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為

相關(guān)人物:共 54 位
共 5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蔣恭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宋義興臨津人。
宋文帝元嘉中,妻弟吳晞張與人為劫,潛逃在外,官吏收恭及兄蔣協(xié)治罪。
恭以晞張為婦之親,甘分親罪,求遣兄協(xié)。
協(xié)以身為戶主,罪應(yīng)自當(dāng),求遣弟恭。
縣不能判,感動州郡,州議以為并不合罪,皆遣還。
后除恭義成令,除協(xié)義招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玄宗開元十五年擢進(jìn)士第。代宗大歷中為盱眙尉。后隱居鄂州武昌。工詩。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玄宗開元十五年(727)與王昌齡同榜登進(jìn)士第,仕途頗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來太白、紫閣諸峰,有肥遁之志,后寓鄂渚(今湖北武昌西山),召王昌齡、張僨同隱。生平事跡見《唐詩紀(jì)事》卷三一、《唐才子傳》卷二?!?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云是“肅(宗)代(宗)時人”,《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稱“唐盱眙(今屬江蘇)尉常建”?!?a target='_blank'>河岳英靈集》首錄常建詩十四首,而稱“今常建亦淪于一尉”,按此書收詩止于天寶十二載(753),則常建作縣尉,當(dāng)在此前。盛唐人對常建詩評價頗高,如殷璠云:“其旨遠(yuǎn),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奔粗钙湓娨耘d象取勝?!?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
唐詩匯評
常建,生卒年里貫均未詳。開元十五年(727),登進(jìn)士第,任盱眙尉。天寶中,曾寓居鄠渚,以詩招王昌齡、張僨同隱。約卒于天寶末、至德初。建長于五言。殷璠編《河岳英靈集》,以建為首。有《常建集》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四
建。開元中進(jìn)士。大歷中為盱眙尉。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建詩似初發(fā)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yuǎn),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至如“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又“山光悅烏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dāng)?shù)句。并可稱警策。然一篇盡善者:“戰(zhàn)馀落日黃,軍敗鼓聲死……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屬思既苦,詞亦警絕。潘岳雖云能敘悲怨,未見如此章。
唐詩品匯
劉須溪云:常建詩情景沉冥,不類著色。
《唐詩品》
建詩頗事雅道,不善近體。殷璠評其詩“似初發(fā)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夫魏晉作者,直趨音調(diào),而飾以藻節(jié),亦本末之致也。建詩頗亦擅此,而間出近語,此其所短。若《夢游太白西峰》、《閑齋臥疾》、《鄂渚》、《仙谷》等作,亦可公干、彥伯之流矣。
詩藪
殷璠詩選,以常建為第一。
張為句圖,以孟云卿為高古奧逸。
蓋二子皆盛唐名家。
常幽深無際,孟古雅有馀。
常“戰(zhàn)馀落日黃,軍敗鼓聲死。
