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常建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59—700,一作661—702 【介紹】: 唐梓州射洪人,字伯玉。陳元敬子。少任俠,后苦節(jié)讀書。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贊賞,拜麟臺正字,轉(zhuǎn)右拾遺。隨武攸宜擊契丹,表掌書記,軍中文翰皆委之。圣歷元年以父老解職歸鄉(xiāng),旋居父喪。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將其下獄,冤死獄中。論詩標(biāo)舉“風(fēng)骨”、“興寄”,反對柔靡之風(fēng),為唐詩革新先驅(qū)。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9—700,一說661—702 字伯玉,排行大,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曾任右拾遺,后人因稱“陳拾遺”。陳子昂出身豪族,少任俠,成年后始發(fā)憤攻讀。睿宗文明元年(684)登進士第(此據(jù)趙儋《故右拾遺陳公旌德碑》。按《唐才子傳》云子昂登第在高宗開耀二年,誤),任麟臺正字。武周代唐,陳子昂上表稱頌,后升任右拾遺。曾兩度從軍至北方邊塞。武后圣歷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鄉(xiāng)。后為縣令段簡陷害,死于獄中。沈亞之以為段簡乃受武三思指使(見《上九江鄭使君書》)。生平見盧藏用《陳氏別傳》,新、舊《唐書》本傳。陳子昂于沿襲六朝余波之初唐詩壇深表不滿,慨嘆“漢魏風(fēng)骨,晉宋莫傳”,故欲革除“采麗競繁”之齊梁詩風(fēng),以繼承建安、正始之詩重比興寄托之傳統(tǒng)(見《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陳子昂之詩與其詩論相合,代表作為《感遇》38首,反映武周時代之社會現(xiàn)實甚為廣泛,抨擊時弊亦較深刻,抒寫胸臆之作則慷慨深沉,風(fēng)格近于阮籍《詠懷》。另有《登幽州臺歌》雖僅4句,然為歷來傳誦之名篇。陳子昂于唐詩有開啟之功,甚得李、杜等人之推崇,韓愈云:“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薦士》)金元好問云:“論功若準(zhǔn)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論詩絕句》)其詩文集以四部叢刊本《陳伯玉文集》為通行,今人徐鵬校點之《陳子昂集》最完備。詩注本有彭慶生《陳子昂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唐詩匯評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睿宗文明元年(684)登進士第,詣闕上書,拜麟臺正字。武后垂拱二年從軍北征,歸朝,補右衛(wèi)胄曹參軍,遷右拾遺。萬歲通天元年,以參謀從武攸宜北討契丹,立志許國,然不為所用,眨暑軍曹,軍回,辭官還鄉(xiāng)。為縣令段簡構(gòu)陷系獄,憂憤而卒。子昂為詩提倡“漢魏風(fēng)骨”,所為書疏,亦全用散體,為唐代文學(xué)風(fēng)氣轉(zhuǎn)變之先驅(qū)。有《陳伯玉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二卷。今人彭慶生有《陳子昂詩注》。
全唐文·卷二百九
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舉進士。詣闕上書。武后奇其才。擢麟臺正字。再轉(zhuǎn)右拾遺。圣歷初。以父老解官歸侍。縣令段簡覬其富。因事系獄。憂憤卒。年四十三。

作品評論

后村詩話
唐初王、楊、沈、宋擅名,然不脫齊、梁之體。獨陳拾遺首唱高雅沖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趨于黃初、建安矣!太白、韋、柳繼出,皆自子昂發(fā)之。
瀛奎律髓
陳拾遺子昂,唐之詩祖也。不但《感遇詩》三十八首為古體之祖,其律詩亦近體之祖也。
周履靖《騷壇秘語》
陳子昂初變齊梁之弊,以理勝情,以氣勝辭。祖《十九首》、郭景純、陶淵明,故立意玄遠(yuǎn)而造語精圓。
《唐詩品》
唐初律體聲華并隆,音節(jié)兼美,屬梁、陳之艷藻,鏟末路之靡薄,可謂盛矣,而古詩之流,尚阻蹊徑。拾遺洗濯浮華,斫新雕樸,《感遇》諸作,挺然自樹,雖頗峭徑,而興寄遠(yuǎn)矣。自馀七言諸體乃非所長,《春臺》之作純有楚聲,此意寥寥,幾乎尺有所短,竟使沈、宋揚波,宗稱百代,慷慨瑰奇之氣,尚詭于風(fēng)人之度耶?
李攀龍《唐詩選序》
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陳子昂以其古詩為古詩,弗取也。
《藝苑卮言》
陳正字陶洗六朝鉛華都盡,托寄大阮,微加斷裁,而天韻不及;律體時時入古,亦是矯枉之過。
詩藪·內(nèi)編
唐初承襲梁、隋,陳子昂獨開古雅之源,張子壽首創(chuàng)清淡之派。
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yīng)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fēng)神者也;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氣骨者也。
詩藪·內(nèi)編
五言律體,極盛于唐,要其大端,亦有二格:陳、杜、沈、宋,典麗精工;王、孟、儲、韋,清空閑遠(yuǎn),此其概也。
唐詩歸
唐至陳子昂,治覺詩中有一世界。無論一洗偏安之陋,并開創(chuàng)草昧之意亦無之矣。以至沈、宋、燕公、曲江諸家,所至不同,皆有一片廣大清明氣象,真正風(fēng)雅。
唐音癸簽
唐人推重子昂,自盧黃門后,不一而足。如杜子美則云:“有才繼騷雅”、“名與日月懸,韓退之則云:“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獨顏真卿有異論,僧皎然采而著之《詩式》。近代李于麟,加貶尤劇,余謂諸賢軒輊,各有深意,子昂自以復(fù)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詩,功為大耳。正如夥涉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澤一呼,為群雄驅(qū)先,自不得不取冠漢史,王弇州云:“陳正字淘洗六朝鉛華都盡,托寄大阮,微加斷裁,第天韻不及?!焙鹪疲骸白影合鞲∶叶窆叛牛m不能遠(yuǎn)追魏晉,然在唐初,自是杰出。”斯兩言良為折衷矣。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陳、杜詩體渾大,非若中晚下細(xì)小工夫,作小結(jié)果。
《詩源辨體》
子昂五言近體,律雖未成,而語甚雄偉,武德以還,綺靡之習(xí),一洗頓盡。
《詩辯坻》
陳伯玉律詩,清雄為骨,綿秀為姿,設(shè)色妍麗,寓意蒼遠(yuǎn)。由初入盛,此公變之。沈、宋堂皇,悉皆祖構(gòu)于此。
原詩·內(nèi)篇
盛唐諸詩人,惟能不為建安之古詩,吾乃謂唐有古詩。若必慕漢魏之聲調(diào)字句,此漢魏有詩而唐無古詩矣。旦彼所謂陳子昂“以其古詩為古詩”,正惟子昂能自為古詩,所以為子昂之詩耳。
《唐詩別裁》
唐初五言古、漸趨于律,風(fēng)格未遒。陳正字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繼續(xù)而詩品乃醇,
《繭齋詩談》
子昂胸中被古詩膏液熏蒸十分透徹,才下筆時,便有一段元氣,渾顥驅(qū)遣,奔赴而來。其轉(zhuǎn)換吞吐,有掩映無盡之致,使人尋味不置,愈入愈深,非上口便曉者比。但是他見得理淺,到感慨極深處,不過逃世遠(yuǎn)去,學(xué)佛學(xué)仙耳,此便是沒奈何計較。
石洲詩話
子昂、太白皆疾梁、陳之艷薄,而思復(fù)古道者。然子昂以精深復(fù)古,太白以豪放復(fù)古,必如此乃能復(fù)古耳。若其揣摩于形跡以求合,奚足言復(fù)古乎?
