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溫庭筠

相關人物:共 57 位。
共 5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長沙(今屬湖南)人。
溫庭筠為太學博士主秋試時,濤與衛(wèi)丹、張合等應試,所作詩賦皆得稱賞,榜于都堂。
生平事跡見《唐摭言》卷一〇、《唐詩紀事》卷六七。
濤頗有詩名。
其詩如“掃地樹留影,拂床琴有聲”等句皆膾炙人口。
全唐詩》存斷句3聯(lián),《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全唐詩補逸
李濤,或與溫庭筠同時。
補詩一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蘇州(今屬江蘇)人,一說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溫庭筠甥。
曾任偃師縣尉。
事跡見《北夢瑣言》卷二〇、《嘉泰吳興志》卷一六。
徽以儒學著名,亦善詩。
所作《古興》詩2首,頗能以比興手法,寓譏時刺世之意。
全唐詩》存詩2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平無考。
《全唐詩逸》收其詩3聯(lián),皆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千載佳句》。
其中《山中》一聯(lián),藤原公任編《和漢朗詠集》卷下作溫庭筠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2—842 【介紹】: 唐洛陽人,自言系出中山,字夢得。德宗貞元進士,又登博學宏辭科。官監(jiān)察御史,以參與王叔文政治革新,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后裴度薦為太子賓客、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友善,并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唱和,并稱“劉白”。工詩,曾仿民歌體作《竹枝詞》、《柳枝詞》、《插田歌》等組詩。又著有《天論》等。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2—842 字夢得,排行二十八。匈奴族后裔,北魏孝文帝時改漢姓,占籍洛陽(今屬河南)。唐安史之亂時,全家避居嘉興(今屬浙江),劉禹錫自稱“余少為江南客”(《金陵五題》引)。貞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又登宏詞科。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開始進入仕途。二十一年(當年八月改元永貞),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弊政,劉禹錫時任屯田員外郎,為革新之核心人物,被稱為“二王(叔文、伾)劉柳(宗元)”。順宗被迫讓位與憲宗,革新失敗,劉禹錫貶為朗州司馬。元和十年(815)召回,又出為連州刺史,歷夔、和二州。文宗初,為主客、禮部郎中,兼集賢殿學士。不久,出為蘇、汝、同三州刺史。開成元年(836),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武宗初,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劉禹錫生平見其臨終前所撰《子劉子自傳》,新、舊《唐書》本傳,及今人卞孝萱所著《劉禹錫年譜》、《劉禹錫叢考》、《劉禹錫評傳》。劉禹錫以詩文稱,哲理亦佳?!霸缗c柳宗元為文章之友,稱‘劉柳’,晚與居易為詩友,號‘劉白’”(《郡齋讀書志》卷四上)。存詩約800余首,名篇甚多。評者謂其“無體不備,蔚為大家”(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序例》)?!皹犯≌?,優(yōu)于大篇”(宋黃庭堅《跋劉夢得〈三閣辭〉》)?!捌哐杂裙ぁ?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敖^句尤工”(宋劉克莊《后村詩話》前集卷一)。又謂其“始以議論入詩,下開杜紫微一派”?!啊吨裰Α肥加趧舻茫笕朔聻橹?,總無能掩出其上也”(《讀雪山房唐詩鈔序例》)。劉禹錫“為詩用僻事,須有來處”(《劉賓客嘉話錄》)之主張,為宋代江西詩派所信服(參閱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八),所撰之若干作品,已開江西詩派風氣(參閱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一〇、清紀昀《瀛奎律髓刊誤》卷四八)。其詩文合集,以《四部叢刊》本《劉夢得文集》、《四部備要》本《劉賓客文集》較通行,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本《劉禹錫集》較完備。注本有近人瞿蛻園《劉禹錫集箋證》?!?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為1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6首,斷句5句。
唐詩匯評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貞元九年登進士第,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大子校書。為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幕從事,調(diào)渭南主薄。入為監(jiān)察御史。永貞元年,轉(zhuǎn)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參與王叔文革新活動。憲宗主,貶連州刺史,再貶朗州司馬。元和十年奉詔還京,因作詩語涉譏刺,復貶授播州刺史,改連州。長慶、寶歷中,歷夔、和二州刺史。大和初,入朝為主客、禮部郎中,充集賢直學士,復出為蘇、汝、同三州刺史。開成元年,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改秘書監(jiān)分司,加檢校禮部尚書。卒,世稱劉賓客。禹錫詩造精絕,白居易稱之為“詩豪”。與白居易并稱“劉白”,與柳宗元并稱“劉柳”。有《劉禹錫集》四十卷,宋初佚其十卷。今有《劉夢得文集》(一名《劉賓客文集》)四十卷行世,其中《外集》十卷乃北宋宋敏求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二卷。
詞學圖錄
劉禹錫(772-842) 字夢得。洛陽人。晚遷太子賓客,終于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有《劉賓客文集》,詞存40余首。
黃鶴樓志·人物篇
劉禹錫(772—842)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自稱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故又稱中山人。德宗貞元九年(793)登進士、博學宏詞二科,歷官監(jiān)察御史、郎州司馬、連州刺史、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為唐代古文運動的積極參加者,與柳宗元并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并稱“劉白”。有《劉賓客集》。游覽黃鶴樓時曾寫下《武昌老人說笛歌》《出鄂州界懷表臣》及《夢黃鶴樓》等詩。
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九
禹錫字夢得。彭城人。貞元九年進士。又登博學宏詞科。順宗朝擢屯田員外郎。憲宗立。貶連州刺史。開成中官至太子賓客分司。會昌二年卒。年七十一。贈戶部尚書。

作品評論

白居易《劉白唱和集解》
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
詩人主客圖
瑰奇美麗主:武元衡。上入室一人:劉禹錫。
新唐書
素善詩,晚節(jié)尤精,與白居易酬復頗多,居易以詩自名者,嘗推為“詩豪”。
《蔡百衲詩評》
劉夢得詩,典則既高,滋味亦厚。但正若巧匠矜能,不見少拙。
《童蒙詩訓》
蘇子由晚年多令人學劉禹錫詩,以為用意深遠,有曲折處。
歲寒堂詩話
李義山、劉夢得、杜牧之三人,筆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詩而不工古詩,七言尤工,五言微弱,雖有佳句,然不能如韋、柳、王、孟之高致也,義山多奇趣,夢得有高韻,牧之專事華藻,此其優(yōu)劣耳。
滄浪詩話
大歷后,劉夢得之絕句,張籍、王建之樂府,我所深取耳。
困學紀聞
劉夢得文不及詩。
竹莊詩話
山谷云:大概劉夢得樂府,小章優(yōu)于大篇,詩優(yōu)于他文耳。
杜工部草堂詩話
上自齊梁諸公,下至劉夢得、溫飛卿輩,往往以綺麗風花累其正氣,其過在于理不勝而詞有馀也。
《臞翁詩評》
劉夢得如鏤冰雕瓊,流光自照。
瀛奎律髓
劉夢得詩格高,在元、白之上,長慶以后詩人皆不能及。且是句句分曉,不吃氣力,別無暗昧關鎖。
《吟譜》
劉禹錫詩以意為主,有氣骨。
升庵詩話
元和以后,詩人之全集可觀者數(shù)家,當以劉禹錫為第一。其詩入選及人所膾炙,不下百首矣……宛有六朝風致,尤可喜也。
詩藪
唐七言律……夢得骨力豪勁,在中、晚間自為一格,又一變也。
詩鏡總論
劉夢得七言絕,柳子厚五言古,俱深于哀怨,謂騷之馀派可。劉婉多風,柳直損致,世稱韋柳,則以本色見長耳。
唐音癸簽
禹錫有詩豪之目。其詩氣該今古,詞總平實,運用似無甚過人,卻都愜人意,語語可歌,其才情之最豪者。司空圖嘗言:禹錫及楊巨源詩各有勝會,兩人格律精切欲同;然劉得之易,楊卻得之難,入處迥異爾。
《詩源辨體》
劉雖與內(nèi)齊名,而其集變體實少。五七言古及五言律俱未為工,七言律……兩三篇聲有類盛唐,……七言絕氣格甚勝。
《載酒園詩話又編》
劉夢得五言古詩,多學南北朝。如《觀舞柘枝》曰:“曲盡回身處,層波猶注人。”宮體中佳語也。唯近體中間雜古調(diào),終有烏孫學漢之譏,不若唐音自佳。
《載酒園詩話又編》
夢得佳詩,多在朗、連、夔、和時作,主客以后,始事疏縱,其與白傅倡和者,尤多老人衰颯之音。長律雖有美言,亦多語工而調(diào)熟。
《五七言今體詩鈔》
東坡天才,有不可思議處,其七律只用夢得、香山格調(diào)。
《初白庵詩評》
陸放翁七律全學劉賓客,細味乃得之。
說詩晬語
大歷十子后,劉夢得骨干氣魄,似又高于隨州。人與樂天并稱,緣劉、白有《倡和集》耳。白之淺易,未可同日語也。
《唐詩別裁》
大歷后詩,夢得高廣文房。與白傅唱和,故稱“劉白”。實劉以風格勝,白以近情勝,各自成家,不相肖也。
劍溪說詩
新城公曰:“劉史部公他云:‘七律較五律多二字耳,其難什倍,譬開硬弩,只到七分,若到十分滿,古今亦罕矣?!笃涫譂M者,惟杜甫、李頎、李商隱、陸游,及明之空同、滄溟二李數(shù)家耳?!庇拗^王維、劉禹錫亦有十分滿者,豈反作故翁、滄溟下耶?
