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粲

相關(guān)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42—616 【介紹】: 隋僧。南郡松滋人,俗姓邢。初于上明東寺出家。年十六,講無常義,容色無撓。后于荊州創(chuàng)還鄉(xiāng)寺,傳三論奧義。改住龍泉寺,歷五十余年,常坐不臥。煬帝詔召入,以病退。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七 攝念科
姓邢氏。
南郡松滋人。
出家隸上明東寺。
時揚都道朗。
于興皇盛業(yè)四論。
因鉆仰焉。
年十六。
與其徒。
論常無常義。
而辭色和祥。
賓主允暢。
眾咸嘉尚。
朗乃以所服帔賞之。
聞譽由爾益進。
后從福緣寺亙法師所解亦然。
于是以三論奧旨。
未被荊南。
鄉(xiāng)里之念。
有不能免。
而棲禪寺陟禪師者。
定慧兼脩。
注心利益。
又力助之。
方當六合混一之初。
玄侶競臻。
郁成盛席。
總管。
宜陽公王世積。
詔使舍人蕭子寶。
尤加敬慕。
居龍泉寺。
馀五十年。
常坐不臥。
豈非模范之不易得者哉煬帝承名。
詔邀至。
固以疾辭。
道士俞氏講莊老。
妄用內(nèi)典。
云命門人。
慧成道勝。
往折之。
坐定道士曰。
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成曰。
脫珍御服。
著斃垢衣。
習(xí)近窮迷。
將開漸化。
又俞諱成呼先生。
成謂。
如是則請去先字。
仍依姓。
呼之俞生。
可乎。
道士慚。
云輪下眾盈五百。
皆成勝類也。
神山云所生地。
一夏安居。
養(yǎng)母其上。
始開四經(jīng)三論于上明東寺。
其法堂十二間。
蓋道安曇翼所造。
云兄道颙亦隸寺出家。
嘗造重閣于安公驢廟之北。
古老傳以為安公乘赤驢。
自襄陽檀溪。
一夕返上明。
撿校東西兩寺。
及四層塔。
驢廟即系驢處也。
云兄弟五人 俱出家為法師。
而云其季者。
大業(yè)十二年。
四月二十三日。
端坐遷神于龍泉寺房。
壽七十五。
弟子椿詵澄憩等。
荊南經(jīng)朱粲??擾。
寺多殘毀。
獨龍泉完美至今。
續(xù)高僧傳·卷第九 義解篇五
釋羅云。
姓邢氏。
南郡松滋人。
初從上明東寺出家。
志操所懷附參成德。
承金陵道王索隱者若林。
遂輕千里遠追勝侶。
會楊都道朗盛業(yè)興皇。
乃傾首法筵鉆仰徽烈。
一乘四論大剖津途。
于時常令學(xué)徒括究幽隱。
云年十六。
甫在幼沖。
銳志前驅(qū)。
問常無常義。
而容色無撓。
賓主綽然眾咸嘉賞。
朗乃以所服帔處眾贈之。
自此名稱踰遠所在傳之。
而樂法不窮如愚莫滯。
自朗遷后廣訊所聞。
又從福緣寺亙法師采酌遺逸。
亙縱解無遺任其鉆仰。
云以三論奧義未被荊南二障多阻。
誓當弘演。
有遷禪寺陟禪師。
定慧兼修注心開剖。
于時六合混壹三楚全盛。
眾若稻麻人多杞梓。
云創(chuàng)還鄉(xiāng)寺。
乘此應(yīng)機。
居端座為請益之師。
吐清言為住法之首。
總管宜陽公王世積。
詔使舍人蕭子寶。
躬臨法席咸誦德音。
有龍泉寺。
地隔囂塵心存閑曠。
乃居之五十馀年。
修緝棟宇常坐不臥。
領(lǐng)徒五百時呈翹楚。
煬帝承名有敕追入。
避跡鑿壞以病而退。
昔釋道安于上州東寺造堂七間。
曇翼后造五間。
連甍接棟橫列十二。
云此堂中講四經(jīng)三論各數(shù)十遍。
不于文外別有撰述。
皆心思口演冰釋理順。
故得空有兩忘教義雙舉。
時松滋有道士姓俞(抽祐反)者。
學(xué)冠李宗業(yè)該儒史。
常講莊老私用內(nèi)經(jīng)。
云命門人慧成道勝曰。
彼道士蜂飛蟻聚掠牛盜法。
情實難容。
爾傳吾旨摧彼邪蹤。
成等詣彼而坐。
道士曰。
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成曰。
脫珍御服著弊垢衣。
習(xí)近窮迷將開漸化。
時以為名答。
成前呼俞為先生。
俞瞋曰。
我非俗士。
那詺我為先生。
成曰。
汝既諱喚先生。
請除先字。
還依舊姓名曰俞生。
所以句句之中常銜俞生。
于時大眾欣笑無已。
道士負慚折角。
云奉執(zhí)高尚雅鎮(zhèn)時俗。
迎送慶吊一無預(yù)焉。
或負榮傲道者聞而往造。
及見參禮汗流心戰(zhàn)。
生緣在神山之下。
一夏居止靜處思玄。
母日自赍登上供設(shè)。
有問其故。
答曰。
即此為報母之劬勞也。
朱粲寇擾荊南。
寺多焚毀。
惟云所造龍泉獨存。
以賊中總管云曾授戒。