援鶉堂筆記
射洪風(fēng)骨矯拔,而才韻猶有未充,諷誦之次,風(fēng)調(diào)似未極跌蕩洋溢之致。
三唐詩品
骨格清凝,蒼蒼入漢,源于《小雅》,故有怨誹之音。《感遇》諸篇,璆然冠代,稱物既芳,寄托遙遠(yuǎn),固當(dāng)仰駕阮公,俯陵左相?!队闹荨泛莱?,述為名言,如《河梁贈答》,語似常談,而脫口天成,適如人意。海內(nèi)文宗,非虛譽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60—約720 【介紹】: 唐揚州人。曾官兗州兵曹。中宗神龍中,以文詞俊秀馳名京師,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杰”。存詩僅二首,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0?—720? 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中宗神龍中與賀知章、萬齊融、邢巨、包融等詩人,以“文詞俊秀”而顯名長安。又與賀知章、包融、張旭友情甚篤,俱以詩作有名當(dāng)時,號“吳中四士”(《新唐書·劉晏傳》附《包佶傳》)。事跡散見《舊唐書·賀知章傳》、《新唐書·劉晏傳》、《唐詩紀(jì)事》卷一七。其詩大都散佚,《全唐詩》僅存2首,一為《代答閨夢還》,寫閨情,詩風(fēng)近齊梁,無甚特色;一為《春江花月夜》,則是千古絕唱。今人王啟興、張虹有《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詩注》。
唐詩匯評
張若虛,生卒年不詳,揚州(今屬江蘇)人。神龍中,與賀知章、包融、張旭等吳越文士,俱以文詞俊秀楊名京師,合稱“吳中四士”。后官至兗州兵曹參軍?!?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

作品評論

明皇雜錄
天寶中,劉希夷、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雖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誕而然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春江花月夜》,其為名篇不待言,細(xì)觀風(fēng)度格調(diào),則劉希夷《搗衣》諸篇類也。此誠盛唐中之初唐。且若虛與賀季真同時齊名,遽分初盛,編者殊草草。吾讀詩至賀秘書,真若云開山出,境界一新,毋寧置張于初,列賀于盛耳。
《唐詩別裁》
若虛開元初人,與賀知章、張旭齊名。
王闿運《湘綺樓論唐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diào),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紹】: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擢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呂科登第,授左拾遺,遷左補闕。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稱賢相。二十四年為李林甫所讒,罷相,出為荊州長史。卒謚文獻。有文名,其《感遇詩》以格調(diào)剛健稱。有《曲江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78—740 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
武后神功元年(697),登進士第,授校書郎。
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呂科,授左拾遺。
后歷官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集賢院學(xué)士、中書侍郎等職。
開元二十一年(733)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
為著名賢相。
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次年貶為荊州長史,在州以文史自娛,不戚戚于懷。
二十八年病卒。
年63歲(兩《唐書》本傳均作68歲,誤)。
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及近年于韶關(guān)發(fā)現(xiàn)之《張九齡墓志銘》。
九齡工詩能文,文長于碑志,詩格調(diào)清雅,興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與陳子昂詩齊名。
施補華《峴傭說詩》云:“唐初五言古,猶沿六朝綺靡之習(xí),唯陳子昂、張九齡直接漢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復(fù)古之功大矣。
”至其古近體寫景抒情諸作,清淡和雅,興象玲瓏,前人以為實開王、孟、儲、韋一派。
詩藪》內(nèi)編卷二云:“張子壽首創(chuàng)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yīng)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fēng)神者也。
”今存《曲江張先生文集》20卷。
全唐詩》存詩3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4首。
全粵詩·卷七
張九齡(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龍元年(七〇七)進士,始授校書郎。又以道侔伊呂科策高第,遷左拾遺,調(diào)左補闕、司勛員外郎。以才鑒為宰相張說所親重,進中書舍人。玄宗開元十四年(七二六),張說罷官,改九齡太常少卿,出為冀州刺史,以養(yǎng)母,請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攝御史中丞、嶺南按察兼選補使。以擬奏章稱旨,詔擢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xué)士,副知院事。遷工部侍郎,知制誥。二十一年冬,晉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固辭,不許。次年,遷中書令,知院事。為李林甫所忌,又以諫阻進用張守圭、牛仙客而遭潛構(gòu),罷為尚書右丞相,尋再貶荊州長史。開元二十八年,請拜掃南歸,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追贈荊州大都督,謚“文獻”。有《曲江集》二十卷。事見徐浩撰碑銘。《舊唐書》卷九九、《新唐書》卷一二六有傳。
唐詩匯評
張九齡(673-740),—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武后長安二年(702)擢進士第,又連登材堪經(jīng)邦及道侔伊呂科,授左拾遺。玄宗開元十一年,累遷至中書舍人。尋出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轉(zhuǎn)桂州都督,充嶺南道按察使。召拜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xué)士,副知院事,再遷中書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興縣伯。因李林甫排擠,于開元二十五年眨荊州長史。卒,謚文獻。九齡為開元賢相之一,其詩詞采富艷,而情致深婉。有《曲江集》二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三卷。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三
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擢進士。始調(diào)校書郎。以道侔伊呂科策高第。開元十一年拜中書舍人內(nèi)供奉。封曲江男。二十一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中書令。累封始興縣伯。左遷荊州大都督長史。卒年六十八。贈荊州大都督。謚曰文獻。建中元年加贈司徒。

作品評論

《唐詩品》
曲江藻思翩翩,體裁疏秀,深綜占意,通于遠(yuǎn)調(diào),上追漢魏而下開盛唐,雖風(fēng)神稍劣而詞旨沖融,其源蓋出子古之平調(diào)曲也。自馀諸子、馳志高雅,則峭徑挺出,游泳時波,則蘼蕪莫剪,安能少望其風(fēng)哉?近體諸作,綺密閑澹,復(fù)持格力,可謂備其眾美。雖與初唐作者駢肩而出,更后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而況節(jié)義相先,稱古之遺直者耶!