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絕是長吉之祖;孟“朝日上高堂,離人怨秋卓。
少壯無會期,水深風(fēng)浩浩”,劇東野所宗,
詩藪
常建語極幽玄,讀之使人泠然如出塵表。然過此則鬼語矣。
唐詩歸
鐘云:初盛唐之妙,未有不山于厚者。常建清微靈洞,似“厚”之一字,不必為此公設(shè),非不厚也,靈慧之極,有所不覺耳。靈慧而氣不厚,則膚且佻矣。 譚云:常建諸詩,令不知詩者讀之,滿腹是詩,急起拈筆,即深于詩者,不得一語。予嘗謂詩家有仙有佛,此皆佛之屬也。鐘云:儲與王以厚掩其清,然所不足者非清;常建以清掩其厚,然所不足者非厚。
詩鏡總論
常建音韻已卑,恐非律之所貴。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常建詩靈慧雅秀,清中帶厚,如“清溪深不測”、“清晨入古寺”等篇,令人誦欲忘年,故鐘、譚盛唐品語,若于建偏致心賞。伯敬云:“凡清者必約,約者必少。此公詩一入情境中,泉涌絲出,若“清”之一字,反為富有之物?!庇严脑疲骸懊顦O矣,注腳轉(zhuǎn)語,一切難著,所謂見詩人身耐為說法也?!彼拐摼憧蔀榍Ч胖骸?/blockquote>
《詩源辨體》
常建五言古,風(fēng)格既高,意趣亦遠(yuǎn),然未盡稱快,惟短篇堪入錄邳。
《唐詩歸折衷》
吳敬夫云:建詩如金如玉,堅質(zhì)內(nèi)涵,神彩外映,骨韻之妙,超王越孟。微嫌雜以幻妄語,開今日競陵一派。
《詩辯坻》
常建七言古,格意輕雋,而下語粉繪皆別設(shè)。雖在盛唐,隱開溫、李樂府一派。
《詩辯坻》
盛唐七絕,常建最劣,高得中唐,卑入宋格,如“過在將軍不在兵”是也。
詩筏
鐘伯敬云:“常建詩清微靈洞。似‘厚’之一字,不必為此公設(shè)?!贝苏Z甚當(dāng)。但常建詩亦自有常建之厚,古人所謂溫厚者,常建之詩是也。其清微靈洞,俱從溫厚中出,所以內(nèi)外俱徹,如琉璃映月耳。
《載酒園詩話又編》
“高山臨大澤,正月蘆花干。陽色薰兩厓,不改青松寒。”此東野意趣也。“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轆轤青絲索。仙人騎鳳披彩霞,挽上銀瓶照天閣。黃金作身雙飛龍,口銜明月噴芙蓉。一時渡海望不見,曉上青樓十二重?!敝弥L吉集,奚辨乎?二子之生,尚在數(shù)十年后,此實(shí)唐風(fēng)之始變也。吾讀盛唐諸家,雖淺深濃淡,奇正疏密,各自不同、咸有昌明之象,獨(dú)常盱眙如去大梁、吳、楚而人黔、蜀,觸目舉足,皆危崖深箐,其間幽泉怪石,良非中州所有,然亦陰森之氣逼人。
《載酒園詩話又編》
常詩名勝處,兒于支、許清言,即刻劃林泉,亦天然藻繢。獨(dú)如“漢上逢老翁,江口為僵尸”諸篇,宇宙大矣,何地不可行,必效大阮驅(qū)車耶!
《小澥堂草雜論詩》
常建詩一片空靈境界,然或根柢未深,學(xué)之恐墮魔道。
劍溪說詩
常建、劉慎虛詩,于王、孟外又辟一徑。常取徑幽而不詭于正,劉氣象一派空明。
石洲詩話
常較王、孟諸公,頗有急疾之意,此所以為飛仙也。又多仙氣語。
石洲詩話
常尉以玄妙得之,儲侍御以淺淡得之。儲近王,常近孟,而常勝于儲多矣。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嵇叔夜,長篇沉厲,思若有馀,短篇興來情答,爽秀生姿,如談子房、季扎之間,袞袞可聽。
《詩學(xué)淵源》
吾讀其詩,一字一珠,務(wù)極洗煉,高雅縝密。詞不害意,而意在言外。源出齊梁,而遺齊梁之跡,可謂出藍(lán)之勝是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蘇州人,字逋翁。肅宗至德二載進(jìn)士。善為歌詩,工畫山水。初為韓混江南判官。德宗時,柳渾輔政,薦為秘書郎。素善于李泌,師事之,得其服氣之法。及泌相,自謂當(dāng)?shù)眠_(dá)官,久之,遷著作郎,心不樂,求歸于吳。及泌卒,作《海鷗詠》嘲誚權(quán)貴,大為所嫉。德宗貞元五年被憲司劾貶饒州司戶,遂全家去,隱茅山,自稱華陽山人。有《華陽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7?—816? 字逋翁,號華陽山人,又號悲翁,排行十二,蘇州海鹽(今浙江海鹽)人。
曾求知新亭監(jiān),監(jiān)在鹽官(即海鹽)海濱,見《尚書故實(shí)》。
