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文質(zhì)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潤州延陵人,一說湖州人,字幼正。包融子。玄宗天寶六年進士。累官至秘書監(jiān)。與韓洄、元琇、李衡等皆出于劉晏門下。德宗貞元以后,相繼掌天下財利。歷汴東兩稅使,諸道鹽鐵等使,遷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工詩。與兄包何齊名,時稱二包,又與父、兄號三包。有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7?—792 字幼正,排行七,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
父融,有文名。
佶于玄宗天寶六載(747)登進士第,天寶末避地江南。
代宗廣德中至大歷初入劉晏轉(zhuǎn)運幕。
大歷中歷官度支郎中、諫議大夫知制誥,十二年(777)坐與元載善貶嶺南。
十四年起為江州刺史,德宗建中元年(780)權(quán)領(lǐng)轉(zhuǎn)運鹽鐵使,歷江淮水陸運使、汴東水陸運鹽鐵使。
貞元元年(785)入為刑部侍郎,改國子祭酒,二年知貢舉。
轉(zhuǎn)秘書監(jiān),封丹陽郡公。
八年五月卒。
生平見權(quán)德輿《祭故秘書包監(jiān)文》、《新唐書·劉晏傳》附、《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唐詩紀事》卷四〇。
佶有詩名,與兄何并稱二包,與李紓并稱包李。
權(quán)德輿稱其詩:“雅韻超俗,清機入冥。
立言大旨,為綱為紀。
行中文質(zhì),不俚不俗。
”(《祭故秘書包監(jiān)文》)《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唐詩匯評
包佶(約727—792),字幼正,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西南)人。開元詩人包融之子,天寶六載(747),登進士第。曾為轉(zhuǎn)運使劉晏判官。大歷中,累遷至諫議大夫。十二年,坐與元載厚善貶嶺南。建中初,復(fù)授江州刺史,權(quán)領(lǐng)江淮鹽鐵轉(zhuǎn)運。入為戶部郎中,仍權(quán)領(lǐng)鹽鐵。三年,為右庶子、汴東水陸運兩稅鹽鐵使。貞元初,官刑部侍郎,遷國子祭酒,兼知貞元二年貢舉。官終秘書監(jiān)。佶與兄包何均能詩,時稱“二包”。有集,梁肅為之序,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詩補逸
包佶字幼正,包融之子。登天寶六載楊護榜進士第,累官至秘書監(jiān)。與劉長卿、竇叔向善。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佶字幼正。潤州延陵人。擢進士第。累官諫議大夫。坐善元載貶嶺南。劉晏奏起為汴東兩稅使。充諸道鹽鐵輕貨錢物使。遷刑部侍郎。改秘書監(jiān)。封丹陽郡公。

作品評論

唐才子傳
佶天才贍逸,氣宇清深,心醉古經(jīng),神和大雅,詩家老斫輪也。與劉長卿、竇叔向諸公皆莫逆之愛。
《唐詩品》
秘書心驚深郁,姿態(tài)深宏,五言排律可謂中唐作者,其他小詩,未見融悟。至如風雨樂章,開合感變,亦諧陰呂。少與兄何齊名,自予觀之,衛(wèi)有武公,魯人不復(fù)稱哲昆矣。
唐音癸簽
大歷詩家,包佶最有功名。德宗西狩日,佶領(lǐng)租庸鹽鐵,間道遣貢行在,王室賴以紓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67—約830 【介紹】: 唐吳郡人,寓居和州烏江,字文昌。德宗貞元十五年進士。憲宗元和元年,補太常寺太祝,十年不得升遷,家貧,有眼疾,孟郊嘲為“窮瞎張?zhí)!?。后累遷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yè),也稱張司業(yè)或張水部。與當時名士多有交游,韓愈尤賢重之。長于樂府詩,頗得白居易推崇。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6?—830?有生于767、768、772,卒于829等說 字文昌,排行十八,祖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后移居和州(今安徽和縣)。