石洲詩話
劉賓客之能事,全在《竹枝同》,至于鋪陳排比,輒有愴俗之氣。山谷云:“夢得《竹枝》九章,詞意高妙,昔子瞻嘗聞余詠第一篇,嘆曰:‘此奔軼絕塵,不可追也?!绷x云:“夢得樂府小章,優(yōu)于大篇?!睒O為確論。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劉賓客長篇,雖不逮韓之奇橫,而健舉略足相當。七古劉之敵韓,猶五古郊之匹愈也。即夢得五言,亦自質(zhì)雅可誦。世乃謂其不工古詩,何其武斷!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至劉、柳出,乃復見詩人本色,觀聽為之一變,子厚骨聳,夢得氣雄,元和之二豪也。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劉賓客無體不備,蔚為大家,絕句中之山海也。始以議論入詩,下開杜紫微一派。
《靜居緒言》
夢得古詩邊幅較文房為大,律詩不及。其酷嗜杜陵“年去年來洞庭上,白蘋愁殺白頭人”,及張籍“藥酒欲開期好客,朝衣暫脫見鬧身”,又愛吟右丞“興闌啼鳥緩,坐久落花多,”亦可知其用意處。
《退馀叢話》
大抵七律最忌率易成章。今人多著意頷聯(lián),能講究起句及結句者甚少。又五、六一聯(lián),每患氣弱,或不能開宕。劉夢得于此處倍研練,能操筆,最可法。
養(yǎng)一齋詩話
樂天稱夢得為詩豪,又謂其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予讀其集,唯律絕過人,古詩三卷,風格平弱,雅不足稱作者。
昭昧詹言
大約夢得才人,一直說去,不見艱難吃力,是其勝于諸家處,然少頓枰沉郁,又無自己在詩內(nèi),所以不及杜公。先君云:七律中以文言敘俗情入妙者,劉賓客也。次則義山。義山資之以藻飾。
《藝概》
劉夢得詩稍近徑露,大抵骨勝于白,而韻遜于柳。要其名雋獨得之句,柳亦不能掩也。
《唐詩五七言近體五七言絕句選評》
中唐七律,夢得呵繼隨州。后人與樂天并稱,因劉、白有唱和集耳,神彩骨干,惡可同日語?
《桐城吳先生評點唐詩鼓吹》
昔人論劉夢得為豪放,其體為東坡七律所自出,固不得而輕議之也。
《詩法萃編》
唐人擅長七律者,老杜外……中唐作者,劉夢得、劉文房皆巨擘。
《老生常談》
七律與以工部為宗,附以劉夢得、李義山兩家。
《東目館詩見》
夢得歌行,詠古皆爽脆,饒別致。五作極精深,惟五古多澀雅處。
《東目館詩見》
夢得主怨刺,故勝《主客閣》列之“瑰奇美麗”,尚未覺其典則高而滋味厚也。謂樂府小章優(yōu)于大篇,山谷實具只服。
三唐詩品
五言體雜不一。有如“深春風日凈”、“昔聽東武吟”等篇,宛轉(zhuǎn)徘徊,取涂樂府;“秋江早望”、“謫居悼往”,則結休允暉。若“水禽殘月”,模休文之韻思;“楚望蒼然”,結韓卿之茂體。馀或放言理,失于音調(diào),未求刻意,累在才多也?!杜畠骸纷鞒熘г~,《泰娘》譜新聲之凄奏,七言此其選矣?!毒畚谩?、《百舌》托意深微,亦得樂府遺意。律體獨多,瑩瑕間采。
《詩學淵源》
其詩極似王維,清新流麗,格調(diào)自高。長篇間入魏晉,元和詩人自當首屈一指。韓、劉、元、白雖屬異曲,未見同工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9—843 【介紹】: 唐范陽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自稱碣石山人。初為僧,名無本。工詩。與孟郊齊名,并稱“郊島”。嘗于京師騎驢苦吟,煉“推”“敲”二字未定,引手作勢,不覺沖京兆尹韓愈輿。愈詰之,島以實對。愈駐久之,言“敲”字佳,遂并轡論詩,因教以為文。后島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為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武宗會昌中,以普州司倉參軍遷司戶,未受命卒。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9—843 字浪仙,一作閬仙,自稱碣石山人,范陽(今北京西南)人。先世名爵不詳。早年曾為僧,法名無本。憲宗元和年間在洛陽以詩文投謁韓愈,后隨愈入長安,返俗應舉,然終生未第(按后蜀何光遠《鑒戒錄》謂其先應舉后為僧,或誤)。文宗開成二年(837),坐飛謗責授遂州長江(今四川蓬溪西)主簿,世稱賈長江。3年秩滿,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卒于任所。生平概見蘇絳《賈司倉墓志銘》、何光遠《鑒戒錄》卷八及《新唐書》本傳。今人李嘉言有《賈島年譜》。賈島詩以苦吟著名,曾有吟詩沖犯韓愈之“推敲”故事流傳。其五古宗法韓、孟,喜為詠懷述志,刻琢窮苦之言(如《古意》、《劍客》、《朝饑》、《客喜》)。生新瘦硬,后人有“郊塞島瘦”之稱(蘇軾《祭柳子玉文》)。元和后則專攻五律,獨樹一幟,上承大歷諸子而變格入僻,多吟詠情性,刻畫景物之作,尤喜寫“螢火”、“蟻穴”、“行蛇”、“怪禽”等狹小暗僻之事物,詩風清奇僻苦,峭直刻深,如《送無可上人》、《暮過山村》、《題李凝幽居》等篇,尤見其格。蘇絳稱其“孤絕之句,記在人口”。賈島詩杰出于貞元、元和詩歌極盛之后,且開晚唐尖新狹僻一派之詩風,然賈詩以寄情偏僻,鑄字煉句取勝,故往往缺乏情思,有句無篇,后人之褒貶亦大多著眼于此,如唐司空圖稱其“時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與李生論詩書》)。晚唐詩人則多有效其體者,南宋四靈等更奉之為“唐宗”(見嚴羽《滄浪詩話》)。清許印芳論賈島之詩歌創(chuàng)作曰:“生李杜之后,避千門萬戶之廣衢,走羊腸鳥道之仄徑,志在獨開生面,遂成僻澀一體?!?《詩法萃編》卷六)賈詩通行者,有四部叢刊本《長江集》,今人李嘉言《長江集新?!?。注本有今人陳延杰《賈島詩注》,齊文榜《賈島集校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斷句14。
唐詩匯評
賈島(779-843),字浪仙,一作閬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初為僧,法名無本,后還俗。元和中,南游京洛,投謁名公,累舉進士不第。長慶中,因以《病蟬》詩譏刺公卿,與平曾等被并稱“舉場十惡”。開成初,坐飛謗貶授遂州長江主簿。秩滿,遷普州司倉參軍。會昌三年,改司戶參軍,未受命而卒。人稱賈長江。島工詩,長于五律,與韓愈、孟郊、張籍、王建、姚合、無可等交游酬唱,為著名苦吟詩人。有《長江集》十卷、《小集》三卷。今有《賈長江集》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四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賈島(779—843) 唐代詩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初為僧,法號無本,后還俗。屢應進士試不中,做過遂州長江縣主簿等小官,世稱“賈長江”。為唐代著名苦吟詩人,與孟郊并稱“郊島”。曾寫七律《黃鶴樓》詩一首,詩中無一個“愁”字,而字字見愁。
全唐詩補逸
賈島字浪仙,范陽人。初為僧,法名無本。韓愈重其才,勸之還俗。文宗時為長江(屬劍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屬劍南道)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據(jù)蘇絳撰《唐故司倉參軍賈公墓志銘》)。補詩一首。

作品評論

蘇絳《賈司倉墓志銘》
妙之尤者,屬思五言,孤絕之句,泛在人口……所著之篇,不以新句倚靡為意,淡然躡陶、謝之蹤。片云獨鶴,高步塵表。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干、馬戴、任蕃、賈島、厲玄、項斯。
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
