下生腫,于逖與張南容言于汴牧李公,李公貽以蓮蕊散,蕭腫獲瘳。
生平事跡散見于蕭穎士《蓮蕊散賦序》、李白《留別于十一逖裴十三游塞垣》、《唐詩紀事》卷二七。
孫望撰《篋中集作者事輯》,有于逖條。
逖性淳質(zhì),詩氣格高古。
元結(jié)篋中集》選其詩2首。
全唐詩》存詩2首。
唐詩匯評
于逖,生卒年里貫均未詳。
玄宗時人,久居大梁(今河南開封),白首未仕。
與李白、李頎、高適、獨孤及等友善。
天寶十四載,蕭穎士客韋城,腫生左脅,逖為求藥治之。
乾元三年,元結(jié)編沈千運等七人詩為《篋中集》,逖詩入選。
全唐詩》存詩二首。

作品評論

唐詩紀事
獨孤及、李由皆有詩贈之,蓋天寶間詩人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7 【介紹】: 唐時突騎施哥舒部人,世居安西。年四十余,仗劍之河西,補為衙將。遷左衛(wèi)郎將。玄宗天寶六載,充隴右節(jié)度副使。后以軍功拜特進。天寶十二載,進封涼國公,加河西節(jié)度使,尋封西平郡王。好飲酒,喜聲色,因風(fēng)疾歸京師。安祿山反,翰拜先鋒兵馬元帥,率兵二十萬守潼關(guān),相持半年。后因楊國忠譖,詔促戰(zhàn),不得已出關(guān)決戰(zhàn),大敗,被俘,囚洛陽。后殺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7 突厥突騎施哥舒部落之裔,世居安西(今新疆庫車)。家富于財,性任俠,好讀史書,知謀略。40歲始發(fā)憤折節(jié),從軍河西。以軍功升遷頗速。官至隴右節(jié)度使、兼河西節(jié)度,封涼國公,又進西平郡王。安史亂起,受命將兵20萬守潼關(guān)。兵敗被俘,受偽職為司空。后為安慶緒所殺。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敦煌遺書伯三六一九及《記纂淵海》存詩1首,斷句2?!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唐文·卷四百六
翰。
安西副都護道元子
以軍功積累遷隴右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
天寶八載。
以破石堡城功拜特進鴻臚員外卿。
進封涼國公。
拜太子太保。
以風(fēng)疾廢于家。
祿山之亂。
起為皇太子先鋒兵馬元帥。
討祿山。
加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兵敗。
為祿山所擒。
偽署為司空。
尋殺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徐州彭城人,字鼎卿。劉貺弟。玄宗天寶初為集賢院學(xué)士,兼修國史。官終右補闕。有《史例》、《傳記》、《樂府古題解》。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八
餗字鼎卿。
贈工部尚書子元子。
天寶初歷集賢院學(xué)士。
兼知史官。
終右補闕。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一云名融。
郡望河南(今河南洛陽),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后移居魯山(今屬河南)。
元結(jié)從弟。
天寶中從元結(jié)學(xué)于商馀山。
生平散見元結(jié)《篋中集序》、《唐詩紀事》卷三二、《唐才子傳》卷三《張眾甫傳》。
孫望撰《篋中集作者事輯》有元季川條。
季川與于逖、趙微明等人俱為山巔水涯苦學(xué)貞士,詠吟性靈,多寫隱逸生活,質(zhì)樸淡泊,為元結(jié)所重,選其詩4首入《篋中集》。
全唐詩》存詩4首。
唐詩匯評
元季川,生年年不詳,名融,以字行。
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元結(jié)從弟,一云元結(jié)弟。
天寶中,從結(jié)學(xué)刁于商余山。
乾元三年,結(jié)編沈千運等七人詩為《篋中集》,季川詩亦入選。
全唐詩》存詩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
排行十二。
家貧,赴舉未第。
閑居潁洛間。
玄宗天寶末,奉母避難,入居嵩山。
性高簡,善草書,好道術(shù),與杜甫、孟云卿、元結(jié)等友善,時相往還。
尤工古調(diào)詩,元結(jié)錄其詩入《篋中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排行十二。
潁、洛間隱士。
家貧,赴舉未第。
天寶末奉老母避亂,隱居嵩山。
生平散見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唐詩紀事》卷二三、《唐才子傳》卷三。
孫望《篋中集作者事輯》有張彪條。
彪性高簡,好道術(shù),善草書。
與杜甫友善,時相往還;與孟云卿為中表親。
善古調(diào)詩,元結(jié)選其詩4首入《篋中集》。
全唐詩》存詩5首。
唐詩匯評
張彪,生卒年不詳,潁洛間(約今河南登封一帶)人。
與孟云卿為中表兄弟。
工古調(diào)詩,善草書,性高潔,好神仙長生之事,人稱“張十二山人”。
安史亂起,奉老母避禮隱居華陰,杜甫有詩寄之。
乾元三年,元結(jié)編沈千運等七人詩為《甚中集》,彪詩入選。
全唐詩》存詩四首。