肅宗至德二載(757)進(jìn)士及第。
代宗大歷八、九年(773、774)于永嘉一帶任度支鹽鐵轉(zhuǎn)運(yùn)使府下屬官;十年,曾至江西,與李泌、柳渾交往,吟詠?zhàn)赃m。
德宗建中二年(781)至貞元二年(786),在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韓滉幕下任判官。
后隨韓滉入朝,為大理寺司直。
貞元三年,柳渾輔政,顧為校書郎;李泌繼入,遷為著作郎(一說著作佐郎)。
貞元五年(789),柳、李相繼去世,顧乃為眾所排,貶為饒州司戶參軍。
途經(jīng)蘇州、杭州、睦州、信州,與當(dāng)?shù)卮淌讽f應(yīng)物、房孺復(fù)、韋攢、劉太真相唱和。
貞元十年返蘇州,定居茅山。
曾來往湖州、揚(yáng)州、宣州、嘉興、常熟等地,約卒于憲宗元和十一年(816)。
生平事跡見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顧況集序》、《舊唐書·李泌傳》附《顧況傳》。
顧況視詩歌為“理亂之所經(jīng),王化之所興”,反對徒求文采之麗。
所作《上古之什補(bǔ)亡訓(xùn)傳十三章》,開白居易新樂府先聲。
張為詩人主客圖》以白居易廣大教化主,列顧況升堂。
其詩頗有縱橫奇詭之作,皇甫湜言其“逸歌長句,駿發(fā)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顧況集序》)。
有明刻本《華陽集》,內(nèi)詩賦2卷、文1卷。
又《唐詩百名家全集》有《顧逋翁詩集》4卷。
今人王啟興、張虹有《顧況詩注》。
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4首,斷句2。
唐詩匯評
顧況(約727-820),字逋翁,自號華陽山人。云陽(今江蘇丹陽)人,亦稱蘇州(今屬江蘇)人,或海鹽(今屬浙江)人。至德二載,登進(jìn)士第。嘗求知新亭監(jiān),又為鹽鐵從事,大歷中糶鹽溫州。建中中,以大理司直為潤州節(jié)度使韓滉判官。與李泌、柳渾善,貞元三年,柳渾為相,薦為秘書郎。李泌為相,轉(zhuǎn)著作佐郎。五年,泌卒,況作《海鷗詠》嘲誚權(quán)貴,貶饒州司戶。后歸吳,隱于茅山,卒年九十馀。有《顧況集》二十卷,己佚。后人輯有《顧華陽集》三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四卷。
詞學(xué)圖錄
顧況(727-815),字逋翁,蘇州人,與元結(jié)同時而略晚,亦新樂府作者。有《竹枝》等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顧況(約727—約820) 唐代詩人。字逋翁,號華陽山人,晚年自號悲翁。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至德二年(757)進(jìn)士,歷官潤州刺史、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幕府判官、著作佐郎,貶饒州司戶參軍。善畫,著《畫評》一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其詩四卷,《全唐文》存其文三卷。有《華陽集》。曾在黃鶴樓游賞,作詩《黃鵠樓歌送獨(dú)孤助》送別故人,“鄂州雜詩碑”錄存該詩。
全唐詩補(bǔ)逸
顧況字逋翁,海鹽人。補(bǔ)詩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況字逋翁。蘇州人。至德二年進(jìn)士。以校書郎徵。遷著作郎。貶饒州司戶參軍。

作品評論

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顧況集序》
吳中山泉,氣狀英淑怪麗……君出其中間,翕輕清以為性,結(jié)冷汰以為質(zhì),煦鮮榮以為詞。偏于逸歌氏句,駿發(fā)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最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將誰與歟?
