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楊炯

相關(guān)人物:共 13 位。
共 20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昔聞蘭葉據(jù)龍圖,復(fù)道蘭林引鳳雛。
鴻歸燕去紫莖歇,露往霜來綠葉枯。
按:《楊盈川集》卷一《幽蘭賦》附
幽蘭生矣,于彼朝陽。
含雨露之津潤,吸日月之休光。
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
公子忘憂兮,樹萱草于北堂。
雖處幽林與窮谷,不以無人而不芳。
按:《楊盈川集》卷一《幽蘭賦》附
吾少也賤,信而好古。
游宦邊城,江山勞苦。
歲聿云徂,小人懷土。
歸歟歸歟,自衛(wèi)反魯。
渾天賦(679年6月) 初唐 · 楊炯
顯慶五年。時(shí)年十一。待制宏文館。上元三年。始以應(yīng)制舉補(bǔ)校書郎。朝夕靈臺(tái)之下。備見銅渾之象。尋返初服。臥病丘園。二十年而一徙官。斯亦拙之效也。代之言天體者。未知渾蓋孰是。代之言天命者。以為禍福由人。故作渾天賦以辯之。其辭曰。
客有為宣夜之學(xué)者。
喟然而言曰。
旁望萬里之橫山。
而皆青翠。
俯察千仞之深谷。
而皆黝黑。
蒼蒼在上。
非其正色。
遠(yuǎn)而望之。
無所至極。
日月載于元?dú)狻?div id="ycc2ew2"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0_1364184_comment'>
所以或中而或昃。
星辰浮于太空。
所以有行而有息。
故知天常安而不動(dòng)。
地極深而不測。
可以為觀象之準(zhǔn)繩。
可以作談天之楷式。
有稱周髀之術(shù)者。
囅然而笑曰。
陽動(dòng)而陰靜。
天回而地游。
天如倚蓋。
地若浮舟
出于卯入于酉而生晝夜。
交于奎合于角而有春秋。
天則西北既傾。
而三光北轉(zhuǎn)。
地則東南不足。
而萬水東流。
比于圓首。
前臨胸者。
后不能覆背。
方于執(zhí)炬。
南稱明者。
北可以言幽。
此天與而不取。
惡遑遑而更求。
太史公有睟其容。
乃盱衡而告曰。
楚既失之。
齊亦未為得也。
言宣夜者。
星辰不可以闊狹有常。
言蓋天者。
漏刻不可以春秋各半。
周三徑一
遠(yuǎn)近乖于辰極。
東井南箕。
曲直殊于河漢。
明入于地。
葛稚川所以有辭。
日應(yīng)于天。
桓君山由其發(fā)難。
假蘇秦之不死。
既莫知其為說。
儻隸首之重生。
亦不能成其算也。
二客嘗亦知渾天之事與。
請(qǐng)為左右揚(yáng)搉而陳之。
原夫杳杳冥冥。
天地之精。
混混沌沌。
陰陽之本。
何太虛之無礙。
俾造化之多端。
南溟玉室之宮。
爰皇是宅。
西極金臺(tái)之鎮(zhèn)。
上帝攸安。
地則方如棋局。
天則圓如彈丸。
天之運(yùn)也。
一北而物生。
一南而物死。
地之平也。
景短而多暑。
景長而多寒。
太陰當(dāng)日之沖也。
成其薄蝕。
眾星傅月之光也。
因其波瀾。
乾坤闔辟
天地成矣。
動(dòng)靜有常。
陰陽行矣。
方以類聚。
物以偫分。
吉兇生矣。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變化見矣。
部之以三門。
張之以八紀(jì)。
其周天也。
三百六十五度。
其去地也。
