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湛然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3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天臺大師俗姓陳,其名智顗華容人。
隋煬皇帝崇明因,號為智者誠敬申。
師初孕育靈異頻,彩煙浮空光照鄰。
堯眉舜目熙若春,禪慧悲智嚴(yán)其身。
長沙佛前發(fā)弘誓,定光菩薩示冥契。
恍如登山臨海際,上指伽藍(lán)畢身世。
東謁大蘇求真諦,智同靈鷲聽法偈。
得宿命通弁無礙,旋陀羅尼華三昧。
居常西面化在東,八載瓦官闡玄風(fēng)。
敷演智度發(fā)禪蒙,梁陳舊德皆仰崇。
遂入天臺華頂中,因見定光符昔夢。
降魔制敵為法雄,胡僧開道精感通。
又有圣賢垂秘旨,時平國清即名寺。
贖得魚梁五百里,其中放生講流水。
后主三禮洞庭里,請為菩薩戒弟子。
煬皇世鎮(zhèn)臨江涘,金城說會求制止。
香火事訖乃西旋,渚宮聽眾逾五千。
建立精舍名玉泉,橫亙?nèi)f里皆稟緣。
煬皇啟請回法船,非禪不智求弘宣。
遂著《凈名精義傳》,因令徐柳參其玄。
帝既西趍移象魏,師因東還遂初志。
半山忽與沙門顛,俄傾逡巡偡韜秘。
止觀大師名法源,親事左溪弘度門。
二威灌頂誦師言,同稟思文龍樹尊。
荊溪妙樂間生孫,廣述祖教補乾坤。
寫照隨形殊好存,源公瞻禮必益敦。
俾余贊述斯討論,庶幾億載垂后昆。
按:(《傳教大師全集·天臺靈應(yīng)圖本傳集》卷二,轉(zhuǎn)錄自《東南文化》一九九○年六期《天臺文化專號》)。
阿彌陀石像贊 唐 · 于邵
四言詩
石龕之作。司馬楊公福謙。室無他贏。蓋損已以蕆事。憑厥底績。資于有家。圣無不通。必與此合。況西方之樂。大會之地。鳥獸草木長皆為梵聲。我心既降。彼應(yīng)潛速。故喜施愿往者。率多于諸方。廷尉平于邵。聞而贊曰。
倬現(xiàn)睟容,蒼然高岑。
上非道隔,下不塵侵。
自此中逵,發(fā)彼狂心。
往來既護(hù),我福攸深。
右轉(zhuǎn)清澗,前瞻布金。
獨園對境,雙樹齊陰。
石泉潺潺,山木森森。
詎知奇物,未識珍禽。
西方之因,妙樂傳音。
維是設(shè)像,毫光載臨。
去圣何遠(yuǎn),茲焉可尋。
桉前志。禪師號僧璨。不知何許人。出見于周隋間。傳教于惠可大師。摳衣于鄴中。得道于司空山。謂身相非真。故示有瘡疾。謂法無我所。故居不擇地。以眾生病為病。故至必說法度人。以一相不在內(nèi)外不在其中間。故足言不以文字。其教大略以寂照妙用攝偫品。流注生滅觀四維上下。不見法。不見身。不見心。乃至心離名字。身等空界。法同夢幻。亦無得無證。然后謂之解脫。禪門率是道也。上膺付囑。下拯昏疑。大云垂陰。國土為化。謂南方教所未至。我是以有羅浮之行。其來不來也。其去無去也。既而以袈裟與法。俱付悟者。道存形謝。遺骨此山。今二百歲矣?;实奂次缓笪迥?。歲次庚戍。及剖符是州。登禪師遺居。周覽陳跡。明徵故事。其茶毗起塔之制。實天寶景戌中別駕前河南少尹趙郡李公嘗經(jīng)始之。碑版之文。隋內(nèi)史侍郎河?xùn)|薛公道衡唐相國刑部尚書贈太尉河南房公琯繼論撰之。而尊道之典。易名之禮。則朝廷方以多故而未遑也。長老比邱釋湛然。誦經(jīng)于靈塔之下。與澗松俱老。痛先師名氏未經(jīng)邦國焉。與禪眾寺大律師釋澄俊。同寅葉恭。亟以為請。會是歲嵩岳大比邱釋惠融至自廣陵。勝業(yè)寺大比邱釋開悟至自廬江。俱纂我禪師后七葉之遺訓(xùn)。日相與嘆塔之不命。