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大義

相關(guān)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住武陵開元寺。性僻而高,好言人休戚。憲宗元和中,陳廣官武陵,昭見之,自言姓劉,為宋鄱陽王劉休業(yè)曾孫,年已二百九十歲,又言廣為宋長沙王劉叔堅六世孫。廣求為弟子,昭遁去,不知所終。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許人。
元和十一年。
居武陵之開元寺。
時有陳廣者。
方以孝廉調(diào)官此郡。
昭見之。
悲且喜曰。
陳君何來之晚乎。
廣愕然。
心以為素不相識。
而訝見之晚。
豈無所謂哉。
因請其說。
昭曰。
詎容倉卒。
他日當為子索言之。
一夕廣詣?wù)阉蕖?div id="mgbvcke" class='inline' id='people_15939_1_16_comment'>
遂對床傾倒所蘊。
曰我劉氏子。
宋孝文帝玄孫也。
曾祖鄱陽王休業(yè)。
祖士弘。
并詳史傳。
先人以文學(xué)。
為齊竟陵王子良所知。
仕至?xí)睢?div id="94f2yo3" class='inline' id='people_15939_1_25_comment'>
吾生于梁普通七年五月。
年三十。
筮仕陳宣帝。
時旋棄去。
與沈彥文游。
后長沙王叔堅。
始興王叔陵。
皆致賓客。
張聲勢。
趨附權(quán)寵。
吾偕彥文。
處長沙門下。
及始興之誅。
吾輩亦從而逝矣。
橡栗以供。
旦暮短褐。
以禦寒暑。
匿深林窮谷。
以樂天命。
未幾。
而一老沙門過之曰。
二君骨相皆奇。
然劉君尤壽。
彥文再拜。
愿得所餌藥。
僧笑竟別。
且告吾曰。
世俗務(wù)名利。
徒勞苦耳。
愿復(fù)奚所成就哉。
吾念獨釋氏之道。
其庶幾。
君尚勉旃。
吾于是奉命。
罔敢或墜。
又十五年。
陳亡。
故后主諸王入長安。
吾遂率彥文乞丐。
西上謁吊長沙。
于瓜州宿。
留晉昌互羌塞。
數(shù)年長沙殂。
又數(shù)年彥文亡。
吾始依會稽之佛寺。
而落發(fā)焉。
則又去彥文之亡。
已二十年。
而吾固百歲矣。
雖容體枯瘠。
而筋力不衰。
尚日行百里。
唐受禪。
偶??一僧。
再游京師。
武德六年。
天下混一。
僭叛舉戡定。
吾獲遍歷河洛江淮三蜀五嶺之勝。
所歷輒徘徊久之。
以盡其趣。
逮今茲則二百九十年矣。
然吾身雖艱難驗岨所備嘗。
而未始一日有負薪之憂。
元貞之季。
掛錫是寺。
夜夢長沙謂吾曰。
后十年。
我六世孫廣。
當與子相見。
子其幸教之。
寤而記其夢于書筴間。
計去年已盈其數(shù)。
而詢之往來者。
則君猶未至也。
每悵然。
以夢語之謬。
豈意識君于今日哉。
且君顴耏眉目。
切肖長沙。
是宜發(fā)吾何來晚之嘆也。
因出書策示其記處。
悲帵涕泣數(shù)行下。
廣拜愿即為弟子。
奉杖屨。
昭曰。
第圖之未可也。
明日當再來。
廣明日詣?wù)选?div id="uvkdx7l" class='inline' id='people_15939_1_114_comment'>
則昭遁矣。
大和初。
廣赴巴州掾。
道遇昭于山南逆旅。
廣夜拜燈下。
逝從游。
無他志。
昭許之。
蚤作而昭逸。
廣徒太息而已。
宋高僧傳·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釋慧昭。未詳何許人。其為僧也。性僻而高。恒修禪定。貌頗衰羸。好言人之休戚。而皆必中。與人交言且不馴狎。閉關(guān)自處左右無侍童。每日乞食。里人有八十馀者云。昭居此六十馀年。其容貌無異于少時昔日也。但不知其甲子。元和中有陳廣者。由孝廉調(diào)為武陵官。而酷好浮圖氏。一日因詣寺盡訪諸僧。昭見廣且悲且喜曰。陳君何來之晚乎。廣愕然自揣。平生不識此僧。何言來晚。乃曰未嘗與師游。何責(zé)遲暮。昭曰。此非倉卒可言。當為子一夕靜話方盡此意。廣甚驚異。后時詣?wù)阉蕖R蛘埰涫?。昭曰。我劉氏子。宋孝文帝之玄孫也曾祖鄱陽王休業(yè)祖士弘。并詳于史氏。