所以尊師重法。
寺獲存焉。
云兄弟五人。
皆為法師。
而云最小神彩特達。
入室弟子十人。
椿詵澄憩等。
傳道開化。
岷蜀江淮故未敘歷。
以隋大業(yè)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端坐遷于寺房。
春秋七十五。
中書令岑文本制碑。
沙門道颙即云之兄也。
學(xué)通大小名聞道俗。
于上明東寺起重閣。
在安公驢廟北。
傳云。
安公乘赤驢從上明往襄州檀溪。
一夕返覆撿挍兩寺并四層三所人今重之名為驢廟。
此廟即系驢處也。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 傳宗科
荊州昭丘人。
年十二。
于玉泉寺出家。
安貧苦節(jié)。
尤務(wù)持誦大品法華二經(jīng)。
初智者。
嘗得異石一片于澗水中。
懸而考之。
音響清越。
至今以代鐘磬。
而悅每托之。
以想見先德時發(fā)其聲。
則意趣冷然。
脩習(xí)之誠。
祥感之致。
宜哉。
悅舊病腹脹。
地?zé)o良醫(yī)。
惟日閱般若求加被。
忽腹如裂。
即登廁驟下。
病良已。
朱粲之亂。
寺僧逃避無存者。
獨悅居守不肯去。
賊就求餉。
悅減所給予之。
賊炊莫能熟。
因相戒不敢取。
他賊未之信。
將驅(qū)出加害。
悅堅坐曰。
吾欲與此寺俱盡。
遂憐而釋之。
使前導(dǎo)。
行數(shù)步。
復(fù)坐曰。
吾沙門豈導(dǎo)人者。
形骸浮幻耳。
死奚畏。
賊奇之。
送之歸寺。
漢陽王聞名敬慕。
請受戒品。
供施壹拒絕。
乃奉以大布三衣。
且問不御繒帛之故。
答曰蠶衣多損。
乖忍辱之名。
布服易成。
表慈悲之相。
王曰仲由不恥。
孔子見稱。
沙門慈忍。
固其所也。
山居五十馀年。
逮終則壽七十二矣。
永徽中。
或于青溪。
見僧擎錫跣足者。
自稱般若師。
議者以為悅無恙時。
常誦般若。
故云爾。
續(xù)高僧傳·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釋道悅。
姓張。
荊州昭丘人。
十二于玉泉寺出家受戒。
安貧苦節(jié)。
尤能持念大品法華。
常誦為業(yè)。
隨有經(jīng)戒日誦一卷。
人并異之。
初智者入于玉泉。
未有鐘磬。
于泉源所獲怪石一片。
懸而擊之。
聲響清徹。
悅于此寺每誦卷通。
扣磬一下。
聞?wù)呙C然。
且其誦聲如清流激韻。
聽者忘疲。
所以幽明往者屢有祥感。
一時患水腹脹如鼓。
更無馀求。
唯念般若。
一夜正誦經(jīng)次。
腹忽如裂水出滂流。
及試手尋洪腫頓消。
病忽失所。
斯所謂轉(zhuǎn)障輕受者也。
朱粲賊擾。
唯悅守山。
盜來求減以惠給馀。
更重取煮而不熟。
慚而返之。
他日又來將加害命。
悅坐地不動曰。
害吾止此。
吾欲自見寺舍取盡。
遂放令引路。
行數(shù)步又坐曰。
吾沙門也。
非引路之人。
浮幻形骸任從白刃。
賊奇其高尚也。
送還本寺。
悅一生不衣蠶衣。
唯服麻布。
漢陽王至山。
睹悅風(fēng)儀秀眉蘊服。
請受戒品。
又遺厚供一無所受。
王作大布三衣一襲以奉之。
因問何不著繒帛耶。
答曰。
蠶衣?lián)p命。
乖忍辱之名。
布服儉素。
表慈悲之相。
王曰。
仲由不恥夫子見稱。
沙門慈忍固其然也。
悅步影而食。
少差虛嗽。
食留一分。
以資飛走沈泳之屬。
故慈善所熏。
或飛來肩上。
或浮泊手中。
雖衣弊服而絕無蚤虱。
時又巡村乞虱養(yǎng)之。
誡勿令殺。
悅居山五十馀年。
春秋七十二矣。
終于巖所。
永徽中。
有人于青溪見一僧。
擎錫跣足。
自云般若師。
言已不見。
然生存常誦般若。
故人咸號焉。
呂子臧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唐間蒲州河?xùn)|人。
仕隋為南陽郡丞。
唐高祖入京師,遣馬元規(guī)撫慰山南,獨子臧堅守。
隋亡,歸唐,就拜鄧州刺史。
武德初,朱粲圍城急,會霖雨城壞,率麾下數(shù)百人赴敵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安州安陸人。
初以隊正從高祖南征,持節(jié)下南陽,得兵萬余。
