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鷟

相關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逸》存詩6首,俱出張鷟游仙窟》,實為張鷟偽托。
參見張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逸》存詩2首,出張鷟游仙窟》,實為張鷟偽托。
參見張鷟。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曠達不自脩飾。
每持一斗。
乞丐長安市。
得則就其地食之以去。
或施雜碎布帛。
則綴聯(lián)衲衣上。
發(fā)鬖髿覆眉際。
寡言笑。
恬憺自怡。
一日利貞法師講寺中。
鼎偶至傾聽座前。
問曰。
萬物是定否。
貞曰定。
曰阇梨若言定者。
高岸為谷。
深谷為陵。
死而生。
生而死。
六道往來。
輪回不已。
何得定耶。
貞曰不定。
曰。
若不定者。
何不指天為地。
指地為天。
召星為月。
召月為星。
安得不定耶。
貞無以應。
眾嘆其辯。
張文成見之謂曰。
法師才辯如此。
豈非菩薩果位人哉。
鼎曰。
菩薩喜怒哀樂。
莫足以撓其內(nèi)。
名利榮辱。
莫足以動其外。
內(nèi)外一如。
則其生也。
適然而來。
其死也悠然而往。
是之謂即生死。
而離生死者也。
吾輩其奚以及。
此眾合掌而散。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釋神鼎者。
不詳何許人也。
狂狷而純直發(fā)垂眉際。
每持一斗巡長安市中。
乞丐得食就而食之。
人或施粗帛幣布錦綺羅縠。
并綴聯(lián)衣上而著且無選擇。
嘗入寺中見利貞法師講。
于座前傾聽少時。
而問貞曰。
萬物定已否。
貞曰定。
鼎曰。
阇梨若言定何因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有死即生有生即死。
萬物相糾六道輪回何得定耶。
貞曰萬物不定。
鼎曰。
若不定何不指天為地呼地為天。
召星為月命月為星。
何得不定耶。
貞無以應之。
時眾驚其辯發(fā)如流貞公奧學被挫其鋒。
頗形慚色。
張文成見之嘆嗟。
謂之曰。
觀法師迅辯即是菩薩行位人也。
鼎曰。
菩薩得之不喜失之不怨。
撻之不怒辱之不瞋。
鼎今乞得即喜不得即怨撻之即怒辱之即瞋。
由此觀之去菩薩遠矣。
時藥錯愕合掌而散焉。
系曰。
答人之問遲巧不如拙速。
今傳家隔幾百年輒伸詶對。
通曰。
谷變陵遷生來死往。
萬類相糾五道輪回。
正是不遷之法可非定耶經(jīng)云。
世間相常住是也。
又言。
天地星月各據(jù)其倫終歸磨滅。
可非不定耶。
經(jīng)云。
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是也。
今不壞世間相而談實相。
可非定不定耶。
雖定不定俱解脫相歟。
又言有喜怒非菩薩者。
菩薩雖喜怒非喜怒。
非菩薩而誰也。
今聊雪利貞之郁悒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逸》存詩1首,出張鷟游仙窟》,實為張鷟假托。
參見張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35—約689,一說約636—695后 【介紹】: 唐幽州范陽人,字升之,號幽憂子。初授鄧王府典簽,王甚愛重之。高宗乾封初,出為益州新都尉。秩滿,漫游蜀中。后患風痹,居長安附近太白山中,因服丹藥中毒,手足致殘。疾轉篤,徙居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shù)十畝,預筑墳墓,偃臥其中,作《釋疾文》、《五悲文》等自傷。后終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潁水而死。工詩文,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并稱王楊盧駱,后人又稱初唐四杰。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34—686,一說635—689 字升之,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
出身望族,幼讀詩書,嘗從曹憲、王義方學《蒼》、《雅》及經(jīng)史。
年弱冠,調鄧王府典簽(據(jù)張鷟朝野僉載》卷六)。
高宗龍朔末(663),拜益州新都縣尉。
總章二年(669)底,二考秩滿去官。
舊唐書》、《新唐書》本傳皆謂因染風疾去官,不確。
其染風疾當在咸亨三年(672)居洛陽時。
上元元年(674)秋冬,入太白山服餌,中毒,風疾轉篤。
后轉少室山中之東龍門山,再徙陽翟具茨山。
武后垂拱二年(686)前后,自投潁水而卒。
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
今人傅璇琮有《盧照鄰簡譜》,張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譜》。
其詩以抒發(fā)仕宦不遇、貧病交加之憂憤為主,亦有揭露上層統(tǒng)治者之驕奢淫逸,嘲諷其權勢榮華不可久恃之作。
盧照鄰為“初唐四杰”之一,擅長七言歌行。
與駱賓王同創(chuàng)初唐近體歌行破奇為偶,四句一轉,上下蟬聯(lián),以賦為詩之基本體式。
代表作為《長安古意》。
五言排律用力亦勤。
其詩風格典重清峻。
詩集以明張燮輯《幽憂子集》為最通行。
有《四部叢刊》影印本,中華書局1980年排印本題《盧照鄰集》。
今人任國緒有《盧照鄰集編年箋注》,祝尚書有《盧照鄰集箋注》,李云逸有《盧照鄰集校注》。
全唐詩》存詩2卷
唐詩匯評
盧照鄰(約630—約680后),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貞觀二十三年前后,為鄧王(元祐)府典簽,王愛重,比之相如。高宗總章二年,拜新都尉,因染風疾去官,處太白山中,以服藥餌為事。調露年間遷居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下,疾益篤,不堪其苦,遂自投潁水而死。照鄰長于七言歌行,詞采富艷,境界開闊,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并稱“四杰”有《盧照鄰集》二十卷,又《幽憂子集》三卷,已佚。今《幽憂子集》七卷乃明張燮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今人任國緒有《盧照鄰集編年箋注》。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照鄰字升之。幽州范陽人。初授鄧王府典簽。調新都尉。因風疾去官。沈痼攣廢。不堪其苦。投潁水死。年四十。