九萬一千馀里。
日居而月諸。
天行而地止。
載之以氣。
浮之以水。
生之育之。
長之畜之。
亭之毒之。
蓋之覆之。
天聰明也。
圣人得之。
天垂象也。
圣人則之。
其道也。
不言而信。
其神也。
不怒而威。
驗(yàn)之以衡軸
考之以樞機(jī)。
三十五官為偫生之系命。
一十二次當(dāng)下土之封畿。
中衡外衡。
每不召而自至。
黃道赤道。
亦殊涂而同歸。
表里見伏。
圣人于是乎發(fā)揮。
分至啟閉。
圣人于是乎范圍。
可以窮理而盡性。
可以極深而研幾。
天有北斗。
杓攜龍角。
魁枕參首。
天有北辰。
眾星環(huán)拱。
天帝威神。
尊之以耀魄。
配之以勾陳。
有四輔之上相。
有三公之近臣。
華蓋巖巖。
俯臨于帝座。
離宮奕奕。
旁絕于天津。
列長垣之百堵。
啟閶闔之重闉
文昌拜于大將。
大理囚于貴人。
泰階平而君臣穆。
招搖指而天下春。
東宮則析木之津。
壽星之野。
箕為傲客。
房為駟馬。
天王對(duì)于攝提。
皇極臨于宦者。
左角右角。
兩曜之所巡行。
陰間陽間。
五星之所次舍。
后宮掌于燕息。
太子承于冢社。
宗人宗正。
內(nèi)外惇敘于邦家。
市樓韨垣。
貨殖畢陳于天下。
北宮則靈龜潛匿。
螣蛇伏藏。
瓠瓜宛然而獨(dú)處。
織女終朝而七襄。
登漸臺(tái)而顧步。
御輦道而徜徉。
聞雷霆之隱隱。
聽枹鼓之硠硠。
南斗主爵祿。
東壁主文章。
須女主布帛。
牽牛主關(guān)梁。
羽林之軍所以除暴亂。
壘壁之陣所以備非常。
西宮則天潢咸池。
五車三柱。
奎為封豕。
參為白虎。
胃為天倉
婁為眾聚。
旄頭之北。
宰制其邊陲。
天畢之陰。
蓄泄其云雨。
大陵積尸之肅殺。
參旗九斿之部伍。
樵蘇之地。
出入于園苑。
萬億之貲。
填積于倉庾。
南宮則黃龍賦象。
朱鳥成形。
五帝之座。
三光之庭。
傷成于鉞。
誅成于锧。
福成于井。
德成于衡。
執(zhí)法者。
廷尉之曹。
大夫之象。
少微者。
儲(chǔ)君之位。
處士之星。
天弧直而狼顧。
軍韨曉而雞鳴。
三川之交。
鶉火通其耀。
七澤之國。
翼軫宇其精。
南河北河。
象闕于是乎增峻。
左轄右轄。
邊荒于是乎自寧。
乃有金之散氣。
水之精液。
法渭水之橫橋。
像昆池之刻石。
歲時(shí)占其水旱。
滄溟應(yīng)其潮汐。
織女之室。
漢家之使可尋。
飲牛之津。
海上之人易覿。
日也者。
眾陽之長。
人君之尊。
天雞曉唱。
靈烏晝踆。
扶桑臨于大海。
若木照于昆崙。
太平太蒙。
所以司其出入。
南至北至。
所以節(jié)其寒溫。
龍山銜燭。
不能議其光景。
夸父棄策。
無以方其駿奔。
月也者。
偫陰之紀(jì)。
上天之使。
異姓之王。
后之事。
方諸對(duì)而明水洽。
重暈匝而邊風(fēng)駛。
裁盈蚌蛤。
則虜騎先侵。
適斗麒麟。
則暗虎潛值。
五星者。
木為重華。
火為熒惑。
鎮(zhèn)居戊己。
斯為土德。
太白土西。
辰星主北。
俯察人事。
仰觀天則。
比參右肩之黃。
如奎大星之黑。
五材所以致用。
七政于焉不忒。
同舍而有四方。
分天而利中國。
赤角犯我城。
黃角地之爭。
五星同色。
天下偃兵。
趨前舍為盈。
退后舍為縮。
盈則侯王不寧。
縮則軍旅不復(fù)。
或向而或背。
或遲而或速。
金火犯之而甚憂。
歲鎮(zhèn)居之而有福。
觀眾星之部署。
歷七耀而驅(qū)馳。
定天下之文。
所以通其變。
見天下之賾。
所以象其宜。
然后播之以風(fēng)雨。
威之以霜霰。
或吐霧而蒸云。
