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無可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僧??淵 朝代:北周至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44—611 【介紹】: 隋僧。京兆武功人,俗姓趙。年十三出家。北周毀佛時(shí),乃剜眼以供養(yǎng)。隋初,仍為僧。通習(xí)群經(jīng),一聞無墜。常住山安禪,不涉尼寺市廛。晚居終南山至相道場。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五 護(hù)教科
姓趙氏京兆武功人也。世累冠蓋。出家年十三。逮周禍之作。嘅佛日之淪匿。乃抉日自誓。無毀戒足。隋室隆尚正法。即再剃染。而慧業(yè)仍舊。自華嚴(yán)。地持。涅槃。十地皆一聞便講。眾莫不嘆伏。然其軏身范物。詎殫詳敘。嘗依靈裕法師于東夏。門人以其戇率侵易之。獨(dú)裕公異其器宇。引與之語。果穎拔。大加賞識。曰誠吾徒也。遂燕寢與俱。入關(guān)屏跡終南山至相寺。及裕被詔入朝。每暇則過淵譚笑欣暢。且以其上所施予。為淵移寺路。知風(fēng)水者善之。 大業(yè)七年。四月八日。以疾卒于所居寺。壽六十八。前卒之十日。忽平生所持瓦缽。無故破為五片。淵謂人曰。缽吾命也。今如此。五陰散矣。又方屬纊。鐘撞之嘶。破不成聲。弟子法琳。建塔立銘。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一 義解篇七
釋??淵。
姓趙氏。
京兆武功人也。
家世榮茂冠蓋相承。
厭此浮假希聞貞素。
十三出家。
道務(wù)宏舉定慧攸遠(yuǎn)。
屬周武凌法。
而戒足無毀。
慨佛日潛淪。
擬抉目馀烈。
乃剜眼奉養(yǎng)。
用表慧燈之光華也。
然幽情感通遂果心愿。
暨隋文重開正法即預(yù)緇衣。
而慧業(yè)遐舉聞持莫類。
自華嚴(yán)地持涅盤十地。
皆一聞無墜歷耳便講。
既釋眾疑時(shí)皆嘆伏。
行必直視動靜咸安。
住則安禪緣諸止觀。
一缽之與百納。
始習(xí)至終。
常坐之與山居。
報(bào)傾便止。
譏疑有涉斂足不行。
尼寺市??由來不往。
斯誠節(jié)動后昆厲清末法。
兼以是非長短罕附胸懷。
供給僧儔身先軌物。
承靈裕法師擅步東夏。
乃從而問焉。
居履法堂亟經(jīng)晦朔。
身服粗素摧景末筵。
目不尋文口無談義。
門人以為蒙類也。
初未齒之。
裕居座數(shù)觀異其器宇。
而未悉其惠解。
乃召入私室與論名理。
而神氣霆擊思緒鋒游。
對答如影響。
身心如鐵石。
裕因大嗟賞。
以為吾之徒也。
遂不許住堂同居宴寢。
論道說義終日竟夜。
兩情相得頓寫幽深。
淵謂。
理出不期更流神府。
博觀盛集全無可師
還返裕所具陳性欲。
后整操關(guān)壤屏跡終南。
置寺結(jié)徒分時(shí)程業(yè)。
三輔令達(dá)歸者充焉。
今之至相寺是也。
裕后敕召入朝。
才有間隙徑投淵寺。
欣暢意得傾陰屢改。
又以帝之信施為移山路。
本居迮隘兼近川谷。
將延法眾未日經(jīng)遠(yuǎn)。
裕卜西南坡阜。
是稱福地。
非唯山眾相續(xù)。
亦使供擬無虧。
淵即從焉。
今之寺墌是也。
自爾迄今五十馀載。
兇年或及而寺供無絕。
如裕所示。
斯亦預(yù)見之明也。
因疾卒于至相之本房。
春秋六十有八。
即大業(yè)七年四月八日也。
初淵奉持瓦缽。
一受至終行住隨身未曾他洗終前十日破為五段。
因執(zhí)而嘆曰。
缽吾命也命緣已謝五蔭散矣。
因而遘疾。
此則先現(xiàn)滅相。
后遂符焉。
及正舍壽之時(shí)。
鐘聲無故嘶破。
三年之后更復(fù)如本。
此皆德感幽顯呈斯徵應(yīng)。
率如此類也。
弟子法琳。
夙奉遺蹤敬崇徽緒。
于散骸之地。
為建佛舍利塔一所。
用津靈德。
立銘表志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5—? 【介紹】: 唐河中人,字景山。德宗貞元五年進(jìn)士。初為張弘靖從事,歷秘書郎、太常博士、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穆宗時(shí)復(fù)召為國子司業(yè)。工詩,旦暮吟詠不輟,年老頭搖,人言吟詩所致。年七十致仕。文宗太和中為河中少尹,不領(lǐng)職務(wù),歲給祿以終其身。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5—? 字景山,行第十二,河中(今山西永濟(jì)西)人。德宗貞元五年(789)登進(jìn)士第。憲宗元和六年(811)以監(jiān)察御史為河中節(jié)度使從事。歷太常博士、鳳翔少尹等職。穆宗長慶元年(821)為國子司業(yè)。四年以河中少尹退歸鄉(xiāng)里,韓愈有《送楊少尹序》記其事。生平見《唐才子傳》卷五、《唐詩紀(jì)事》卷三五。一生吟詠不輟,年老頭搖,人言吟詠所致。早年以“三刀夢益州,一箭取遼城”(《贈盧洺州》)知名。與白居易、元稹、劉禹錫、張籍等詩人相交往。趙璘稱:“巨源在元和中,詩韻不為新語,體律務(wù)實(shí),工夫頗深。”(《因話錄》卷三)王夫之稱其“七言平遠(yuǎn)深細(xì),是中唐第一高手”(《唐詩評選》卷四)?!?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度圃娎m(xù)拾》補(bǔ)3首,斷句5,題1則。