作品評論

《唐詩品》
升之河朔英生,盛年振藻,典簽之日,即擅相如之譽,可謂彬彬學士矣。然神情流蕩,早痾傷困,廢居太白山中,殆欲采掇若華,曜靈駐節(jié),竟以不堪,自沉潁水,悲夫!壯士激志,而橫骨朔野;忿妻感淚,而魂逐飄蓬。若生之死,謂之何哉?生感時尚法,作《五悲文》掎摭其志。作《幽憂子》三卷,皆出詞賦之上。
《藝苑卮言》
七言歌行長篇須讓盧、駱。怪俗極于《月蝕》,卑冗極于《津陽》,俱不足法也。
詩藪
盧、駱五言,骨干有馀,風致殊乏。至于排律,時自錚錚。
唐音癸簽
范陽較楊微豐,喜其領韻疏拔,時有一往任筆不拘整對之意。
《竹林答問》
六朝之為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間唯盧升之出入風騷,氣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盧前”,非虛語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江記室,間以奇氣,振其豐采,唯貪排對,致氣格不凝。夫其雅情幽怨,凄清自寫,雖繁弦損調,固無泛音?!堕L安古意》宛轉芊綿,則七言佳體不讓子山,開闔往來,猶以氣勝。
《詩學淵源》
(照鄰)與駱賓王、王勃、楊炯,天下稱為“四杰”,而盧居首。詩有奇氣,實出陳隋之上。詠史諸作高古,幾窺魏晉之藩。七言長篇,頗似子山。七絕則為李、杜所宗者也。當時近體為唐律之漸,未變陳隋之遺,敁其《送梓州高參軍還京》、《大劍送別劉右史》等篇,其第七句每用四平四仄,迨亦四子之創(chuàng)也。又有連用仄仄乎平仄、平平仄仄平數(shù)聯(lián)者,與虞世南應制詩同一機杼,為齊梁與唐律逗變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滑州胙人。
劉政會子。
武周長壽中為天官侍郎,曾薦張鷟、司馬锽為監(jiān)察御史,二人因申屠玚以謝,奇正色曰:“舉賢本無私,何見謝?”聞者皆竦。
后為酷吏所陷,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4—804 【介紹】: 唐深州陸澤人,字孝舉。
張鷟孫。
少精史傳,聰穎能文。
代宗、德宗朝充史館修撰,為裴延齡所忌。
三使回紇(回鶻)、吐蕃,累官御史中丞。
吐蕃贊普死,為吊祭使,途中遇疾卒,謚憲。
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4—804 字孝舉,排行二十九。深州陸澤(今河北深州西)人。家于邗溝(今江蘇揚州北),后寓居江左。代宗大歷中召充史館修撰,兼陽翟縣尉。德宗貞元十一年(795)拜諫議大夫,仍充史館修撰,以御史中丞持節(jié)使回紇,還,遷秘書監(jiān)。二十年遷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卒于道,謚憲。生平見權德輿《張公墓志銘并序》,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其7歲善詩,10歲通《史記》,篤志好學,博洽多聞。著述甚富,惜多失傳。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五
薦字孝舉。深州陸澤人。天寶中。李涵表薦才任史官。召充史館修撰。德宗朝擢拜諫議大夫。改秘書少監(jiān)。卒年六十一。順宗時贈禮部尚書。謚曰憲。
董方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
九舉不第,號“白蠟明經(jīng)”,時以唐張鶩“青錢學士”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