唐音癸簽
張曲江五言以興寄為主,而結(jié)體簡貴,選言清冷,如玉磬含風(fēng),晶盤盛露,故當(dāng)于塵外置賞。
《唐詩觀瀾集》
曲江長律,鳴鸞佩瓊,萬象咳吐,與明皇詩賡歌倡答,如律呂之相應(yīng),可謂一德一心。
《唐詩別裁》
唐初五言古漸趨于律,風(fēng)洛未遒,陳正字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繼續(xù)而詩品乃醇。
《四庫全書總目》
九齡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稱開元賢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許諸人下?!?a target='_blank'>新唐書·文藝傳》載徐堅之言,謂代文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而窘邊幅。今觀其《感遇》諸作,神味超軼,可與陳子昂方駕;文筆宏博典實,有垂紳正笏氣象,亦具見大雅之遺,堅局于當(dāng)時風(fēng)氣,以富艷求之、不足以為定論。
石洲詩話
曲江公委婉深秀,遠(yuǎn)出燕、許諸公之上、阮、陳而后,實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論。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張曲江襟情高邁,有遺世獨立之意,《感遇》諸詩,與子昂稱岱、華矣。
昭昧詹言
張曲江以風(fēng)雅之道,興寄為上,故一篇一詠,莫非興寄,此意是矣。然僻者為之,則又入于空泛,捕風(fēng)捉影,似是而非。夫六義,風(fēng)雅頌賦比興兼之,奈何獨主風(fēng)與興二端乎?大約天下義理及古今載籍文字,惟變所適,無所不備,但用各有當(dāng)耳。不能觀其會通而偏提一端,即為病痛,知味者鮮,所以末流多歧也。
白華山人詩說
赤堇氏云:讀張曲江詩,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曲江詩如蜘蛛之放游絲,一氣傾吐,隨風(fēng)卷舒,自然成態(tài)。初視之,若絕不經(jīng)營;再三讀之,仍若絕不經(jīng)營。天工言化,其庶幾乎?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鮑明遠(yuǎn)、江文通,次敘連章,見鋪排之跡?!陡杏觥分T篇,猶為高調(diào),情詞芬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遺,每以非條傷干。至如漢上游女,遙襭古馨,清江白云,蔚發(fā)明秀,哀梨爽口,不必與橄欖同功,若斯之類,亦其獨至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江東人,字全乙。玄宗開元進士,又登博學(xué)宏詞科。官夏縣令。與孟浩然、王昌齡友善。工詩,有盛名。
唐詩匯評
劉慎虛,生卒年不詳,字全乙,江東(今江蘇南部及浙江一帶)人。或云洪州(今江西南昌)人。開元十一年登進士第;又登宏詞科,授校書郎。與孟浩然、王昌齡友善。雖有文章盛名,竟流落不偶。天寶中年?!?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四百八
慎虛。江東人。天寶時官夏縣令。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慎虛詩,情幽興遠(yuǎn),思苦語奇,忽有所得,便驚眾聽。頃東南高唱者數(shù)人,然聲律宛態(tài),無出其右,唯氣骨不逮諸公。自永明已還,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經(jīng)聲時有人”,又“滄溟千萬里,日夜一孤舟”,又“歸夢如春水,悠悠繞故鄉(xiāng)”……并方外之言也。惜其不永,天碎國寶。
唐詩歸
鐘云:“妙在止十四首,一字去不得。其用意狠處,全在不肯多。予嘗愛十四首,命林茂之書成小冊,而題其后有云:“陶公坐高秋,孤意先自立?!弊灾^此君實錄。又去:詩少而妙,難矣。然難不在陶洗,而在包孕;妙不在孤片,而在深廣。讀慎虛一字一句一篇,若讀數(shù)十百篇,隱隱隆隆,其中甚多,吾取此為少者法,
《載酒園詩話又編》
高、岑非無流走為律者,輕重(與劉)迥自不同。殷墦賞其“思苦語奇”,獨謂“氣骨不逮諸公”,此深識之論也。
《漁陽詩話》
劉慎虛字挺卿,其詩超遠(yuǎn)幽夐,在王、孟、王昌齡、常建、祖詠伯仲之間。
考其人,蓋深于經(jīng)術(shù),不但詞華也。
李華《三賢論》曰:“劉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學(xué)稱。
述《》、《》、《》、《春秋》、《禮樂》為五說,條貫源流,備古今之變……”
《小澥草堂雜論詩》
劉慎虛亦是齊梁體段,其骨清耳,且字句外有靈氣往來。
劍溪說詩
如慎虛詩于王、孟外又辟一徑,氣象一派空明。
劍溪說詩
劉慎虛詩、空明深厚,饒有理趣。
《越縵堂詩話》
劉挺卿詩所傳只十四首,鐘伯敬、林古度、王貽上皆極賞之,以為字字可傳。其詩多清氣如話,卻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殷璠謂其“氣骨不逮”,誠哉是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90—約756 【介紹】: 唐京兆長安人,字少伯。玄宗開元十五年擢進士第,補秘書省校書郎。后又以博學(xué)宏詞登科,授汜水尉。以故貶嶺南,北歸,遷江寧丞。晚年又貶龍標(biāo)尉。故世又稱王江寧、王龍標(biāo)。以世亂還鄉(xiāng),道出濠州(一作亳州),為刺史閭曉丘所殺。工詩,擅長七絕,以邊塞詩《出塞》、《從軍行》等知名。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6? 字少伯,排行大,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以曾官江寧(今江蘇南京)丞、龍標(biāo)(今湖南洪江西南)尉,后人因稱“王江寧”、“王龍標(biāo)”。玄宗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二年登博學(xué)宏詞科,遷汜水尉。越數(shù)年,以事謫嶺南。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寧丞。史傳稱后以“不護細(xì)行”,又貶龍標(biāo)尉。安史亂起,昌齡避亂江淮一帶,觸忤濠州刺史閭丘曉,為曉所殺。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昌齡為開元、天寶間杰出詩人。所作多邊塞軍旅、宮怨閨情及送別之什,清剛俊爽,深厚婉麗。時人殷璠以為“元嘉以還,四百年內(nèi),曹、劉、陸、謝,風(fēng)骨頓盡,今昌齡克嗣厥跡”,稱其詩“驚耳駭目”,乃“中興高作”。(原出《河岳英靈集》卷中,茲據(jù)《唐詩紀(jì)事》卷二四所引)《唐才子傳》卷二本傳云是“時稱‘詩家夫子王江寧’”。昌齡特擅七絕,明王世貞以為可“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藝苑卮言》卷四)。詩集注本有今人李云逸《王昌齡詩注》。另有《詩格》傳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4首又4句。
唐詩匯評
王昌齡(694?-756?),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二年,舉博學(xué)宏辭科,授汜水尉。獲罪謫嶺南,二十七年遇赦北還。二十八年冬,為江寧尉。天寶中,貶龍標(biāo)尉。安史亂起,北歸,為濠州刺史閭皇曉所殺。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biāo)”。昌齡工詩,時稱“詩家天子”;尤長七絕,與李白共稱“聯(lián)璧”。有《王昌齡集》五卷,已佚。又著《詩格》二卷,《詩中密旨》一卷,今傳本多疑非原著。有《王昌齡集》二卷和《王昌齡詩集》三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齡詩注》。
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昌齡(698—約756) 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授校書郎,改汜水縣尉,再遷江寧縣丞,晚年貶龍標(biāo)(今湖南黔陽西)縣尉,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biāo)”。赴江夏(今武昌)游玩時曾作惜別詩《送人歸江夏》,因情造景,借黃鶴樓抒情,表現(xiàn)了友人間的無限眷戀和依依惜別之情。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昌齡字少伯。江寧人。第進士。補秘書省校書郎。又登博學(xué)宏詞科。再遷泛水尉。貶龍標(biāo)尉。以世亂還鄉(xiāng)里。為刺史閭邱曉所殺。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元嘉以還,四百年內(nèi),曹、劉、陸、謝、風(fēng)骨頓盡。頃有太原王昌齡,魯國儲光羲頗從厥跡,且兩賢氣同體別,而王稍聲峻。
新唐書本傳
昌齡工詩,緒密而思清,時謂王江寧云。
唐才子傳
昌齡工詩,縝密而思清,時稱“詩家天子王江寧”,蓋嘗為江寧令。與文士王之渙、辛漸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
《唐詩品》
少伯天才流麗,音唱疏越。七言小詩兒與太白比肩,當(dāng)時樂府采錄無出具右。王言古作與儲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蕩不持,卒取閭丘之禍,輕華之致,不并圭璋,豈亦定見耶!
