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唐蒲州解人。柳澤從子。太宗貞觀中為侍御史。時吳王恪好田獵,范奏彈之,據理廷諫。高宗時歷尚書右丞、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生卒】:?—671 【介紹】: 唐宗室。高祖次兄蜀王李湛第二子。武德元年受封隴西王。歷宗正卿、禮部尚書加特進。驕侈不循法度,與其弟渤海王李奉慈俱為高祖所鄙。卒謚恭。
博乂。高祖兄蜀王湛子。武德元年封隴西王。高宗時歷宗正卿禮部尚書。加特進。咸亨二年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都督。謚曰恭。
【生卒】:?—702 【介紹】: 唐宗室。太宗孫,李恪子。武后時歷六州刺史,有能名。卒贈司衛(wèi)卿,開元間又追封吳王。
【生卒】:?—707 【介紹】: 唐宗室。吳王李恪長子。本名仁。嗣父為郁林縣男。初授襄州刺史,歷唐、廬、許、衛(wèi)、蒲五州刺史。為人褊躁無才,因數進符瑞,則天朝得免禍。中宗復位,進封成王,拜左金吾大將軍,歷益州大都督、廣州大都督、五府經略安撫大使、從節(jié)憫太子重俊誅武三思,太子敗,坐誅。
【生卒】:?—743 【介紹】: 唐宗室。太宗裔孫。少有志尚,事母甚謹。初為太子仆、兼徐州別駕,封嗣江王。玄宗開元后累轉蜀、濮等州刺史。政號清嚴,人吏畏服。又遷禮部尚書,充朔方軍節(jié)度使。先后破吐蕃、契丹及奚,然執(zhí)政害其功,賞不厚,甚為當時所嘆。官終太子太師,未拜而卒,年八十余。治家嚴,教子有法度,三子皆顯。
【生卒】:?—743 唐太宗李世民曾孫,吳王恪孫。少繼江王囂后,封為嗣江王。玄宗開元十二年(724)改封信安郡王。拜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遷禮部尚書,充朔方節(jié)度使。以破契丹功,加開府儀同三司,領關內支度營田采訪處置使。二十二年,擢兵部尚書,領朔方節(jié)度大使。坐事貶為衢州刺史,歷滑、懷二州。天寶初,以太子少師致仕。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全唐詩》存詩1首。
祎。吳王恪孫。嗣江王囂封嗣江王。為太子仆兼徐州別駕。加銀青光祿大夫。歷蔡衢等州刺史。開元后累轉蜀濮等州刺史。入為光祿卿。遷將作大匠。十二年改封信安郡王。拜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遷禮部尚書。充朔方節(jié)度使。拔吐蕃石堡城。拓地千里。元宗喜。更號其城曰振武軍。契丹衙官可突干叛。敕祎副忠王為河北道行軍元帥。王不行。袆率諸將分道出范陽北。大破多蕃。擒酋長以還。加開府儀同三司兼關內支度營田采訪處置等使。久之。擢兵部尚書。為朔方節(jié)度大使。坐事下除衢州刺史。歷滑懷二州。天寶初以太子少師致仕。二年遷太師。未拜薨。年八十馀。
【生卒】:709—766 【介紹】: 唐宗室。太宗第三子李恪孫。樂善下士,長吏治,以門蔭入仕,累遷京兆尹,封梁國公。乾元中,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望最高,軍國大事皆獨決。后出為蜀州刺史。代宗立,入為禮部尚書兼宗正卿。復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卒于衢州刺史任。
【生卒】:712—766 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唐宗室。玄宗開元二十年(732)以門蔭入仕,自太子通事舍人五轉為魏州刺史。天寶中,得罪楊國忠,貶長沙太守。至德元載(756),為鳳翔太守兼御史大夫,入遷尚書左丞、禮部尚書。兩京收復,兼京兆尹,封梁國公。乾元二年(759)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因言事觸怒肅宗,貶蜀州刺史。寶應元年(762),代宗立,入為禮部尚書,兼宗正卿,復入相。廣德二年(764)罷知政事,為太子詹事,不久遷禮部、吏部尚書,知江南東西、福建道選事。永泰元年(765)改兵部尚書,兼衢州刺史。二年,卒于任所,贈太子太師。生平事跡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李峴(709-766),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信安王李祎少子,少以門蔭入仕。玄宗朝,自太子通事舍人五遷為魏郡大守,再遷京把尹,出為長沙大守。安史亂起,拜鳳翔大守,遷尚書左丞、禮部尚書、御史大夫兼京兆尹。乾元二年為相,為李輔國所忌,貶蜀州刺史。代宗立,自荊南節(jié)度征為禮部尚書,旋復如政事。罷相,為禮部尚書,知江淮選。改檢校兵部尚書兼衢州刺史,卒。《全唐詩》存詩一首。
峴。吳王恪孫。以門蔭入仕。累遷京兆尹。至德初封梁國公。乾元二年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為蜀州刺史。代宗即位。入為禮部尚書兼宗正卿。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為太子詹事。尋遷吏部尚書。出為衢州刺史。永泰二年卒。年五十八。
【介紹】: 唐宗室。太宗第六子。始封梁王,后徙蜀王,出為岐州刺史。數畋游為非法,屢教不改,徙虢州。復出馳弋,敗民稼,不聽勸諫,乃貶黃州刺史。吳王恪得罪,愔以母弟廢為庶人。后封涪陵王。卒謚悼。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粵ICP備17077571號關于本站聯系我們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