唐國史補(bǔ)
吳人顧況:詞句清絕,雜之以詼諧,尤多輕薄。為著作郎,傲毀朝列,貶死江南。
南部新書
顧況志尚疏逸,近于方外。時輩招以好官,況以詩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用喚狂生?此身還侶籠中鶴,東望瀛洲叫一聲。”
滄浪詩話
顧況詩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風(fēng)骨處。
《唐詩品》
況詩天才不足,而問辯有馀,雖有骨氣,殊乏風(fēng)采。其《補(bǔ)亡》諸詩,頗有流調(diào)可諷,然詞旨不圓,終違機(jī)悟。晚居華山,自號華陽真逸。今觀其詩,類非裁謝風(fēng)塵,超脫凡徑,此豈感貺于山靈者耶!
詩藪
唐人諸古體,四言無論,為騷者太白外,王維、顧況二家,皆意淺格卑,相去千里。
《大歷詩略》
逋翁樂府歌行多奇趣,擬之青蓮近似,但無逸氣耳……其稍平正可法者卻高。
石洲詩話
顧逋翁歌行,邪門外道,直不入格。
查世灃《重刻顧華陽集序》
觀其氣度之磊落,詩筆之駿發(fā)踔厲,語必驚人,正孔門中狂者,故自稱狂生。翁嘗稱皇甫堤為揚(yáng)雄、孟某,翁即楊雄、孟某矣。其祭陸端公文曰:“有書滿屋,與人共分,破富為貧,好事日聞?!焙涡卮沃磉_(dá)開朗如是也!翁蓋自寫其郁抑不平之氣,借友人為杯酒耳,非狂者而能作如是語乎?
賀桂齡《重訂顧華陽集序》
其文體與顧亭林先生有間,而骨力之蒼雄、志氣之豪邁,踔厲峻發(fā),不可一世。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湯惠休,幽永善懷,如層波疊藻,雖淵瀾未闊,而芳潤相因。行路悲歌,扣樂府之噤喉,傅齊梁之粉澤,六朝香草,猶勝晚季風(fēng)華。
《詩學(xué)淵源》
況樂府歌行頗著于時。其雜曲長短句以體質(zhì)自高,微傷于直率?!堆a(bǔ)亡》、《擬古》諸作,猶落言詮。間作絕句宮詞,則殊不減王建,然已逗晚唐之先。其樂府則齊梁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衛(wèi)單。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
大歷五年(770)登進(jìn)士第,見《唐詩紀(jì)事》卷六三、《登科記考》卷一〇。
工詩,張為詩人主客圖》列其清奇雅正主李益之及門。
全唐詩》存斷句2聯(lián)。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蘇州(今屬江蘇)人,郡望潁川(今河南禹州)。
代宗大歷五年(770)登明經(jīng)第,六年中茂才異等科。
后官至坊州鄜城令,卒于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前。
事跡散見白居易《唐故坊州鄜城縣尉陳府君夫人白氏墓志銘》、《襄州別駕府君事狀》、《唐詩紀(jì)事》卷三九。
潤工詩,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高古奧逸主孟云卿及門。
全唐詩》存詩8首,《全唐詩逸》補(bǔ)斷句6句,《全唐詩外編》補(bǔ)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吳郡吳縣人。德宗貞元八年進(jìn)士。官東宮衛(wèi)佐。工詩。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33?—? 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早年曾在鏡湖、若耶溪漫游,與詩僧靈一唱和。
德宗貞元四年(788)戴叔倫赴任容州刺史,陳羽有詩相送。
七年由桂州起解入京應(yīng)試。
八年登進(jìn)士第。
歷東宮衛(wèi)佐。
生平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唐詩紀(jì)事》卷三五、《唐才子傳》卷五。
辛文房評其詩云:“寫難狀之景,了了目前;含不盡之意,皎皎言外。
如《自遣》詩……二十八字,一片畫圖。
”(《唐才子傳》卷五)張為詩人主客圖》列其瑰奇美麗主升堂者之一。
全唐詩》存詩1卷,其中雜有賈島、郎士元作品。
《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3首。
唐詩匯評
陳羽(約753-?),吳(今江蘇蘇州)人。貞元八年(792),登進(jìn)士第。游蜀。仕歷東宮衛(wèi)佐。羽工詩,與韓愈、戴叔倫、楊衡等交往唱酬?!?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