朱警《王昌齡詩集跋》
少伯詩為中興名家,與儲光羲相埒,而少伯稍聲峻,多遠(yuǎn)調(diào)。至如“飛雨祠工來,靄然關(guān)中暮”、“東峰始含景、了了見松雪”,興象融化,有遺音矣。
《藝苑卮言》
七言絕句,王江寧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
藝圃擷馀
絕句之源,出于樂府,貴有風(fēng)人之致,其聲可歌,其趣在有意無意之間,使人莫可捉著。盛唐惟青蓮、龍標(biāo)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詩藪
江寧《長信詞》、《西宮曲》、《青樓曲》、《閨怨》、《從軍行》,皆優(yōu)柔婉麗,意味無窮,風(fēng)骨內(nèi)含,精芒外隱,如清廟朱統(tǒng),一唱三嘆。
詩藪
摩詰五言絕,窮幽極玄;少伯七言絕,超凡入圣,俱神品也。
詩藪
杜陵、太白七言律絕,獨步詞場;然杜陵律多險拗,太白絕間率露,大家故宜有此。若神韻于云,絕無煙火,深衷隱厚,妙協(xié)《蕭韶》,李頎、王昌齡故是千秋絕調(diào)。
詩藪
李(白)詞氣飛揚,不若王之自在,然照乘之珠,不以光芒殺直;王句格舒緩,不若李之自然,然連城之璧,不以追琢減稱。李作故極自然,王亦和婉中渾成,盡謝爐陲之跡;王作故極自在。李亦飄翔中閑雅,絕無叫噪之風(fēng),故難優(yōu)劣,然李詞或太露,王語或過流,亦不得護其短也。
詩鏡總論
王龍標(biāo)七言絕句,自是唐人騷語,深情苦恨,襞積重重,使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惜后人不善讀耳。
詩鏡總論
書有利澀,詩有難易,難之奇,有曲澗層巒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王昌齡絕句,難中之難;李青蓮歌行,易中之易。難而苦為長吉,易而脫為樂天,則無取焉??傊?,人力不與,天致自成,難易兩言,難可相忘耳。
詩鏡總論
專尋好意,不理聲格,此中晚唐絕句所以病也,詩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尋,興情即是。王昌齡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齡得之椎煉,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齡之意象深矣。
唐詩歸
鐘云:人知王、孟出于陶,不知細(xì)讀儲光羲及王昌齡詩,深厚處益見陶詩淵源脈絡(luò)。善學(xué)陶者寧從二公入,若從五、孟入。
《全唐風(fēng)雅》
鐘云:龍標(biāo)七言絕妙在全不說出,讀未畢,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見矣,然終亦說不出。 黃紹夫云:唐七言絕句當(dāng)以王龍標(biāo)為第一,以其比興深遠(yuǎn),得風(fēng)人溫柔敦厚之體,不但詞語高古而已。
姜齋詩話
七言絕句,唯王江寧能無疵颣,儲光羲,崔國輔其次者,至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句非不煉,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詩起句,施之小詩,未免有頭重之病。若“水盡南天不見云”、“水和三日蕩輕舟”、“囊無一物獻尊親”、“玉帳分弓射虜營”,皆所謂滯累,以有襯字故也。其免于滯留者,如“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則又疲茶無生氣,似欲匆匆結(jié)煞。
《詩辯坻》
龍標(biāo)七言古,氣勢太峻而才幅狹,然迅快流爽,又一格也。
圍爐詩話
吳敬夫云:龍標(biāo)七絕名手,五古筆法高妙,往往為理障所掩,如“精意莫能論”,“獨立君始悟”、“海靜月色真”、“寥寥天府空”、但便人剿襲,故愚者入其鬼窟中。豈若“久之風(fēng)榛寂,遠(yuǎn)聞樵聲至”、“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頓挫雄渾也? 王昌齡五古,或幽秀,或豪邁,或慘側(cè),或曠達,或剛正,或飄逸,不可物色。
圍爐詩話
王龍標(biāo)七絕,如八股之王濟之也,起承轉(zhuǎn)合之法自此而定,是為唐體,后人無不宗之。
原詩
七言絕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齡,李俊爽,王含蓄,兩人辭、調(diào)、意俱不同,各有至處。
《歷代詩法》
龍標(biāo)五古,勝情曠致,刊落凡俗。龍標(biāo)七絕,如高翼矯風(fēng),半空落響,危峰墮月,哀壑承泉,首首同調(diào),一見一新,非惟獨秀當(dāng)時,抑已擅場千古。
《唐詩別裁集》
龍標(biāo)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謂之唐人《騷》語可。
石洲詩話
龍標(biāo)精深可敵李東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若以有明弘正之間徐迪功尚與李、何鼎峙,則有唐開、寶諸公,太白、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誰與歸?
