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鳳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35—713 【介紹】: 或作凈義。唐僧。齊州人,一說幽州范陽人。俗姓張,名文明。幼即遍詢名師,廣探群籍,內(nèi)外閑習,今古博通。高宗咸亨二年冬自海道赴天竺。經(jīng)二十五年,歷三十余國,武周證圣元年還至洛陽,得梵本經(jīng)律論近四百部,武則天親迎于上東門外。后在長安、洛陽主持譯事,自武周久視至睿宗景云中,計譯成經(jīng)、律、論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又別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35—713 一作凈義,誤。俗姓張,名文明,齊州(今山東濟南)人,一說范陽(今北京)人。年十四出家,廣學經(jīng)論。高宗咸亨二年(671),由廣州取海路前往印度,遍參佛教圣跡,在那爛陀寺從寶師子等著名大德學習多年。武后證圣元年(695)攜梵本經(jīng)律論近四百部回國后,即在洛陽、長安專主譯事,共譯出經(jīng)律論凡61部。其譯文偏于直譯,精切謹嚴,然稍欠順暢。玄宗先天二年(713)卒?!?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開元釋教錄》卷九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6首,其中“標心之梵宇”一首系誤收玄逵之詩,另卷七八六無名氏詩卷存其《題取經(jīng)詩》1首。
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義凈字文明。俗姓張氏。范陽人。年十五出家。咸亨二年至番禺。附海舶經(jīng)二十五年。游三十馀國。以武后證圣元年赍梵本經(jīng)還河洛。敕住佛授寺。先天二年卒。年七十九。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科
字文明。
范陽張氏子也。
髫齔謝俗。
有志西游。
弱冠登具。
愈勵前操。
咸亨二年。
春秋三十又七矣。
結(jié)友數(shù)十人。
將登舶。
皆退散無復與俱。
凈因孤邁。
閱二十五年。
歷三十馀國。
天后證圣元年。
乙未仲夏。
還至河洛。
得經(jīng)律論梵夾。
僅四百部。
合五十萬頌。
金剛座像一鋪。
舍利三百粒。
后躬于上東門外。
迎勞備至。
諸剎飭幡蓋華香擁導。
詔以所赍。
悉安置佛授記寺。
仍就翻譯。
初偕。
實叉難陀出華嚴經(jīng)。
久視庚子后。
居福先寺。
又居長安西明寺。
乃專譯金光明最勝王。
能斷金剛般若。
彌勒成佛。
一字祝王。
莊嚴王陀羅尼。
長爪梵志等經(jīng)。
根本一切有部毗柰耶。
尼陀那。
目得迦。
百一羯磨攝。
等掌中。
取因假設(shè)。
六門教授等論。
龍樹勸誡頌。
凡二十部。
后為親制圣教序。
中宗神龍元年。
駐蹕洛陽。
詔居內(nèi)道場。
及大福先寺。
又出經(jīng)祝四部。
上制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
躬御西門。
以新譯宣示諸官。
二年詔置翻經(jīng)館于京師大薦福寺。
凈從駕歸。
遂居之。
三年詔入內(nèi)坐夏。
上之在房陵也。
嘗禱藥師。
詔譯本愿經(jīng)于大佛光殿二卷。
上躬筆受。
睿宗唐隆元年。
出浴像功德經(jīng)。
毗柰耶雜事。
二眾戒經(jīng)。
唯識。
寶生。
所緣釋等二十部。
吐火羅沙門達磨末磨。
中印土沙門拔弩證梵義。
罽賓沙門達磨難陀證梵文。
居士東印土首領(lǐng)伊舍羅證梵本。
沙門慧積。
居士中印土李釋迦度梵語。
沙門文綱。
慧沼。
利貞。
勝莊。
愛同。
思恒。
證義。
玄傘。
智積。
筆受。
居士東印土瞿曇金剛。
迦濕彌羅國王子阿順證譯。
脩文館大學士李嶠兵部尚書韋嗣立中書侍郎趙彥昭。
吏部侍郎盧藏用。
兵部侍郎張說。
中書舍人李乂二十馀人。
潤文。
左仆射韋鉅源右仆射蘇瑰監(jiān)護。
秘書大監(jiān)嗣虢王邕同監(jiān)護。
景云二年。
復于大薦福寺。
出積贊如來功德神祝等經(jīng)。
太常卿薛崇嗣監(jiān)護。
凈自天后久視迄睿宗景云。
總出十六部二百三十卷。
又撰西域求法高僧傳。
南海寄歸傳。
別說罪要行法。
受用三法水要法。
護命放生軌儀。
凡五部九卷。
又出說一切有部跋窣堵。
即諸部中。
犍度跋渠之類。
約七十八卷。
然尤工律部。
訓徒無少倦。
漉囊滌穢異常。
學者遍京洛。
先天二年。
卒世壽七十九。
法臘五十九。
塔京洛龍門北之高岡。