賈浪仙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附于蹇澀,方可致才,亦為體之不備也。
唐摭言
元和中,元、白尚輕淺,島獨變格入僻,以矯浮艷,雖行坐寢食,吟味不輟。
呂居仁《書長江集后》
島之詩,約而覃,明而深,杰健而閑易,故為不可多得。韓退之稱島為文“身大不及膽”,又云“奸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者,予考于集,信然。
詩林廣記
歐陽公云:島嘗為衲子,故枯寂氣味,形之于詩句中。
方岳《深雪偶談》
賈閬仙,燕人,生寒苦地,故立心亦然。誠不欲以才力氣勢,掩奪情性,特于事物理態(tài),毫忽體認。深者寂入仙源,峻者迥出靈岳。古今人口數(shù)聯(lián),固于劫灰之上泠然獨存矣。至以其全集,經(jīng)歲逾紀咀繹,如芊蔥佳氣,瘦隱嘯吟,徐露其妙,令人首肯,無一可以厭致。
瀛奎律髓
賈浪仙五言詩律高古,平生用力之至者;七言律詩不逮也。
詩鏡總論
賈島衲氣終身不除,語雖佳,其氣韻自枯寂耳。
《騷壇秘語》
煉景情真,太拘聲病。
《批點唐音》
浪仙詩清新沉實,自足為一家,但少從容敦厚耳。
溫飛卿輩同倫,當儕之長吉、元、白間可也。
《詩源辨體》
賈島與孟郊齊名,故稱“郊島”,郊稱五言古,島稱五言律……島五言律氣味清苦,聲韻峭急,在唐體尚為小偏,而句多奇僻,在元和則為大變。東坡云“郊寒島瘦”,唐人詩論氣象,此正言氣象耳。
《唐詩歸折衷》
自有詩以來,無如浪仙之刻削者,宜其自苦吟得之也……特其守氣過矜,取途太逼,故止長于五律,而長篇散體病未遑焉。
《唐詩鼓吹箋注》
先生詩亦只是尋常律格,只為揣摩心苦,不肯輕易下筆,讀去自覺別出尖新。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浪仙詩無七古,其五古、五七言律以及絕句,皆生峭險僻,錘煉之功不遺馀力?!群脼槲逖月桑孢z二百涂篇,較別體為多,東野所謂燕本越淡,五言寶刀也。沿流而下,李洞之外,又有周賀、曹松、喻鳧,皆宗派之可考者。其他諸賢,雖古無聞,體格不殊,可推而得之?!馂椤扒迤嫫Э嘀鳌?,與張水部分壇領袖。
《東目館詩見》
賈長江刻意無凡語,五律尤妙。
三唐詩品
不知其源所出,卻是后來黃山谷、陳無己諸家所祖。精于用意,拙在修詞,佳處能戛然獨造,一空浮響。浮筋害體,無蘊藉之容,雖與東野齊名,然固不逮也。
許印芳《詩法萃編》
浪仙在元和中,元、白詩體尚輕淺,乃獨變格入僻,以矯艷俗,較諸頹靡波流者相去遠矣……孫僅敘少陵詩云:“郊得其氣焰,島得其奇僻?!笨芍^知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潤州丹陽人,祖籍安陸,字用晦,一作仲晦。許圉師六世孫。文宗太和六年進士。歷當涂、太平縣令,以病免。久之,起為潤州司馬。宣宗大中中拜監(jiān)察御史,歷虞部員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后抱病退居潤州丁卯橋村舍。自少苦學多病,喜愛林泉。工律詩,多登高懷古之作,為晚唐名家。有《丁卯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8?—858,—說791—858 字用晦,一字仲晦,排行七,郡望安陸(今屬湖北),籍貫洛陽(今屬河南)。
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
文宗大和六年(832)登進士第。
仕文宗、武宗、宣宗三朝,歷任當涂、太平縣令,虞部員外郎,監(jiān)察御史,潤州司馬,郢、睦二州刺史等職。
事跡散見《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唐才子傳》卷七等。
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
后人于此毀譽懸殊。
明胡應麟云:“俊爽若牧之,藻綺若庭筠,精深若義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錚錚者。
”(《詩藪》外編卷四)其“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咸陽城東樓》)為歷代傳誦之名聯(lián)。
清何焯評《灞東題司馬郊園》詩為“不減王右丞”(《唐賢三體詩句法》卷六)。
而宋陳師道則云:“后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
”(《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蓋詩壇時代風尚興替使然。
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
許集通行者有續(xù)古逸叢書本《許用晦文集》、四部叢刊本《丁卯集》。
注本有清許培榮《丁卯集箋注》,今人羅時進《丁卯集箋證》。
全唐詩》編為11卷,多混入他人作品。
《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4首,斷句2。
唐詩匯評
許渾(?-約858),字用晦,一云字仲晦,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武后時宰相許圉師六世孫。大和六年(832),登進士第。開成中,任當涂尉,攝當涂、太平二縣令。后佐嶺南幕,大中初,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三年,謝病東歸潤州丁卯橋別墅。起為潤州司馬,以虞部員外郎分司東都,官終睦、郢二州刺史。渾工詩,尤長律體,屬對精切,聲律諧婉,以整密稱。大中四年居丁卯橋時,曾自編詩為《丁卯集》。今有《丁卯集》二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一卷,尚有部分詩作混入杜牧詩中,本集反失收。
全唐詩補逸
許渾字用晦,丹陽人,故相國圉師之后。登太和六年李圭榜進士第。補詩二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渾字用晦。丹陽人。故相圉師之后。太和六年進士第。當涂太平二縣令。以病免。起潤州司馬。大中三年為監(jiān)察御史。歷虞部員外郎睦郢二州刺史。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瑰奇美麗主:武元衡……升堂四人:盧頻、陳羽、許渾、張蕭遠。
韋莊《題許渾詩卷》
江南才子許渾詩,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盡,惠休虛作碧云詞。
唐音癸簽
引孫光憲語:世言許渾詩不如不做,言其無才藻。鄙其無教化也。
陸游《跋許用晦<丁卯集>》
許用晦居于丹陽之丁卯橋,故其詩名《丁卯集》,在大中以后亦可為杰作。自是而后,唐之詩益衰矣,悲夫!
對床夜語
七言律詩極不易,唐人以詩名家者,集中十僅一二,且未見其可傳。蓋語長氣短者易流于卑,而事實意虛者又幾乎塞,用物時不為物所贅,寫情而不為情所牽,李、杜之后,尚學者許渾而已。
對床夜語
許渾絕句亦佳,但句法與律詩相似,是其所短耳。
后村詩話
其詩如天孫之織,巧匠之斫,尤善用古事以發(fā)新意。
后村詩話
杜牧、許渾同時,然各為體。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渾則不然……律切麗密或過牧,而抑揚頓挫不及也。
瀛奎律髓
詩出于元、白之后,體格太卑,對偶太切。
瀛奎律髓
渾句聯(lián)多重用,其詩似才得一句便拿捉一句為聯(lián)者,所以無自然真味。
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許用晦工為七言。
唐才子傳
渾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故其格調(diào)豪麗,猶強弩初張,牙淺弦急,俱無留意耳。至今慕者極多,家家自謂得驪龍之照夜也。
麓堂詩話
人但知律詩起結之難,而不知轉(zhuǎn)語之難,第五、第七句尤宜著力。如許渾詩,前聯(lián)是景,后聯(lián)又說,殊乏意致耳!