《挹翠樓詩話》
有識者皆當(dāng)戒心讀王龍標(biāo)“大漠風(fēng)塵”、“白馬金鞍”、“馳道楊花”諸作,止用一二字暗中托諷,使深心人于言外領(lǐng)會,意境既超,婉而不露,此其七絕所以獨冠三唐。
《唐七律雋》
襄陽、龍標(biāo)、供奉,雖不以七律名家,然視右丞、嘉州,少陵者公,別有一種神氣,有精采而無滯色,此盛唐之所以為盛也。
《峴傭說詩》
孟浩然、王昌齡、常建五言清逸,風(fēng)格均與摩詰相近,而篇幅較窘。
學(xué)問為之,才力為之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鮑明遠(yuǎn),縮作短篇,自成幽峭。七絕擅名,亦由關(guān)塞之詞,江山所助。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睦州(今浙江建德)人。
玄宗開元、天寶間詩人,與常建過往唱酬。
事跡見其《嚴(yán)陵灘下寄常建》。
全唐詩》存詩3首,斷句6。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07—約760 【介紹】: 唐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玄宗開元十四年進士。任馮翊、汜水、安宜、下邽等縣尉。后隱居終南。復(fù)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遷監(jiān)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迫受偽職。后脫身歸朝,貶死于嶺南。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06?—763 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排行十二。玄宗開元十四年(726)進士及第。與崔國輔、綦毋潛同榜。授馮翊縣尉,轉(zhuǎn)汜水、安宜、下邽等縣尉。仕宦不得意,隱居終南別業(yè)。后出山任太祝,世稱儲太祝。遷監(jiān)察御史,天寶末,奉使至范陽,時安祿山兼任范陽、平盧、河?xùn)|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正蓄謀叛亂,儲光羲途中作《效古》二首,至范陽后作《觀范陽遞俘》詩,憂念時局,語意頗深切。安史亂起,叛軍陷長安,儲被俘,迫受偽職,后脫身歸朝,貶死嶺南。生平散見顧況《監(jiān)察御史儲公集序》、《唐詩紀(jì)事》卷二二、《唐才子傳》卷一。今人譚優(yōu)學(xué)有《儲光羲行年考》。殷璠《河岳英靈集》云:“儲公詩,格高調(diào)逸,趣遠(yuǎn)情深,削盡常言。挾《風(fēng)》、《雅》之跡,浩然之氣。”其山水田園詩頗著稱于世,“質(zhì)樸之中,有古雅之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著作有《儲光羲集》5卷,《全唐詩》編為4卷。《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另有《正論》15卷、《九經(jīng)外義疏》20卷,并佚。又陳沆《詩比興箋》卷三云:“《藝文志》又有《從賊中詣行在日記》一卷,儲光羲撰,則光羲已自拔賊中,從亡靈武,與杜少陵之麻鞋謁帝,大節(jié)相同,從未有表而出之者,可勝嘆哉?!比弧度沼洝?卷,《新唐書·藝文志》未著錄,系誤記。
唐詩匯評
儲光羲(706?-762?),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郡望兗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726),與綦毋潛、崔國輔同榜登進士第,詔中書試文章,授馮翊主箄。曾任安宜、汜水、下邽尉。開元二十一年前后辭官歸鄉(xiāng)。后入秦,隱終南山。復(fù)為太祝,天寶末,遷監(jiān)察御史,安史亂中陷賊,受偽職,脫身歸。兩京收復(fù),系獄,貶死。有《儲光羲集》七十卷,已佚。殷璠集光羲及包融等澗州籍詩人十八人詩,編為《丹陽集》,亦佚,有《儲光羲詩集》五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四卷。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儲公詩格高調(diào)逸,趣遠(yuǎn)情深,削盡常言,挾《風(fēng)》《雅》之跡,得浩然之氣?!妒鋈A清宮》詩云:“山開鴻濛色,天轉(zhuǎn)招搖星?!庇帧队蚊┥健吩娫疲骸靶¢T入松柏,天路涵虛空。”此例數(shù)百句,已略見《荊揚集》,不復(fù)廣引。璠嘗睹公《正論》十五卷、《九經(jīng)外義疏》二十卷,言博理當(dāng),實可謂經(jīng)國之大才。
《吟窗雜錄》
引殷璠語:(儲詩)宏贍縱逸,務(wù)為直置。
唐詩品匯
欒城遺言》云:儲光羲詩高處似陶淵明,平處似王摩詰。
《唐詩品》
儲公詩格調(diào)高遠(yuǎn),興寄超絕,亦《風(fēng)》《雅》之馀波也。
盛唐作者太尚格氣,而盡黜文藻,六代浮夸,鏟削殆盡,而儲公與王昌齡、常建皆其流也。
儲詩更多直致,而鎖尾感嘆,氣象卑促。
圭璋本宗廟器,而山人用之,亦瓦缶同驅(qū)爾。
詩藪
儲光羲閑婉真至,農(nóng)家者流,往往出王、孟上。
唐詩歸
鐘云:儲詩清骨靈心,不減王、孟,一片深淳之氣,裝裹不覺,人不得直以清靈之品目之。所謂詩文妙用,有隱有秀,儲蓋兼之矣。
《詩源辨體》
儲光羲五言古最多,平韻者多雜用律體,亦忌上尾,仄韻者多忌鶴膝,而平韻亦有之,蓋唐人痼疾耳。其《樵父》、《漁父》等詞,格調(diào)雖奇,然既不合古,又不成家,正變兩失。若《田家》諸詩,則猶有可采者。律詩亦未為工,五言絕始多入錄。
詩筏
儲光羲五言古詩,雖與摩詰五言古同調(diào),但儲韻遠(yuǎn)而王韻雋,儲氣恬而王氣潔,儲于樸中藏秀,而王于秀中藏樸,儲于厚中有細(xì),而王于細(xì)中有厚,儲于遠(yuǎn)中含澹,而王于澹中含遠(yuǎn),與王著著敵手,而儲似爭得一先,觀《偶然作》便知之。然王所以獨稱大家者,王之諸體悉妙,而儲獨以五言占勝場耳。
《載酒園詩話又編》
摩詰才高于儲,擬陶則儲較王為近。但儲詩亦惟此種佳,有廉頗用趙人之意。王兼長,儲獨詣也。
居易錄
儲光義詩多龍虎鉛汞之氣,《田園》、《樵》、《牧》諸篇,又迂闊不切事情。
《唐詩別裁》