先人文學(xué)自負。為齊竟陵王子良所知。子良招集賢俊文學(xué)之士。而先人預(yù)焉。后仕齊梁之間為會稽令。吾生于梁普通七年夏五月。年三十方仕于陳。至宣帝時為卑官。不為人知。徒與沈彥文為詩酒之交。后長沙王叔堅與始興王叔陵。皆多聚賓客大為聲勢。各恃權(quán)寵有不平心。吾與彥文俱在長沙之門下。及叔陵被誅。吾懼不免。因皆銷聲。匿跡于林谷。拾橡栗而食。掬溪澗而飲。衣一短褐雖寒暑不易。以待所憂之所定。無何有一老沙門至吾所居曰。子骨法甚奇當無疾耳。彥文再拜請其藥曰。子無劉君之壽奈何。雖服吾藥亦無所補遂。告別將去。復(fù)謂我曰。塵俗以名利相勝。竟何有哉。唯釋氏可以舍此矣。恭納其言。自是不知人事。凡十五年。又與彥文俱至建業(yè)。時陳氏已亡宮闕盡毀。臺城牢落荊榛蔽路。景陽并塞結(jié)綺基頹。文物衣冠蕩然而盡。故老相遇相攜而泣。且曰。一人無良已至于是。隋氏所滅良可悲乎。又聞后主及諸王皆入長安。乃率沈挈一囊。乞食于路以至關(guān)中。吾長沙王之故客也。恩遇甚厚。聞其遷往瓜州。則徑往就謁。長沙王長于綺紈而早貴盛。雖流放之際尚不事生業(yè)。時方與沈妃酣飲。吾與沈再拜于前。長沙悲慟久之。瀝泣而起乃謂吾曰。一日家國淪亡骨肉播遷。豈非天乎。吾自此且留晉昌氐羌之塞數(shù)年。而長沙殂又數(shù)年彥文亡。吾因剔?為僧。遁跡會稽山佛寺。凡二十年。時已百歲矣。雖容體枯瘠而筋力不衰。尚日行百里。因與一僧同至長安。時唐高祖已有天下。建號武德。至六年吾自此或居京洛或游江左至于三蜀五嶺無不住焉。殆今二百九十年矣。雖烈寒酷熱未嘗有微恙。貞元末于此寺夢一丈夫。衣冠甚盛。熟視乃長沙也。吾迎延坐話舊。傷感如平生時。而謂吾曰。后十年我之六世孫廣當官于此郡。師其念之。乃問之曰。王今何為。曰冥官極尊。既而又泣曰。師存而我之六世矣悲夫。吾夢覺因紀君之名于經(jīng)笥中。至去歲凡十年。乃以君之名氏訪于郡人。尚怪君之未至。昨因乞食里中。遇邑吏訪之。果得焉及君之來。又依然長沙之貌也。然自夢及今十一年矣。故訝君之晚也。已而悲惋泣下數(shù)行。因出經(jīng)笥示之。廣再拜愿執(zhí)屨錫為弟子。昭曰。君且去。翌日當再來。廣受教而還。明日至其居。昭已遁去莫知其適時。元和十一年也。至大和初廣為巴州掾。于山南道路逢昭。驚喜再拜曰。愿棄官請從師為物外之游。昭亦許之。其夕偕舍于逆旅。至天將曙。廣早起而省昭已去矣。廣茫然若有所喪。神情沮敗。自是盡不知所往也。然則昭自梁普通七年生。于時歲在丙午。下至唐元和十年乙未。凡二百九十年。則與昭言如合符契焉。 系曰。慧昭既三百年住世也。前不可測后未可涯。與夫賓頭羅睺尊者一貫。胡不念恩地之裔孫邪。通曰。神仙隔一塵。猶未可與之游。且廣是具縛凡夫。昭為度世上士。飛鳶與淵魚蹤跡相遠。此何怪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里貫、俗姓皆不詳。幼出家為僧,住越州大禹寺。代宗寶應(yīng)初,謁左溪玄朗,習(xí)天臺三觀,頗得其旨。能詩文,辭筆宏贍,為時所稱?!?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二九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斷句2,小傳則據(jù)《續(xù)高僧傳》卷一五,誤為太宗貞觀間同名之僧。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俗姓田。馮翊臨晉人。弱齡舍俗問道四方。雖廣融三藏而以大論著名。尤善辭章。既序引注解群經(jīng)。且有文集四十馀卷。行世。每于春首放浪丘壑。夏則結(jié)制京寺禁足不出。殊懷簡傲亦季世之僧杰也。故時人為之諺曰。大論主釋迦回。法界多羅一時領(lǐng)。以其豎義之際。須英俊三五輩別難。然后迥總領(lǐng)而通之。隋大業(yè)十年。召住禪定寺。貞觀初。詔入鴻臚以大論訓(xùn)誨三韓僧。三年遂擁錫游蜀化偃風(fēng)草。四年七月一日遷神于法聚寺阇維于升仙橋南。弟子玄察收其馀燼。與同學(xué)玄究繕塔于終南山之仙游寺究為文以銘究頗才藻未立而終。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三 義解篇九