唐詩匯評
楊巨源(755-832?),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濟(jì))人。貞元五年(789)登進(jìn)士第,授校書郎。元和中,以監(jiān)察御史為張弘靖河中幕從事。入朝,自秘書郎遷太常博士,再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fù)召為國子司業(yè)。長慶四年,年七十致仕返鄉(xiāng),執(zhí)政奏以為河中少尹,不絕其祿。后以國子祭酒致仕。巨源以詩聞于元和、長慶間,為韓愈、張籍、元稹、白居易等知重。與令狐楚、李逢吉尤善。有《楊巨源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
……入室十人:劉畋、僧清塞、盧休、于鵠、楊洵美、張籍、楊巨源、楊敬之、僧無可、姚合。
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收》
劉公夢得、楊公臣源,亦備有勝會。
郡齋讀書志
巨源在元和中,詩韻不造新語,體律務(wù)實(shí),用功頗深,旦暮搖首,微詠不輟,年老成疾。
吳禮部詩話
楊巨源始與元、白學(xué)詩,而詩絕不類元、白?!拊辞逍旅鲊?yán),有元、白所不能至者。
唐才子傳
巨源才雄學(xué)富,用意聲律,細(xì)挹得無窮之源、緩雋有愈永之味。長篇刻琢,絕句清泠,蓋得于此而失于彼者矣。
詩藪
此君中唐格調(diào)最高,神情少減耳。
唐音癸簽
唐大歷后,五七言律尚可接翅開元,惟排律不人競。錢、劉已降,氣味總薄。元、白中興,鋪敘轉(zhuǎn)凡。所見中唐揚(yáng)臣源、晚唐李商隱、李洞、陸龜蒙三家。楊則短韻不失前矱,三家則長什尤饒新藻。
《唐詩評選》
此公七言,平遠(yuǎn)深細(xì),楚中唐第一高手,《紀(jì)事》稱其不為新語,律體務(wù)實(shí)。所云新語者,十才子以降,枯枝敗梗耳。虛實(shí)在神韻,不以興比有無為別。如此空中構(gòu)景,佳句獨(dú)得,詎不賢于硬架而無情者乎?以此求之,知此公之奏雅子鄭、衛(wèi)之濱,曲高和寡矣。
養(yǎng)一齋詩話
余謂七律法至于子美而備,筆力至子美而極。后此如楊巨源、劉夢得甚有工夫。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楊少尹情致纏綿。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僧人。
疑為僧無可之略稱。
《吟窗雜錄》卷一四引王玄《詩中旨格》存其詩2句,《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5—854以后 【介紹】: 唐陜州硤石人,一說吳興人。姚崇曾孫,一說姚崇曾侄孫。憲宗元和十一年進(jìn)士。授武功主簿,世稱姚武功。敬宗寶歷中為監(jiān)察御史。文宗大和中,出為金、杭州刺史。入為諫議大夫,改給事中。時(shí)民訴牛羊使奪其田,詔朱儔覆按,猥以田歸使,合劾發(fā)其私,以地還民。官終秘書監(jiān)。工詩,其詩稱武功體。與賈島并稱賈姚或姚賈。曾選王維、錢起等人詩編為《極玄集》。有詩集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5?—855? 陜州(今河南陜縣)人,郡望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曾任武功縣(今屬陜西)主簿,世稱“姚武功”。晚任秘書少監(jiān),卒謚懿,后人又稱“姚少監(jiān)”。姚合為開元名相姚崇曾侄孫,父闬曾任相州臨河縣令。憲宗元和十一年(816)登進(jìn)士第,歷任武功主簿,監(jiān)察殿中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戶二部郎中,諫議大夫,給事中,陜虢觀察使,秘書少監(jiān)等職。事跡散見新、舊《唐書》本傳,《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及《唐才子傳》卷六。姚合詩與賈島齊名,時(shí)有“姚賈”之稱,且為晚唐苦吟一派詩人之宗主。姚合詩以五律為主,樸茂工巧,圓穩(wěn)清潤,代表作為《武功縣中作》30首,模寫荒涼山色,凋弊風(fēng)景,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以抒寫其散誕放曠之情懷。詩風(fēng)近似賈島,然較賈島平淡淺近,晚唐詩僧齊己云:“冷淡聞姚監(jiān),精奇見浪仙。”(《還黃平素秀才卷》)姚合詩深為南宋四靈派詩人所推崇,然其詩取徑太狹,器局狹小,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等物,而無感慨雋永味,元方回云:“大抵姚少監(jiān)詩不及浪仙,有氣格卑弱者。”(《瀛奎律髓》卷二四)詩集有四部叢刊本《姚少監(jiān)詩集》10卷。姚合另編有《極玄集》2卷,選錄王維、祖詠等21人詩作,凡100首(今存99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7卷。