或擊雷而鞭電。
一旬而太平感。
膚寸而天下遍。
白日為之晝昏。
恒星為之不見。
爾乃重明合璧。
五緯連珠。
青氣夜朗。
黃云晝扶。
握天鏡。
授河圖。
若曰賜之以福。
此明王圣帝之休符。
至如怪云祅氛。
冬雷夏雪。
日暈長虹。
星流伏鱉。
陰有馀而地動(dòng)。
陽不足而天裂。
若曰懼之以災(zāi)。
此昏主亂君之妖孽。
昔者顓頊之命重黎。
司天而司地。
陶唐之分仲叔。
宅西而宅東。
其后宋有子韋。
鄭有裨灶。
魏有石氏。
齊有甘公。
唐都之推星。
王朔之候氣。
周文之視日。
吳范之占風(fēng)。
有以見天地之情狀。
識(shí)陰陽之變通。
詩云謂天蓋高。
語云惟天為大。
至高而無上。
至大而無外。
四時(shí)行焉。
萬物生焉。
偫神莫尊于上帝。
法象莫大于皇天。
靈心不測。
神理難詮。
日何為兮右轉(zhuǎn)。
天何為兮左旋。
盤古何神兮立天地。
巨靈何圣兮造山川。
螟何細(xì)兮師曠清耳而不聞。
離婁拭目而無見。
鵬何壯兮搏扶搖而翔九萬。
運(yùn)海水而擊三千。
龜與蛇兮異其短長之質(zhì)。
椿與菌兮殊其大小之年。
鐘何鳴兮應(yīng)霜?dú)狻?div id="ucg2s2a"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345_1364184_comment'>
劍何伏兮動(dòng)星躔。
列子何方兮御風(fēng)而有待。
師門何術(shù)兮驗(yàn)火而登仙。
魯陽揮戈兮轉(zhuǎn)于西日。
陶侃折翼兮登乎上元。
女何冤兮化精衛(wèi)。
帝何恥兮為杜鵑。
爭疆理者有零陵之石。
聞弦歌者有蓋山之泉。
若怪神之不語。
夫何述于此篇。
以天乙之武也。
焦土而爛石。
以唐堯之德也。
襄陵而懷山。
以顏回之仁也。
貧居于陋巷。
以孔子之圣也。
情希乎執(zhí)鞭。
馮唐入于郎署也。
兩君而未識(shí)。
揚(yáng)雄在于天祿也。
三代而不遷。
桓譚思周于圖讖也。
忽焉不樂。
張衡術(shù)窮于天地也。
退而歸田。
我無為而人自化。
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瓦松賦 初唐 · 崔融
崇文館瓦松者。產(chǎn)于屋霤之上。千株萬莖。開花吐葉。高不及尺。下才如寸。不載于仙經(jīng)。靡題于藥錄。謂之為木也。訪山客而未詳。謂之為草也。驗(yàn)農(nóng)皇而?記。豈不以在人無用。在物無成乎。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楊炯謂余曰。此中草木。咸可為賦。其辭曰。
賓館兮沈沈。
明月高兮重海深。
試一望兮。
上棟下宇。
開陽闔陰。
彼美嘉族。
依于夏屋。
煌煌特秀。
狀金芝兮產(chǎn)霤。
歷歷空懸。
若星榆而種天。
苯?豐茸。
青冥芊眠。
葩條郁毓。
根柢連拳。
閒青苔而裛露。
陵碧瓦而含煙。
春風(fēng)搖兮郁起。
冬雪糅兮蒼然。
詎充采掇。
?任雕鐫。
桐君莫賞。
梓匠難甄。
用匪適于時(shí)要。
必濫聞?dòng)谒讉鳌?div id="0uwm2w2"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4_1364573_comment'>
慚魏宮之烏韭。
恧漢官之紅蓮。
觀其眾開榮列。
虛心獨(dú)潔。
高寧我慕。
木禾之五尋。
卑以自安。