宋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篇第一之一
釋義凈。
字文明。
姓張氏。
范陽人也。
髫齔之時辭親落發(fā)。
遍詢名匠廣探群籍。
內(nèi)外閑習今古博通。
年十有五便萌其志。
欲游西域。
仰法顯之雅操。
慕玄奘之高風。
加以勤無棄時手不釋卷。
弱冠登具。
愈堅貞志。
咸亨二年年三十有七。
方遂發(fā)足。
初至番禺得同志數(shù)十人。
及將登舶馀皆退罷。
凈奮勵孤行備歷艱險。
所至之境皆洞言音。
凡遇酋長俱加禮重。
鷲峰雞足咸遂周游。
鹿苑祇林并皆瞻矚。
諸有圣跡畢得追尋。
經(jīng)二十五年歷三十馀國。
以天后證圣元年乙未仲夏還至河洛。
得梵本經(jīng)律論近四百部。
合五十萬頌。
金剛座真容一鋪。
舍利三百粒。
天后親迎于上東門外。
諸寺緇伍具幡蓋歌樂前導。
敕于佛授記寺安置焉。
初與于闐三藏實叉難陀翻華嚴經(jīng)。
久視之后乃自專譯。
起庚子歲至長安癸卯。
于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
譯金光明最勝王。
能斷金剛般若。
彌勒成佛。
一字咒王。
莊嚴王陀羅尼。
長爪梵志等經(jīng)。
根本一切有部毗柰耶。
尼陀那目得迦。
百一羯磨攝等。
掌中取因假設(shè)。
六門教授等論。
及龍樹勸誡頌。
凡二十部。
北印度沙門阿你真那證梵文義。
沙門波崙復禮慧表智積等筆受證文。
沙門法寶法藏德感勝莊神英仁亮大儀慈訓等證義。
成均太學助教許觀監(jiān)護。
繕寫進呈。
天后制圣教序令標經(jīng)首。
暨和帝神龍元年乙巳。
于東洛內(nèi)道場。
譯孔雀王經(jīng)。
又于大福先寺出勝光天子香王菩薩咒一切莊嚴王經(jīng)四部。
沙門盤度讀梵文。
沙門玄傘筆受。
沙門大儀證文。
沙門勝莊利貞證義。
兵部侍郎崔湜給事中廬粲潤文正字。
秘書監(jiān)駙馬都尉楊慎交監(jiān)護。
帝深崇釋典。
特抽睿思制大唐龍興三藏圣教序。
又御洛陽西門宣示群官新翻之經(jīng)。
二年凈隨駕歸雍京。
置翻經(jīng)院于大薦福寺居之。
三年詔入內(nèi)。
與同翻經(jīng)沙門九旬坐夏。
帝以昔居房部幽厄無歸。
祈念藥師遂蒙降祉。
荷茲往澤重闡鴻猷。
因命法徒更重傳譯于大佛光殿。
二卷成文曰藥師琉璃光佛本愿功德經(jīng)。
帝御法筵手自筆受。
睿宗永隆元年庚戌。
于大薦福寺出浴像功德經(jīng)毗柰耶雜事二眾戒經(jīng)唯識寶生所緣釋等二十部。
吐火羅沙門達磨末磨。
中印度沙門拔弩證梵義。
罽賓沙門達磨難陀證梵文。
居士東印度首領(lǐng)伊舍羅證梵本。
沙門慧積居士中印度李釋迦度頗多語梵本。
沙門文綱慧沼利貞勝莊愛同思恒證義。
玄傘智積筆受。
居士東印度瞿曇金剛迦濕彌羅國王子阿順證譯。
修文館大學士李嶠。
兵部尚書韋嗣立中書侍郎趙彥昭。
吏部侍郎盧藏用兵部侍郎張說中書舍人李乂二十馀人。
次文潤色。
左仆射韋巨源右仆射蘇瑰監(jiān)護。
秘書大監(jiān)嗣虢王邕同監(jiān)護。
景云二年辛亥。
復于大薦福寺譯稱贊如來功德神咒等經(jīng)。
太常卿薛崇嗣監(jiān)護。
自天后久視迄睿宗景云。
都翻出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
又別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別說罪要行法受用三法水要法護命放生軌儀凡五部九卷。
又出說一切有部跋窣堵。
即諸律中犍度跋渠之類。
蓋梵音有楚夏耳。
約七十八卷。
凈雖遍翻三藏。
而偏攻律部。
譯綴之暇。
曲授學徒。
凡所行事皆尚急護。
漉囊滌穢特異常倫。
學侶傳行遍于京洛。
美哉。
亦遺法之盛事也。
先天二年卒。
春秋七十九。
法臘五十九。
葬事官供。
所出跋窣堵唯存真本未暇覆疏。
而逼泥曰。
然其傳度經(jīng)律與奘師抗衡。
比其著述凈多文。
性傳密咒最盡其妙。
二三合聲爾時方曉矣。
今塔在洛京龍門北之高岡焉。
系曰。
譯之言易也。
謂以所有易所無也。
譬諸枳橘焉。
由易土而殖。
橘化為枳。
枳橘之呼雖殊。
而辛芳??葉無異。
又如西域尼拘律陀樹。
即東夏之楊柳。
名雖不同樹體是一。
自漢至今皇宋。
翻譯之人多矣。
晉魏之際。
唯西竺人來止稱尼拘耳。
此方參譯之士。
因西僧指楊柳。
始體言意。
其后東僧往彼。
識尼拘是東夏之柳。
兩土方言一時洞了焉。
唯西唯東。
二類之人未為盡善。
東僧往西學盡梵書。
解盡佛意始可稱善。
傳譯者。
宋齊已還不無去彼回者。
若入境觀風必聞其政者。
奘師法師為得其實。
此二師者兩全通達。
其猶見璽文知是天子之書可信也。
周禮象胥氏。
通夷狄之言。
凈之才智。
可謂釋門之象胥也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7 【介紹】: 唐宗室。