釋神迥。姓田氏。馮翊臨晉人。弱齡挺悟。辭恩出俗。遠懷匠碩備歷艱虞。問道海西包括幽奧。博采三藏研尋百氏。年未及冠郁為鴻彩。雖廣融經(jīng)論。而以大衍著名。至于所撰序引注解群經(jīng)篇章銘論合四十馀卷。每于春初三月放浪巖阿。迄于夏首方還京邑。漁獵子史諷味名篇逸調(diào)橫馳。頗以此而懷簡傲也。兼以嘲謔豪杰辯調(diào)中外。陵轢倫右誇尚矜莊。京邑所推侯王揖仰。又以旬暇馀隙游歷省臺。預(yù)是文雄。通名謁對?;蛘剶⑷迨?。或開悟玄宗。優(yōu)游自任。亦季世縱達之高僧也。故華壤英俊謂之諺曰。大論主釋迦迥法界多羅一時領(lǐng)。以其豎論之時必令五三人別難后乃總領(lǐng)通之故。懷斯目矣。大業(yè)十年召入禪定。尋又應(yīng)詔請入鴻臚。為敷大論。訓(xùn)開三韓諸方士也。貞觀三年。以正道所歸通務(wù)為則。遂擁錫庸蜀流化岷峨。道俗虔虔靡若風(fēng)草。法流亹亹所至汪濊。以四年七日一日遷神于法聚寺。春秋六十五矣。四眾哀慟。悲其為法來儀未幾而終素懷莫展。益州官庶士俗。及以同舟列道。爭趨奔于葬所。素幢竟野香煙蔽空。萬計哀號聲動天地。于升遷橋南焚之。遵遺令也。弟子玄察收其馀柩。以約秦中與同學(xué)玄究等。于終南山仙游寺北。而繕塔焉。究為其文銘于塔所??涨樨懕?。素志樂林泉。頗工篇什。時會精越學(xué)文。驚其藻銳也。未立而終。哀傷才府。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釋神迥。
未詳何許人也。
幼入法流齊莊自任。
節(jié)高行峭不惡而嚴。
晚年慕稱心寺大義律師。
同習(xí)三觀于天臺宗。
得旨于左溪禪師。
即寶應(yīng)年中也。
加以辭筆宏贍華藻紛紜。
為朗師真影贊法華經(jīng)文句序。
冠絕于時為世所貴。
不詳厥終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8—778 【介紹】: 唐僧。俗姓孫。年十五辭親從師。嘗夢乘大艑直截滄溟,自此經(jīng)義不思而得。初居錢塘天竺寺,盛闡《華嚴經(jīng)》。代宗大歷時,居常州龍興寺。前后講大經(jīng)十遍。有《儀記》。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孫氏。母夢吞明珠而娠。及生。奇相異表。不類群兒。從師薙落。依年受具。而遺形治性。隱居自得。于是地恩貞大師。以華嚴經(jīng)菩薩戒起信論付囑之。一夕夢。乘舟渡海。而山橫其前。已而所乘之舟。凌峰竟?jié)6粸樗K。既寤。駭汗喜莫之勝。由是貫華偈義無所底滯。天寶六年。繢盧舍那像于蘇州常樂寺。大歷二年。眾請于常州龍興寺開闡。將升法座。忽有神光。如曳紅縷。漸大漸明??M旋空中。久修行者先睹焉。十三年十一月七日。沙門惠覺。夢鉅塔三級陷地。繼而詵以疾卒。壽六十臘四十三。弟子太初正覺神秀嗣。墓則吳興晝公為碑。邗城肅公為頌。
宋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法詵。
姓孫氏。
母初夢吞明珠。
遂黜魚惡葷。
誕彌厥月生有異表。
十五辭親從師依年受具。
行學(xué)一集蔚為教宗。
卷伊呂立功之致。
陋黃綺肆志之適。
遺形理性與山木為群。
故地恩貞大師囑之以華嚴經(jīng)菩薩戒起信論。
心以靜銑智與經(jīng)冥。
一夕夢乘大艑直截滄溟。
橫山當前峻與天極。
不覺孤帆鳶戾懷襄上濟。
峰竦竦而忽高。
云溶溶而在下。
既寤形若委衣流汗輕醒。
自此句義不思而得。
一部全文?,F(xiàn)心境。
事事無礙之旨如貫華焉。
天寶六年于蘇州常樂寺繢盧舍那像化示群品。
大歷二年于常州龍興寺講。
才登法座忽有異光如曳紅縷。
漸明漸大縈旋杳空。
久修行者會中先睹。
前后講大經(jīng)十遍。
撰儀記十二卷。
大歷十三年十一月七日。
沙門慧覺夢巨塔陷地二級。
無何詵示疾而終。
春秋六十一。
慧命四十二。
受法弟子太初付以香壚談柄。
潯陽正覺。
會稽神秀。
亦猶儒氏之有游夏焉。