號之不崇。懼像法之本根墜于地也。愿申無邊眾生之宏誓。以抒罔極。揚州牧御史大夫張公延賞以狀聞。于是七年夏四月。上沛然降興廢繼絕之詔。冊謚禪師曰鏡智。塔曰覺寂。以大德僧七人灑掃供養(yǎng)。天書錫命。暉煥崖谷。眾庶踴躍。謂大乘中興。是日。大比邱眾議立石于塔東南隅。紀(jì)心法興廢之所以然。及以為初中國之有佛教。自漢孝明始也。歷魏晉宋齊。施及梁武。言第一義諦者。不過布施持戒。天下惑于報應(yīng)。而人未知禪。世與道交相喪。至菩提達(dá)摩大師。始示人以諸佛心要。人疑而未思。惠可大師傅而持之。人思而未修。迨禪師三葉。其風(fēng)浸廣。真如法味。日漸月漬。萬木之根莖枝葉。悉沐化雨。然后空王之密藏。二祖之微言。始燦然行于世間。浹于人心。當(dāng)時問道于禪師者。其淺者知有為法。無非妄想。深者見佛性于言下。如燈之照物。朝為凡夫。夕為圣賢。雙峰大師道信其人也。其后信公以教傳宏忍。忍公傳惠能神秀。能公退而老曹溪。其嗣無聞焉。秀公傳普寂。寂公之門徒萬人。升堂者六十有三。得自在慧者一曰宏正。正公之廊廡龍象又倍焉?;蚧月??;蛑G吳。自是心教之被于世也。與六籍侔盛。嗚呼。微禪師。吾其二乘矣。后代何述焉。庸詎知禪師之下生不為諸佛。故現(xiàn)比邱身以救濁劫乎。亦猶堯舜既往。周公制禮。仲尼述之。游夏宏之。使高堂后蒼徐孟戴慶之徒??傻枚嫜?。天以圣賢所振為木鐸。其揆一也。諸公以為司馬子長立夫子世家。謝臨川撰慧遠(yuǎn)法師碑銘。將令千載之后。知先師之全身。禪門之權(quán)輿。王命之丕顯。在此山也。則揚其風(fēng)。記其時。宜在法流。及嘗味禪師之道也久。故不讓。其銘曰。
眾生佛性,莫非宿植。
知誘于外,染為妄識。
如浪斯鼓,與風(fēng)動息。
淫騃貪怒,為刃為賊。
生死有涯,緣起無極。
如來憫之,為辟度門。
即妄了真,以證覺源。
啟迪心印,貽我后昆。
閒生禪師,俾以教尊。
二十八劫,迭付微言。
如如禪師,膺期宏宣。
世溷法滅,獨與道全。
童蒙來求,我以意傳。
攝相歸性,法身乃圓。
性身本空,我無說焉。
如如禪師,道既棄世。
將三十紀(jì),妙經(jīng)乃屆。
皇明昭賁,億兆膜拜。
凡今后學(xué),入佛境界。
于取非取,誰縛誰解。
萬有千歲,此法無壞。
佛寺秋山里,僧堂絕頂邊。
同依妙樂土,別占凈居天。
轉(zhuǎn)壁千林合,歸房一徑穿。
豁心群壑盡,駭目半空懸。
錫杖棲云濕,繩床掛月圓。
經(jīng)行躡霞雨,跬步隔嵐煙。
地勝情非系,言忘意可傳。
憑虛堪喻道,封境自安禪。
每貯歸休愿,多慚愛深偏。
助君成此地,一到一留連。
按: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瑯琊山石刻選》載拓片。此詩承周勛初先生錄示。
天臺山西南隅一峰曰佛隴。蓋智者大師現(xiàn)身得道之所。前佛大教重光之地。陳朝崇之。置寺曰修禪。及隋建國清。廢修禪之號。號為道場。自大師沒一百九十馀載。長老大比邱然公。光照大師之遺訓(xùn)。以啟后學(xué)門人。比邱法智。灑埽大師之□居。以護(hù)寶所門人。安定梁肅。聞上易名。銘勒大師之遺烈。以示后世云。大師諱智顗。字德安。時號智者。其先潁川陳氏。世居荊州之華容。感應(yīng)緣跡。載在別傳。夫治世之經(jīng)非仲尼。則三王四代之訓(xùn)。寢而不章。出世之道非大師。則三乘四教之旨。晦而不明。昔如來乘一大因緣。菩薩以普門示現(xiàn)。自華嚴(yán)肇開。至雙林高會。無小無大。同歸佛界。及大雄示滅。學(xué)路派別。世既下衰。教亦陵遲。故龍樹大士病之。乃用權(quán)略。