德宗貞元十五年(799)登進士第。歷任太常寺太祝、國子助教、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國子司業(yè)等職,世稱“張水部”或“張司業(yè)”。又因家境貧困,眼疾嚴重,故孟郊稱其為“窮瞎張?zhí)!?《寄張籍》)。曾從學于韓愈,且得其稱揚,世稱韓門弟子。當時朝野名士皆與之游,如王建、孟郊、賈島、于鵠,多所贈答。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卞孝萱有《張籍簡譜》。張籍又與白居易相友善,其文學觀念亦與白相近。其詩工于樂府,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白居易稱譽曰:“張君何為者,業(yè)文三十春。尤工古樂府,舉代少其倫。”(《讀張籍古樂府》)其樂府詩多用口語,精警凝煉而又平易自然,正如宋王安石所言:“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yè)詩》)著有《張司業(yè)集》,通行本有《四部叢刊》景明刊本8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6卷,《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
唐詩匯評
張籍(約766-830),字文昌,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一說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貞元十五年(799)登進士第。元和初,調(diào)補太常寺太祝。十一年轉(zhuǎn)國子助教。十五年遷秘書省秘書郎,經(jīng)韓愈推薦,授國子博士。長慶二年,除水部員外郎。寶歷末為主客郎中。大和二年,遷國子司業(yè)。卒。世稱“張水部”或“張司業(yè)”。籍工詩,尤長樂府古風,甚為時輩所重,與王建齊名,稱“張王樂府”。當時詩人,如元稹、白居易、劉禹錫、姚合、賈島等均有往還唱和,與韓愈、孟郊交誼尤罵。后進詩人朱慶馀、項斯等,亦得其推挽。宥《張籍詩集》七卷。今有《張司業(yè)集》八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五卷。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籍字文昌。和州烏江人。貞元中進士。終國子司業(yè)。

作品評論

張洎《張司業(yè)詩集序》
公為占風最善,自李杜之后,風雅道喪,繼其美者,唯公一人。故白太傅讀公集曰:“張公何為者?業(yè)文三十春。尤丁樂府詞,舉代少其倫?!庇忠γ乇O(jiān)嘗贈公詩云:“妙絕江南曲,凄涼怨女詩。古風無手敵,新語是人知。”其為文人推服也如此。元和中,公及元丞相、白樂天、孟東野歌詞,天下宗匠,謂之“元和體”。又長于今體律詩。貞元已前,作者間出,大抵互相祖尚,拘于常態(tài),迨公一變,而章句之妙,冠于流品矣。
張洎《項斯詩集序》
吳中張水部為律格詩,尤工于匠物,字清意遠,不涉舊體,天下莫能窺其奧。唯朱慶馀一人親授其旨。沿流而下,則有任藩、陳標、章孝標、倪勝、司空圖等,咸及門焉。
《舊唐書?張籍傳》
(籍)性詭激,能為古體詩,有警策之句傳于時。
《新唐書?張籍傳》
籍為詩長于樂府,多笞句。
歲寒堂詩話
張司業(yè)詩與元、白一律,專以道得人心中事為工,位白才多而意切,張思遠而語精,元體輕而詞躁爾。籍律詩雖有味而少文,遠不逮李義山、劉夢得、杜牧之,然籍之樂府,諸人未必能也。
竹坡詩話
唐人作樂府者甚多,當以張文昌為第一。
《臞翁詩評》
張籍如優(yōu)工行鄉(xiāng)飲,酬獻秩如,時有詼氣。
能改齋漫錄引劉次莊《樂府塵土黃詞序》
張籍則平易優(yōu)游,足有雅思,而氣骨差弱。
唐才子傳
公于樂府古風,與王司馬自成機軸,絕世獨立。自李、杜之后,風雅道喪,至元和中,暨元、白歌詩,為海內(nèi)宗匠,謂之“元和體”,病格稍振,無愧洪河砥柱也。
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建樂府固仿文昌,然文昌姿態(tài)橫生,化俗為雅,建則從,俗而已。
《唐詩品匯?七言古詩敘目》
大歷以還,古聲愈下,獨張籍、王建二家,體制相似,稍復(fù)古意。或舊曲新聲,或新題古義,詞旨通暢,悲歡窮泰,慨然有古歌謠之遺風,皆名為樂府。雖未必盡被于弦歌,是亦詩人引古以諷之義歟?抑亦唐世流風之變而得其正也歟!