詵初講天竺寺。
盛闡華嚴。
時越僧澄觀就席決疑深得幽趣。
及終吳興皎然為碑。
?城肅公為頌。
合揚其美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幼入法流。
節(jié)行孤峻。
寶應(yīng)間。
稱心寺大義律師
習(xí)三觀于左溪朗禪師殊得天臺之旨。
且辭章宏贍字畫遒妍。
作朗真影贊。
法華經(jīng)文句序。
為世所貴。
后不詳其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7—869 【介紹】: 唐僧。諸暨人。俗姓俞。幼年出家。宣宗大中末,行禪法于新豐山。后住豫章高安洞山,世稱“洞山良價”。倡五位君臣說。卒謚悟本禪師。有《大乘經(jīng)要》。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7—869 俗姓俞,會稽諸暨(今浙江諸暨)人。幼年出家,從五泄靈默披剃,21歲受具足戒,歷參南泉普愿、溈山靈祐,后至湖南醴陵攸縣參云巖曇晟,受其心印。宣宗大中末在新豐山大行禪法。后住豫章高安之洞山,世稱洞山和尚。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謚悟本禪師。良價倡五位君臣說,得其弟子曹山本寂發(fā)揮,創(chuàng)立曹洞宗?!?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一五有傳。良價纂有《大乘經(jīng)要》1卷。其語錄收入《大正藏》。良價喜以詩偈闡揚佛理,撰《寶鏡三昧歌》、《玄中路》、《新豐吟》、《綱要偈》等。其語錄及《祖堂集》、《景德傳燈錄》、《天圣廣燈錄》等書中,存其詩偈36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會稽諸暨俞氏子。
稚歲即從師于五泄山。
逮二十一年。
方獲薙染。
往嵩山受具戒。
未幾見南泉愿禪師。
值馬祖諱辰。
南泉脩齋次。
泉問眾云。
未審馬大師還來否。
眾無對。
價出云。
有伴即來。
泉指價謂眾云。
此后生甚堪雕琢。
價云。
和尚莫壓良為賤。
到溈山問云。
忠國師無情說法話。
聞之久矣。
未究其微。
請和尚今日與良價道。
溈云。
父母所生口。
終不為汝道。
價云。
還有與和尚同道者否。
溈云。
此去有云巖道人。
汝若見之。
必為汝道。
既到云巖。
便問。
無情說法什么人得聞。
巖云。
無情說法。
無情得聞。
價云。
和尚聞否。
巖云。
我若聞。
汝即不聞我說法。
價云。
若恁么。
良價果不聞和尚說法也。
巖云。
我說法汝尚不聞。
何況無情說法。
價述偈云。
也大奇也大奇。
無情說法不思議。
若將耳聽終難會。
眼處聞聲方得知。
遂辭巖。
巖云。
什么處去。
價云。
未卜所止。
巖云。
莫湖南去。
價云無。
巖云。
莫歸鄉(xiāng)去。
價云無。
巖云。
早晚來也。
價云。
待和尚有住處即來。
巖云。
此去難得相見。
價云。
難得不相見。
又問。
和尚百年后。
忽有人問還貌得真否。
如何秪對。
巖云。
但向伊道只者是。
價良久。
巖云。
價阇梨。
承當個事。
大須子細。
價猶未肯。
后因過水睹影。
乃有偈曰。
切忌從他覓。
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應(yīng)須恁么會。
方得契如如。
他日因供養(yǎng)云巖真。
有僧問云。
先師道只者是。
莫便是否。
價云是。
僧云。
意旨如何。
價云。
當時幾錯會先師語。
僧云。
未審先師還知有也無。
價云。
若不知有。
爭解恁么道。
若知有。
爭肯恁么道。
大中末。
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
價問僧云。
世間何處最苦。
僧云。
地獄最苦。
價云不然。
僧云。
什么最苦。
價云。
袈裟下不明大事最苦。
價有疾。
僧問云。
還有不病者么。
價云有。
僧云不病者還看和尚否。
價云。
老僧看他有分。
僧云。
和尚爭得看他。
價云。
老僧看時即不見有病。
僧無對。