唐詩匯評
姚合(約782-846?),吳興(今屬浙江)人,姚崇曾侄孫。元和初,父卒相州臨河令任,因寄家河朔。十一年(816),登進(jìn)士第,授校書郎。參魏博節(jié)度使田弘正幕。調(diào)武功主簿,歷萬年、富平尉。寶歷二年,授監(jiān)察御史,旋分司東都。入朝為殿中侍御史、戶部員外郎,出為金州刺史。大和八年,自刑部郎中出守杭州。開成中,歷左諫議大夫、給事中、陜虢觀察使。會昌中,為秘書監(jiān),卒。世稱姚武功。合有詩名,提挈后進(jìn),時(shí)人以為“文宗”。曾選王維、祖詠、錢起等人詩百首,為《極玄集》,鑒賞甚精。有《姚合詩集》十卷、《詩例》一卷,宋人重加編次為《姚少監(jiān)集》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七卷。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劉畋、僧清塞、盧休、于鵠、楊洵美、張籍、楊巨源、楊敬之、僧無可、姚合。
唐詩紀(jì)事
(姚合)與馬戴、費(fèi)冠卿、殷堯藩、張籍游。李頻師之。合有《極玄集》,取王維等念一人詩百篇,曰:“此詩中射雕手也。
姚勉《贊府兄詩稿序》
晚唐詩姚秘監(jiān)為最清妙。
后村詩話
亡友趙紫芝選姚合、賈島詩為《二妙集》,其詩語往往有與姚、島相犯者。按賈太雕雋,姚差律熟,去韋、柳尚爭等級。
滄浪詩話
(宋詩)至東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為詩,唐人之風(fēng)變矣。山谷用工尤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內(nèi)稱為江西宗派。近世趙紫芝、翁靈舒輩,獨(dú)喜賈島、姚合之詩,稍稍復(fù)就清苦之風(fēng),江湖詩人多效其體,一時(shí)自謂之唐宗,不知止入聲聞辟支之果,豈盛唐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
對床夜語
四靈,倡唐詩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趙紫芝也。然具眼猶以為未盡者,蓋惜其立忐未高而止于姚、賈也。
瀛奎律髓
姚少監(jiān)合,初為武功尉,有詩聲,世稱為姚武功,與賈島同時(shí)而稍后,似未登昌黎之門。白樂天送知杭州有詩。凡劉、白以后詩人集中皆有姓名,詩亦一時(shí)新體也。而格卑于島,細(xì)巧則或過之。
瀛奎律髓
予謂詩家有大判斷,有小結(jié)裹。姚之詩專在小結(jié)裹,故“四靈”學(xué)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律及古體則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過花、竹、鶴、僧、琴、藥、茶、酒,于此幾物,一步不可離,而氣象小矣。釋故學(xué)詩者必以老杜為祖,乃無偏僻之病云。
唐才子傳
(姚合)與賈島同時(shí),號“姚賈”,自成一法。島難吟,有清冽之風(fēng);合易作,皆平淡之氣。興趣俱到,格調(diào)少殊,所謂方拙之奧,至巧存焉。蓋多歷下邑,官況蕭條,山縣荒涼,風(fēng)景凋弊之間,最工模寫也。
唐詩品匯
賈島、姚合后出,格力猶有一二可取。
歸田詩話
唐詩前以李、杜,后以韓、柳為最。姚合而下,君于不取焉。
唐音癸簽
姚秘監(jiān)詩洗濯既凈,挺拔砍高。得趣浪仙之僻,時(shí)運(yùn)以爽氣;取材于籍、建之淺,而媚以茜芬:殆兼同時(shí)數(shù)子,巧撮其長者。但體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駟爾。
《詩源辨體》
胡元瑞云:“晚唐二家:一家學(xué)賈島,一家學(xué)姚合。”方虛谷云:“合詩有左無右,有右無左,前聯(lián)佳矣,或后不稱,起句是矣,繳句或非,有小結(jié)裹無欠涵容,其才與學(xué)殊不及浪仙也?!庇杩肌恫耪{(diào)》、《三體》、《律髓》、《品匯》、《類苑》諸書,合諸體僅得四五十篇,五言律如“馬隨山鹿放,雞雜野禽棲”、“移花兼蝶至,買石得云饒”、“移山入院宅,種竹上城墻”、“棋罷嫌無月,眼遲聽盡砧”、“馬為賒來貴,僮因借得頑”、“裁衣延野客,剪翅養(yǎng)山雞”、“嚼花香滿口,書竹粉粘衣”、“無竹載蘆看,思山疊石為”等句,僅入晚唐纖巧,中亦間有近島者。但其人既在元和間,先已逗入晚唐纖巧,故晚唐諸家實(shí)多類之,非有意學(xué)之耳。
