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孫合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奉化人。俗姓馮。又稱月僧。文宗開成中出家。宣宗大中時再造明州國寧寺,以律僧預(yù)住持。晚年專事禪寂,不出寺門,常與沙門迭為文會,結(jié)林下之交。有《岳林寺碑》及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俗姓馮,奉化(今屬浙江)人。家傍月山而居,世稱月僧。文宗開成間出家,熟于毗尼律戒。武宗滅佛時,隱居奉化山間。宣宗大中時,住持明州國寧寺。晚年專事禪寂,不出寺門。詩人方干曾贈其詩。卒年80歲?!?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二七有傳。有詩集,收詩300余首,已佚。《四明它山水利備覽》、《明州阿育王寺志》收錄宗亮詩4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姓馮氏。
明州奉化人。
開成中薙落。
隸州之國寧寺。
登戒。
學(xué)毗尼。
無遺行。
會昌之難。
遁居鄉(xiāng)里之巖谷間。
大中再造國寧。
徵選名德二十八人。
而亮與焉。
建州太守李頻。
為寺碑。
有曰。
律僧宗亮。
禪僧全祐。
是也。
晚年益謝世事。
不出戶者。
動經(jīng)節(jié)序。
其往來若方于贈詩曰。
秋水一泓常見底。
澗松千尺不生枝。
空門學(xué)佛知多少。
凈剃心塵秖有師。
竟卒。
春秋八十。
亮平生與貫霜擇梧不吟數(shù)十人。
皆秉清節(jié)。
結(jié)林下交。
撰岳林寺碑。
集詩三百許首。
并贊頌。
行世。
然銳心福敬二田。
且為江東羅隱。
安樂孫合
所欽慕旨重。
著四明才名志。
尤序其名于諸儒駿士之間。
其為文士先達所加仰。
如此。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七 興福篇第九之二
釋宗亮。
姓馮氏。
奉化人也。
家傍月山而居。
后稱月僧焉。
亮開成中剃落納法。
方事毗尼循于四儀。
且無遺行。
而云我生不辰。
屬會昌之難便隱家山深巖洞穴。
大中再造國寧寺。
徵選清高者隸名。
亮預(yù)住持。
建州太守李頻為寺碑云。
于清心行不污者得二十八人以補其員。
廣住持也。
律僧宗亮禪僧全祐而已。
國寧經(jīng)藏載加繕寫。
躬求正本選紙墨鳩聚嚫施。
建造三門藏院諸功德廊宇。
皆亮之力焉。
晚年專事禪寂不出寺門。
處士方干贈詩云。
秋水一泓常見底。
澗松千尺不生枝。
空門學(xué)佛知多少。
剃盡心華只有師。
終于本寺。
春秋八十。
亮恒與沙門貫霜棲悟不吟數(shù)十人。
皆秉執(zhí)清奇好迭為文會。
結(jié)林下之交。
撰岳林寺碑。
詩集三百許首贊頌。
并行于代。
而于福敬二田銳心彌厚焉。
亮為江東生羅隱追慕。
樂安孫合最加肯重。
著四明郡才名志。
序諸儒駿士外。
獨云釋宗亮。
多為文士先達仿仰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新定人,字雄飛。為人質(zhì)野,喜凌侮。每見人設(shè)三拜,曰禮數(shù)有三,時人呼為“方三拜”。徐凝一見器之,授以詩律,始舉進士。錢塘太守姚合視其貌陋、缺唇,卑之,覽卷而變?nèi)荩^之數(shù)日,登山臨水,無不與焉。懿宗咸通中,隱會稽之鏡湖,太守王龜薦之諫署,不果。卒后十余年,宰臣張文蔚奏名儒不第者賜一官,以慰其魂。門人私謚曰玄英先生。有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85? 《唐詩大系》作(809—873?),不確。