《唐詩品》
元和以后,專事聲偶,文藻疏薄而神氣委靡,無足取者。許渾之在當時,獨以精密俊麗見稱。今觀其集,旨趣物理,研窮意象,天然秀出,不可變動。如“湘潭云盡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如“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如“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為世傳誦,不但披沙見寶而已。后來時作,往往祖尚郢州,雖未登于圭璋之列,而煙云風鳥之思,形容揉弄殆已盡其華態(tài),亦何可少耶!
升庵詩話
唐詩至許渾,淺陋極矣,而俗喜傳之,至今不廢。高柄編《唐詩品匯》,取至百馀首,甚矣,柄之無月也!柄不足言,而楊仲弘選《唐音》,自謂詳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不知渾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極多。忡弘之賞鑒,亦羊質(zhì)而虎皮乎?陳后山云:“近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斯卓識矣。孫光憲“許渾詩,李遠賦,不如不做?!碑敃r已有公論,惜乎伯謙輩之僧子此也!
少室山房筆叢
丁卯詩,淺陋誠有之,時俊語亦自不減,在晚唐較錚錚。
《詩源辨體》
晚唐諸子體格雖卑,然亦是一種精神所注。渾五七言律工巧襯貼,便是其精神所注也。
《詩源辨體》
許渾五七言律體格漸卑者,特以情淺而詞勝,工巧襯貼,而多見斧鑿痕耳。
王夫之《古詩評選》
取景從人取之,自然生動。許渾唯不如此,是以費盡巧心,終得惡詩之譽。
《近體秋陽》
許渾以才情贍邁,雄視晚朝,每拈一題,如泉浦云蒸,視張、鄭輩兒區(qū)區(qū)不屑,而不知一種不受煙火之氣,飄蕭遙越,雖行渾身,要不能得矣。
圍爐詩話
許渾詩有力量,而當時以為“不如不作”,無比興,說死句也。
載酒園詩話
許詩情好景好,持意少事少。愚意西昆過于征實,丁卯跡于空虛,俱是一病。若節(jié)取之,則秦綈趙毅,均可適體。必弘人帛之風,咸歸并黜,好尚雖端,亦有目膠離朱、指捩工倕之嘆。
《貞一齋詩說》
許丁卯格甚凝煉,氣未深厚。
一瓢詩話
許丁卯思正氣清,詩中君子,但苦聲調(diào)低啞有之,在當時韋端己、杜牧之皆有詩推許可證。楊誠齋詆其淺陋,競似道聽途說,不曾親讀此公詩者。
《唐詩箋要》
丁卯集多選聲設色工作,如“風吹藥蔓迷樵役,水暗蘆花大約船”,“一樽酒盡青山暮,干里書回碧樹秋”,皆律度可仿,勝枯木濕鼓之音遠矣。
《唐賢小三昧集續(xù)集》
丁卯詩格律勻稱,工夫極細,而天分稍庸,較之玉溪、牧之,仙凡判矣。
陳文述《書許丁卯詩后》
余于三唐諸家,李、杜外,古詩嗜岑嘉州,近體嗜許丁卯,以神清骨秀也。丁卯佳句,色韻尤勝……五雀六燕,銖兩悉稱,金篇何嘗不渾成!學者于此種究心,必無浮滑粗豪之病。
《瀛奎律髓匯評》
紀昀:用晦五律勝七律,然終是意境淺狹,如老于世故人,言動衣冠毫無圭角,而有一種說不出可厭處……用晦之病在格意凡近,不盡在句法也。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用晦詩豐潤有馀,清瘦不足,故格少降。然韻遠情長,工于近物,撰力不在朱慶馀下,或起結少遜耳。其宗水部,雖無明文,而淵源可尋?!刂鵀樯玫诙詾閷W古先路。
石洲詩話
許丁卯五律,在杜牧之下、溫岐之上,固知此事不盡關涂澤也。
七律亦較溫清迥矣。
養(yǎng)一齋詩話
大抵渾之絕句、五律,綽有家法;若必推重其七律,則久將以熟套為詩,而無獨得之妙。
《唐七律雋》
渾七律工穩(wěn)流麗,但出之流便,故數(shù)見不鮮,若汰去熟調(diào),存其精英,不在李義山、溫飛卿、杜牧之諸人下,亦晚唐一大作手,未必如升庵所云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柳惲。新雋有馀,渾堅不足,頡頏中、盛,彌近晚街。五律清腴,特饒風韻?!皻堅铺A”、“疏雨中條”、“山開殿響”、“水卷簾寒”,俱一時之雋。
《詩學淵源》
(渾)思致清切典雅,有大歷風格。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0—816 【介紹】: 唐宗室后裔。字長吉。父名晉肅,避父諱不應進士。七歲能辭章,為韓愈、皇甫湜所重。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途中得佳句,即書投囊中,及暮歸,整理成篇。辭尚奇詭,所得皆驚邁,當時無能效者。作樂府詞數(shù)十篇,皆合之弦管,無不諷誦。為協(xié)律郎。卒年二十七。有《昌谷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90—816 字長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ね]西成紀,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稱李昌谷。父晉肅,大歷間邊上從事,貞元時陜縣令。賀體貌細瘦,巨鼻,通眉,長指爪,少年時有“拿云”心志。憲宗元和年間,往來于洛陽、長安間,應試求仕。曾以歌詩謁韓愈,愈勸賀舉進士,與賀爭名者以賀舉進士犯父諱為由,加以毀阻,愈為作《諱辯》,終竟不第(一說竟不就試)。在京任奉禮郎(兩《唐書》誤為協(xié)律郎),三年(808)以病辭官。旋往潞州依張徹。元和十一年病卒。生平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年譜有朱自清《李賀年譜》、錢仲聯(lián)《李賀年譜會箋》。李賀早慧,7歲能辭章,貞元末即以樂府歌詩與前輩李益齊名,稱“二李”。仕途失意,乃以全力為詩。常偕詩友出游,有小奚奴相隨,背一古破錦囊,得句即書投囊中,暮歸足成詩篇。其母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今存詩4卷、外集1卷,計242首。多感時傷逝之作,哀嘆盛年易衰,悲慨零落不遇?;蚣那樘靽?,或幻念鬼境。各類詩作,以古體歌行為多,無七言律詩。要在盡脫窠臼,務求新奇。以“奇才”(韋莊語)、“鬼才”(宋祁、錢易語)、“鬼仙之詞”(嚴羽語)著稱于中唐詩壇,稱“李長吉體”。后人評價賀詩,褒貶不一。杜牧稱其詩為“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李賀集序》)。吳闿生云:“昌谷詩,上繼杜韓,下開玉溪,雄深俊偉,包有萬變。其規(guī)模意度,卓然為一大家,非唐之它家所能及?!?《李長吉詩集跋》)持貶義者,則謂賀詩“過于劌鉥,無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讀之,有山節(jié)藻棁而無梁棟?!?李東陽《麓堂詩話》)“怪麗不典”(胡應麟《詩藪》內(nèi)編卷一)。李賀詩注本甚多,以清人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最為通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5卷。
唐詩匯評
李賀(790-816),字長吉,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居于福昌(今河南宜陽)昌谷。唐宗室鄭王裔孫。少有詩名。元和初,游江南。后至東都,以詩謁韓愈,大得賞譽。五年,舉河南府鄉(xiāng)貢進士,然以父諱晉肅,不得應進士舉。為奉禮郎,郁郁不得志,以病辭歸。往潞州訪張徹,返昌谷,卒。賀長于樂府,想象豐富奇特,色彩瑰麗,句鍛字煉,慘淡經(jīng)營,后人目為“長吉體”。又多寫神仙鬼魅題材,好用“死”、“老”、“冷”等字面,人謂“鬼才”。曾自編歌詩為四卷。今有《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或名《李賀歌詩編》)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統(tǒng)詩五卷。

作品評論

杜牧《李賀集序》
賀、唐皇諸孫,字長吉。元和中,韓吏部亦頗道其歌詩。云煙綿聯(lián),不足為其態(tài)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陊殿,梗莽邱壟,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澜栽唬菏官R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騷》可也。
因話錄
進士李為作《淚賦》,及輕、薄、暗、小四賦。李賀作樂府,多屬意花草蜂蝶之間,二子竟不遠大。文字之作,可以定相命之優(yōu)劣矣。
《舊唐書?李賀傳》
(賀)手筆敏捷,尤長于歌篇,其文思體勢,如崇巖峭壁,萬仞崛起,當時文士從而效之,無能仿佛者。其樂府詞數(shù)十篇,至于云韶樂工,無不諷誦。
麈史
慶歷間,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之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逼溻挪槐M記也。
歲寒堂詩話
賀詩乃李白樂府中出,瑰奇詭怪則似之,秀逸天拔則不及也。賀有太白之語,而無太白之韻。元、白、張籍以意為主,而失于少文;賀以詞為主,而失于少理。各得其一偏。
珊瑚鉤詩話
篇章以平夷恬淡為上,怪險蹶趨為下。如李長吉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謂施諸廊廟則駭矣。
郡齋讀書志
賀詞尚奇詭,為詩未始先立題,所得皆驚邁,遠去筆墨畦徑,當時尤能效者。
能改齋漫錄
引劉次莊語:李賀則摘裂險絕,務為難及,曾無一點塵嬰之。
《朱子全書?論詩》
李賀詩怪些子,不如太白自在。又曰:賀詩巧。
《臞翁詩評》
李長吉如武帝食露盤,無補多欲。
對床夜語
或問放翁曰:“李賀樂府極今古之工,巨眼或未許之,何也?