《四庫全書總目》
合為詩刻意苦吟,工于點(diǎn)綴小景,搜求新意。時(shí)刻畫太甚,流于纖仄者,亦復(fù)不少。宋末江湖詩派,皆從是導(dǎo)源者也。
《瀛奎律髓匯評》
紀(jì)昀:武功詩語僻意淺,大有傖氣,惟一二新異之句,時(shí)有可采,然究非正聲也。(司空圖)固是苦吟有悟,亦由骨韻本清。姚武功搜盡枯腸,終是酸餡氣。武功詩欲求詭僻,故多瑣屑之景,以避前人蹊徑。佳處雖有,而小樣處太多?!拔涔ε伞彼圆患?,正坐著力都在沒緊要處。若盛唐大家卻在緊要處用力,其象外傳神,空中烘托之筆,亦必與本位秘響潛通,神光離合,必不是拋落正意,另自刻畫小景。
石洲詩話
姚武功詩,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盡,此后所以漸靡靡不振也。然五律時(shí)有佳句,七律則庸軟耳。大抵此時(shí)諸賢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能不讓樊川、玉溪也。
《中晚唐詩主客圖》
武功詩集,古今體存遺甚多,其五言律樸茂新奇,酷似王仲初。仲初故與水部合體,而姚君與水部為友,其得于漸摩者深矣。佳篇美不勝收,然無逾《縣居詩公者,且君以武功得名,未必不由此詩起也。次為升堂第四。
《東目館詩見》
姚武功五律,脫灑似不作意,而含蘊(yùn)不盡。七律亦新脆可喜。
三唐詩品
其源蓋出左太沖,而馳騁害體,已開宋派。律體典潤,故得名重當(dāng)時(shí)。武功三十首,持見清華,然方之孟從事、劉隨州,則神情頓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9—843 【介紹】: 唐范陽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自稱碣石山人。初為僧,名無本。工詩。與孟郊齊名,并稱“郊島”。嘗于京師騎驢苦吟,煉“推”“敲”二字未定,引手作勢,不覺沖京兆尹韓愈輿。愈詰之,島以實(shí)對。愈駐久之,言“敲”字佳,遂并轡論詩,因教以為文。后島還俗,屢舉進(jìn)士不第。文宗時(shí),為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武宗會昌中,以普州司倉參軍遷司戶,未受命卒。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9—843 字浪仙,一作閬仙,自稱碣石山人,范陽(今北京西南)人。
先世名爵不詳。
早年曾為僧,法名無本。
憲宗元和年間在洛陽以詩文投謁韓愈,后隨愈入長安,返俗應(yīng)舉,然終生未第(按后蜀何光遠(yuǎn)《鑒戒錄》謂其先應(yīng)舉后為僧,或誤)。
文宗開成二年(837),坐飛謗責(zé)授遂州長江(今四川蓬溪西)主簿,世稱賈長江。
3年秩滿,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卒于任所。
生平概見蘇絳《賈司倉墓志銘》、何光遠(yuǎn)《鑒戒錄》卷八及《新唐書》本傳。
今人李嘉言有《賈島年譜》。
賈島詩以苦吟著名,曾有吟詩沖犯韓愈之“推敲”故事流傳。
其五古宗法韓、孟,喜為詠懷述志,刻琢窮苦之言(如《古意》、《劍客》、《朝饑》、《客喜》)。
生新瘦硬,后人有“郊塞島瘦”之稱(蘇軾《祭柳子玉文》)。
元和后則專攻五律,獨(dú)樹一幟,上承大歷諸子而變格入僻,多吟詠情性,刻畫景物之作,尤喜寫“螢火”、“蟻穴”、“行蛇”、“怪禽”等狹小暗僻之事物,詩風(fēng)清奇僻苦,峭直刻深,如《送無可上人》、《暮過山村》、《題李凝幽居》等篇,尤見其格。
蘇絳稱其“孤絕之句,記在人口”。
賈島詩杰出于貞元、元和詩歌極盛之后,且開晚唐尖新狹僻一派之詩風(fēng),然賈詩以寄情偏僻,鑄字煉句取勝,故往往缺乏情思,有句無篇,后人之褒貶亦大多著眼于此,如唐司空圖稱其“時(shí)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與李生論詩書》)。
晚唐詩人則多有效其體者,南宋四靈等更奉之為“唐宗”(見嚴(yán)羽《滄浪詩話》)。
清許印芳論賈島之詩歌創(chuàng)作曰:“生李杜之后,避千門萬戶之廣衢,走羊腸鳥道之仄徑,志在獨(dú)開生面,遂成僻澀一體。
”(《詩法萃編》卷六)賈詩通行者,有四部叢刊本《長江集》,今人李嘉言《長江集新?!贰?div id="xy8wr2t" class='inline' id='people_20204_1_16_comment'>
注本有今人陳延杰《賈島詩注》,齊文榜《賈島集校注》。
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2首,斷句14。
唐詩匯評
賈島(779-843),字浪仙,一作閬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初為僧,法名無本,后還俗。
元和中,南游京洛,投謁名公,累舉進(jìn)士不第。