字雄飛(《唐才子傳》卷七作“飛雄”,誤),卒后,門人私謚玄英先生,排行十四,睦州清溪(今浙江淳安)人。
一作桐廬人,不確。
屢應(yīng)舉不第,遂隱居鑒湖,終生不仕。
曾學(xué)詩于徐凝,與喻鳧、李頻等詩人交厚。
“方干詩清潤小巧”(《韻語陽秋》卷二),頗為時人所重;或謂方干“廣明、中和為律詩,江之南未有及者”(孫合《玄英先生傳》,《唐詩紀事》卷六三)。
生平見《唐詩紀事》卷六三、《唐才子傳》卷七。
其詩集以席啟宇《唐詩百名家全集》10卷本《玄英先生詩集》為較通行,《全唐詩》存詩6卷。
《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8首。
唐詩匯評
方干(?-約888),字雄飛,睦州桐廬(今浙江桐廬)人。師徐凝為詩。大和中,姚合出守金、杭二州,干攜卷投謁,合嘆賞之。后舉進士,不第,遂隱居會稽鏡湖,與鄭仁規(guī)、李頻、陶詳為三益友。曾漫游嶺南、江西等地。咸通末,浙東觀察使王龜欲表薦之,無何,龜卒,事竟無成。與段成式、呂述、于興宗、李群玉等交游唱和。卒,私謚為“玄英先生”。門人楊弇等編其詩為《玄英先生集》十卷,已佚。明人輯有《玄英集》八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六卷,羼入戴叔倫詩多首。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干、馬戴、任蕃、賈島、厲玄、項斯、薛壽。
王贊《元英先生詩集序》
吳越故多詩人,未有新定方干,擅名于杭越,流聲于京洛。夫干之為詩,鋟肌滌骨,冰瑩霞絢;嘉肴自將,不吮馀雋;麗不葩粉,苦不棘癯。當其得志,倏與神會,詞若未至,意已獨往。……予嘗校之:張祜升杜甫之堂,方干入錢起之室矣。
唐摭言
方干、桐廬人,幼有清才,為徐凝所器,誨之格律。干或有句云:“把得新詩草里論?!狈凑Z云:“村里老”,謔凝而已。
韻語陽秋
方干詩清潤小巧,蓋未升曹、劉之堂,或者取之太過,余未曉也。
王贊嘗稱之曰:“鋟肌滌骨,冰瑩霞絢;嘉肴自將,不吮馀雋;麗不葩粉,苦不癯棘。
當其得志,倏與神會。
孫合嘗稱之曰:“其秀也,仙蕊于常花;其鳴也,靈??于眾響。
”觀其所作《登靈隱峰》詩云:“山疊云霞際,川傾世界東。
”《送喻坦之》詩云:“風塵辭帝里,舟楫到山林。
”此真兒童語也。
《寄喻鳧》云:“寒蕪隨楚盡,落葉渡淮稀。
”如《送喻坦之下第》又云:“過楚寒方盡,浮淮月正沉。
”《贈路明府》詩云:“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贈喻鳧》又云:“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須。
”《稱(湖)心寺中島》云:“雪折停猿樹,花藏浴鶴泉。
”《寄越上人》又云:“窗接停猿樹,巖飛浴鶴泉。
”《于使君詩》云:“月中倚掉吟漁浦,花底垂鞭醉鳳城。
”《送伍秀才》詩又云:“倚棹寒吟漁浦月,垂鞭醉入風城春。
”其語言重登,有以見其窘也。
至于“野渡波搖月,空城雨翳鐘”、“白猿垂樹窗邊月,紅鯉驚鉤竹外溪”、“義行相識處,貧過少年時”等句,誠無愧于孫、王所賞。
唐詩紀事
孫合《玄英先生傳》曰:先生新定人,字雄飛。
章八元即先生外王父也。
廣明、中和間,為律詩,江之南未有及者。
始謁錢塘守姚公合,公視其貌陋,初甚侮之。
坐定覽卷,駭目變?nèi)荻鴩@之。
先生一舉不得志,遂遁于會稽,漁于鑒湖,與鄭仁規(guī)、李頻、陶詳為三益友。
弟子弘農(nóng)楊弇,釋子居遠。