羽。江東人。貞元八年進(jìn)士第二人。歷官樂宮尉佐。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羽工吟,與靈一上人交游唱答。寫難狀之景,了了目前,含不盡之意,皎皎言外。如《自遺》詩云:“稚子新能編筍笠,山妻舊解補(bǔ)荷衣。秋山隔岸清猿叫,湖水當(dāng)門白鳥飛?!贝司昂翁師o之,前后誰能道者?二十八字,一片圖畫,非造次之謂也。警句甚多。
竹莊詩話
鑒誡錄》云:“陳羽秀冰題破吳夫差廟、江遵先輩詠萬里長城,……以上名公稱為孛絕,千百集中無以如此?!?/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8—815 【介紹】: 唐河南緱氏人,祖籍并州文水。字伯蒼。武平一孫。曾祖武載德,為武則天族弟。德宗建中四年進(jìn)士。歷官比部員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憲宗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戶部事。封臨淮郡公,出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shí)。八年,還朝秉政,力主削藩。十年,裴度用兵淮西討吳元濟(jì),王承宗請赦元濟(jì),元衡叱之。未幾,被李師道所遣刺客刺死。有《臨淮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8—815 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
武則天曾侄孫。
德宗建中四年(783)登進(jìn)士第。
歷監(jiān)察御史、華原縣令、比部員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
憲宗元和二年(807)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封臨淮郡公。
旋出為西川節(jié)度使。
八年復(fù)入相。
因力主削藩,遭藩鎮(zhèn)忌恨,十年六月早朝,為淄青藩帥李師道遣刺客殺害。
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
其詩藻思綺麗,琢句精妙。
張為詩人主客圖》奉“瑰奇美麗主”。
魏泰以為“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臨漢隱居詩話》)。
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2首。
唐詩匯評
武元衡(758-815),字伯蒼,河南緱氏(今河南洛陽東南)人。建中四年(783),登進(jìn)士第。累辟使府。貞元中,歷監(jiān)察御史、華原令、比部員外郎。貞元末,遷御史中丞。永貞中,貶右庶子,復(fù)為御史中丞。元和二年正月,自戶部侍郎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十月,授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fù)征為相。十年六月,因力主對藩鎮(zhèn)用兵,被藩鎮(zhèn)遣刺客殺害。元衡工五言詩,當(dāng)世流傳,往往被于管弦。有《武元衡集》十卷,己佚。《全唐詩》存詩二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武元衡(758~815) 唐代官員、詩人。字伯蒼,唐代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人,武則天玄侄孫。建中四年(783)進(jìn)士,歷官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門下平章事、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八年復(fù)為宰相。后遇刺身亡,贈司徒,謚忠憫?!?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其詩197首,有《臨淮集》《武元衡集》。所作七律《送田三端公還鄂州》,“鄂州雜詩碑”錄存。
全唐詩補(bǔ)逸