太祝詩學(xué)陶而得其真樸,與王右丞分道揚鑣。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此家淡逸之品,作近體自雋耳,入律十細(xì)。
養(yǎng)一齋詩話
白石云:“句意欲深、欲遠(yuǎn);句調(diào)欲清、欲古、欲和,是為作者。”予觀儲太祝古詩,“深”、“遠(yuǎn)”、“清”、“古”則有之矣,獨于“和”字有缺。彼雖自有一種沉奧音節(jié),然終不似陶、韋、王、孟之諧適入人心者,殆由強探力索而為之。非其本心所欲出歟?其詩云“為己存實際,忘形同化初”,又曰“松柏生深山,無心自貞直”,可謂極有見地者,而何以失節(jié)于安祿山也?其非本心安之,亦可知矣。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陶公,淡飾成妍,天然入韻。千里莼羹,固是南中佳味,猶嫌意盡于言。
《歷代五言詩評選》
太祝真樸,善說田家,《偶然作》“見人”四語,邢孟真謂其溫厚虛和中一露豐棱。
《詩學(xué)淵源》
儲光羲詩篇既富,著體相類。然以多為勝,殊未足稱工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26—1378 【介紹】: 元明間蘇州府吳縣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吳中,因而定居。少聰穎,九歲能背誦六經(jīng)。善詩文,兼工書畫。元末隱吳之赤山,張士誠辟為丞相府記室,未幾即辭去。入明,被遷往臨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歸。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誣奪官,罰服苦役,卒于役所。與高啟、張羽、徐賁稱吳中四杰。有《眉庵集》。
詞學(xué)圖錄
楊基(1326-1378后) 字孟載,號眉庵。蘇州長洲(今吳縣)人,原籍嘉州(樂山)。與高啟、張羽、徐賁并稱"吳中四杰"。精書畫。有《眉庵集》,詞在集中。
黃鶴樓志·人物篇
楊基(1326—1378后) 明代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別號去非,又號雪海。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生長吳中(今江蘇蘇州)。元末入起義軍首領(lǐng)張士誠幕,明初為滎陽知縣,官至山西按察使。與高啟、徐賁、張羽合稱“吳中四杰”。工詩,擅書畫,有《眉庵集》《眉庵詞》等。洪武六年(1373)奉使湖廣,十二月二十一日初到武昌,慕名登臨黃鶴樓,寫七古《黃鶴樓看雪》,描寫黃鶴樓的雪中奇景。后再次登臨,寫七古《雪中再登黃鶴樓》,抒發(fā)“平生不愿萬戶侯”和“但愿武昌連日雪,日日醉登黃鶴樓”的感慨;詩句“玉樹參差”、“瀛洲浩蕩”被后世書法家題寫在高冠山上五座石牌坊中的“冬坊”橫額上。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孟載,吳人。?武時官按察。有眉庵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孟載,其先嘉州人。居吳,初以饒介客安置臨濠,復(fù)徙河南,放歸,起知滎陽縣,謫鐘離,以薦為江西行省幕官,坐罪落職。復(fù)起奉使湖南廣右,還授兵部員外郎,出為山西按察司副使,進按察使,尋奪職供役。有眉庵集十二卷。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七
基字孟載,其先嘉州人,家于吳,為張士誠記室。
明初安置臨濠,旋徙河南,放歸。
起為榮陽知縣,召至京,改太常典簿,再謫鐘離。
被薦為江西行省幕官,以省臣得罪,落職。
復(fù)起,奉使湖南、廣西,授兵部員外郎,出為山西按察副使,進按察使,奪官輸作,卒于工所。
有《眉庵集》十二巷。
(陶宗儀《書史會要》:楊基正書師鐘元常,行草師二王。
畫史會要》:孟載善山水竹石。
麓堂詩話》:楊孟載《春草》詩最傳,其曰:「六朝舊恨斜陽外,南浦新愁細(xì)雨中。
」曰:「平川十里人歸晚,無數(shù)牛羊一笛風(fēng)。
」誠佳。
然「綠迷歌扇,紅襯舞裙」已不能脫元詩氣習(xí),至「簾為看山盡卷西」,更過纖巧,「春來簾幕怕朝東」,乃艷詞耳。
南濠詩話》:世稱高、楊、張、徐,孟載詩律尤精。
如云「花無桃李非春色,人有笙歌是太平」,「一官不博三竿日,萬事無過兩鬢星」,予愛其閑曠。
及「亂世身如危處立,異鄉(xiāng)人似夢中來」,「千金已廢床頭劍,一字無存架上書」,則又嘆其困窮。
如云「紅雨落花來袞袞,綠波芳草去迢迢」,「六朝舊恨殘陽里,南新愁細(xì)雨中」,予愛其含蓄。
及云「柳色嫩于鵝破殼,蘚痕斑似鹿辭胎」,「小雨透花青見萼,輕雷催筍碧抽尖」,則又驚其新巧。
至「翠袖錦箏邀上客,畫船銀燭照歸人」,「高樓錦瑟花連屋,深巷珠簾柳映橋」,則又見其情致之綺麓矣。
「宣王石鼓青苔澀,武帝金盤玉露多」,「八陣云開屯虎豹,三江潮落見黿鼉」,則又見其氣象之突兀矣。
他如「半醉半醒花冉冉,閑愁閑悶雨沈沈」,「恨不發(fā)如春草綠,笑曾花似面顏紅」,「萬里歸心鷗送客,片時殘夢鳥驚人」,則又優(yōu)柔痛快而無牽合排比,其亦詩人之豪者哉!
詩藪》:楊孟載《結(jié)客少年行》,用沈君攸體。
如「豪名獨擅秋千社,俠氣平欺蹴鞠場」,「白璧一雙酬劍客,明珠千斛買胡娘」,「金丸挾彈章臺左,寶騎聞箏太液旁」,「梅子隔墻羞擲果,桃花深院笑求漿」等語,視沈作遠(yuǎn)過之。
又《岳陽》一首,壯麗欲亞孟浩然,其末句「何入夜吹笛?
風(fēng)急雨冥冥」,尤為膾炙。
《明詩別裁》:楊孟載七言短古,原本李頎、常建諸公。
田按:孟載少負(fù)詩名,楊鐵崖來吳下,于坐上屬賦《鐵笛歌》,即效鐵體歌云:「鐵崖道人吹鐵笛,宮徵嚼含太古音。
一聲吹破混沌竅,一聲吹破天地心。
一聲吹開虎豹闥,彤庭跪獻丹扆箴。
問君何以得此曲?
妙諧律呂,可以召陽而呼陰。
都將《春秋》一百四十二年筆削手譜成,透天之竅價重雙南金。
掉頭玉署不肯入,直入弁峰絕頂俯瞰東溟深。
王綱正統(tǒng)著高論,唾彼傳癖兼書淫。
時人不識我不厭,會有使者徽球琳。
具區(qū)下浸三萬六千頃之白銀浪,洞庭上立七十二朵之青瑤岑。
莫邪老鐵作龍吼,丹山鳳舞江蛟吟。
勖哉宗彥吾所欽,赤泉之盟猶可尋。
更吹一聲振我清白祖,大鳴盛世載賡阜財解慍南風(fēng)琴。
」鐵崖得此詩大喜,挾與俱東,謂從游者曰:「吾在吳又得一鐵,優(yōu)于老鐵矣!