長慶中,因以《病蟬》詩譏刺公卿,與平曾等被并稱“舉場十惡”。
開成初,坐飛謗貶授遂州長江主簿。
秩滿,遷普州司倉參軍。
會昌三年,改司戶參軍,未受命而卒。
人稱賈長江。
島工詩,長于五律,與韓愈、孟郊、張籍、王建、姚合、無可等交游酬唱,為著名苦吟詩人。
有《長江集》十卷、《小集》三卷。
今有《賈長江集》十卷行世。
全唐詩》編詩四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賈島(779—843) 唐代詩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初為僧,法號無本,后還俗。屢應(yīng)進(jìn)士試不中,做過遂州長江縣主簿等小官,世稱“賈長江”。為唐代著名苦吟詩人,與孟郊并稱“郊島”。曾寫七律《黃鶴樓》詩一首,詩中無一個(gè)“愁”字,而字字見愁。
全唐詩補(bǔ)逸
賈島字浪仙,范陽人。初為僧,法名無本。韓愈重其才,勸之還俗。文宗時(shí)為長江(屬劍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屬劍南道)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據(jù)蘇絳撰《唐故司倉參軍賈公墓志銘》)。補(bǔ)詩一首。

作品評論

蘇絳《賈司倉墓志銘》
妙之尤者,屬思五言,孤絕之句,泛在人口……所著之篇,不以新句倚靡為意,淡然躡陶、謝之蹤。片云獨(dú)鶴,高步塵表。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干、馬戴、任蕃、賈島、厲玄、項(xiàng)斯。
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
賈浪仙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附于蹇澀,方可致才,亦為體之不備也。
唐摭言
元和中,元、白尚輕淺,島獨(dú)變格入僻,以矯浮艷,雖行坐寢食,吟味不輟。
呂居仁《書長江集后》
島之詩,約而覃,明而深,杰健而閑易,故為不可多得。韓退之稱島為文“身大不及膽”,又云“奸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者,予考于集,信然。
詩林廣記
歐陽公云:島嘗為衲子,故枯寂氣味,形之于詩句中。
方岳《深雪偶談》
賈閬仙,燕人,生寒苦地,故立心亦然。誠不欲以才力氣勢,掩奪情性,特于事物理態(tài),毫忽體認(rèn)。深者寂入仙源,峻者迥出靈岳。古今人口數(shù)聯(lián),固于劫灰之上泠然獨(dú)存矣。至以其全集,經(jīng)歲逾紀(jì)咀繹,如芊蔥佳氣,瘦隱嘯吟,徐露其妙,令人首肯,無一可以厭致。
瀛奎律髓
賈浪仙五言詩律高古,平生用力之至者;七言律詩不逮也。
詩鏡總論
賈島衲氣終身不除,語雖佳,其氣韻自枯寂耳。
《騷壇秘語》
煉景情真,太拘聲病。
《批點(diǎn)唐音》
浪仙詩清新沉實(shí),自足為一家,但少從容敦厚耳。溫飛卿輩同倫,當(dāng)儕之長吉、元、白間可也。
《詩源辨體》
賈島與孟郊齊名,故稱“郊島”,郊稱五言古,島稱五言律……島五言律氣味清苦,聲韻峭急,在唐體尚為小偏,而句多奇僻,在元和則為大變。東坡云“郊寒島瘦”,唐人詩論氣象,此正言氣象耳。
《唐詩歸折衷》
自有詩以來,無如浪仙之刻削者,宜其自苦吟得之也……特其守氣過矜,取途太逼,故止長于五律,而長篇散體病未遑焉。
《唐詩鼓吹箋注》
先生詩亦只是尋常律格,只為揣摩心苦,不肯輕易下筆,讀去自覺別出尖新。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浪仙詩無七古,其五古、五七言律以及絕句,皆生峭險(xiǎn)僻,錘煉之功不遺馀力?!群脼槲逖月?,存遺二百涂篇,較別體為多,東野所謂燕本越淡,五言寶刀也。沿流而下,李洞之外,又有周賀、曹松、喻鳧,皆宗派之可考者。其他諸賢,雖古無聞,體格不殊,可推而得之?!馂椤扒迤嫫Э嘀鳌?,與張水部分壇領(lǐng)袖。
《東目館詩見》
賈長江刻意無凡語,五律尤妙。
三唐詩品
不知其源所出,卻是后來黃山谷、陳無己諸家所祖。精于用意,拙在修詞,佳處能戛然獨(dú)造,一空浮響。浮筋害體,無蘊(yùn)藉之容,雖與東野齊名,然固不逮也。
許印芳《詩法萃編》