李鳳孫。
中宗神龍初為嗣虢王。
因娶韋后妹為妻,特承寵異,累遷秘書監(jiān),改封汴王。
韋氏敗,刃其妻,議者鄙之,削爵,貶沁州刺史,不知州事。
睿宗景云二年,復爵,遷衛(wèi)尉卿。
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一
邕字泰和。秘書郎善子。長安初拜左拾遺。唐隆元年拜殿中侍御史。改員外郎郎中。屢貶。幾中法死。以軍功累轉(zhuǎn)括淄滑三州刺史。天寶初為汲郡北海太守。旋為吉溫羅織。敕使就郡決殺之。時年七十馀。后因恩例得贈秘書監(jiā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1 【介紹】: 唐宗室后裔。
虢王李邕次子。
剛銳果決,略通書史,好屬辭。
安祿山陷東京,玄宗令其兼統(tǒng)嶺南等三節(jié)度使事。
京師平,拜留守,兼御史大夫,尋拜太子少師,兼河南尹、東畿采訪使。
后發(fā)贓事,貶遂州刺史。
會段子璋反,過遂州,為段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常州義興人,徙居河南。
玄宗天寶末,辟河中使府。
安祿山叛,以計佐其帥,全并、潞等州。
兩京陷,被拘,乃陽狂以免。
虢王引致幕府,歷遷侍御史、左司郎中、國子司業(yè)、集賢殿學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9—757 【介紹】: 唐鄧州南陽人。開元末進士。安祿山反時,任真源縣令,起兵守雍丘。肅宗至德二載移守睢陽,詔拜御史中丞。與太守許遠以微弱兵力,抗擊數(shù)十萬叛軍,苦守睢陽數(shù)月,糧盡援絕,城陷被殺。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09—757 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一說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進士及第。天寶中,由太子通事舍人出為清河令,有治績,秩滿調(diào)真源(今河南鹿邑)令。安祿山反,巡與許遠合力守睢陽(今河南商丘)。肅宗至德二載(757),因功授金吾將軍、主客郎中、河南節(jié)度副使,又拜御史中丞,世稱“張中丞”。睢陽城破,被執(zhí)遇害,贈揚州大都督。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韓愈《張中丞傳后序》?!?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唐詩匯評
張巡(709-757),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一說鄧州南陽(今屬河南)人。開元二十四年(736),擢進士第。天寶初,由太子通事舍人出為清河令,更調(diào)真源令。安祿山反,巡起兵討賊,至睢陽,與太守許遠合,詔拜主客郎中、河南節(jié)度副使。至德二載,賊將尹子琦率眾十馀萬攻睢陽,簍敗之,詔拜御史中丞。糧盡城陷,遇害。巡善詩文,多散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巡字巡。
鄧州南陽人。
(舊唐書云蒲州河東人又樂史太平寰宇記亦云巡蒲州河東人)開元末擢進士第三。
以書判拔萃入等。
天寶中由通事舍人出為清河令。
調(diào)真源。
安祿山反。
巡募豪杰拒賊。
與單父尉賈賁入雍邱城守。
雍邱令令狐潮降賊。
引眾數(shù)萬圍城。
凡四月。
巡眾才千馀。
每戰(zhàn)輒克。
河南節(jié)度使嗣虢王巨屯彭城。
假巡先鋒。
俄東平陷賊。
巨引兵東走。
巡失外援。
拔眾至雎陽。
與太守許遠城父令姚訚等合。
敗賊將楊朝宗。
詔拜巡主客郎中副河南節(jié)度使。
至德二載御史中丞。
賊將尹子奇圍之經(jīng)年。
城陷遇害。
年四十九。
贈揚州大都督。

作品評論

唐詩紀事
(巡)博通群書,為文章不立稿,以忠義死睢陽。
《唐詩解》
睢陽死義之士,非以詩名,而其詩亦壯,讀之凜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5—1200 【介紹】: 李鳳娘。
宋光宗后。
相州安陽人,先為恭王妃,生嘉王,立為皇太子妃。
光宗即位,冊封為皇后。
又以立皇太子事,挑撥光宗與其父太上皇孝宗關(guān)系。
驕奢跋扈,妒悍酷虐,殘害宮人及貴妃,代帝決政事,推恩親屬,不朝孝宗。
寧宗立,尊為太上皇后。
卒謚慈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