」此詩雖不見工,然對客揮毫,可以想其豪宕之氣矣。
眉庵集》中不乏沖雅之作,特才華爛漫,時傷纖巧。
弇州摘其「判醉望愁醒,愁因醉轉(zhuǎn)增」,是詞中《菩薩蠻》語。
「尚短柳如新折后,已殘花似未開時」,是《浣溪沙》調(diào)語。
竹詫附和之,摘至數(shù)十聯(lián)。
昔人評蘇子瞻詞是詩,秦少游詩是詞。
弇州、竹詫所云,固未損其聲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92—1752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字太鴻,一字雄飛,號樊榭,又號南湖花隱、西溪漁者。康熙五十九年舉人。乾隆初召試博學(xué)鴻詞科不遇。搜奇嗜博,嘗館揚州馬曰琯小玲瓏山館數(shù)年,多見宋人集,因撰《宋詩紀(jì)事》。詩詞皆工,詩品清高,而長于用書,為浙派名家。論詞推崇周邦彥、姜夔,亦為“浙西詞派”重要作家。有《樊榭山房集》、《遼史拾遺》、《南宋院畫錄》等,又與查為仁同撰《絕妙好詞箋》。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
厲鶚,字太鴻,號樊榭,錢塘人。康熙庚子舉人,乾隆丙辰舉博學(xué)鴻詞。有《攀榭山房集》。杭大宗曰:“太鴻詩精深華妙,裁斷眾流,自新城、長水盛行一時,海內(nèi)操觚者莫不乞靈于兩家,太鴻獨矯之以孤澹。用意既超,徵材尤博,吾鄉(xiāng)稱詩,于宋、元之后未之或過也?!鄙驓w愚曰:“樊樹徵士學(xué)問淹洽,尤熟精兩宋典實,人無敢難者。詩亦清高,五言在劉窅虛、常建之間。今浙西談藝家專以饤饾掃扯為樊榭流派,失樊榭之真矣?!蓖跆m泉曰:“徵君詩幽新雋妙,刻琢研煉,五言尤勝,大抵取法陶、謝及王、孟、韋、柳,而別有自得之趣。瑩然而清,窅然而邃,擷宋詩之精詣而去其疏蕪。時沈文愨方以漢、魏、盛唐倡吳下,莫能相掩也?!蔽恬唬骸胺恳跃?xì)之思得韻得味,正亦從書卷中醞釀得來?!?/blockquote>
詞學(xué)圖錄
厲鶚(1692-1752) 字太鴻,一字雄飛,號樊榭,又號南湖花隱。錢塘人??滴跷迨拍?1720)舉人。乾隆元年(1736)舉博學(xué)鴻詞,報罷。館揚州馬曰琯、馬曰璐小玲瓏山館,盡閱其善本秘籍。學(xué)殖廣博,尤諳遼宋典章人事。為朱彝尊之后之代表人物。有《樊榭山房集》、《宋詩紀(jì)事》等。詞集名《樊榭山房詞》。
清詩別裁集
字太鴻,浙江錢塘人。
康熙庚子舉人。
著有《樊榭詩集》。
○樊榭學(xué)問淹洽,尤熟精兩宋典實,人無敢難者,而詩品清高,五言在劉慎虛、常建之間。
今浙西談藝家,專以饤饾挦扯為樊榭流派,失樊榭之真矣。
游仙百詠·杭序
蓋聞皇娥既邈,韻不唱夫璇宮;穆滿云遙,歌未傳于瑤島。月中桂樹,羽士難逢;源里桃花,漁郎安在?天上乏驂鸞之客,人間無吐鳳之儔。迨至庾開府仗清新之氣,郭景純用雋上之才,開生面于青宮,奪夜光于玄圃。然而辭多感慨,同坎壈之詠懷;調(diào)本輕淫,非列仙之本趣。難匹休乎子建,終見笑于鐘嶸。仙詠難工,由來久已。厲先生太鴻者,玉皇香吏,暫謫塵寰;碧落侍郎,僑居瀛海。朱異賦弓之歲,便解操觚;蘭成射策之年,即聞染翰?,槴\披腹,門無題鳳之賓;珠玉為心,座有解龜之賞。一丸飛藥,逢璋瑞于西山;九節(jié)菖蒲,遘商丘于北海。東華公子,舊是相知;南岳夫人,新為結(jié)客。凝神濯魄,原無俟于冰壺;洗髓伐毛,亦何須于紫水?乃瓊霄有路,閬苑多歧,既非感遇之劉楨,詎作嫉邪之趙壹?聊寄懷于玄遠(yuǎn),遂托詠于游仙。數(shù)凡三百,謝家胡蝶之篇;字過八千,倪氏梅花之制。洞中蕊簡,始足揮毫;海上珊瑚,差堪架筆。月穿高樹,依蘿戶以敲金;風(fēng)度碧天,傍云窗而戛玉。江花滿篋,種由瓊草之田;潘錦連箱,裁作流霞之帔。行間冰雪,噴來即是玄霜;腕底蛟螭,瀉出何殊碧海?笑驅(qū)素豹,盤桓墨碗之中;怒逐朱龍,游戲硯池之側(cè)。昆崙裊裊,不用支筇;煙渚茫茫,何須買舶?苔箋十幅,俄成王屋之峰;緗帙一函,都是蓬萊之島。以神仙為輸寫,借文翰為遨游,可謂盡名士之才情,極仙人之本色者矣。仆與先生云霞意氣,泉石投交。架上瑯函,共讀通明之卷;籬邊黃菊,曾傾陶令之杯。風(fēng)義平生,兼之師友;相逢今日,示以瓊瑤。擊節(jié)三終,何惜玉壺之缺;披吟數(shù)過,恍登銀闕之遙。攜來市上,誰不購以千金;若在床頭,人自函其一部。斥曹唐于下座,誰曰不宜;坐何劭于廡間,僉云允稱。引尊相對,聊當(dāng)醽醁之漿;浣手高吟,除是薔薇之露。書藏二酉,何用秕糠;紙貴三都,寧關(guān)玄晏?爰等茲于弁髦,敢用是為前驅(qū)。謹(jǐn)序。弟杭世駿拜撰。
游仙百詠·自序