浪仙在元和中,元、白詩體尚輕淺,乃獨(dú)變格入僻,以矯艷俗,較諸頹靡波流者相去遠(yuǎn)矣……孫僅敘少陵詩云:“郊得其氣焰,島得其奇僻?!笨芍^知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虢州弘農(nóng)人,字茂孝。楊凌子。憲宗元和二年進(jìn)士,平判入等。歷遷屯田、戶部二郎中。坐李宗閔黨,貶連州刺史。文宗時(shí),為國子祭酒,兼太常少卿,轉(zhuǎn)大理卿,檢校工部尚書,卒。嘗作《華山賦》示韓愈,愈稱之,士林一時(shí)傳播,李德裕尤咨賞。性愛士類,雅善項(xiàng)斯為詩,所至稱之,斯由是擢上第。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約為貞元、會昌間人,字茂孝。排行八。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楊凌子。憲宗元和二年(807)登進(jìn)士第,平判入等,遷右衛(wèi)胄曹參軍。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戶任,累遷屯田、戶部郎中。文宗大和九年(835)七月,坐李宗閔黨,貶連州刺史,轉(zhuǎn)同州刺史。開成末年,代鄭覃為國子祭酒。未幾兼太常少卿,后轉(zhuǎn)大理卿,檢校工部尚書,兼祭酒,卒。生平見《新唐書》本傳及《宰相世系表一下》、《唐詩紀(jì)事》卷五一、《登科記考》卷一七。其以文學(xué)名播當(dāng)時(shí),韓愈、劉禹錫、柳宗元等比之為當(dāng)代賈、馬。好與士類交接,李賀、項(xiàng)斯、濮陽愿皆為其忘年之交。所作《華山賦》最為馳名,尤為韓愈、李德裕所賞?!顿涰?xiàng)斯》詩以熱情推獎后輩而名傳至今?!?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斷句4?!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bǔ)詩7首,斷句6。
唐詩匯評
楊敬之,生卒年不詳,字茂孝,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南)人。元和二年(807),登進(jìn)士第。平判入等,為右衛(wèi)胄曹參軍。元和十年,坐王承系事貶吉州司戶參軍。長慶中,曾佐湖南幕。后累遷也田、戶部二郎中。大和九年,坐李宗閔黨,貶連州刺史。開成初,召為國子司業(yè),歷太常少卿、大理卿、國子祭酒,約會昌末卒。敬之善文能詩,早年著《華山賦》,為韓愈、李德裕稱賞,傳誦一時(shí)?!?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敬之字茂孝。侍御史凌子。元和初進(jìn)士。文宗朝為國子祭酒兼太常少卿。轉(zhuǎn)大理卿檢校工部尚書。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
……入室十人:劉畋、僧清塞、盧休、于鵠、楊洵美、張籍、楊巨源、楊敬之、僧無可、姚合。
新唐書本傳
敬之嘗為《華山賦》示韓愈,愈稱之,士林一時(shí)傳布,李德裕尤咨賞。
唐詩紀(jì)事
姚合《寄楊祭酒》云:“日日新詩出,城中寫不禁。清高宜對竹,閑雅勝聞琴。門戶饒秋景,兒童解冷吟。云山持管盡,莫惜別人尋?!?/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閩中人,一作越州人,名可久,以字行。敬宗寶歷二年進(jìn)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受知于張籍。工詩,有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名可久,以字行,排行大,越州(今浙江紹興)人。
敬宗寶歷二年(826)登進(jìn)士第,官秘書省校書郎。
曾客游邊塞,仕途頗不得意。
與張籍、賈島、姚合、顧非熊、僧無可等交游。
其詩辭意清新,描寫細(xì)致,風(fēng)格與張籍相近,尤擅五律。
《宮詞》、《近試上張水部》等最為傳誦。
生平事跡散見《唐詩紀(jì)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
有《朱慶馀詩》1卷,《全唐詩》存詩2卷。
唐詩匯評
朱慶馀,生年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
長慶中,入京應(yīng)試,謁水部員外郎張籍,藉愛其詩作,置之懷袖而推贊之,由是知名。
寶歷二年(826),登進(jìn)士第。
授秘書省校書郎,遷協(xié)律郎。
嘗西游洞庭,北歷邊塞。
與賈島、姚合、無可、顧非熊、李馀、章孝標(biāo)等交游唱酬,與白居易、王建、令狐楚、蔣防亦有交往。
有《朱慶馀詩》一卷。
全唐詩》存詩二卷。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及門八人:僧良乂、潘誠、于武陵、詹雄、衛(wèi)準(zhǔn)、僧志定、喻鳧、朱慶馀。
張洎《項(xiàng)斯詩集序》
吳中張水部為律格詩,尤工于匠物,字清意遠(yuǎn),不涉舊體,天下莫能窺其奧,唯朱慶馀一人親授其旨。源流而下,則有任蕃、陳標(biāo)、章孝標(biāo)、倪勝、司空圖等,咸及門焉。
后村詩話
慶馀絕句,為世所稱賞,然他作皆不如此。
唐才子傳
(慶馀)得張水部詩旨,氣平意絕,社中哲匠也。有名當(dāng)時(shí)。
升庵詩話
朱慶馀詩,王荊公《百家選》多取之。
《唐詩品》
朱生文有精思,詞有調(diào)發(fā),意匠所遣,縱橫得意。親承張水部意旨,遂擅名場,不能更揚(yáng)其志,上窺“大雅”,豈非抱玉握珠而更有彬彬之嘆者耶!