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
剃發(fā)搭僧伽梨。
命鳴鐘。
奄然逝。
時弟子眾悲號莫能已。
價忽開目。
喻眾曰。
夫出家之人。
心不依物。
是真脩行。
勞生息死。
于悲何有。
召主事僧曰。
營齋。
齋畢吾其逝矣。
于是眾情慕戀。
乃持遲其齋。
至于七日。
而后告?zhèn)洹?div id="vfawtar" class='inline' id='people_19315_2_151_comment'>
價亦隨眾。
且謂其齋為愚癡齋。
蓋以其無般若氣分也。
及僧唱隨意。
則曰。
臨行之際。
大率不可喧動。
此齋所以示戒也。
明日浴訖跏趺而逝。
春秋六十三。
戒臘四十二。
后詔謚悟本。
塔號慧覺。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良價。
俗姓俞氏。
會稽諸暨人也。
少孺從師于五泄山寺。
年至二十一。
方往嵩山具戒焉。
登即游方見南泉禪師。
深領(lǐng)玄契。
續(xù)造云巖疑滯頓寢。
大中末于斯豐山大行禪法。
后盛化豫章高安洞山。
今筠州也。
價以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旦。
命剃發(fā)披衣令鳴鐘奄然而往。
時弟子輩悲號。
價忽開目而起曰。
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
是真修行。
勞生息死于悲何有。
淪喪于情太粗著乎。
召主事僧令營齋。
齋畢吾其逝矣。
然眾心戀慕從延其日。
至于七辰食具方備。
價亦隨齋。
謂眾曰。
此齋名愚癡也。
蓋責(zé)其無般若歟及僧唱隨意曰。
僧家勿事。
太率臨行之際喧動如斯。
至八日浴訖端坐而絕。
春秋六十三。
法臘四十二。
敕謚禪師曰悟本。
塔號慧覺矣。
系曰。
其卻留累日古亦有之。
如價之來去自由者。
近世一人而已。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會稽人。幼歲從師。念般若心經(jīng)。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以手捫面。問師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jīng)言無。師駭然異之。指謁南泉。值馬祖諱辰修齋。泉問眾曰。來日設(shè)馬祖齋。未審馬祖還來否。眾皆無對。師出對曰。待有伴即來。泉曰。此子雖后生。甚堪雕琢。師曰。和尚莫壓良為賤。次參溈山。問南陽忠國師無情說法話。溈豎拂子。曰會么。師曰不會。請和尚說。溈曰。父母所生??诮K不為子說。師曰。還有與師同時慕道者否。溈指造云巖。舉前無情說法。甚么人得得巖曰。無情得聞。師曰。和尚聞否。巖曰。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師問為甚么不聞。巖豎起拂子。曰還聞么。師曰不聞。巖曰。我說法。汝尚不聞。況無情說法乎。師曰。無情說法。彰何典教。巖曰。豈不見彌陀經(jīng)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師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時。方始知。
楊詔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7 【介紹】: 五代時大義寧國王。
大理人。
楊干貞弟。
后唐明宗長興二年,廢干貞自立為大義寧國王,建元鼎新。
在位時貪殘暴虐。
通海節(jié)度使段思平謀廢之,事覺,詔令捕殺思平。
思平逃至滇東起兵,至后晉高祖天福二年攻克大理,詔被殺。
楊干貞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大義寧國王。
大理人。
大長和國時為東川節(jié)度使。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殺長和國主鄭隆亶,長和國亡。
