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靈準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0—821 【介紹】: 唐僧。商州上洛人,俗姓杜。少于本州出家,遍參群經。年二十,至襄州受戒,習演《四分律》。后往洪州,禮參馬祖道一,得傳心印。尋遍參名山圣跡。至長安西明寺,舉充兩街大德,辭之。至上黨,為節(jié)度使李抱真所禮重。后住汾州開元寺,歷二十年,并汾間多向化之。憲宗、穆宗屢召之,不行。卒謚大達國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杜氏。
商州上洛人。
母李氏聞空中有聲曰。
寄居得否。
已而娠。
及娩異光充室。
童年不戲弄。
行必直視。
坐必跏跗。
見者知其為法器。
九歲即依郡之開元寺。
志本禪師。
習誦金剛法華維摩思益華嚴等經。
年十二乃薙落。
閱講席。
曉寤越流輩。
滿年受具于襄州幽律師。
明年夏。
乃為眾闡四分律疏。
兼演涅槃。
自爾?譯經律。
冬夏無所倦。
俄聞大寂以最上乘。
唱化洪州。
因往瞻禮。
業(yè)軀干素頎碩。
大寂見而笑曰。
巍巍佛堂。
奈何無佛。
業(yè)于是跪而言曰。
三乘十二分教。
嘗窮其說。
至于宗門即心是佛。
實所不了。
大寂曰。
只此不了底心。
即是。
別更無物。
蓋不了是迷。
了之是悟。
迷則眾生。
悟則是佛。
佛固不離眾生。
離眾生別無佛。
亦如以手作拳。
而拳即是手。
業(yè)由是頓悟。
悲喜交集。
泣曰。
本謂佛道曠劫方成。
始知今日親見法身實相。
一切具足。
法從心生但有名字。
無有實者。
大寂曰。
如是如是。
業(yè)既受記莂。
尋詣曹溪。
禮祖塔。
遍游廬岳天臺及諸名山圣跡。
自洛抵雍止西明寺。
眾欲舉充兩街大德。
非其志也。
時則相國李抱真。
以節(jié)鎮(zhèn)上黨。
慕賢嗜善。
未嘗有倦色。
堅以幣請。
業(yè)顧語其門人曰。
吾本以避京國浩攘。
而來于此今又重煩迎接。
可憐哉乃復遁于綿上之抱腹山。
又讀大藏于清涼山之金閣寺。
凡八歷寒暑。
俄振錫西河。
寓眾香寺。
州牧董叔纏。
迎徙開元寺。
從容戒弟子曰。
吾自至此。
不復有它志。
豈吾緣法在爾耶。
遂領徒說法。
垂二十年。
化旺并汾間。
憲宗皇帝御宇之十四年。
璽書起之。
辭疾不行。
明年加虔降旨。
又固以疾辭。
穆宗即位。
尤渴瞻禮。
命兩街僧錄靈準喻旨。
曰師絕塵物表。
秕糠世務。
因其理也。
然法委國王。
請師熟慮。
業(yè)笑曰。
貧道何德。
累紆圣眷。
行矣。
第恐道途不同耳。
于是剃發(fā)澡浴。
至中夜。
告弟子惠愔等曰。
見聞覺知。
性同太虛。
不生不滅。
本自空寂。
迷者不了。
即為境惑。
一為境惑。
流轉不窮。
汝等當知。
心性非因造作。
猶如金剛不可破壞。
一切諸法。
如影如響。
無有寔者。
故經云。
唯有一事實。
馀二則非真。
常了一切空。
無一物當情。
是諸佛同用心處。
汝等勤而行之。
遂寂。
壽六十三。
臘四十二。
長慶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葬之寺庭。
謚大達國師塔號澄源。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無業(yè)。
姓杜氏。
商州上洛人也。
其母李氏忽聞空中。
言曰。
寄居得否。
已而方娠誕生之夕異光滿室。
及至成童不為戲弄。
行必直視坐即加趺。
商于緇徒見皆驚嘆。