作品評論

杜子美《寄張十二山人彪》
詩云:“獨臥嵩陽客,三違穎水春。艱難隨老母,慘淡向時人。謝氏登山屐,陶公漉酒巾。群兇彌宇宙,此物在風(fēng)塵。歷下辭姜被,關(guān)西得孟鄰。旦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靜者心多妙,先生藝絕倫。草書何太古?詩興不無神。曹植休前輩,張芝更后身。數(shù)篇吟可老,一字買堪貧?!弊x子美詩則彪蓋穎、洛間靜者,天寶末將母避亂,故子美以詩寄云。(《唐詩紀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字士源。
玄宗天寶二年登進士第。
天寶末任武昌令,與元結(jié)有詩酬答。
代宗永泰初,曾與孟云卿等客游吳地。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士源,玄宗天寶二年(743)進士及第。
天寶末任武昌令,與元結(jié)相識,以詩相酬答。
元結(jié)作《退谷銘》、《杯湖銘》,贊彥深為“無情干進”、“不為人厭”之客。
代宗永泰初與孟云卿、焦遂客游吳地,與陶峴相識。
生平事跡散見袁郊《甘澤謠》、《唐詩紀事》卷二四、范成大《吳郡志》卷二二。
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武功人,字弱夫。
初名預(yù)。
玄宗天寶進士。
累官國子司業(yè)。
安祿山陷京師,源明以病不受偽官。
肅宗時擢知制誥,數(shù)陳時政得失。
終秘書少監(jiān)。
善詩文,與杜甫、元結(jié)等友善。
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4 字弱夫,初名預(yù),避代宗諱改今名。
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
玄宗開元、天寶間進士及第,又中制舉,嘗任州縣卑官,后遷太子諭德。
累為東平太守、國子司業(yè)。
嘗為鄭虔集取名《會稡》。
至德間,薦元結(jié)于肅宗。
安祿山陷京師,稱病不受偽職。
至德二載(757)擢為考功郎中、知制誥,乾元元年(758)正除中書舍人,入為翰林院學(xué)士,轉(zhuǎn)秘書少監(jiān)。
代宗廣德二年(764)卒。
生平詳見《新唐書》本傳、《唐詩紀事》卷一九。
源明工文辭,有盛名于天寶間,雅善杜甫、鄭虔、元結(jié)、梁肅。
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蘇源明前集》20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2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三
源明。京兆武功人。初名預(yù)。字弱夫。天寶中進士。更試集賢院。累遷太子諭德。出為東平太守。召拜國子司業(yè)。安祿山陷京師。以病不受偽署。肅宗復(fù)兩京。擢考功郎中知制誥。終秘書少監(jiā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4或725—? 【介紹】: 唐德州平昌人。
玄宗天寶時試進士不第。
代宗時官校書郎。
工詩,長于五古。
與薛據(jù)相友善,杜甫、元結(jié)等亦甚愛重之,元結(jié)編《篋中集》,收有其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5?—? 排行九,郡望平昌(今山東商河縣西北),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玄宗天寶中辭家應(yīng)舉,不第。
代宗永泰初進士及第,授校書郎。
不久客游南海,大歷初流寓荊州,后又漂泊廣陵,平生棲棲南北,仕途失意。
生平散見元結(jié)《送孟校書往南海詩序》、《唐詩紀事》卷二五、《唐才子傳》卷二。
曾與元結(jié)、杜甫、薛據(jù)、韋應(yīng)物交游。
云卿關(guān)心民瘼,詞氣怨惻,工五言詩。
元結(jié)編《篋中集》,入選孟詩最多。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卷下選其詩六首,評曰:“祖述沈千運,漁獵陳拾遺。
……當今古調(diào),無出其右。
”《全唐詩》存詩1卷。
唐詩匯評
孟云卿(約725-?
),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郡望平昌(今山東商河西北)。
天寶中應(yīng)進士試落第。
永泰二年,為校書郎,將往南海,元結(jié)以詩文送之。
大歷中,流寓荊州、廣陵等地。
八年猶在世。
云卿詩祖迷陳子昂、沈千運,注重反映現(xiàn)實,為時所重。
乾元三年,元結(jié)編沈千運等七人詩為《篋中集》,云卿詩亦入選。
全唐詩》存詩一卷。

作品評論

中興間氣集
(孟云卿)祖述沈千運,漁獵陳拾遺,詞意傷怨。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方于《七哀》“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則云卿之句深矣。雖效于沈、陳,才得升堂,猶未入室,然當今古調(diào),無出其右,一時之英也。
詩人主客圖
高古奧逸主。
唐詩歸
鐘云:元次山與云卿以詞學(xué)相友二十年,次山直奧,云卿深婉,各不相同,此古人真相友處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有一意透快,略不含蓄,不礙其為佳者,沈千運、孟云卿是也。
共 3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