武德初,與呂子臧合力戰(zhàn)朱粲,新敗,元規(guī)軍不進,又不納子臧諫,坐待聚眾復(fù)張,終至城陷敗死。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姓王氏。太原人。其先有避地于九江者。子孫因家焉。云以幼歲。依廬山大林寺沙門智鍇。出家鍇亦有聲當世。而云尤慷慨精厲。獨異恒倫。法門之務(wù)未嘗不以大者遠者介意。而所居寺。曾莫脩治。時達禪師方以道行。為檀信所歸向。云年二十有五矣。誓往邀之。以來貲幣。達弗許。云以死請。委身叩頭。顴頰破腫。涕泗漫地五尺。計且欲自溺。以著見其志。達感動為起。云遽奔走險隘。前告道俗。使之迎候。路逢群虎。目不暇駐。既抵山中。有所施設(shè)。云必奉行。無小忤。嘗馭舟溪谷間。嚴冬凍冱。砂石崩頹。云則脫衣挽纜腰胯而下。凌凘砭骨。流血凝結(jié)。行三百馀里。罔所辭憚。隋季天下大亂。士弘林氏。起兵豫章。號楚。以秀才胡氏。為尚書。今寇鄱陽九江據(jù)之。因發(fā)心模寫廬山東林文殊瑞像。以云有干材。委監(jiān)護。頃之像脫爐韛。而頸脅穿漏。議將復(fù)鑄。會胡以譖見逮。不果。而有像色黃金馀百二十兩在焉。云患??劫。因以竹筒貯金。并金誦銅珠一環(huán)為信。寄胡所。胡至宮亭覆舟。失二物。后復(fù)浮而至。得于三十里外之遠云。胡且死。又托金于其叔父曉禪師使遁。俄唐兵破豫章。曉用幣缊裹金負之。以避難。遇盜焉。然盜亦不知其為金也。委之而去。于是云得以成就其業(yè)。當镕冶日。五戒李氏先發(fā)愿然一臂。以致祈鑄。及事之辨。乃前于所卜之期。李氏不知也。像見夢曰。汝愿然臂??烧_邪。李氏寤遽如所愿。寺備經(jīng)論。而律部獨未全。時首律師。方闡化京師。云重趼造詣。詔住弘福寺。悉獲采掇以歸。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興福篇第九
釋慧云。
姓王。
太原人也。
遠祖避地止于九江。
弱年樂道。
投匡山大林寺沙門智鍇而出家焉。
鍇亦標領(lǐng)當時。
有聲出世。
而云慷慨時俗。
精厲歸從。
故得獨異恒倫不拘物累。
致有大節(jié)大務(wù)偏所留心。
時年二十有五。
達禪師者。
江淮內(nèi)外所在興造。
事力不遂咸來祈請。
云為寺廟毀壞故致邀延。
達不許之。
云以來告不申便陳死請。
委身在地涕泗滂沱。
流迸涂漫滿五尺許。
又以頭叩地。
青腫覆眼。
加諸誓愿曰。
若不蒙赴。
云亦投江。
達見其意盛。
歘然回意。
云即前告道俗。
所在迎候。
披草望山。
行不由徑。
路值群虎。
不暇駐目。
延達至山。
須有經(jīng)始。
溯流諸處檢校功德。
時屬嚴冬冰擁船路。
崩砂頹結(jié)屢阻舟人。
云乃急系衣裳。
破冰挽纜腰胯以下凌澌截肉。
流血凝住不覺???。
自此船行二百馀里。
方登所在。
其懇誠難繼。
并例此也。
隋季末齡。
中表賊亂。
有林士弘者。
結(jié)眾豫章偽稱楚帝
偽尚書令鄱陽胡秀才。
親領(lǐng)士眾臨據(jù)九江。
因感發(fā)心。
欣寫廬山東林文殊瑞像。
盡所鎮(zhèn)境訪監(jiān)護者。
道俗僉議。
以云有出眾之奇。
雅當此選。
爐錘既辦便就镕范。
光儀乃具。
惟頸及脅兩處有孔。
時眾未之悟也。
其年秀才偽敕。
所追有像色金百二十兩盛以竹筒。
云以賊徒蜂起無方守護。
并用付才。
又以念誦銅珠一環(huán)。
遺才為信。
行至宮亭。
軍士乞福。
才得便風(fēng)舉帆前引。
于江中路遭浪船沒。
財物蕩盡惟人達岸。
才諸無所恨。
但失像色金。
煩冤江畔呼嗟不絕。
誓愿不成深為業(yè)也。
須臾金筒隨浪逆流。
并遺銅珠。
前后相繼。
汎隱向岸就才。
既獲色金。
舉眾同叫歡欣無量。
計被沒處至所出岸三十馀里。
重而能浮。
逆波相授。
軍民通怪驚異靈感。
及才之遇害也刃開頸脅。
恰符像焉。
初才之欲擊賊。
以金用委叔父曉禪師。
及楚都既覆群寇交侵。
曉用弊布裹金。
擔(dān)以避難。
不免為賊所奪。
既失像金取求無計。
尋有賊中來者。
盜金投曉。
俱不知是金擔(dān)也。
曉得本金。
委云成就。
光相超挺今在山閣。
初鑄像時。
有李五戒者。
私發(fā)愿曰。
若镕金日誓然一臂。
云為模樣早成遂前期日。
李氏不知已鑄。
乃夢像曰。
汝先愿然臂。
如何違信耶。
李氏夢寤。
因始知之。
即于像前以刀解臂。
蠟布纏骨而燒焉。
又感徵應(yīng)。
略其事也。
云以江介威紆。
累逢草竊。
經(jīng)論乃積。
而戒律未弘。
遠趣帝京躬參學(xué)府。
值首律師當陽開化。
大適本志悲喜交并。
采掇行務(wù)有聞朝省。
下敕令住弘福。
而形貌長偉。
骨面多髯。
言晤成章。
眾所知識。
偏能讀誦。
頗盛威容。
故齋福大集。
恒居坐首。
群公卿士側(cè)席虛心。
一舉五卷須臾尋了。
未聞??噎莫不嘉尚。
然其程器。
即目故略敘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
德宗貞元初為浙東觀察使,置越王山堰,鑿山以畜泄山水,民利之。