此無上法器。
速令出家紹隆三寶。
年至九歲啟白父母。
依止本郡開元寺志本禪師。
乃授與金剛法華維摩思益華嚴等經。
五行俱下一誦無遺。
年十二得從剃落。
凡參講肆聊聞即解。
同學有所未曉。
隨為剖析皆造玄關。
至年二十受具足戒于襄州幽律師。
其四分律疏一夏肄習便能敷演。
兼為僧眾講涅槃經。
法筵長開冬夏無倦。
可謂生肇不泯琳遠復興。
后聞洪州大寂禪門之上首。
特往瞻禮。
業(yè)身逾六尺。
屹若山立。
顧必凝睇聲仵洪鐘。
大寂一見異之笑而言曰。
巍巍佛堂其中無佛。
業(yè)于是禮跪而言曰。
至如三乘文學粗窮其旨。
嘗聞禪門即心是佛。
實未能了。
大寂曰。
只未了底心即是。
別物更無。
不了時即是迷。
若了即是悟。
迷即眾生悟即是佛道。
不離眾生豈別更有佛。
亦猶手作拳拳全手也。
業(yè)言下豁然開悟。
涕淚悲泣向大寂曰。
本謂佛道長遠勤苦曠劫方始得成。
今日始知法身實相本自具足。
一切萬法從心所生但有名字無有實者。
大寂曰。
如是如是。
一切法性不生不滅。
一切諸法本自空寂經云。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又云。
畢盡空寂舍。
又云。
諸法空為座。
此即諸佛如來住此無所住處。
若如是知。
即住空寂舍坐空法座。
舉足下足不離道場。
言下便了更無漸次。
所謂不動足而登涅槃山者也。
業(yè)既傳心印。
尋詣曹溪禮祖塔。
回游廬岳天臺及諸名山遍尋圣跡。
自洛抵雍憩西明寺。
僧眾咸欲舉請充兩街大德。
業(yè)默然嘆曰。
親近國王大臣非予志也。
于是至上黨。
節(jié)度使相國李抱真與馬燧累有戰(zhàn)功。
又激發(fā)王武俊同破朱滔。
功多勢盛。
然好聞賢善。
雖千里外必持幣致之。
深重業(yè)名行。
旦夕瞻禮麾幢往來。
常有倦色。
謂門人曰。
吾本避上國浩穰名利。
今此又煩接君侯。
豈娛心哉。
言訖逍遙綿上抱腹山。
又往清涼山。
于金閣寺讀大藏經。
星八周天斯愿方畢。
復振錫南下至于西河。
初止眾香佛剎。
州牧董叔纏請住開元精舍。
業(yè)謂弟子曰。
吾自至此不復有游方之意。
豈吾緣在此邪。
于是撞鐘告眾作師子吼雨大法雨。
垂二十年并汾之人悉皆向化。
憲宗皇帝御宇十有四年素向德音。
乃下詔請入內。
辭疾不行。
明年再降綸旨。
稱疾如故。
穆宗皇帝即位之年。
圣情虔虔思一瞻禮。
乃命兩街僧錄靈準公。
遠赍敕旨迎請。
至作禮白之曰。
知師絕塵物表糠秕世務。
法委國王請師熟慮。
此回恩旨不比常時。
愿師必順天心不可更辭以疾。
相時而動無累后人。
業(yè)笑曰。
貧道何德累煩圣主。
行即行矣道途有殊。
于是剃發(fā)澡浴至中夜告弟子慧愔等曰。
汝等見聞覺知之性。
與太虛同壽不生不滅。
一切境界本自空寂。
無一法可得。
迷者不了即為境惑。
一為境惑流轉不窮。
汝等常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
猶如金剛不可破壞。
一切諸法如影如響無有實者。
故經云。
唯有一事實馀二則非真。
常了一切空無一物。
當情是諸佛同用心處。
汝等勤而行之。
言訖加趺而坐奄然歸寂。
嗚呼可謂于生死得自在也。
俗齡六十二。
僧臘四十二。
道俗號慕如喪考妣乃備香華幢幡。
遷全身就于城西練若。
積香薪而行茶毗。
乃有卿云自天五色凝空。
異香西來都馥氛氳。
闔境士庶咸皆聞睹。
及薪盡火滅。
獲設利羅璨若珠玉。
弟子慧愔行勤虔縱義幽元度恒泰等。
泣血收之。
殮以金棺。
乃命郢匠琢石為塔。
以長慶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安葬于練若之庭。