先生卒,弇編其詩,請舍人王贊為之序。
后村詩話
其詩高處在晚唐諸公之上……羅隱《題方干詩》云:“九霄無鶴板,雙鬢老漁舟。”
升庵詩話
晚唐之詩分為二派……一派學(xué)賈島,則李洞、姚合、方干、喻鳧、周賀、九僧其人也。
唐音癸簽
方干詩練句,字字無失,固應(yīng)有“高堅峻拔”之目;但嫌其微帶經(jīng)籍氣,村貌棱棱爾。
《唐詩歸折衷》
敬夫云:同一矯時易俗之志,閬仙以刻削,雄飛以清脫,元、內(nèi)格調(diào)盡變于此矣。而兩人皆不得一第而死。胭脂畫牡丹,無惑乎逢人者之俗也,然從前人之蹊徑而求解脫,即所解脫之中而自成蹊徑,是以不獲躋位于大家。
《四庫全書總目》
何光遠《鑒戒錄》稱干為詩煉句,字字無失,詠系風雅,體絕物理。
合傳(按指孫合所作小傳)亦稱其高堅峻拔。
蓋其氣格清迥,意度閑遠,于晚唐纖靡俚俗之中,獨能自振,故盛為一時所推。
然其七言淺弱,較遜五言。
《郝氏林亭》而外,佳句無多,則又風會之有以限之也。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雄飛受詩律于徐侍郎(凝),遂舉進士,其源蓋出徐氏也。今考侍郎集,絕句之外,近體三篇而已,卒難定其何體。但讀方詩,生新刻苦,似游泳長江而出者,七言尤逼肖。即安知徐之不為賈氏流耶?今但編雄飛為閬仙及門云爾。
《石園詩話》
方雄飛(干)……見賞于徐凝、姚合,自咸通得名訖文德,江之南未有及者……集中如“野花多異色,幽鳥少凡事”、“無酒能消夜,隨僧早閉門”、“野煙新驛曙,殘照古山秋”、“地下無馀恨,人間得盛名”、“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馴鹿不知誰結(jié)侶,野禽多是自呼名”,足當高堅峻拔之目。
《東目館詩見》
方干自云苦吟,只五律整緊,七律圓婉,而并乏新異。亦獲重名,豈以宰輔張文蔚奏請官而顯耶?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孟浩然。古風告寢,猶自神清。五律雖溫麗難言,而清真足喜。
《詩學(xué)淵源》
其詩大雅不群,有盛唐風骨,五言允佳?!耍ò粗岗w嘏、方干、姚合)詩皆取實境,造語自然,不著刻露跡象,而方干尤得子美之神,雖元、白未能過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姑蘇人,俗姓司馬,字不用,號逍遙子。年弱冠出家,后隱會稽四明山。錢镠召而不出。涉獵孔、老,博通玄學(xué)。工詩,善草隸。卒年五十六。有《六時禮佛文注》及詩歌。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字不用,號逍遙子,俗姓司馬,蘇州(今屬江蘇)人。
幼出家。
精通佛典,兼涉儒道之學(xué)。
從學(xué)于雪峰義存,得其禪旨。
昭宗時,居洪州10年。
后居會稽四明山,與孫合等為林下之游。
吳越王錢镠禮請之,乃托病歸山。
后梁太祖開平中卒,年56。
宋高僧傳》卷三〇有傳。
全唐詩》存詩1首。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字不用。
姓司馬氏。
姑蘇人。
父宛丘縣尉。
母戴。
方妊時。
夢異沙門稱姓徐。
住持流水寺。
苦從求寄宿。
父亦夢。
于盤中書字。
殊得意。
欲獻之天子。
旦則各詫所夢。
母因自指其腹。
謂父曰。
果生男。
其必歸之流水寺乎。
蓋其家去寺不甚遠也。
及生岐嶷可愛。
性介潔。
惡葷膻物。
四歲教之誦習。
能強識。
父滋喜其類己也。
且將圖婚。
以待其成。
母不可。
竟出家。
如前志。
年滿受具戒。
講通經(jīng)論。
俄棄去。