《唐詩品》
水部長于樂府古辭,能以冷語發(fā)其含意,一唱三嘆,使人不忍釋手。張舍人序其能繼李、杜之美,予謂李、杜渾雄過之,時水部凄惋最勝,雖多出瘦語,而俊拔獨擅,貞元以后,一人而已?!浣蓪J缕絻?,固亦樂天之流也。
《批點唐音》
張公用意殊勝于王,為有含藏耳口。
《批點唐音》
文昌知厭晚唐,每每解脫。
《批點唐詩正聲》
張籍、王建音節(jié)頗同,然皆為佳詞,但專務(wù)巧思而意興不足,晚唐之風于此開矣。
唐詩歸
鐘云:張文昌妙情秀質(zhì),而別有溫夷之氣,思緒清密,讀之無探苦之跡,在中唐最為蘊籍。譚云:司業(yè)詩,少陵所謂“冰雪凈聰明”足以當之。
唐音癸簽
引陳繹曾語:張籍祖國風,宗漢樂府,思難辭易。王建似張籍,古少今多。
唐音癸簽
文章窮于用古,矯而用俗,如《史》、《漢》后六朝史之入方言俗語是也。籍、建詩之用俗亦然。王荊公題籍集云:“看是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狈菜籽运资氯朐?,較用古更難。知兩家詩體,大費鑄合在。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秉倫云:文昌七律刻意雅馴,賦景抒情覺多。
《詩源辨體》
張籍五言古極少,王建五言古聲調(diào)反純,然不成語者多;樂府七言,二公又是一家。王元美云:“樂府之所貴者,事與情而已。張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而境皆不佳?!瘪T元成謂:“較李、杜歌行,判若河漢。”是也。愚按:二公樂府,意多懇切,語多痛快,正元和體也。然析而論之,張語造古淡,較王稍為婉曲,王則語語痛快矣。且王詩多,而入錄者少,故知其去張實遠也。其仄韻亦多上、去二聲雜用。
《詩源辨體》
大歷而后,五七言律體制、聲調(diào)多相類;元和間,賈島、張籍、王建始變常調(diào)。張、王五言清新峭拔。較賈小異,在唐體亦為小偏。張如“椰葉瘴云濕,桂叢蠻鳥聲”、“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渡口過新雨,夜來生白蘋”、“竹深村路暗,月出釣船稀”、“月明見潮上,江靜覺鷗飛”、“夜靜江水白,路回山月斜”、“乘舟向山寺,著屐到漁家”、“新露濕茅屋,暗泉沖竹籬”,王如“瘴煙沙上起,陰火雨中生”、“水國山魈引,蠻鄉(xiāng)洞主留”、“石冷啼猿影,松昏戲鹿塵”、“閉門留野鹿,分食養(yǎng)山雞”、“雨水洗荒竹,溪沙填廢渠”、“野桑穿井長,荒竹過墻生”等句,皆清新峭拔,另外一種,五代諸公乃多出此矣。
才調(diào)集補注
鈍吟云:水部五言多名句。張君破題極用意,不似他人良下。
《詩辯坻》
文昌樂府與仲初齊名,然王促薄而調(diào)急,張風流而情永,張為勝矣。
《唐詩歸折衷》
吳敬夫云:文昌樂府,伯仲仲初,而彌加蘊藉,諸體亦淡雅宜人。王元美謂張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而境昏不佳?!耙笄跒榭闯踔鴷r,征夫身上宜不宜”、“梨園子弟偷曲譜,頭白人間教歌舞”,情、事與境皆佳矣。
詩筏
七言古須具轟雷掣電之才,排山倒海之氣,乃克為之。張司業(yè)籍以樂府、古風合為一體,深秀古質(zhì),獨成一家,自是中唐七言古別調(diào),但可惜邊幅稍狹耳。
《載酒園詩話又編》
高柄《品匯》設(shè)立名目,取舍不能盡當。唯七言古以張、王并列,極為有識。文昌善為哀婉之音,有嬌弦玉指之致。仲初妙于不于含蓄,亦自有曉鐘殘角之思。
《古歡堂雜著》
白香山、張司業(yè)名言妙句,側(cè)見橫出,淺淡精潔之至。
說詩晬語
張文昌、王仲初樂府,專以口齒利便勝人,雅非貴品。
《唐詩別裁》
文昌長于新樂府,雖古意漸失,而婉麗可誦。五古亦不入卑靡。
《唐詩別裁》
張、王樂府,有新聲而少古意,王漁洋所謂“不曾辛苦學妃豨”也。然心思之巧,辭句之雋,最易肩人聰穎,高青丘每肖之,存之以備一格。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樂府古詞,陳陳相因,易于取厭。張文呂、王仲初創(chuàng)為新制,文今意古,言淺諷深,頗合《三百篇》興、觀、群、怨之旨。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水部五言,體清韻遠,意古神閑,與樂府詞相為表里,得風騷之遺。當時以律格標異,信非偶然。得其傳者,朱慶馀而外,又有項斯、司空圖、任翻、陳標、章孝標、滕倪諸賢?!澋梅钏繛椤扒逭嫜耪鳌?,而以諸賢附焉。
射鷹樓詩話
李石洞曰:余讀貞元以后近體詩,稱量其體格,得兩派焉,一派張水部,天然明麗,不事雕鏤而氣味近道,學之可以除躁妄矯飾。一派賈長江,力求險奧,不吝心思而氣骨凌霄,學之可以屏浮靡,卻凡俗。
《石園詩話》
劉攽《詩話》云:“張文昌樂府清麗深婉,五言律詩亦平淡可愛,七言律詩則質(zhì)多文少。