業(yè)遷化之歲。
州牧楊潛得僧錄準公具述其事。
遂為碑頌。
敕謚大達國師。
塔號澄源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杜。商州上洛人。其母李氏。聞空中言曰。寄居得否。遂娠。誕生之夕。異光滿室。至成童。不為戲弄。行必直視。坐即跏趺。年至九歲。啟白父母。依止本郡開元寺志本禪師。乃授與金剛法華維摩思益華嚴等經。五行俱下。一誦無遺。年十二。得從剃落。凡參講肆。聊聞即解。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至年二十。受具足戒于襄州幽律師。其四分律疏。一夏肄習。便能敷演。兼為僧眾講涅槃經。法筵長開。冬夏無倦。后聞洪洲大寂禪門之上首。特往瞻禮。大寂一見異之。業(yè)跪而言曰。至如三乘文學。粗窮其旨。嘗聞禪門即心是佛。寔未能了。大寂曰。只未了底心。即是別物。更無不了。不了時。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眾生。悟即是佛。道不離眾生。豈別更有佛。亦猶手作拳。拳全手也。業(yè)言下豁然開悟。涕淚悲泣。向大寂曰。本謂佛道長遠。勤苦曠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寔相。本自具足。一切萬法。從心所生。但有名字。無有寔者。大寂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本自空寂。經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又云。畢盡空寂舍。又云。諸法空為座。此即諸佛如來。住此無所住處。若如是知。即住空寂舍。坐空法座。舉足下足。不離道場。言下便了。更無漸次。所謂不動足。而登涅槃山者也。業(yè)既傳心印。尋詣曹溪。禮祖塔?;赜螐]岳天臺。及諸名山。遍尋圣跡。自洛抵雍。憩西明寺。僧眾咸欲舉請。充兩街大德。業(yè)默然嘆曰。親近國王大臣。非予志也。于是至上黨。節(jié)度使相國李抱真。與馬燧。累有戰(zhàn)功。又激發(fā)王武俊。同破朱滔。功多勢盛。然好聞賢善。雖千里外。必持幣致之。深重業(yè)名行。旦夕贍禮。麾幢往來。常有倦色。謂門人曰吾本避上國浩穰名利。今此又煩接君侯。豈娛心哉。言訖。逍遙綿上抱腹山。又往清涼山。于金閣寺。讀大藏經。星入周天。斯愿方畢。復振錫南下。至于西河。初止眾香佛剎。州牧董叔纏。請住開元精舍。業(yè)謂弟子曰。吾自至此。不復有游方之意。豈吾緣在此邪。于是撞鐘告眾。作師子吼。雨大法雨。垂二十年。并汾之人。悉皆向化。憲宗皇帝。御宇十有四年。素向德音。乃下詔請入內。辭疾不行。明年再降綸旨。稱疾如故。穆宗皇帝即位之年。圣情虔虔。思一瞻禮。乃命兩街僧錄靈犀公。遠赍敕旨迎請。業(yè)笑曰。行即行矣。道途有殊。于是剃發(fā)澡浴。至中夜告弟子慧愔等曰。汝等見聞覺知之性。與太虛同壽。不生不滅。一切境界。本自空寂。無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為境惑。一為境惑。流轉不窮。汝等常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猶如金剛不可破壞。一切諸法。如影如響。無有實者。故經云。唯有一事實。馀二則非真。常了一切空。無一物當情。是諸佛同用心處。汝等勤而行之。言訖跏趺而坐。奄然歸寂。