后入閩。
依雪峰存公。
得禪要。
未幾。
盧陵檀越。
挽居三顧山之云亭院。
豫章之南平院。
皆固辭。
時鐘氏據(jù)洪井。
作客十年。
終莫晤會。
卒游會稽。
考槃四明山中。
吳越錢氏。
聞其名。
遣使召之。
略上謁遽別。
仍以詩謝曰。
云鶴性孤單。
爭堪名利關(guān)。
銜恩雖入國。
辭病卻歸山。
樂安孫合。
方逸老奉化。
素慢緇侶。
詣作則談笑終日。
進士揚弇亦傾蓋。
開平中示滅。
春秋五十六。
作平生不入尼寺。
不謁公門。
不脩名刺。
不趨時利。
有草隸字式。
諸經(jīng)禮懺文。
注道安六時禮佛文。
并所述詩歌行世。
自號逍遙子。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無作。
字不用。
姓司馬氏。
姑蘇人也。
父陳宛丘縣尉。
母戴氏。
始妊時夢異沙門稱姓徐住持流水寺欲寄此安居。
言訖跏趺而坐。
其父同夜夢于盤中書一字甚稱心。
自言可以進上天子。
至明各說所夢。
母曰。
意其腹中必沙門也。
矢之曰。
如生兒放于流水寺出家。
及生果岐嶷可愛。
且惡葷膻之氣。
年迨四歲母自教誦習。
利金易礪記憶無遺。
厥父欲其應(yīng)童子舉業(yè)。
漸見風范和潤。
且恒有出塵之意。
俄爾父偷窺姚氏之女且美容儀。
酷欲取之。
母切忌之。
因曰或舍是子出家寬汝所取。
父乃許之。
送入流水寺中。
才及月馀姚民仳離。
時謂此女是善知識。
為作之出家增上緣矣。
年二十受具足法。
相次講通刪補律鈔。
法華上生等經(jīng)百法論。
一性五性宗教勵精尋究。
孔老書篇無不獵涉。
后參其玄學(xué)于雪峰存禪師。
深入堂奧。
至廬陵三顧山。
檀越造云亭院。
豫章創(chuàng)南平院請作住持。
皆拂衣而去。
前進士唐稟。
作藏經(jīng)碑。
述作公避請之由。
居洪井十載。
且未識洪師鐘氏之面。
乃游會稽四明。
因有終焉之志。
吳越武肅王錢氏。
仰重召略出四明。
因便歸山。
蓋謝病也。
有詩杼意呈王。
王亦不留。
詩云。
云鶴性孤單。
爭堪名利關(guān)。
銜恩雖入國。
辭病卻歸山。
時奉化樂安孫合退居嘯傲不交緇伍。
唯接作交談終日。
進士楊弇亦慕為林下之游。
以梁開平中卒于四明。
春秋五十六。
初作善草隸筆跡酋健。
人多摹寫成法。
述諸色禮懺文數(shù)十本。
注道安六時禮佛文一卷并詩歌。
并行于代。
作不入尼寺不謁公門。
不修名刺不趨時利。
自號逍遙子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1—974 俗姓翁,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初于本州出家。后唐明宗天成中至杭州,后往天臺山嗣天臺德韶。出山后初住越州清泰院,后住杭州報恩院。署正覺慧空禪師?!?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二八、《景德傳燈錄》卷二六有傳,后書錄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宋詩
釋永安(九一一~九七四),俗姓翁,溫州永嘉(今屬浙江)人。住杭州報恩寺。太祖開寶七年卒,年六十四。《宋高僧傳》卷二八有傳。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姓翁氏。
溫州永嘉人。
少聞同郡匯征大師與樂安孫合相往來。
因投之出家。
然征性高伉。
每事之者。
多以不去而安曲盡無所忤。
儕類嘆以為難及。
唐天成間。
隨侍至錢唐。
俄遁之隱僻。
行頭陀法。
既又入閩。
參扣禪指。
然皆以盜賊擾攘。
道路梗澀而止。
乃依國師韶公于天臺。