”翁云:“賀詞如百家錦衲,五色炫耀,光奪眼目,使人不敢熟視,求其補于用,無有也。
杜牧之謂‘稍加以理,奴仆命《騷》可也’,豈亦惜其詞勝!
若《金銅仙人辭漢》一歌,亦杰作也。
然以賀視溫庭筠輩,則不侔矣?!?div id="a0sfxkg" class='inline' id='people_17089_13_4_comment'>
后村詩話
長吉歌行,新意險語,自有蒼生以來所無。
滄浪詩話
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耳。
劉辰翁《評李長吉詩》
舊看長吉詩,固喜其才,亦厭其澀。落筆細讀,方知作者用心,料他人觀不到此也,是千年長吉猶無知己也。以杜牧之鄭重,為敘直取二三歌詩,將無道長吉者矣。謂其理不及《騷》,未也,亦未必知《騷》也;《騷》之荒忽則過之矣,更欲仆《騷》,亦非也。千年長吉,余甫知之耳!詩之難讀如此,而作者嘗嘔心,何也?樊川反復稱道,形容非不極至,獨惜理不及《騷》,不知賀所長正在理外。如惠施“堅白”,特以不近人情,而聽者惑焉,是為辯。若眼前語、眾人意,則不待長吉能之。此長吉所以自成一家歟!
趙宦光《彈雅》
或問陸放翁曰:“李賀樂府極古今之工,具眼或未許之,何也?”放翁曰:“賀詞如百家錦衲,五色眩曜,光奪眼目,使人不敢熟視。求其補于用,無有也?!庇柚^賀詩妙在興,其次在韻逸。若但舉其五色眩曜,是以兒童才藻目之,豈直無補已乎?
麓堂詩話
李長吉詩,字字句句欲傳世,顧過于劌鉥,無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讀之,有山節(jié)藻棁而無梁棟,知其非大道也。
《唐詩品》
長吉陳詩藻繢,根本六代而流調(diào)宛轉(zhuǎn),蓋出于古樂府,亦中唐之變聲也。蓋其天才奇曠,不受束縛,馳思高玄,莫可駕御,故往往超出畦徑,不能俯仰上下。然以中聲求之,則其浮薄太清之氣,揚而過高;附離騷、雅之波,潛而近幻;雖協(xié)云韶之管;而非感格之音,亦可知矣。向使幽蘭未萎,竟其大業(yè),自鏟靡蕪,歸于大雅,則其高虛之氣,沉以平夷,暢朗之才,濟以流美,雖太白之天藻,亦何擅其芳譽哉!
《批點唐音》
長吉詩雖有刻怪之狀,然用意苦思,非開狂誕之比。家數(shù)雖少,自成一家言。晚唐惟此一體耳。然后人不可學,恐未得其工致,先有其怪誕。若學力有馀,已備諸體,時而出之可也。
《藝苑卮言》
李長吉師心,故爾作怪,亦有出人意表者,然奇過則凡,老過則稚。此君所謂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屠隆《唐詩類苑序》
長吉耽奇,其詩譎宕。
唐詩鏡
世傳李賀為詩中之鬼,非也。鬼之能詩文者亦多矣,其言清而哀。賀乃魔耳,魔能瞇悶迷人。賀詩之可喜者,峭刻獨出。
唐詩歸
鐘云:長吉奇人不必言,有一種刻削處,元氣至此,不復可言矣。亦自是不壽不貴之相,寧不留元氣,寧不貴不壽,而必不肯同人,不肯不傳者,此其最苦心處也。譚云:長吉詩在唐為新聲,實有從魏以上來者,人但以為長吉派耳。
李惟楨《昌谷詩解序》
長吉名由韓昌黎起。司空表圣評昌黎詩:“驅(qū)駕氣勢,若掀雷挾電,撐決天地之垠。”而長吉務去陳言,頗似之,譬之草木臭味也。由其極思苦吟,別無他嗜,阿?所謂“嘔心乃已”!是以只字片語,必新必奇,若古人所未經(jīng)道,而實皆有據(jù)案,有原委,古意郁浡其間。其材蓄富,其裁鑒當,其結撰密,其鍛煉工,其豐神超,其骨力健,典實不浮,整蔚有序。雖詰屈幽奧,意緒可尋,要以自成長吉一家言而已。
詩藪
長吉險怪,雖兒語自得,然太白亦濫觴一二。
唐音癸簽引《吟譜》
賀詩祖《騷》宗謝,反萬物而覆取之。
唐音癸簽
引王思壬語:賀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調(diào),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幽冷溪刻,法當?shù)秘病?/blockquote>
《詩源辨體》
李賀樂府五、七言,調(diào)婉而詞艷,然詭幻多昧于理。其造語用字,不必來歷,故可以意測而未可以言解,所謂理不必天地有而語不必千古道者。然析而論之,五言稍易,七言允難。
《詩辯坻》
大歷以后,解樂府遺法者,唯李賀一人。設色秾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語,渾于用意。中唐樂府,人稱張、王,視此當有郎奴之隔耳。
春酒堂詩話
長吉詩原本《風》、《騷》,留心漢、魏,其視唐人諸調(diào),幾欲夷然不屑,使天副之年,進求章法,將與明遠、玄暉爭席矣。余錄其佳者,于〈感諷〉「合浦」、〈題趙生壁〉、〈京城〉絕句全章外,如「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云」?!搁L卿懷茂陵,綠草垂石井。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附^楂樹香,岸上蝴蝶飛」?!干愁^敲石火,燒竹照魚船」?!附裣q華落,令人惜平生。心事如波濤,中坐時時驚。朔客騎白馬,劍弝懸蘭纓??〗ㄈ缟?,肯拾蓬中螢」。「長安夜半秋,風前幾人老」。「天遠星光沒」?!敢惯b燈燄短,熟睡小屏深」?!赶x響燈光薄,宵寒藥氣濃」?!阜湔Z繞妝鏡」?!秆嗾Z踏簾鉤」。「人生有窮拙,日暮聊飲酒」?!阜晁鳂銟桑脷鉃榇毫?。」「手持白鸞尾,夜掃南山云」。「京國心爛熳,夜夢歸家少」?!感氖绿羁赵啤??!赶逋跖c武帝,各自留青春」。「夢中相聚笑,覺見半?月」。「風吹沙作云,一時度遼水。天白水如練,甲絲雙串斷。行行莫苦辛,城月猶殘半」?!溉L連白空。遙見漢旗紅」。「風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馬」?!笧橛袃A人色,翻成足愁苦」?!负挝镒顐?,馬首鳴金環(huán)。野色浩無主,秋明空曠間」?!负且憋L,薊門白于水。天含青海道,城頭月千里」?!笌け碧鞈M」?!赋舜R中入」。「無人柳自春,草渚鴛鴦暖」。起句云:「星盡四方高」,又「月落大堤上」,又「九月大野白」。結云「來長安,車軿軿,中有梁冀舊宅,石崇故園」等句,初無鬼氣,何遜古人?其歌詩長調(diào)為古今常所贊誦者,余不道也。善乎《須溪》之言曰:「落筆細讀,方知作者用心。杜牧之直取二三歌詩而止,未知長吉者也。謂其理不及《騷》,非也,亦未必知《騷》也。更欲仆《騷》,亦非也。」溪須真知長吉哉!《騷》亦安可得仆耶?至謂其自成一家,則謬矣。長吉乃未成家者也,非自成家者也。
詩筏
唐人作唐人詩序,亦多夸詞,不盡與作者痛癢相中。惟杜牧之作李長吉序,可以無愧,然亦有足商者。……余每訝序中“春和”、“秋潔”二語,不類長吉,似序儲、王、韋、柳五言古詩;而“云煙綿聯(lián)”、“水之迢迢”,又似為微之《連昌宮詞》、香山《長恨歌》諸篇作贊;若“時花美女”,則《帝京篇》、《公子行》也。此外數(shù)段,皆為長吉傳神,無復可議矣。其謂長吉詩為“《騷》之苗裔”一語,甚當。蓋長吉詩多從《風》、《雅》及《楚辭》中來,但入詩歌中,遂成創(chuàng)體耳。又謂“理雖不及,辭或過之,使加以理,奴仆命《騷》可也”數(shù)語,吾有疑焉。夫唐詩所以夐絕千古者,以其絕不言理耳。宋之程、朱及故明陳白沙諸公,惟其談理,是以無詩。彼《六經(jīng)》皆明理之書,獨《毛詩三百篇》不言理,惟其不言理,所以無非理也?!冻}》雖忠愛惻怛,然其妙在荒唐無理,而長吉詩歌所以得為《騷》苗裔者,政當于無理中求之,奈何反欲加以現(xiàn)耶?理襲辭鄙,而理亦付之陳言矣,豈復有長吉詩歌?又豈復有《騷》哉?