立清平官趙善政為王,改國號為大天興。
次年,復(fù)廢善政,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義寧,建元興圣。
在位時貪虐無厭,朝野怨之。
三年后,為其弟楊詔所黜。
后晉高祖天福二年,段思平滅大義寧國,干貞出逃被俘。
四年,思平赦其罪,廢為僧人。
牟巘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7—1311 【介紹】: 宋隆州井研人,徙居吳興,字獻甫,一作獻之。牟子才子。以父蔭累歷浙東提刑、大理少卿,以忤賈似道去官。宋亡,不出,與子應(yīng)龍自為師友,討論經(jīng)學(xué),學(xué)者稱陵陽先生。有《陵陽集》。
元詩選
巘字獻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
宋端明學(xué)士子才之子,擢進士第。
官至大理少卿。
子應(yīng)龍,咸淳進士,元初起教授陵陽州,以上元簿致仕。
當宋亡時,獻之已退不任事矣。
一門父子,自為師友,討論經(jīng)學(xué),以義理相切磨。
應(yīng)龍遂以文章大家見推于東南。
是時宋之遺民故老,伊憂抑郁,每托之詩篇以自明其志。
若謝皋羽、林德陽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
其他仇仁近、戴帥初輩,猶不免出為儒師,以升斗自給。
獻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緇。
元貞、大德之間,年在耄耋,巋然備一時文獻,為后生之所矜式。
所著《陵陽集》若干卷,次子帥府都事應(yīng)復(fù)所編,國史編修程端學(xué)為之序。
謂其出處有元亮大節(jié),正不當徒以詩律求之也。
全宋詩
牟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獻甫,一字獻之,學(xué)者稱陵陽先生,井研(今屬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屬浙江)。以父蔭入仕,曾為浙東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賈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臨安,即杜門不出,隱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陽集》二十四卷(其中詩六卷)。事見《宋元學(xué)案》卷八○,清光緒《井研縣志》卷三一有傳?!∧矌t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陽先生集》(簡稱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圖書館)。底本詩集外之詩及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獻之,陵陽人。
全宋文·卷八二二二
牟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獻之,一字獻甫,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后徙吳興。舉進士。嘗知武岡軍,提點兩浙東路刑獄公事。在朝歷大理正、侍右郎中,累官朝奉大夫、大理少卿,以忤賈似道去官。入元不仕,閉戶窮經(jīng)者三十六年,至大四年卒,年八十五。巘學(xué)有所宗,為文典實詳雅,學(xué)者稱陵陽先生。著有《陵陽集》二十四卷,又與其子應(yīng)龍合撰《六經(jīng)音考》。見《宋史翼》卷三四本傳及《陵陽集》內(nèi)諸文,參《四庫全書總目》陵陽集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