武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憲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為盜所害,年五十八。補(bǔ)詩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舉進(jìn)士。德宗朝遷御史中丞。元和二年由戶部侍郎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吏部尚書。充劍南節(jié)度使。封臨淮郡公。八年復(fù)知政事。王承宗上疏請赦吳元濟(jì)。使人白事中書。元衡叱其悖慢。承宗怒。使盜害之。贈司徒。謚忠憫。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瑰奇美麗主:武元衡。
舊唐書本傳
元衡工五言詩,好事者傳之,往往被于管弦。
歲寒堂詩話
武元衡律詩勝古詩。
唐才子傳
元衡詩,雖時見雕鐫,不動機(jī)構(gòu),要非高斫之所深忌。
《唐詩品》
伯蒼詞鋒艷發(fā),如青萍出匣,所向輒利;意度鮮華,如芳蘭獨(dú)秀,采思綿綿。五言長調(diào),當(dāng)時竟稱絕藝。其在元和諸子,自權(quán)相而下,豐美孤高,此當(dāng)獨(dú)步。
《藝苑卮言》
權(quán)德輿、武元衡、馬戴、劉滄五言,宵鐵中錚錚者。
唐音癸簽
武相宦達(dá)后工詩,雖致理未綿,時復(fù)露鮮華之度。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詩僧。
生平不詳。
張為詩人主客圖》列其清奇雅正主之及門者。
全唐詩》存詩4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長安人,一作范陽人。賈島從弟。居青龍寺,一說居天仙寺。工詩,多五言,律調(diào)謹(jǐn)嚴(yán),意在言外,詩名與島齊。與馬戴、姚合、厲玄多有酬唱。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俗姓賈,范陽(今北京西南)人。
賈島從弟。
少年時出家,嘗與賈島同居青龍寺。
后云游越州、湖湘、廬山等地。
大和年間,為白閣寺僧(《金石萃編》卷六六《僧無可書幢》)。
與姚合過往甚密,酬唱至多,合刺金州,無可往訪之。
又與張籍、馬戴、厲玄、喻鳧等人友善。
生平見《唐詩紀(jì)事》卷七四、《唐才子傳》卷六。
無可工詩,多五言,與賈島、周駕齊名,張為詩人主客圖》列其“清奇雅正主”之入室。
無可善象外句,“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耳”(《冷齋夜話》),如“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微陽下喬木,遠(yuǎn)燒人秋山”。
亦以能書名,效柳公權(quán)體。
(《關(guān)中金石記》)《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1首又2句。
唐詩匯評
無可,生卒年不詳,俗姓賈,范陽(今河北涿縣)人,或云長安(今陜西西安)人。賈島從弟。元和中,居長安青龍寺,后又居長安先天寺及終南白閣寺。又曾游吳越、嶺南、江西等地。會昌中,居華山樹谷,自稱樹谷僧。約會昌末、大中初卒??缮茣?,工五言詩,與姚合、朱慶馀、賈島、殷免藩、章孝標(biāo)、顧非熊、馬戴、段成式、雍陶、厲玄等為詩友,唱和甚多。有《無可集》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無可)工詩,多為五言。初,賈島棄俗,時同居青龍寺,呼島為從兄。與馬戴、姚合、厲玄多有酬唱,律調(diào)謹(jǐn)嚴(yán),屬興清越,比物以意,謂之象外句。如曰:“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庇衷唬骸拔㈥栂聠棠?,遠(yuǎn)燒入秋山?!狈泊说刃缕?,當(dāng)時翕然稱尚,妙在言用而不失其名耳。
唐音癸簽
無可詩與兄島同調(diào),亦時出雄句,咄咄火攻。
詩筏
唐釋子以詩傳者數(shù)十家,然自皎然外,應(yīng)推無可、清塞(按即周賀)、齊己、貫休數(shù)人為最,以此數(shù)人詩無缽盂氣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無可詩如秋澗流泉,雖波濤不興,亦自清冷可悅……但多與郎士元相雜,殊不能辨。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句曲(今江蘇句容)人。
曾與白居易唱和,張為詩人主客圖》列廣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門。
事跡見《唐詩紀(jì)事》卷五六。
全唐詩》存詩1首,斷句2聯(lián)。
《全唐詩逸》補(bǔ)詩1首,斷句2聯(lián)。
共 5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