《載酒園詩話又編》
李賀骨勁而神秀,在中唐最高渾有氣格,奇不入誕,麗不入纖。雖與溫、李并稱西昆,兩家纖麗,其長自在近體,七言古勉強效土,全竊形似,此真“理不足”者。嚴滄浪至以“玉川之怪,長吉之瑰詭”共言,此猶以蘇蘭、蜣轉(zhuǎn)并器,且置蜣轉(zhuǎn)于蘇蘭之上,其為識者不平,豈徒噲等為伍而已!賀贈朔客曰:“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螢。”《贈陳商》曰:“太華五千仞,拔地抽森秀。”此即可以評賀詩。
《唐音審體》
樊川序長吉詩,謂是《騷》之苗裔。生長吉后者,唐人即多效之。元季楊維楨之徒,群以摹仿長吉為能事,一吋相習如狂,世固有“文妖”之目。統(tǒng)論唐人詩,除李、杜大家空所依傍,二公之后,如昌黎之奇辟崛強,東野之寒峭險勁,微之之輕婉曲折,樂天之坦易明白,長吉之詭異濃麗,皆前古未有也。自茲以降,作者必有所師承,然后成家,不能另辟蹊徑矣。愚嘗謂:開創(chuàng)千古不經(jīng)見之面目者,至長吉而止。
姚文燮《昌谷集注序》
唐才人皆詩,而白與賀獨《騷》。白近乎《騷》者也;賀則幽深詭譎,較《騷》、為尤甚?!以椭鈩t藩鎮(zhèn)悖逆,戎寇交訌;內(nèi)則八關十六子之徒,肆志流毒,為禍不測。上則有英武之君,而又惑于神仙。有志之士,即身膺朱紫,亦且郁郁憂憤,矧乎懷才兀處者乎?賀不敢言,又不能無言。于是寓今托古,比物征事,無一不為世道人心慮。其孤忠沉郁之志,又恨不伸紙疾書,??數(shù)萬言,如翻江倒海,一一指陳于萬乘之側(cè)而不止者,無如其勢有所不能也。故賀之為詩,其命辭、命意、命題,皆深刺當世之弊,切中當世之隱。倘不深自韜晦,則必至焚身。斯愈推愈遠,愈入愈曲,愈微愈減,藏哀憤孤激之思于片章短什。
陳式《重刻昌谷集注序》
昌谷之詩,唐無此詩,而前乎唐與后乎唐亦無此詩。惟諸體皆備之少陵,間有類乎昌谷之詩,而亦十不得二三焉。……大約人之作詩,必先有作詩之題,題定而后用意,意足而后成詩。義山稱昌谷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為詩,遇有所得,輒投之破錦囊中。及歸,研墨疊紙足成之。天下抑有無題之詩也?要以語于賀,則又未始無當。賀之為詩,無有不題定而覓意,卻又意定而覓題。多是題所應諱,則借他題以晦之。
方拱乾《昌谷集注序》
李長吉才人也,其詩詣當與揚子云之文詣同。所命止一緒,而百靈奔赴,直欲窮人以所不能言,并欲窮人以所不能解。當時嘔出心肝,已令同儔辟易。乃不知己者,動斥之以鬼,長吉掉頭不受也。長吉詩總成其為才人耳!倘得永年而老其才,以暢其識與學之所極,當必有大過人者,不僅僅以才人終矣。
原詩
李賀鬼才,其造語入險,正如蒼頡造字,可使鬼夜哭。王世貞曰:“長吉師心,故爾作怪,有出人意表,然奇過則凡,老過則稚,所謂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庇鄧L謂世貞評詩,有極切當者,非同時諸家可比。“奇過則凡”一語,尤為學李賀者下一痛砭也。
野鴻詩的
昌谷之筆,有若鬼斧,然僅能鑿幽而不能抉明,其不永年宜矣。嘔心之句,亦亙古僅見。
說詩晬語
李長吉詩,每近《天問》、《招魂》,《楚騷》之苗裔也;特語語求工,而波瀾堂廡又窄,所以有山節(jié)藻棁之誚。
《唐詩別裁》
長吉詩依約《楚騷》,而意取幽奧,辭取瑰奇,往往先成得意句,投錦囊中,然后足成之,所以每難疏解。母氏謂兒當嘔心者,此也。使天假以年,必更進大方。然天地間不可無此種文筆,有樂天之易;自應有長吉之難。
蘭叢詩話
李賀集固是教外別傳,即其集而觀之,卻體體皆佳。第四卷多誤收。大抵學長吉而不得其幽深孤秀者,所為遂墮惡道。義山多學之,亦皆惡;宋元學者,又無不惡。長吉之才,佶然以生,瞿然以清,謂之為鬼不必辭,襲之以人卻不得,直是造物異撰。
方世舉《李長吉詩集批注序》
通集自以七言歌詞為最,盡人之所知也,五律五排五絕亦復妙絕。
……學其長句者,義山死,飛卿浮,宋,元入俗。
工力之深如義山,學杜五排,學韓七古,學小杜五古,學劉中山七律,皆得其妙,獨學賀不近,賀亦詩杰矣哉!
李賀音節(jié)如北調(diào)曲子,拗峭中別具婉媚。
劍溪說詩
昌谷歌行,不必可解,而幽新奇澀,妙處難言,殆如春閨之怨女,悲秋之志士與?
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序》
長吉下筆,務為勁拔,不屑作經(jīng)人道過語,然其源實出自《楚騷》,步趨于漢魏古樂府。朱子論詩,謂“長吉較怪得些子,不如太白自在”。夫太白之詩,世以為飄逸;長吉之詩,世以為奇險。是以宋人有仙才、鬼才之目。而朱子顧謂其與太白相去不過些子間,蓋會意于比興風雅之微,而不賞其雕章刻句之跡,所謂得其精而遺其粗者耶!人能體朱子之說,以探求長吉詩中之微意,而以解《楚辭》、漢魏古樂府之解以解之,其于六義之旨庶幾有合。所謂“鯨吸鰲擲,牛鬼蛇神”者,又何足以駭夫觀聽哉!