制諸外道。乃詮智度。發(fā)明宗極。微言東流。我惠文禪師得之。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門。以授南岳思大師。當(dāng)時教尚密。不能廣被。而空有諸宗。扇惑方夏。及大師受之。于是開止觀法門。其教大略即身心而指定慧。即言說而詮解脫。演善權(quán)以鹿菀為初。明一實用法花為宗。合十如十界之妙。趣三觀三智之極。自發(fā)心至于上圣。行位昭明。無相奪倫。然后誕敷契經(jīng)。而會同之。渙然冰釋。心路不惑。窺其教者。藏焉修焉。蓋無入而不自得焉。大師之設(shè)教也如此。若夫弛張體用。開闔語默。高步海內(nèi)。為兩朝宗師。大明在天。光被四表。大云注雨。旁施萬物。繇是言佛法者。以天臺為司南。殊涂異論。往往退息。緣離化滅。涅槃茲山。是歲隋開皇十七年也。夫名者實之賓。教者道之門。大師溷其賓。辟其門。自言地位。示有證入。故感而應(yīng)之。應(yīng)之之事??傻枚病H舭沧》ń纭,F(xiàn)為比邱。等覺歟。妙覺歟。不可得而知也。當(dāng)是時也。得大師之門者千數(shù)。得深心者三十有二人。纂其言行于后世者。曰章安大師諱灌頂。灌頂傳縉云威禪師。禪師傳東陽。東陽與縉云同號。時謂小威。小威傳左溪朗禪師。自縉云至左溪。以元珠相付。向晦宴息而已。左溪門人之上首今湛然大師。道高識遠(yuǎn)。超悟辯達(dá)。凡祖師所施之教。形于章句者。必引而伸之。后來資之以崇德辯惑者。不可悉數(shù)。蓋嘗謂肅曰。是山之佛隴。亦鄒魯之洙泗。妙法之耿光。先師之遺塵。爰集于茲。自上元寶歷之世。邦寇擾攘。緇錫駭散。而比邱法智。實營守塔廟。莊嚴(yán)佛土?;叵蛑?。有所依歸??埶谷耸琴嚒H晡嵬揭?。盍紀(jì)于文言。刻諸金石。俾千載之下。知吾道之所以然。小子稽首受命。故大師之本跡。教門之繼明。后裔之住持。皆見乎辭。其文曰。
諸佛出世,惟一大事。
天臺教源,與佛同意。
赫赫大師,開示奧秘。
載宏要道,安住圓位。
白日麗天,天下文明。
大師出現(xiàn),國土化城。
無生而生,生化兩冥。
薪盡火滅,山空道行。
五世之后,閒生上德。
微言在茲,德音允塞。
明明我后,易名凈域。
此山有壞,此教不極。
新宮銘 唐 · 山元卿
四言詩
良常西麓,源澤東泄。
新宮宏宏,崇軒??。
雕珉盤礎(chǔ),鏤檀竦楶。
碧瓦鱗差,瑤階肪截。
閣凝瑞霧,樓橫祥霓。
騶虞巡徼,昌明捧闑。
珠樹規(guī)連,玉泉矩泄。
靈飆遐集,圣日俯晰。
太上游儲,無極便闕。
百神守護(hù),諸真班列。
仙翁鵠立,道師冰潔。
玉成漿饌,瓊為糜屑。
桂旂不動,蘭幄互設(shè)。
妙樂競奏,流鈴間發(fā)。
天籟虛徐,風(fēng)簫冷徹。
鳳歌諧律,鶴舞會節(jié)。
三變元云九成絳雪,易遷徒語。
童初詎說,為毀乾坤。
自有日月,清寧二百三十一年四月十二日建。
葛溪鐵片梨園調(diào),耳底丁東十六聲。
彭澤主人憐妙樂,玉杯春暖許同傾。
三年時得憩圓庵,有客禪機不在談。
妙樂佳名人不會,府中無事晝潭潭。
翠竹庵前白藕池,修真常惜寸陰移。
別生五氣根原固,妙樂三清出處宜。
黃閣主人思訪道,絳紗弟子許觀頤。
興來即到維摩室,豈待留侯脫屣時。
寄答張五丈師夔明府 北宋 · 張頡
七言律詩
舊令龍溪有去思,移家喜與土風(fēng)宜。
人傳張籍妙樂府,我識王維真畫師。
火米夏收畬稻早,海椒春放瘴花遲。
客查不到天無雁,賴有輶軒可寄詩(同上書卷一一○○○)
共 3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