唐音癸簽
朱慶馀學(xué)詩于張籍,具體而微。“旅雁捉孤島,長天下四維”,猛句亦水部所少。
《唐詩歸折衷》
敬夫云:慶馀受知于文昌,而得交閬仙,仍其選句亦兼島之刻深、藉之娟秀而有之。
《載酒園詩話又編》
朱慶馀不能為古詩,即近體亦唯工于絕句。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慶馀無古體,律格專學(xué)水部,表里渾化,他人鮮能及者。斷推上入室。
《詩學(xué)淵源》
慶涂學(xué)杜,寢追大歷,晚唐詩人中殊不多見。間有累句,是其所學(xué)過當(dāng)之敝。
《唐詩概說》
慶馀詩思清意深,步趨王、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睦州桐廬人,一說杭州錢塘人。憲宗元和十四年進(jìn)士。除秘書省正字。文宗大和中試大理評事。工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道正,睦州桐廬(今浙江桐廬)人,家于錢塘(今浙江杭州)。憲宗元和十三年(818)下第。時(shí)輩多為詩以刺主司庾承宣,章孝標(biāo)獨(dú)賦《歸燕詩》留獻(xiàn)。庾得詩展吟,深恨遺才,次年復(fù)知貢舉,擢章孝標(biāo)及第。授校書郎。穆宗長慶中辭歸杭州。文宗大和中以大理評事充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從事。后入朝為秘書省正字。秩滿歸鄉(xiāng),卒于家。事跡散見《云溪友議》卷下、《唐摭言》卷一三、《唐才子傳》卷六等。詩學(xué)張籍,“殊有茜飾,七字尤爽朗”(《唐音癸簽》卷七)。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瑰奇美麗主及門者之一。《全唐詩》存詩1卷?!度圃娎m(xù)拾》補(bǔ)詩1首,斷句8。
唐詩匯評
章孝標(biāo),生卒年不詳,字道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元和十四年(819),登進(jìn)士第,授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
長慶中歸杭,投謁白居易。
長慶、寶歷間,又至越州投詞元稹。
大和中,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府從事,試大理評事。
會昌中游淮南,與節(jié)度使李紳交往唱酬。
孝標(biāo)善詩,與白居易、元稹、李紳、楊巨源、無可、朱慶馀等人交往唱和。
有《章孝標(biāo)詩》一卷。
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三
孝標(biāo)。桐廬人。元和十四年進(jìn)士。除秘書省正字。太和中試大理評事。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瑰奇美麗主:武元衡……及門十人:張陵、章孝標(biāo)、雍陶、周祚、袁不約……。
云溪友議
前輩有章八元,后有章孝標(biāo),皆桐廬人,名雖遠(yuǎn)而位俱不達(dá)。
唐摭言
短李鎮(zhèn)揚(yáng)州,請章孝標(biāo)賦《春雪》詩,命題于臺盤上。孝標(biāo)唯然,索筆一揮云:“六出飛花處處飄,粘窗拂砌上寒條。朱門到晚難盈尺。盡是三軍喜氣消。”
《唐詩品》
孝標(biāo),錢塘人,與朱慶馀同時(shí)。其詩喜用渾成字,遂傷俗拙。《長安春夜》一首,田家情景,頗似中唐人語。
唐音癸簽
章孝標(biāo)殊有茜飾,七字尤爽朗。“云領(lǐng)浮名去,鐘撞大夢醒”,何其偉也!