石洲詩話
李長吉驚才絕艷,鏘宮戛羽,下視東野,真乃蚯蚓竅中蒼蠅鳴耳。雖太露肉,然卻直接騷賦。更不知其逸詩復當何如?此真天地奇彩,未易一泄者也。
《峴傭說詩》
長吉七古,不可以理求,不可以氣求。譬之山妖木怪,怨月啼花,天壤間直有此事耳。
《竹林答問》
句不可字字求奇,調(diào)不可節(jié)節(jié)求高。紆馀為妍,卓犖為杰,非紆馀無以見卓犖之妙。抑揚迭奏,奇正相生,作詩之妙在是。長吉惟犯此病,故墜入鬼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漢樂府歌謠,而拮藻于江淹、庾信。琢虛成雋,研質(zhì)為華,骨重神寒,不徒詭麗,正如孤鶴唳煙,潛蛟戲海,氣息幽沉,而音鏗高亮。昔人譏其綴句成編,非知言也。
《詩學淵源》
賀詩鑿險錘深,務極研練,使事造語,每不經(jīng)人道。光怪陸離,莫可逼視。雖左思之嬌嬈,齊梁之秾麗,未能過也。而復擷《離騷》之華,極《招魂》之變,于李白、李益諸人之外,獨樹一幟,號為“鬼才”,信非過譽。然綺織既艱,時露斧鑿,刻意求工,轉(zhuǎn)寡高致。音韻貴逸,或流而忘返;聲調(diào)貴響,或亢而轉(zhuǎn)窒。考以歸宮之說,賀樂府諸作殊未能一一協(xié)律,當時云韶諸工欲合之管弦,不可知矣。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南卿,東洛(今河南洛陽)人??蜐欀?年,曾隱嵩陽少室山,后居廬岳為僧,法名清塞。文宗大和末,姚合任杭州刺史,愛其詩,命還俗。晚年曾出仕,詩有“一官成白首”(《秋宿洞庭》)句,然仕履未詳。生平略見《唐摭言》卷一〇。周賀工詩,多近體,與賈島、無可齊名,王定保稱其“詩格清雅”(《唐摭言》),張為列之于“清奇雅正主”之入室。與姚合、賈島、方干、朱慶馀友善,多所唱酬?!?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周賀詩》1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凡93首,《全唐詩續(xù)拾》補詩4句。
唐詩匯評
周賀,生年年不詳,字南卿,東洛(今四川廣元西北)人。初為僧,法名清塞,居廬山,后客居潤州。大和末,謁杭州刺史姚合,合愛賞其詩,延待甚異。遂命還俗。后曾為官,然仕歷不詳。有《周賀詩》(一作《清塞集》)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劉畋、僧清塞(按即周賀)、盧林、于鵠、楊洵美、張籍、楊巨源、楊敬之、僧無可、姚合。
唐摭言
周賀,少從浮圖,法名清塞,遇姚合而反初,詩格清雅,與賈長江、無可上人齊名。
唐才子傳
清塞字南卿……,俗性周,名賀,工為近體詩,格調(diào)清雅,與賈島、無可齊名。
《唐詩品》
賀少為僧,號清塞。姚合愛其詩,加以冠幘。今選中有清塞,即賀也。賀詩沉郁有格力,寫象痛切,意旨融變,多可采錄。如“帝業(yè)空城在,民田壞冢多。”又“檣煙離浦色,蘆雨入船聲”,又“孤鳥背林色,遠帆開浦煙”,義“石水生茶味,松風減扇聲”,又“折花林影動,移石洞云回”,皆苻深致,讀之灑灑。
唐詩歸
鐘云:賀詩清奧,有異氣,有孤響。
《詩源辨體》
周賀與賈島同時,其丘言律多學島。
《載酒園詩話又編》
周賀詩頗多清刻之句,然終嫌朱脫僧氣。
石洲詩話
周賀五律,頗有意味,在中末、晚初諸人五律之上,尚可頡頑溫岐。
《中晚唐詩主客圖》
南鄉(xiāng)無古體,七言亦不多。五律六十馀篇,皆學賈長江,工力悉敵。周、賈同時,其出身由浮屠并同無本,或亦猶水部之與司馬也。撿選諸賢,定為入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文宗時人,與段成式、溫庭筠等同時倡和,詩合成《漢上題襟集》。
官至將仕郎守太子校書。
有《渚宮舊事》。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知古。文宗時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3—852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牧之。杜佑孫。文宗大和二年進士。初為弘文館校書郎。曾入江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幕與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幕,歷監(jiān)察御史,黃、池、睦諸州刺史,入為司勛員外郎。武宗會昌中,歷遷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時劉從諫守澤潞,何進滔據(jù)魏博,頗驕蹇不循法度。牧作《罪言》,論朝廷用兵之策。后澤潞平,略如其言。又曾注《孫子兵法》。善屬文,工詩,世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后得病,自為墓志,悉取所為文章焚之。有《樊川文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3—852 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居長安下杜樊鄉(xiāng)(今陜西長安縣東南),因稱“杜樊川”;嘗為淮南節(jié)度府掌書記,稱“杜書記”;曾官司勛員外郎,稱“杜司勛”;官至中書舍人,稱“杜舍人”;開元中曾稱中書省為紫微省,稱中書舍人為紫微舍人,故又稱“杜紫微”;世人為區(qū)別于杜甫,又稱之為“小杜”。宰相杜佑之孫。文宗大和二年(828)進士及第,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弘文館校書郎。同年應江西觀察使沈傳師之辟,為江西團練巡官。其后沈轉(zhuǎn)宣歙觀察使,牧隨赴宣州。七年應牛僧孺之辟,在揚州任淮南節(jié)度府推官,后轉(zhuǎn)掌書記。九年回長安任監(jiān)察御史,后分司東都。開成二年(837)為宣州團練判官。四年復回長安,任左補闕,后轉(zhuǎn)膳部、比部員外郎,皆兼史職。武宗會昌二年(842)出為黃州刺史,后遷池州、睦州。宣宗大中二年(848)擢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后轉(zhuǎn)吏部員外郎。四年出為湖州刺史。五年入為考功郎中、知制誥,次年為中書舍人,卒。臨終作《自撰墓志銘》。新、舊《唐書》有傳。今人繆鉞撰《杜牧年譜》,敘其生平尤詳。杜牧為晚唐杰出之詩人與散文家。好讀書,善論兵,曾注《孫子》。自詡留心于“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以濟時命世為己任。早期即有《罪言》、《原十六衛(wèi)》、《戰(zhàn)論》、《守論》等文,痛陳藩鎮(zhèn)之禍與時政之失,頗有見地。作文主張“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答莊充書》)。詩學杜甫,其五古如《感懷詩》、《郡齋獨酌》、《杜秋娘詩》、《張好好詩》,堪稱晚唐獨步。然長于律、絕,其絕句,如《泊秦淮》、《秋夕》、《赤壁》、《寄揚州韓綽判官》、《華清宮絕句三首》等尤為膾炙人口。杜牧詩歌之主要特色為俊爽圓純,明胡應麟稱之曰“俊爽”(《詩藪》外編卷四);清劉熙載謂“雄姿英發(fā)”(《藝概》卷二);宋敖陶孫喻為“如銅丸走坂,駿馬注坡”(《詩評》)。杜牧好議論,故其詩又往往“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揚頓挫之節(jié),尤其所長。以時風委靡,獨持拗峭?!?《唐音癸簽》卷八引徐獻忠語)與李商隱齊名,時號“小李杜”。詩文之外,書法、繪畫皆有相當造詣。所著《樊川文集》20卷,為其甥裴延翰編。清馮集梧有《樊川詩集注》,繆鉞有《杜牧詩選》,臺灣學人譚黎宗慕有《杜牧研究資料匯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8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9首,其中1首為殘詩。