淮西節(jié)度李希烈叛亂,宗室李元平以汝州刺史與戰(zhàn)被擒,希烈稱楚帝,以元平為宰相。
及希烈敗死,元平貸死流于珍州。
會赦得歸,皇甫政表聞其到,以發(fā)帝怒,元平復(fù)流賀州而死。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虞謨,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為浙東提點刑獄,政和中再任(清康熙《浙江通志》卷一一四)。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金人陷汴京,立張邦昌為楚帝,謨時官考功員外郎,棄官歸(《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
全宋文·卷三八三七
虞謨,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政和六年知信州,以罪除名勒停,朱崖軍編管。偽楚時為庶官,辭官歸宋。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五,《宋史》卷三九九《王庭秀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衢州人,字贊元。
初名天驥,字駿元,徽宗朝避“天”字改。
第進士。
政和六年,以朝散郎提點兩浙東路刑獄。
宣和間為徽猷閣待制、知江寧府,遷顯謨閣直學(xué)士、江東路提點刑獄。
欽宗靖康中拜吏部侍郎,推冊張邦昌為楚帝
高宗建炎初責(zé)授成州團練副使、安置衡州。
有《西征記》。
全宋詩
盧襄,原名天驥,字駿元。徽宗朝避諱改名襄,字贊元(《天臺續(xù)集別編》卷二),衢州(今屬浙江)人?;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政和末為兩浙路提點刑獄。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由知江寧府遷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三八)。欽宗靖康初拜吏部侍郎。因冊立張邦昌事,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奪職,衡州安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有《西征記》一卷。 盧襄詩,以明嘉靖顧氏大石山房刊《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說·西征記》所錄為底本,與從他書輯得之詩及斷句,合為一編。
全宋文·卷三二○三
盧襄,初名天驥,字駿元,徽宗朝避「天」字,改名襄,字贊元。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大觀元年進士及第,宣和元年,召試中書舍人。進徽猷閣待制、知江寧府。七年,加顯謨閣直學(xué)士。靖康間,拜吏部侍郎,知湖州。遷太中大夫、權(quán)開封尹。建炎元年,以嘗為張邦昌侍從官,責(zé)授成州團練副使,衡州安置。后復(fù)故官。著有《西征記》(存)。見《宋會要輯稿》儀制三之四五、職官七○之四、食貨六一之一○七,《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四,《宋詩紀事》卷三八,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3 【介紹】: 宋陵井監(jiān)仁壽人,字迪孺。徽宗崇寧五年進士。知閬中縣,遷祠部員外郎。欽宗靖康二年,聞金人欲廢趙氏立張邦昌,乃捫其膝曰:“不能為賊臣屈!”掛冠而去,自號捫膝居士。高宗即位,從京師趨行在,復(fù)為郎。因論遷都之害,為李綱所重,除四川撫諭官,督輸四川漕計、羨緡及常平錢物。建炎二年,刷川綱金帛八百余萬緡,乞留用為陜州五路軍糧犒設(shè)之費。紹興元年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上書言蜀守備之策。改夔州路提點刑獄。因勾龍如淵薦,召對,除駕部員外郎,遷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十年,直秘閣、知遂寧府。有《捫膝稿》。
全宋詩
喻汝礪(?