《中晚唐詩主客圖》
孝標(biāo)父子,俱以詩名。張洎稱孝標(biāo)為水部門人。水部名盛于元和中,孝標(biāo)元和進(jìn)士,必應(yīng)親受水部律格。今檢其集,諸體凌亂,多他家竄入。聊抄數(shù)篇,以見其概,仍多率句,恐非廬山真面目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南卿,東洛(今河南洛陽)人。
客潤州3年,曾隱嵩陽少室山,后居廬岳為僧,法名清塞。
文宗大和末,姚合任杭州刺史,愛其詩,命還俗。
晚年曾出仕,詩有“一官成白首”(《秋宿洞庭》)句,然仕履未詳。
生平略見《唐摭言》卷一〇。
周賀工詩,多近體,與賈島、無可齊名,王定保稱其“詩格清雅”(《唐摭言》),張為列之于“清奇雅正主”之入室。
與姚合、賈島、方干、朱慶馀友善,多所唱酬。
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周賀詩》1卷。
全唐詩》存詩1卷,凡93首,《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4句。
唐詩匯評
周賀,生年年不詳,字南卿,東洛(今四川廣元西北)人。初為僧,法名清塞,居廬山,后客居潤州。大和末,謁杭州刺史姚合,合愛賞其詩,延待甚異。遂命還俗。后曾為官,然仕歷不詳。有《周賀詩》(一作《清塞集》)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劉畋、僧清塞(按即周賀)、盧林、于鵠、楊洵美、張籍、楊巨源、楊敬之、僧無可、姚合。
唐摭言
周賀,少從浮圖,法名清塞,遇姚合而反初,詩格清雅,與賈長江、無可上人齊名。
唐才子傳
清塞字南卿……,俗性周,名賀,工為近體詩,格調(diào)清雅,與賈島、無可齊名。
《唐詩品》
賀少為僧,號清塞。姚合愛其詩,加以冠幘。今選中有清塞,即賀也。賀詩沉郁有格力,寫象痛切,意旨融變,多可采錄。如“帝業(yè)空城在,民田壞冢多?!庇帧皺{煙離浦色,蘆雨入船聲”,又“孤鳥背林色,遠(yuǎn)帆開浦煙”,義“石水生茶味,松風(fēng)減扇聲”,又“折花林影動,移石洞云回”,皆苻深致,讀之灑灑。
唐詩歸
鐘云:賀詩清奧,有異氣,有孤響。
《詩源辨體》
周賀與賈島同時(shí),其丘言律多學(xué)島。
《載酒園詩話又編》
周賀詩頗多清刻之句,然終嫌朱脫僧氣。
石洲詩話
周賀五律,頗有意味,在中末、晚初諸人五律之上,尚可頡頑溫岐。
《中晚唐詩主客圖》
南鄉(xiāng)無古體,七言亦不多。五律六十馀篇,皆學(xué)賈長江,工力悉敵。周、賈同時(shí),其出身由浮屠并同無本,或亦猶水部之與司馬也。撿選諸賢,定為入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5—? 【介紹】: 唐成都人,字國鈞。文宗大和進(jìn)士。歷侍御史、國子《毛詩》博士,出為簡州刺史。與張籍、王建、賈島、姚合等友善。工詩,多旅游之作。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國鈞,夔州云安(今重慶云陽)人,寓居成都。文宗大和八年(834)登進(jìn)士第。宣宗大中八年(854)自國子毛詩博士出為簡州刺史,后辭官歸隱廬山。生平事跡見《唐才子傳》卷七。雍陶與姚合、殷堯藩、賈島、姚鵠、劉得仁等詩人交厚。其詩清麗婉轉(zhuǎn),時(shí)人頗重之。筆記謂雍陶嘗“自比謝宣城、柳吳興”(《云溪友議》卷上)。殷堯藩贈詩謂“清婉逼陰、何”,頗能道出其詩之風(fēng)格。今人周嘯天、張效民有《雍陶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bǔ)收詩3首,斷句2。
唐詩匯評
雍陶,生年年不詳,字國釣,成都(今屬四川)人。
少貧。
大和三年,南詔侵蜀,攻陷成都,擄子女工匠數(shù)萬人,陶在蜀中,有詩記其事。
后人京,大和八年(834),登進(jìn)士第。
曾以侍御佐兗海幕。
大中中,授國子毛詩博士。
八年,出刺簡州,世稱雍簡州。
陶工于詞賦,長于律絕,自比謝朓、柳惲。
與白居易、王建、賈島、姚合、劉得仁、殷堯藩、李廓、章孝標(biāo)、無可、廣宣等交往唱酬。
有《雍陶詩集》十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詩補(bǔ)逸
雍陶字國鈞,成都人,大和八年陳寬榜進(jìn)士及第。補(bǔ)詩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陶字國鈞。成都人。大和中進(jìn)士。自國子博士出為簡州刺史。

作品評論

云溪友議
(陶)為簡州牧,自比謝宣城、柳吳興也,賓至則折挫之。……有馮道明下第,請渴,云:“與員外故舊?!遍捳咭缘烂餮詥⒅<耙M(jìn),陶訶曰:“與公昧平生,何方相識矣?”道明曰:“誦員外之言,仰員外之德,詩集中日得相見,何隔平生也?!彼煲髟唬骸傲?dāng)青草人先見,行近白蓮魚未知?!庇衷唬骸敖暻锶胨?,雨氣夜侵樓?!庇衷唬骸伴]門客到常疑病,滿院花開不似貧?!碧章勔?,欣狎,待道明如晨昔之友。
唐才子傳
(陶)工于詞賦。
少貧,遭蜀中亂后,播越羈旅,有詩云:“貧當(dāng)多病日,閑過少年時(shí)。
”大和八年陳寬榜進(jìn)士及第,一時(shí)名輩,咸偉其作。
然恃才傲睨,薄于親黨。
……與賈島、殷堯藩、無可、徐凝、章孝標(biāo)友善,以琴樽詩翰相娛。
唐音癸簽
雍簡州矜負(fù)好句,為客所窺。此公工于造聯(lián),奈孱于送結(jié),落晚調(diào)不振。
《詩學(xué)淵源》
(雍陶)詩情景俱到,晚唐本色也。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