唐詩匯評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佑之孫。大和二年(828),登進士第,又登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弘文館校書。沈傳師廉寨江西,辟為團練巡官;沈徙鎮(zhèn)宣歙,牧亦從之。府罷,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辟為掌書記,頗好游宴,縱情聲色。九年,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旋分司東都。開成中,歷宣州團練判官、左補闕、史館修撰、膳部員外郎等職。會昌二年,出守黃州,歷池、睦二州刺史。大中二年,入為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復出為湖州刺史,終官中書舍人。牧知兵,善古文。工詩,尤擅七言近體,清麗俊爽,自成一家,與李商隱奪名,亦稱“李杜”。其甥裴延翰集其詩文為《樊川文集》二十卷,今存。后人復摭拾集外詩文為《外集》、《別集》、《補遺》各一卷,多雜他人作品?!?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八卷,其第七卷幾全為許渾詩。
詞學圖錄
杜牧(803-852) 字牧之,杜佑孫。京兆萬年(今西安)人。官至中書舍人。人稱杜甫為"老杜",牧為"小杜"。有《樊川文集》。有《八六子》等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杜牧(803—852) 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中唐宰相和史學家杜佑之孫。文宗大和二年(828)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出任黃、池、睦、湖等州刺史,官至中書舍人,人稱“杜紫薇”。晚年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世稱杜樊川。詩風明快,長于絕句,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有《樊川集》。曾作《寄牛相公赴黃鶴樓崔侍御宴》《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等。
全唐詩補逸
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卒大中七年,五十一歲。(據(jù)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會昌伐叛編證》一文所推定之結論。)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八
牧字牧之。駕部員外郎從郁子。第進士。復舉賢良方正。文宗朝官殿中侍御史。遷左補闕。轉(zhuǎn)膳部比部員外郎。歷黃池睦三州刺史。遷司勛員外郎。轉(zhuǎn)吏部。授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卒年五十。

作品評論

杜牧《獻詩啟》
某苦心為詩,唯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于中間。
裴延翰《樊川文集后序》
竊觀仲舅(按指杜牧)之文,高聘夐歷,旁紹曲摭,潔簡渾園,勁出橫賈,滌濯滓窳,支立欹倚。呵磨皸瘃,如火照焉;爬梳痛癢,如水洗焉。其抉刎挫偃,敢斷果行,若誓牧野,前無有敵;其正視嚴聽,前沖后鑾,如整冠裳,祗謁宗廟;其甜蟄爆聾,迅發(fā)不慄,矜大呂勁嗚,洪鐘橫撞,撐裂噎暗.戛切《韶》、《濩》;其砭熨嫉惡,堤障初終,若濡槁于未焚,膏癰于未穿。栽培教化,翻正治亂,變醨養(yǎng)瘠,堯醲舜薰,斯有意趨賈、馬、劉、班之藩墻者耶!……其馀述喻贊誡,興諷愁傷,易格異狀,機鍵雜發(fā),雖綿遠窮幽,膿腴魁 ,筆酣興健,窕眇碎細,包詩人之軌憲,整揚、馬之牙陣,聳曹、劉之骨氣,掇顏、謝之物色,然未始十拔斸治豐,縆幅道義,鉤深于經(jīng)史,抵御于理化也。
詩人主客圖
高古奧逸主:孟云卿……入室六人:李賀、杜牧、李馀、劉猛、李涉、胡幽貞。
新唐書本傳
牧于詩,情致豪邁,人號為“小杜”以別杜甫云。
郡齋讀書志
牧善屬文,剛直有奇節(jié),敢論列大事.指陳利病。為詩情致豪邁,人號“小杜”。
直齋書錄解題
牧才高,俊邁不羈,其詩豪而艷,有氣概,非晚唐人所能及也。
風月堂詩話
杜牧之風味極不淺,但詩律少嚴;其屬辭比事殊不精致,然時有自得為可喜也。
《蔡百衲詩評》
杜牧之詩風調(diào)高華,片言不俗,有類新及第少年,略無少退藏處,固難求一唱而三嘆也。
《臞翁詩評》
杜牧之如銅丸走坂,駿馬注坡。
瀛奎律髓
郊、島、元、白下世之后,張祜、趙嘏諸人皆不及牧之,蓋頗能用老杜句律,自為翹楚,不卑卑于晚唐之酸楚湊砌也。
《唐詩品》
牧之鄠社遺風,名家遠紹。其詩含思悲凄,流情感慨,下語精切,含聲圓整,而抑揚頓挫之節(jié)尤其所長。然以時風委靡,獨持拗峭,雖云矯其流弊,而持情亦巧。或者比之許渾,兩人之作,南北異調(diào),了了可辨,豈風氣囿諸情性,不能自達干中聲者乎?初席先輩,西北居多,而含宮調(diào)徵,各諧其節(jié),未有如牧之者。
升庵詩話
律詩至晚唐,李義山而下,唯杜牧之為最,宋人評其詩豪而艷,宕而麗,于律詩中特寓拗峭,以矯時弊,信然。
《騷壇秘語》
(牧之)主才,氣俊思活。
詩藪
中唐絕,如劉長卿、韓翃、李益、劉禹錫,尚多可諷詠。
晚唐則李義山、溫庭筠、杜牧、許渾、鄭谷,然途軌紛出,漸入宋、元。
多歧亡羊,信哉!
唐音癸簽
杜牧之門第既高,神穎復雋,感慨時事,條劃率中機宜,居然具宰相作略?!阅林?,詩人擅經(jīng)國譽望者概少,唐人材益寥落不振矣。
《詩源辨體》
杜牧才力或優(yōu)于渾,然奇僻處多出于元和。五七言古恣意奇僻,且多失體裁,不能如韓之工美,援引議論處益多以文為詩矣。其仄韻亦多上、去二聲雜用。
《詩源辨體》
杜牧亦尚奇尚意而又以老硬為主,實僻澀怪惡也。宋人之法多出于此。
《詩源辨體》
杜牧七存律出意雖深,而造語實僻。
《唐音審體》
樊川筆健調(diào)響,而絕少全璧。如《甲雁》詩前半絕唱,而后幅殊劣,豈非恨事。
《唐詩別裁》
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拗峭矯之。人謂之“小杜”,以別于少陵。配以義山,時亦稱“李杜”。
甌北詩話
杜牧之作詩,恐流于平弱,故措詞必拗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語,無一平正者。方岳《深雪偶談》所謂“好為議論,大概出奇立異,以自見其長”也。
《四庫全書總目》
牧詩冶蕩甚于元、白,其風格則實出元、白之上。
《雨村詩話》
杜牧之詩輕倩秀艷,在唐賢中另是一種筆意。故學詩者不讀小杜,詩必不韻。
北江詩話
中唐以后,小杜才識,亦非人所能及。文章則有經(jīng)濟,古近體詩則有氣勢,倘分其所長,亦足以了數(shù)子。宜其薄視元、白諸人也!
北江詩話
杜牧之與韓、柳、元、白同時,而文不同韓、柳,詩不同元、白,復能于四家外,詩文皆別成一家,可云特立獨行之士矣!
石洲詩話
樊川真色真韻,殆欲吞吐中晚千萬篇,正亦何必效杜哉!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杜紫微天才橫逸,有太白之風,而時出入于夢得。七言絕句一體,殆尤專長。觀玉溪生“高樓風雨”云云,傾倒之者至矣。
《唐七律雋》
元、白而下,牧之較有氣骨,然七律多隨筆而出,于鍛煉之功殊缺也,實開宋人生澀一派。宋人評其詩豪而艷、宕而麗……蓋以氣味相近故也。雖與熟滑卑調(diào)不同,而初盛典型蕩然矣。
曾國藩《大潛山房詩題語》
山谷學杜公,七律專以單行之氣,運于偶句之中。東坡學太白,則以長古之氣,運于律句之中。樊川七律,亦有一種單行票姚之氣。余嘗謂小杜、蘇、黃,皆豪士而有俠客之風者。
《東目館詩見》
牧之五言浩灝,卻仍是白描。雖題詠好異于人,而識解既大,風調(diào)高華,筆如轆轤,亦無懈可擊。熟于軍計,洞知形勢,故其議論利弊,胸開眼大。發(fā)于吟詠,焉得無寄托?數(shù)詩人治才,牧之實第一。誠齋曰:“不是樊川珠玉句,日長淡殺個衰翁。”亦謂其味耐尋也。
三唐詩品
其出與元、白同源,古風愈況,時傷浮露,無復春容。律詩、絕句情韻覃淵,足以方駕龍標,囊括溫、李。
《瓶粟齋詩話》
晚唐唯小杜詩縱橫排宕,得大家體勢。其詩大抵取材漢賦,而極于騷,遺詞用字,絕不沿襲六朝人語,所謂“高摘屈宋艷,濃熏班馬香”者,可以知其祇響矣。獨是才多為患,其性又能剛而不能柔,遂未能一洗凌雜粗悍之病。
《詩學淵源》
其詩情致豪邊,而造語精密,不落粗疏。七言歌行,風調(diào)尤勝,唯古詩聲調(diào)未化耳。
共 5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