~一一四三),字迪孺,仁壽(今屬四川)人。
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賜學(xué)究出身(《輿地紀勝》卷一五八)。
欽宗靖康初官祠部員外郎,金人陷汴京,立張邦昌為楚帝,汝礪棄官歸邛山之陽,自號捫膝先生。
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知果州,五年,知普州,九年,提點夔州路刑獄,十年,知遂寧府,遷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六、八五、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
十一年罷,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三年卒(同上書卷一四一、一四八)。
有集十四卷,劉光祖為之序(《桯史》卷一四),已佚。
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捫膝稿》一卷。
 喻汝礪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卷底本,參?!?a target='_blank'>成都文類》、《全蜀藝文志》等引詩,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八八八
喻汝礪(?——一一四三),字迪儒,仁壽(今四川仁壽)人。崇寧五年賜學(xué)究出身。政和二年,知閬中縣。遷祠部員外郎。張邦昌僭立,趣百官入賀,汝礪捫膝謂不能為賊臣屈,遂掛冠去,時稱捫膝先生。建炎元年六月為四川撫諭官,二年三月勒停。紹興元年起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九年改提點夔州路刑獄公事。十年正月除駕部員外郎,遷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十一年罷為直秘閣,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三年卒。著有《捫膝稿》。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三、六、一四、一六、九四、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宋史》卷四五三《孫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0—1161 【介紹】: 即宋欽宗。徽宗長子。大觀二年封定王,政和五年立為太子。宣和七年,金兵入侵時即位。靖康元年,金兵攻汴京,被迫起用抗戰(zhàn)派李綱,擊退金兵。但仍屢向金屈辱求和,許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zhèn)。次年,金兵陷汴京,與徽宗及后妃等被俘北去,在位一年又四月。北宋亡。高宗紹興中,死于金五國城。
全宋詩
欽宗趙桓(一一○○~一一六一),徽宗長子。
哲宗元符三年生。
初名亶,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更名烜,又改今名。
政和五年(一一一五),立為皇太子。
六年,納妃朱氏。
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十二月受禪即位,改元靖康。
元年(一一二六),金人南下;閏十一月,汴京陷。
二年三月,金人立張邦昌為楚帝,脅徽、欽二帝及二后等北行。
五月,康王即位于南京,是為高宗,遙上尊號曰孝慈淵圣皇帝。
紹興三十一年五月,訃聞;七月,上尊謚曰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
事見《宋史》卷二三《欽宗本紀》。
全宋文·卷四二一三
宗欽宗趙桓(一一○○——一一五六),徽宗長子。初名亶,封韓國公,建中靖國元年進封京兆郡王。崇寧元年二月更名烜,十一月改今名。大觀二年進封定王,政和三年加太保,五年立為皇太子,七年,受禪。時金兵入侵,起用李綱等抵禦金軍。后向金求和,許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zhèn)。靖康元年十一月東京淪陷,許割河北、河?xùn)|。二年二月,與徽宗等被俘北去。金主亮正隆元年(宋紹興二十六年)六月卒于五國城,年五十七。紹興三十一年追上廟號曰欽宗。在位一年又四月,年號靖康。見《宋史》卷二三《欽宗紀》,《金史》卷五《海陵王紀》。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