柏梁臺上,曾傳五岳之圖;金馬署中,亦著十洲之記。龍師輿魚吏俱升,桂父偕茅君共舉。游戲紫清之上,翱翔碧落之中。桐峰梓瑟,倚歌而和皇娥;湘水瑤琴,彈曲而迎帝子。玄云新韻,久唱璇宮;黃竹舊詞,猶留瀛島。樂哉仙乎,斯其至矣。然而東海棗花,空憶齋侯之語;西池桃核,莫延漢帝之年。是則塵緣未斷人間,煙路遂遙天上。乃有抽思幽秘,發(fā)藻鮮妍,剪月為心,鏤霞作想。云君太乙,體雖誕而不刪;佚女羽人,意似夸而有取。參軍調(diào)逸,爰詠升天之篇;子建才高,遂有步虛之作。至于弘農(nóng)之始倡,實為屈子之馀波,事雖寄于游仙,情則等于感遇,后有作者,咸步趨焉。此皆天情騰踔,清思雕華,淹躓窮途,漂搖愁境。排云閶闔,思翻玉女之壺;追日虞淵,欲縶羲和之轡。塵迷赤縣,將晞發(fā)于滄溟;唾棄齊州,擬伐毛于紫水。句飛蘭露,滴盡金壺;紙疊桃花,噴成繡字。洞天福地之勝,常以神游;銀臺瓊闕之間,奚勞氣馭?誠可謂揮斥八極,道遙九垓者矣。仆無凌云之才,有餐霞之癖。懶如中散,論或托于養(yǎng)生;貧似稚川,書未傳夫抱樸。山居長嘯,偶有遐心;蘿戶高吟,遂多逸興。身非脈望,何曾三食瑯函;腹愧鞠通,安得一餐墨海?譬彼學(xué)仙項曼,詭言渴飲流霞;好道長源,詐說饋來玉液。但以俗緣羈紲,塵網(wǎng)攖纏,與其作白眼以看人,何如問青天而搔首。于是效嚬郭璞,學(xué)步曹唐,前后所為,數(shù)凡三百?,幣_夢破,喚起飛瓊;洛浦舟回,拾殘翠羽。曾無當(dāng)于風(fēng)雅,亦見擯于莊騷,持贈何堪,自娛而已。時當(dāng)朱明屆節(jié),白日舒長。何方避暑,玄冰飛雪之丸;無計迎涼,鵠羽龍皮之扇。襞箋雪案,豈窺大酉之書;滌筆冰甌,聊當(dāng)龜茲之枕??滴豕锼燃鞠陌巳?,錢塘厲鶚題于寄圃之半舫齋。
秋林琴雅·題辭
余束發(fā)喜學(xué)為詞,同時有洪稗村、沈柳亭輩嘗為倡和,彼皆尚花庵、草堂馀習(xí),往往所論不合。未幾,各為他事牽去,出處靡定,不能專工于一。今二君已化為宿草,余猶視息人世間,作倚聲之歌,幾無一人可語者。去臘于友人華秋岳所,讀樊榭《高陽臺》一闋,生香異色,無半點煙火氣,心向往之。新年過訪,披襟暢談,語語沁入心脾,遂相訂為倡和之作,共得題如干,并注以調(diào)名,乃不數(shù)日,兩家已各成其半。會余適有白門之役,孟夏解纜,羈留吳苑者二旬,又足成之。頃寓秦淮,樊榭書至,知前后俱削稿,復(fù)合以平時所作,付之梓人,先以首卷刻成者寄示?;丨h(huán)讀之,如入空山,如聞流泉,真沐浴于白石、梅溪而出之者。噫!舍紫山而外,知此者亦鮮矣。獨余沈酣斯道幾五十年,未能洗凈繁蕪,尚存故我,以視樊榭壯年一往奔詣,寧不有愧乎?時康熙六十一年壬寅白露前一日,同里紫山徐逢吉題。 詞調(diào)六百六十,體凡千一百八十有奇。一調(diào)有一調(diào)之章程,一體有一體之變化,作法既殊,音響亦異,殆難于詩遠(yuǎn)矣。余友徐紫山嘗教余作詞,謝不能也。厲君太鴻于詩古文之外,刻意為長短句,拈題選調(diào),與紫山相倡和,大約懷古詠物之作為多。數(shù)月之間,動成卷帙,聲諧律葉,骨秀神閒,當(dāng)于豪蘇膩柳之間,別置一席。至于琢句之雋,選字之新,直與梅溪、草窗爭雄長矣。余學(xué)詩垂四十年,尚不能工。太鴻工詩,工古文,而《琴雅》一刻,各極其妙,人之智愚何相去之夐絕也?石倉吳允嘉。 詞于詩同源而殊體。風(fēng)、騷、五七字之外,另有此境,而精微詣極,惟南渡德祐、景炎間斯為特絕,吾杭若姜白石、張玉田、周草窗、史梅溪、仇山村諸君所作皆是也。自是以還,正不乏人,而審音之善,二百馀年以來,幾成輟響。近稱西泠詞派,或蹤跡花間,或問津草堂,星繁綺合,可為極盛,乃緣情體物,終惜其體制之未工。獨吾友樊榭先生起而遙應(yīng)之,清真雅正,超然神解。如金石之有聲,而玉之聲清越;如草木之有花,而蘭之味芬芳。登培嶁以攬崇山,涉潢污以觀大澤,致使白石諸君,如透水月華,波搖不散。吳越間多詞宗,吾以為叔田之后無飲酒矣。樊謝天才軼舉,靡不洽習(xí),而志尚高遠(yuǎn),泊于榮祿。其與予同寓廣陵時,當(dāng)日斜花外,必相約為倚聲,往往予未及脫稿,而樊榭點筆已就,予輒為之罷去。此卷中懷古詠物諸篇,皆與同里徐丈紫山酬唱者為多。予既滯淫旅人,生意消削,從塵土挈屑中手把是編,恍鉛槧之周旋,感素琴于秋思,徬徨吊影,殆若異身,有不禁為之掩卷憮然也。康熙壬寅立秋日,玉幾生陳撰書于真州之玉淵堂寓館。 余友太鴻《秋林琴雅》之詞,質(zhì)也靈虛,學(xué)也膏腴,才也佽飛,如玉光之陸離,劍花之參差,如是而命之為詞,茍舍是其將焉如?雖然,猶有說。夫詞,南唐為最艷,至宋而華實異趣,大抵皆格于倚聲,有疊、有拍、有換,不失銖黍。非不咀宮嚼商,而才氣終為法縛。臨安以降,詞不必盡歌,明庭凈幾,陶詠性靈,其或指稱時事,博徵典故,不竭其才不止。且其間名輩斐出,斂其精神,鏤心雕肝,切切講求于字句之間,其思冷然,其色熒然,其音錚然,其態(tài)亭亭然。至是而極其工,亦極其變,茍舍是無或取焉。今太鴻之詞,不必梔其貌,蠟其言,抽其關(guān)鍵,拔其轅轘,上下五百年,居然獨樹一標(biāo)壇矣。余弱年從羨門侍郎、竹垞翰林論詞,嘗取宋末諸家為矩矱,久竟棄去。近與太鴻還往,回理前緒,不禁囅然一笑,思效邯鄆之步也。康熙壬寅清和月,鵝籠生吳焯書。 歐陽圭齋謂雅即「雅烏」之「雅」,以其聲能動物也。詞之聲生于宮羽,而動物者必雅。余與樊榭交垂十五年,見其偃蹇侘杰,不廢文史,而感時覽物,托寓微至,詩所不盡,必形之于詞,上者海山縹緲之音,次亦不減游春綠水之奏。聞?wù)咭庀裢迸c鄉(xiāng)先輩清真、玉田、山村、句曲諸公相后先矣。符曾幼魯題。 淡而彌永,清而不膚,渲染而多姿,雕刻而不病格,節(jié)奏精微,輒多弦外之響,是謂「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者,詎止有井水飲處必歌柳七詞,令市伶按拍稱好乎?意林趙信。 是集名《秋林琴雅》,計一百六十闋,先生三十以前之作也。越十九年,手編《樊榭山房集》,錄五十六闋,有間易字句之處,馀一百四闋,不復(fù)存錄,而后進得殘篇剩句,往往等諸吉光片羽,矧全帙乎?爰以集外詞附于后。光緒十年甲申孟冬,同里后學(xué)汪曾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