類石蒲之九節(jié)。
進(jìn)不必媚。
居不求利。
芳不為人。
生不因地。
其質(zhì)也菲。
無忝于天然。
其陰也薄。
才足以自庇。
望之常見其表。
尋之罔得其秘。
肅穆承華。
堂皇不賒。
繩懸麥穗。
戶刻菱花。
竹蒼筤而眾色。
樹連理而相加。
芙蓉發(fā)池兮照爛。
日及懸霤兮芬葩。
彼懷寶以遇賞。
此不材而見嗟。
雖有慕于階闥。
亦無混于泥沙。
已矣哉。
不學(xué)懸蘿附柏。
直蓬倚麻。
固將含美惡以同貫。
齊是非于一家。
亂曰。
少陽之地兮于何不春。
博望之苑兮莫匪正人。
纖根弱植兮生君之館。
荷施沾恩兮為人所玩。
物不謝生。
不知其榮。
惟愿圣皇千萬壽。
但知傾葉向時(shí)明。
移疾(一作多?。?/span>臥茲嶺,寥寥倦幽獨(dú)。
賴有嵩丘山,高枕長在目。
茲山棲靈異,朝夜翳云族。
是日濛雨晴,返景入巖谷。
冪冪澗畔草,青青山下木。
此意方無窮,環(huán)顧悵林麓。
伊洛何悠漫,川原信重復(fù)。
夏馀鳥獸蕃,秋末禾黍熟。
秉愿守樊圃,歸閑欣藝牧。
惜無載酒人,徒把涼泉(一作潭)掬。
秋蓮賦(690年秋) 初唐 · 宋之問
天授元年。敕學(xué)士楊炯與之問分直于洛城西入閤。每雞鳴后。至羽林仗。閽人奏名請(qǐng)龜契。佇命拱立于御橋之西。玉池清泠。紅蕖菡萏。謬履扃闥。自春徂秋。見其生。視其長。睹其盛。惜其衰。得終天年而無夭折者。良以隔礙仙禁。人莫由窺。向若生于瀟湘洞庭。溱洧淇澳。即有吳姬越客。鄭女衛(wèi)童。芳心未成。采擷都盡。今委以白露。順以涼風(fēng)。榮落有期。私分畢矣。斐然愿歌其事。久之乃述秋蓮賦焉。
若夫西城秘掖。北禁仙流。
見白露之先降。悲紅蕖之巳秋。
昔之菡萏齊秀。芬敷競發(fā)。
君門閟兮九重。兵衛(wèi)儼兮千列。
綠葉青枝。緣溝覆池。
映連旗以搖艷。輝長劍兮陸離。
疏瀍兮裂谷。交流兮相沃。
四繞兮丹禁。三匝兮承明。
曉而望之。若霓裳宛轉(zhuǎn)朝玉京。
夕而察之。若霞標(biāo)灼爍散赤城。
既如秦女艷日兮鳳鳴。又如洛妃拾翠兮鴻驚。
足使瑤草罷色。芳樹無情。
復(fù)道兮詰曲。離宮兮相屬。
飛閣兮周廬。金鋪兮璧除。
君之駕兮旖旎。蓮之葉兮扶疏。
萬乘顧兮駐?騎。六宮喜兮停羅裾。
仰仙游而德澤??v元覽而神虛。
豈與夫溪澗兮沼沚。自生兮自死。
海圻兮江沱。萬里兮煙波。
泛漢女。游湘娥。
佩鳴玉。戲清渦。
中流欲渡兮木蘭楫。幽泉一曲兮采蓮歌。
江南兮峴北。汀洲兮不極。
既有芳兮莎城。長無依兮水國。
豈知移植天泉。飄香列仙。
嬌紫臺(tái)之月露。含玉宇之風(fēng)煙。
雜葩兮照燭。眾彩兮相宣。
鳥翡翠兮舟青翰。樹珊瑚兮林碧鮮。
夫其生也。春風(fēng)晝蕩。
爍日相煎。夭桃盡兮秾李滅。
出大堤兮艷欲然。夫其謝也。
秋灰度琯。金氣騰天。
宮槐疏兮井桐變。搖寒波兮風(fēng)颯然。
歸根息艷兮八九月。乘化無窮兮千萬年。
越人望兮長巳矣。鄭女采兮無由緣。
何深蒂之能固。何秾香之獨(dú)全。
別有待制揚(yáng)雄。悲秋宋玉。
夏之來兮玩早紅。秋之暮兮悲馀綠。
禮盛燕臺(tái)。人非楚材。
云霧圖兮蘭為閣。金銀酒兮蓮作杯。
落英兮俳徊。風(fēng)轉(zhuǎn)兮衰頹。
入黃扉兮灑錦石。縈白蘋兮覆綠苔。
寒暑茫茫兮代謝。故葉新花兮往來。
何秋日之可哀。托芙蓉以為媒。
贈(zèng)別楊盈川炯(693年) 唐 · 張說
四言詩
杳杳深谷,森森喬木。
天與之才,或鮮其祿。
君服六藝,道德為尊。