盡遣群滯。
尋歸省。
征咄之曰。
棄背孝養(yǎng)。
罪何容貸。
今幸來歸。
還有裨補前咎計否。
安跪而對曰。
從來無事用以塞責。
征首肯之。
吳越國王錢氏。
召居報恩寺。
并署禪師號。
華嚴李論于經(jīng)。
而募人彫板。
得檀施。
皆培植二田。
略無儲畜。
實納子之脩潔者也。
開寶七年終。
春秋六十四。
法臘四十四。
阇維舌根累煅不壞。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八 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水安。
姓翁氏。
溫州永嘉人也。
少歲淳厚黃中通理。
遇同郡匯征大師鳳鳴越嶠玉瑩藍田穫落文心沈潛學(xué)奧。
以其出樂安孫合拾遺之門也。
而有慕上之心。
往拜而乞度。
然征性高岸而寡合。
而安事之也曲從若環(huán)。
蓋哀其幼知擇師耳。
天成中隨侍出杭。
俄有從十二頭陀之意。
潛逃欲登閩嶺參問禪宗。
屬封彊艱棘。
卻回結(jié)庵于天臺。
后遇韶禪師法集頓遣群疑。
重來禮征。
咄之曰。
棄背孝養(yǎng)。
爾自速辜。
遺行于斯。
還有裨補前咎計否。
安跪?qū)υ弧?div id="a2wjhgg" class='inline' id='people_33882_3_23_comment'>
從來無事請用塞責。
征肯頷之。
漢南國王錢氏召居報恩寺。
署號禪師焉。
乃以華嚴李論為會要。
因?qū)?span id="y1v3hni"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14204", "people_33882_3_29", "合")'>合經(jīng)。
募人雕板印而施行。
每有檀施罕聞儲畜。
回舍二田矣。
以開寶甲戌歲終而焚之。
其舌存焉。
累投火鍛色雖同乎熾炭。
寒則柔弱。
今藏普賢道場中。
春秋六十四。
法臘四十四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54—1402 【介紹】: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學(xué),洪武末舉明經(jīng),為霍丘縣學(xué)訓(xùn)導(dǎo),建文間為衡王府紀善,留京師,預(yù)翰林纂修。好薦士,屢陳國家大計。燕兵入京城,自經(jīng)于應(yīng)天府學(xué)尊經(jīng)閣。嘗輯古今忠節(jié)事為《觀感錄》。
明詩紀事·乙簽·卷一
是修名德,以字行,泰和人。
洪武末舉明經(jīng),為霍丘訓(xùn)導(dǎo)。
擢周府奉祀正,遷紀善,改衡府。
靖難兵入,走應(yīng)天府學(xué)自經(jīng)死。
有《芻蕘集》六卷。
《四庫總目》:《芻蕘集》風骨棱棱,溢于楮墨,望而知為忠臣義士之文。
田按:建文二年,敕儒臣取古今君道臣道人事之載于典籍可為鑒戒者,纂為《類要》。
總裁則方孝孺、唐愚士、樓璉、胡靖。
分修則陳好義、徐好古、葉仲泛、鄭孟宣、章謹、蘇伯厚、李鐸、王汝玉、張拱、高可大、王真、劉仲美、李敏、方叔衡、朱子建、史維時、陸伯贍、趙友同、周思、顏子明、蕭用道、楊士奇,先生與焉。
催纂則王艮、楊溥,極一時之選。
黃才伯《翰林記》稱,「洪武戊寅,詔編輯經(jīng)史百家之言為《類要》,侍讀唐愚士等纂修未成。
」即指此事,其曰洪武戊寅,蓋遵革除令諱之也。
先生詩逸情古調(diào),寄托遙深。
先生嗣孫希韓,為馀妹婿,嘗假《芻蕘集》于其家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