”然文昌五言不乏清麗深婉之句,如“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家貧無易事,身病是閑時”、“眼昏書字大,耳重語聲高”、“山情因月甚,詩語入秋高”、“尚儉經(jīng)營少,居閑意思長”,不獨平淡可愛也。
《寄和劉使君》云:“曉來江氣連城白,雨后山光滿郭青”,及《贈賈島》之“籬落荒涼僮仆饑”,則義文質(zhì)兼?zhèn)湟印?div id="vx44wi9" class='inline' id='people_15628_36_2_comment'>
養(yǎng)一齋詩話
魏泰謂“張籍、白居易樂府,述情敘怨,委曲周詳,言盡意盡,更無馀味。”嘻!何其大而無當也。文昌樂府,古質(zhì)深摯,其才下于李、杜一等,此外更無人到。
養(yǎng)一齋詩話
文昌“藥看辰日合,茶到卯時煎。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后天”,絕似樂天。大抵中唐人氣味往往相近。然樂天勝微之,文昌勝仲初,名雖相埒,又當細求其分別與優(yōu)劣處,乃作無星秤耳。
三唐詩品
其出與王仲初同源,當時并稱張、王樂府。夫其發(fā)音蒼遠,質(zhì)勝于王,而轉(zhuǎn)變生姿,自復(fù)同瀾遜勢。
《詩學淵源》
時雖謂其長于樂府,今讀其詩,殊傷于直率,寡風人之旨,調(diào)既生澀,語多強致,以吉樂府,去題遠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懿宗咸通中累舉進士不第。后流寓河朔間,依魏博幕府為從事,不得眾情。文章雄健,名著一方。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懿宗咸通中累舉進士不第。僖宗時,流寓河朔間。光啟時,依魏博節(jié)度使樂彥禎為判官,時嗣襄王李煴亂,彥禎使山甫往見鎮(zhèn)州王镕,欲合幽、邢、滄諸鎮(zhèn)同盟拒煴,卒未成。山甫以仕途不得意,且怨朝中大臣,遂慫恿彥禎子從訓伏兵劫殺宰相王鐸。后落拓不知所終。生平事跡散見《新唐書·樂彥禎傳》、《南部新書》卷丁、《唐詩紀事》卷七〇、《唐才子傳》卷八。山甫落魄有不羈才,能為青白眼。文筆雄健,名著一方。為詩多有托諷。故辛文房稱其“詩文激切,耿耿有奇氣,多感時懷古之作”(《唐才子傳》)。尤長于七律,“語不忌俚”(胡震亨《唐音癸簽》卷八)?!?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李山甫詩》1卷、《李山甫賦》2卷,今皆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3首。
唐詩匯評
李山甫,生卒年里貫均未詳。咸通中,累舉進士不第。歸隱河東,與太原鄭從讜幕從事劉崇魯?shù)瘸蜕醵唷V泻椭?,為魏博?jié)度使樂彥禎從事。光啟二年,襄王李煴自立為帝,彥禎遣山甫使鎮(zhèn)州,欲聯(lián)河北諸鎮(zhèn)同盟討賊,事未成。山甫宦途失意,怨朝中大臣。四年,宰相王鐸出為義昌軍節(jié)度使,經(jīng)魏州,山甫導彥禎子從訓伏兵劫之,鐸及家屬吏佐三百馀人皆被害。后不知所終。有《李山甫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南部新書
李山甫,咸通中不第,后流落河朔,為樂彥禎從事,多怨朝廷之執(zhí)政。嘗有詩云:“勸君不用夸頭角,夢里輸贏總未真?!?/blockquote>
《唐才子詩》
山甫詩文激切,耿耿有齊氣,多感時懷古之作。
《唐詩品》
山甫詩多事刻削,殊乏神氣。人微運仄,而取堙當代,不亦然哉!其《訪隱》有云:“好鳥共人語,異花迎客香?!卑驳脷v歷如此!
《詩藪?內(nèi)篇》
唐七言律……至吳融、韓渥香奩脂粉,杜荀鶴、李山甫委巷叢談,否道斯極,唐亦以亡矣。
唐音癸簽
李山甫求名不遂,滿腔怨毒,語不忌俚,如“麻衣盡舉一雙手,佳樹只生三十枝”。既知成事概難,何必佐備雞泊憯刃?
《詩源辨體》
初唐七言律質(zhì)勝于文,盛唐文質(zhì)兼?zhèn)?,大歷而后文勝質(zhì)衰,至李山甫、羅隱諸子,則文浮而質(zhì)滅矣。
《詩源辨體》
七言律輕浮纖巧,雖唐末所尚,而成家者實少。李山甫、羅隱諸子,問得一二可采,其他則多鄙俗村陋矣。
《石園詩話》
李山甫《柳》詩,善于自況。其“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技花”、“新成劍戟皆農(nóng)器,舊著衣裳盡血痕”、“誰陳帝子和蕃策?我是男兒為國羞”、“鏡里只應(yīng)諳素貌,人間多自重紅妝”,皆自然流麗。司空表圣譽以詩曰:“誰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屬思亦縱橫。”然《牡丹》詩非其上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