君居百里,風(fēng)化之源。
才勿驕吝,政勿苛煩。
明神是福,而小人無冤。
畏其不畏,存其不存。
作誥茲酒,成敗之根。
勒銘其口,禍福之門。
雖有韶夏,勿棄擊轅。
豈無車馬,敢贈(zèng)一言。
戲?yàn)榱^句 其二 (762年) 唐 · 杜甫
七言絕句
楊王(一作王盧駱當(dāng)時(shí)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評(píng)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píng)注)
傷時(shí)盜賊未息,興起王公、李公,嘆舊懷賢,終于張相國。八公前后存歿,遂不詮次焉。
引用典故:宣尼袂 分漢廷竹 分宅 江夏姿 九皋唳 洛陽獄 學(xué)貫天人際 脫驂 文侯彗 小臣斃 俎豆
長嘯宇宙間,高才日(一作淪)
古人不可見,前輩復(fù)誰繼。
憶昔李公存,詞林有根柢。
聲華當(dāng)健筆,灑落富清制。
風(fēng)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銳。
情窮造化理,學(xué)貫天人際。
干謁走其門,碑版照四裔。
各滿深望還,森然起凡例。
蕭蕭白楊路,洞徹(一作涸轍)寶珠惠。
龍宮塔廟(一作踴),浩劫浮云(一作空)衛(wèi)。
宗儒俎豆事,故吏去思計(jì)。
眄睞已皆虛,跋涉曾不泥。
向來映當(dāng)時(shí),豈獨(dú)(一作特)勸后世。
豐屋珊瑚鉤,騏驎織成罽(居例切)。
紫騮隨劍幾,義取無虛歲。
分宅脫驂間,感激懷未濟(jì)。
眾歸赒給美,擺落多藏(一作贓)穢。
獨(dú)步四十年,風(fēng)聽九皋唳。
嗚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往者武后朝,引用多寵嬖。
否臧太常議,面折二(一作三)張勢
衰俗凜生風(fēng),排蕩秋旻霽。
忠貞負(fù)(一作怨),宮闕深旒綴。
放逐早聯(lián)翩,低垂困炎厲(一作癘)。
日斜鵩鳥入,魂斷蒼梧帝。
(一作策)枯走不暇,星駕無安稅
分漢廷竹,夙擁文侯彗。
終悲洛陽獄,事近小臣敝(一作斃)。
禍階初負(fù)謗,易力何深嚌。
伊昔臨淄亭,酒酣托末契。
重?cái)|都別,朝陰改軒砌。
論文到崔(融)(味道),(一作推)流水逝。
近伏盈川楊炯雄,未甘特進(jìn)(李嶠)麗。
是非張相國(燕公說),相扼一危脆。
爭名古豈然,鍵捷歘不閉。
(一作倒)吾家詩,曠懷埽氛翳。
慷慨嗣真作(原注:和李大夫,乃杜審言詩),咨嗟玉山桂。
鐘律儼高懸,鯤鯨噴迢遰。
坡陀青州血,蕪沒汶陽瘞
哀贈(zèng)竟蕭條,恩波延揭厲
子孫存如線,舊客舟凝滯。
君臣尚論兵,將帥接燕薊。
郎吟六公篇(張桓等五王洎狄相六公,皆邕詩),憂來豁蒙蔽。
⑴ 邕尤長碑頌,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赍金帛求其文
⑵ 太常博士李處直議韋巨源謚曰昭,邕再駁之
⑶ 宋璟劾張昌宗兄弟反狀,武后不應(yīng),邕在階下大言曰:“璟所陳當(dāng)聽。”
⑷ 嚌,嘗也。唐《藝文傳》:“擩嚌道真。”
⑸ 一作關(guān)鍵,鍵捷二字,廣韻通用
⑹ 李林甫素忌邕,因傳以柳績罪牽連,遣人就郡杖殺之
共 20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